厦门天文馆展陈大纲
天文馆的展台设计方案

天文馆的展台设计方案天文馆的展台设计方案展馆名称:星空天文馆设计思路:星空天文馆的展台设计以宇宙为主题,通过模拟宇宙的神秘与壮丽,让观众置身于浩瀚的星空中,感受宇宙的神奇之处。
展台设计充分融入科技元素,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1. 入口设计:入口采用了盒子形状的门式结构,门上使用经纬网格形状进行装饰,让观众有置身于星空的感觉。
门旁边设计一个巨大的天体球,通过投影技术展示宇宙的星象,吸引观众的注意。
2. 主题区域设计:主题区域分为宇宙起源、星系演化和行星探索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展示方式。
- 宇宙起源展示区:观众可以通过VR技术体验大爆炸的瞬间,感受宇宙的诞生。
展示区中心设有一个巨大的穹顶屏幕,通过高清投影技术展示宇宙起源的各个阶段,配合音效和灯光效果,给观众带来震撼的体验。
- 星系演化展示区:展示区通过模型和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不同类型的星系及其演化过程。
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来了解各个星系的特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各种恒星的细节。
- 行星探索展示区:在这个区域,观众可以通过虚拟实境设备模拟登陆不同行星的体验。
还可以模拟在月球上行走、观测太阳系行星的环境等,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
3. 社区互动区域设计:一个与社区互动的区域将增添观众的参与和交流。
这个区域可以设置一个天文知识竞赛互动游戏,在屏幕上显示一系列题目,观众可以使用触摸屏来选择答案。
每个正确答案都将通过大屏幕显示,并在接下来的抽奖环节中参与抽奖,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4. 星光餐厅设计:在展台的一侧,设置一个星光餐厅,提供观众饮食服务的同时,这里也可以做成半开放式的设计,让观众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欣赏星空景观。
5. 总结:星空天文馆的展台设计旨在将宇宙壮丽的景象展示给观众,并通过科技手段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通过展示区的分区设计,观众可以逐步了解宇宙的起源、星系的演化和行星的探索。
社区互动区域和星光餐厅的设置则增加了展区的互动和娱乐性。
厦门天文馆展陈大纲

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方案设计2003 年8 月《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的方案制定及设计工作始于2003 年3 月份。
我们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根据厦门气象局的要求认真制定了《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以高要求、高起点为宗旨,对国内各主要的科技展览馆,特别是天文类型的展览进行了详尽的技术调查和比较。
力求设计一个现代的、趣味的、知识性的、可参与性的展览。
《方案设计》在进行论证及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着名福建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先生的指导,并为本《方案设计》撰写了评语。
2003 年7 月7 日在厦门气象局召开了“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天文部分)方案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天文馆原馆长崔振华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福建省天文学会顾问张元东、华侨大学教授福建省天文学会原理事长庄天山、福建省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正山高工、福建省天文学会福建师大物理系教授福建省天文学会秘书长尤仪,以及厦门市科协、市财政负责同志,厦门气象局陈局长、魏副局长、市气象学会秘书长吴智辉等其他专家学者等共二十余人。
会议由厦门市科协贺向东主席主持。
在方案论证会上,福建省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正山高工对《方案设计》做了详细的说明,会后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发言讨论。
专家们一致认为展览的内容很丰富,展览的体系是完整的,展览的总体思路、展品的设计都是对的。
体现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突出了厦门市及本省在天文事业上的贡献。
展览的总体搭配是合理的,方案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
专家学者们指出:考虑到展厅面积的实际大小,建议内容应适当合并压缩,以突出重点。
同时建议展览要突出科学前沿,注意天文、气象与航天部分的结合,注意古代天文成就与现代天文科学的结合,注意引导青少年观测寻彗,注意当前的观测火星热,等等。
根据方案论证会的精神,我们对《方案设计》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升级。
保留了原方案设计中的优点和合理的内核,优化了有关的内容组合,删除了部分次要的内容,突出了方案论证会提出的若干新论点、新构思,把其中的各个细节的实施进行了量化及具体化。
厦门天文馆展陈内容文本大纲策划方案

厦门天文馆展陈内容文本大纲策划方案一、引言厦门天文馆作为一座以传播天文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科普教育基地,致力于提高公众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本策划方案旨在构建一个系统、全面的天文馆展陈内容文本大纲,以展示天文现象、历史、探索及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为参观者提供一场精彩的天文盛宴。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为参观者提供有关天文知识的全面了解,提高公众对宇宙的认知水平,激发对天文的兴趣和热情。
2. 原则:以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主导,注重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和知识背景的参观者的需求。
三、展陈内容文本大纲1. 天文现象篇(1)宇宙大爆炸:介绍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阐述宇宙大爆炸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
(2)星系与恒星:讲解星系、恒星的形成、分类及特点,介绍黑洞、中子星等特殊天体的基本概念。
(3)行星与卫星:详细描述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的特点,包括地球、火星、木星等具有代表性的行星。
(4)天文奇观:展示日食、月食、彗星等罕见天文现象的产生原因及观测方法。
2. 天文历史篇(1)古代天文:概述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如地心说、日心说等重要理论的产生背景及演变。
(2)近代天文:介绍近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如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发射及观测成果。
(3)现代天文:概述现代天文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如暗能量、暗物质等未解之谜。
3. 天文探索篇(1)天文望远镜:讲解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及不同类型望远镜的特点。
(2)空间探测:介绍人类深空探测的历程和成果,如火星探测、旅行者号探测器等。
(3)中国天文事业:展示中国在天文学领域的重大成果和杰出科学家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 未来展望篇(1)宇宙旅行:探讨宇宙旅行的可能性及未来人类在太空的生存方式。
(2)外星生命:分析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及寻找外星生命的最新进展。
(3)未来科技:介绍未来可能影响天文学发展的科技趋势,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
四、展陈方式与手段1. 传统展陈:采用图文、实物等形式展示天文知识,增加互动式多媒体终端,方便参观者自行获取信息。
厦门天文馆施工单位

厦门天文馆施工单位厦门天文馆是一座现代化的科普教育场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
作为厦门市的重点文化设施之一,厦门天文馆的建设离不开众多施工单位的辛勤努力。
厦门天文馆的施工单位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单位、装饰施工单位、机电施工单位等。
建筑施工单位负责天文馆的主体结构建设,包括地基处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工程。
装饰施工单位负责室内的装修工程,包括地面铺装、墙面装修、天花板装修等。
机电施工单位负责天文馆的电气、通风、空调等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施工单位在厦门天文馆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他们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工作。
施工人员分工合作,按照施工单位的要求,有序进行施工作业。
其次,施工单位要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他们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保证天文馆的建设质量达到要求。
同时,他们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施工单位还负责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在厦门天文馆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商等进行沟通和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材料供应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他们还要与厦门市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办理施工许可证、验收手续等。
施工单位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在厦门天文馆的建设中,施工单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首先,由于天文馆的建筑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精确的施工,处理好各种技术难题。
其次,施工单位需要与周边环境进行协调。
由于天文馆位于市区,周边交通和环境条件较为复杂,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施工单位还需要考虑天文馆的功能需求,合理安装各种设备,确保天文馆的正常运行。
厦门天文馆的建设离不开施工单位的辛勤付出。
施工单位通过精细的施工管理和高质量的施工工艺,为厦门天文馆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辛勤努力是厦门天文馆能够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关键。
博物馆展览策划大纲范本

博物馆展览策划大纲范本一、展览主题1.展览名称:探索未知的奥秘2.展览主题概述: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未知的奥秘,引发观众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观众拓展知识面,激发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和憧憬。
二、展览时间与地点1.展览时间: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2.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三、展览内容1.飞碟与外星生命a.展示古代文明中对外星生命的描绘与想象b.展示现代科技带来的外星生命搜索和探测成果c.展示飞碟目击事件和相关资料2.神秘的考古发现a.展示具有争议性的考古文物b.展示世界各地的神秘考古发现及其故事c.展示一些未解之迷的考古谜团3.未解之谜的自然现象a.展示一些神秘的自然现象,如会移动的巨石、神秘的光球等b.展示科学家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研究和解释c.引导观众对自然现象产生探求和思考4.未来世界科技探索a.展示当前科技领域的尖端科学技术成果b.展示未来科技发展的设想与构想c.提出未来科技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四、展览形式1.实物展示:展览将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文物和资料进行展示,包括雕塑、绘画、科技产品、考古文物等。
2.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视频、图片、实验现场等,增强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3.互动体验:为观众提供互动体验环节,如设计参与性强的展品、科普实验等,让观众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探索。
五、教育活动1.主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前沿科研成果和思想观点。
2.亲子活动:组织针对家庭观众的亲子互动活动,引导家庭成员一起探讨和参与探索未知的奥秘。
3.学校联动:与各级各类学校合作,开展学校社团参观、科普讲座等活动,拓展青少年的科学视野。
六、展览宣传1.媒体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展览知名度和观众覆盖率。
2.社交媒体宣传: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展览资讯、互动话题等,吸引年轻受众关注。
3.合作宣传:与相关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展览受众范围。
厦门天文馆展陈大纲

厦门天文馆展陈大纲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方案设计2003年8月前言《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的方案制定及设计工作始于2003年3月份。
我们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根据厦门气象局的要求认真制定了《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以高要求、高起点为宗旨,对国内各主要的科技展览馆,特别是天文类型的展览进行了详尽的技术调查和比较。
力求设计一个现代的、趣味的、知识性的、可参与性的展览。
《方案设计》在进行论证及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着名福建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先生的指导,并为本《方案设计》撰写了评语。
2003年7月7日在厦门气象局召开了“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天文部分)方案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天文馆原馆长崔振华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福建省天文学会顾问张元东、华侨大学教授福建省天文学会原理事长庄天山、福建省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正山高工、福建省天文学会福建师大物理系教授福建省天文学会秘书长尤仪,以及厦门市科协、市财政负责同志,厦门气象局陈局长、魏副局长、市气象学会秘书长吴智辉等其他专家学者等共二十余人。
会议由厦门市科协贺向东主席主持。
在方案论证会上,福建省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正山高工对《方案设计》做了详细的说明,会后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发言讨论。
专家们一致认为展览的内容很丰富,展览的体系是完整的,展览的总体思路、展品的设计都是对的。
体现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突出了厦门市及本省在天文事业上的贡献。
展览的总体搭配是合理的,方案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
专家学者们指出:考虑到展厅面积的实际大小,建议内容应适当合并压缩,以突出重点。
同时建议展览要突出科学前沿,注意天文、气象与航天部分的结合,注意古代天文成就与现代天文科学的结合,注意引导青少年观测寻彗,注意当前的观测火星热,等等。
天文科普馆活动方案

天文科普馆活动方案一、活动介绍天文科普馆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和互动环节,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并提供一个了解宇宙奥秘、探索天体现象的机会。
本次活动将以展览、讲座、观测等形式开展,让参与者亲身体验天文调查和研究的乐趣。
二、活动内容1. 展览•展览内容:通过展板、模型、图表等形式,向参观者介绍太阳系、星系和宇宙黑暗物质等天文知识。
•展览时间:全天开放,根据参观者人数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2. 讲座•讲座主题:选择一些热门和基础的天文知识进行讲解,如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演化等。
•讲座安排:每天安排3场讲座,每场讲座持续60分钟。
•讲座方式:采用小型多媒体演讲,并提供互动环节,方便参与者提问。
3. 观测•观测设备:提供专业的天文望远镜和观测设备,可供参与者观测星体、行星、月球等。
•观测时间:在天气晴朗的晚上开放,时间为傍晚到晚上10点。
三、活动流程1. 展览流程•08:00 - 09:00:展位搭建和准备工作。
•09:00 - 17:00:展览开放,提供解说和互动环节。
•17:00 - 18:00:整理展位,准备讲座。
2. 讲座流程•19:00 - 20:00:第一场讲座。
•20:00 - 20:15:休息时间。
•20:15 - 21:15:第二场讲座。
•21:15 - 21:30:休息时间。
•21:30 - 22:30:第三场讲座。
3. 观测流程•18:00 - 19:00:准备观测设备。
•19:00 - 22:00:观测开放。
四、活动宣传活动的宣传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活动的宣传方案:1.社交媒体宣传:通过天文科普馆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活动信息,并鼓励转发和点赞。
2.媒体报道:邀请当地媒体和记者参加开幕式,并发布活动新闻稿,提高活动的知名度。
3.海报和传单:制作宣传海报和传单,发放到学校、社区和商业区等地方,吸引更多参与者。
五、活动安排•活动日期:从XXXXXXXX开始,至XXXXXXXX结束。
布展大纲范文

布展大纲范文展览大纲。
展览名称,探索未知的奇迹。
展览时间,2023年5月1日至5月30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主题,本次展览将聚焦于探索未知的奇迹,通过展示一系列神秘而古老的文物和艺术品,让观众感受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展览内容:第一部分,神秘的古代文明。
本部分将展示一系列古代文明的神秘文物,包括埃及金字塔的图腾、玛雅文明的神秘石碑、古印度的佛像等。
这些文物将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明的神秘魅力,探索古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第二部分,未解之谜的艺术品。
本部分将展示一系列艺术品中的未解之谜,包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盛宴》等。
这些艺术品背后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观众将有机会通过展览了解这些艺术品的故事和背后的秘密。
第三部分,现代科技的奇迹。
本部分将展示一系列现代科技的奇迹,包括太空探索的成就、人工智能的发展、基因科学的突破等。
这些展品将让观众了解当代科技的进步,感受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发现。
展览亮点:1. 与古代文明面对面,观众将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古代文明的珍贵文物,感受古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2. 艺术品的神秘故事,观众将通过展览了解艺术品背后的未解之谜和故事,感受艺术品的神秘魅力。
3. 现代科技的奇迹,观众将了解当代科技的进步,感受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发现。
展览意义: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一系列神秘而古老的文物和艺术品,让观众感受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展览将激发观众的思考,引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促进人们对科技、艺术和文明的理解和尊重。
展览策划团队: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展览策划团队由一批资深的博物馆策划专家和艺术品鉴赏专家组成,他们将精心策划展览内容,确保展览的质量和影响力。
展览宣传:本次展览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包括电视、报纸、网络等,同时还将邀请知名学者和艺术家参与展览的宣传推广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展览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方案设计2003年8月前言《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的方案制定及设计工作始于2003年3月份。
我们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根据厦门气象局的要求认真制定了《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以高要求、高起点为宗旨,对国内各主要的科技展览馆,特别是天文类型的展览进行了详尽的技术调查和比较。
力求设计一个现代的、趣味的、知识性的、可参与性的展览。
《方案设计》在进行论证及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著名福建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先生的指导,并为本《方案设计》撰写了评语。
2003年7月7日在厦门气象局召开了“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天文部分)方案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天文馆原馆长崔振华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福建省天文学会顾问张元东、华侨大学教授福建省天文学会原理事长庄天山、福建省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正山高工、福建省天文学会福建师大物理系教授福建省天文学会秘书长尤仪,以及厦门市科协、市财政负责同志,厦门气象局陈局长、魏副局长、市气象学会秘书长吴智辉等其他专家学者等共二十余人。
会议由厦门市科协贺向东主席主持。
在方案论证会上,福建省天文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林正山高工对《方案设计》做了详细的说明,会后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发言讨论。
专家们一致认为展览的内容很丰富,展览的体系是完整的,展览的总体思路、展品的设计都是对的。
体现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突出了厦门市及本省在天文事业上的贡献。
展览的总体搭配是合理的,方案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
专家学者们指出:考虑到展厅面积的实际大小,建议内容应适当合并压缩,以突出重点。
同时建议展览要突出科学前沿,注意天文、气象与航天部分的结合,注意古代天文成就与现代天文科学的结合,注意引导青少年观测寻彗,注意当前的观测火星热,等等。
根据方案论证会的精神,我们对《方案设计》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升级。
保留了原方案设计中的优点和合理的内核,优化了有关的内容组合,删除了部分次要的内容,突出了方案论证会提出的若干新论点、新构思,把其中的各个细节的实施进行了量化及具体化。
我们相信:在有关领导专家的指导下,本《设计方案》的制定,将为《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的“初步设计”、“施工设计”,以及最终建成展览馆,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天文馆布展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三个步骤。
这里提供的是“方案设计”。
祝愿“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在各方面的共同关怀努力下,建成在本省领先、在国内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普及展览馆。
2003年8月第一部分:对《方案设计》的说明福建省作为沿海开放省份,近年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速度都很快。
随着我省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各种教育科普设施纷纷应运而生,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福建省人杰地灵,在武夷山下、闽江之滨,以东南一隅之地,曾经涌现出一大批最为杰出的天文学家,为推动中国近代、现代天文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于种种原因,福建省现有的天文科普设施规模都比较小,设备也相对落后。
因此,这个正在拟议中的《到宇宙去旅行天文科普知识展览》的建成,将可能对我省普及天文科学知识、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展览的参观对象定位于:广大的青少年、一般的市民、旅游参观者。
编制本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是:1.力求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充分展示天文科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霍金在广为传世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著作中为我们树立了天文科普的良好的榜样:浅显的比喻和说明、精美生动的插图,使人们对许多深奥的道理看起来一目了然。
本展览的设计要力求做到:表述内容因其准确而显得十分专业,表现形式因其活泼生动而显得非常普及,努力展示天文科学知识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总之,要尽力作到雅俗共赏。
2.力求用展览装潢装修的新技术、新手段使得展览富有现代气息。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
以画面和平面展板为主的展览形式已经落伍过时。
展览中要大量使用装潢装修的新技术、新手段才会显得更富有现代气息。
展出的文字和画面除了一般的小幅面展板外,要尽量采用背部照明透明画面灯箱、大幅面精美的彩色喷绘展板、电动可自动更换画面的电动灯箱、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画面”。
展板的色彩应当更加丰富,再配合适当的灯光照明以改善视觉效果。
在展览的造型上应当摈除老式展览的“平面”结构,采用多种形式的曲面、折线等形式的立体造型。
要采用钢构网架。
不锈钢网架、有机玻璃或塑铝造型等现代装修艺术装饰整个展览。
展品除了一般的陈列品(例如缩微的天文仪器、古天文建筑模型等)之外,应当有较多的可以让观众动手操作,或实地进行演示的展品,以提高展览的“可参与性”、“可实验性”和“可思考性”。
展品和模型要力求精美,具有可观赏性。
在信息时代,天文展览中要尽可能多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如:计算机投影设备、计算机控制的人体“宇宙秤”、计算机控制的LED显示屏、计算机控制灯光效果的“时光隧道”、计算机数字星图、计算机数字地球、计算机触摸屏天文知识问答、计算机天文信息查询等项目。
在天文展览中要更多地应用电、声、光(传统光学)、激光、立体摄影、全息照片、计算机虚拟现实、磁、机械等技术以取得良好的演示效果。
整个展览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要求具备可维修性,预留维修接口,以利于今后整个系统的正常可持续运行。
3.形成自己的特色,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口上,办一个有特色的展览馆。
整个展览的思路以青少年较为喜闻乐见的“到宇宙去旅行”为主线。
“旅行”是整个展览的主题词。
整个展览可以归纳为十个项目,即“七加三”:包括七个展厅、一个服务部和一个内容新颖点击率高的网站,一个展览吉祥物。
第一展厅《地球——我们的家园》。
展览内容为“在地球上的旅行”。
包括《到太空中看地球》、《地球演化奏鸣曲》、《你认识我们的地球吗》三个部分。
观众的视野先从展馆开始逐级升高,先看到整个展馆、看到所在的大楼、所在的地区、所在的城市,看到福建省、看到整个中国、看到整个地球。
要充分利用人造卫星遥感图片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接着以生动形象的手法介绍地球从诞生到现在46亿年间的演化全过程。
然后再介绍有关地球的科学知识和保护环境的有关内容。
第二展厅《从基本粒子到无限的宇宙》,展览内容为“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的旅行”。
包括《奇妙的微观世界》、《生机盎然的生命世界》、《绚丽多彩的太阳系》、《多彩多姿的恒星世界》、《宇宙的诞生—现在—和将来》等部分。
在这一展厅中将采用形象的比喻、精美的图片,形象地说明迄今为止人类对“物质结构的秘密”、“生命的诞生”、“宇宙的起源”这三大自然科学前沿课题的最新认识。
让观众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直至目前人类了解的整个宇宙的基本结构。
第三展厅是《天文台、望远镜和天文学家》。
展览的内容是到天文台和望远镜的大世界里去“旅行”,让观众认识古今中外著名的天文台,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现代望远镜,介绍古今中外著名的天文学家,了解天文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第四展厅为《绚丽多彩的星空世界》。
其展览内容可以理解为“到星座世界里去旅行”。
重点介绍目视观测星空的方法、星座的趣味故事、四季星空等天文知识。
世界上有许多“太空画家”以黄道十二星座等题材创作了许多极为精美的图片,在学习辨认星座的同时,欣赏这些佳作,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第五展厅是《征服太空之旅》。
征服太空是人类的梦想,在这一部分的展览中有许多精彩的内容,是中外航天器的大巡礼。
展出的项目包括:《中国是火箭的故乡》、《宇宙旅行的设想》、《中国的长征火箭大家族》、《形形色色的人造卫星》、《太空探测器》、《飞向太空》等。
第六展厅是《趣味天文实验室》。
这里有许多可供参观者动手实验的天文设备、计算机设备。
在这里,你可以在生动趣味的过程中学习到许多天文科学知识。
第七展厅是《太阳观测室》。
这是一个使用了高科技的专项天文实验室。
用计算机控制的定天镜每天自动寻找太阳,并把阳光引进展厅。
在晴天,参观者可以直接看到天文望远镜的太阳投影图像(直径50厘米),观看太阳黑子。
还可以看到展开约50~60厘米长的太阳光谱。
在整个操作使用的过程中,计算机设备保证观测系统自动精确跟踪太阳。
第八部分并不是展厅,而是“天文爱好者服务部”。
有关的设计构想在后面介绍。
这个“一”,就是建立一个内容新颖、点击率高的网站。
建立一个活跃的网站,进行自我形象的包装,向社会推介自己,提高社会知名度。
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必须对办展览经费的分配使用进行理性的思考。
“数字立体图像技术”在国内各种类型的展览中还属于新技术、新事物。
最新的设计方案是:把“立体眼镜”印刷成“门票”,既是门票,又是参观时现场观看数字立体图像的工具,再配上一根丝带,参观回家后还可以作为“书签”或纪念品收藏。
在展览中可以使用大幅面彩色喷绘图片部分取代天文台、仿古天文仪器模型实物,用大量立体的天文摄影图像取代在其他展览中经常看到的平面的天文照片。
例如在天文展览中展示“立体的月球环形山”、“立体的‘火星探路者’和火星表面的岩石”、“立体的城市”等等。
充分发挥“数字立体图像”的优势,辅之以展出部分实物模型。
办一个有数字立体图像的天文展览,必将在展览中形成许多吸引观众的“看点”。
在古代,中国人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天文学成就,有过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要有机地结合各展厅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天文学领域的许多重大成果和重大计划都要在展览中予以体现。
如“拉莫斯(LAMOST PROJECT)大视野多光纤摄谱仪计划”、“FAST射电望远镜”、“中国的空间望远镜计划”、“中国的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卫星”、“神舟号宇宙飞船”、“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等等。
再如在介绍苏颂的“水运仪象台”时,应着重说明“擒纵轮”的原理并展示“擒纵轮”的大型可动模型、告诉观众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同时还要介绍苏颂的“假天仪”是现代“天象仪”的鼻祖。
展览的内容安排要富有乡土特色。
要刻意宣传介绍福建人对近代、现代天文学的贡献,介绍与福建人有关的小行星的命名。
苏颂、以及现代著名天文学家余青松都是厦门人,中国近代各大天文台的首任台长基本上都是福建人,这些都是展览中应当刻意展现的题材。
总之,应当在展览的各种题材中发现并挖掘新的“闪光点”,而不是一般地罗列素材。
要认真地设计一个展览会的“吉祥物”。
这既是一种徽记、一种易于被广大观众认可的、耳熟能详的标志物,还是一种展览会的自我包装形象标记,更是一种品牌。
“吉祥物”的造型及设计形象必须进行注册登记。
吉祥物应由投标中标单位设计多个方案并交厦门气象局最后审定。
各种展品的设置,在充分借鉴他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要尽量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