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现代文阅读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题技巧。
时间管理不当
时间管理不当会导致考生无法完 成所有题目或匆忙作答而失分。 考生应合理分配时间,掌握好答
题节奏。
05
现代文阅读拓展与提高
名著导读与推荐
《骆驼祥子》
老舍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反映了 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活着》
余华的感人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视角,展现了生命的 苦难和坚韧。
针对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
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从四个选 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考生 应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注意 选项之间的差异,并排除与文 章内容不符的选项。
填空题
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 填写适当的词语或句子。考生 应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 主题和要点,然后根据上下文 填写合适的词语或句子。
阅读练习二:《我的老师》
总结词
人物形象鲜明,表达了对老师的 敬爱与感激
详细描述
作者通过讲述老师的教育和影响 ,塑造了一个严谨治学、关爱学 生的教师形象,表达了对老师的 敬爱与感激之情。
阅读练习三:《我的家乡》
总结词
描绘家乡风土人情,充满思乡之情
详细描述
文章通过对家乡的风景、习俗、人物 的描绘,展现了家乡独特的风土人情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阅读方法与技巧分享
精读法
对文章进行深入阅读,理解作者的意 图和表达方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细 节。
略读法
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章的大意和主 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
阅读心得与感悟分享
02
01
03
感悟分享
阅读《活着》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我 们要珍惜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32页,共38页。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 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 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 巧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1页,共38页。
优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ppt课件
第2页,共3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
▪ (一)认读能力(主要指融入阅 读中的字词基础知识,包括
▪ 1.字词的形、音、义。 ▪ 2.感受,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及
语言运用环境
第3页,共38页。
(二)整体感知能力
第24页,共38页。
7、为什么在文章中要插入 ××的传说?
• (1)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 (2)使说明对象具有神秘色
彩 • (3)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
××特点
第25页,共38页。
8、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 中间段的作用。
❖开头: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增
加文章的趣味性 ③、引出下文
❖末尾:总结全文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 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 对象的什么特点。
第20页,共38页。
(6)、下定义:科学、 准确、精练、严密。 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 科学、准确、精练、严密 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第21页,共38页。
4、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四步 ①不 能;②解释该在本文当中的含义; 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 了,④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 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 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 巧ppt课件演示文稿
第1页,共38页。
优选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 答题技巧ppt课件
第2页,共3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点
▪ (一)认读能力(主要指融入阅 读中的字词基础知识,包括
▪ 1.字词的形、音、义。 ▪ 2.感受,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及
语言运用环境
第3页,共38页。
(二)整体感知能力
第24页,共38页。
7、为什么在文章中要插入 ××的传说?
• (1)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 (2)使说明对象具有神秘色
彩 • (3)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
××特点
第25页,共38页。
8、说明文开头一段、末尾一段、 中间段的作用。
❖开头:①、引出说明对象 ②、增
加文章的趣味性 ③、引出下文
❖末尾:总结全文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 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 对象的什么特点。
第20页,共38页。
(6)、下定义:科学、 准确、精练、严密。 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 科学、准确、精练、严密 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第21页,共38页。
4、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四步 ①不 能;②解释该在本文当中的含义; 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 了,④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语句赏析专题讲解(52页)ppt精品课件

此句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了 人们对春的盼望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之信 使驾着东风来了,春姑娘已迈步向我们款款走 来。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使人易于理解。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从 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抓关键词赏析
常见答题格式:
①“
”一词(等词), 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
感情。
②“
”一词(等词),形象地表
现了 (人物)的性格特点。
抓关键词进行赏析:
•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 了。
例、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 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 擎。
答案: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 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 “依然”“高擎”则突出残荷不屈、 孤傲的品格。 表达了作者对残荷的赞美之情。来自抓住关键词语赏析步骤:
• 1、从句子中找出生动形象的动词、形 容词、副词、四字词语等;
• 2、具体分析这些词语分别体现了人或 事物的什么特点或状(情)态,及带 给人的什么感受(感情)。
小结:
比喻修辞手法最全面的答题模式
• 1、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了
• 2、把
比作
。
•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使人易于理解。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从 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抓关键词赏析
常见答题格式:
①“
”一词(等词), 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
感情。
②“
”一词(等词),形象地表
现了 (人物)的性格特点。
抓关键词进行赏析:
•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 了。
例、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 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 擎。
答案: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 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 “依然”“高擎”则突出残荷不屈、 孤傲的品格。 表达了作者对残荷的赞美之情。来自抓住关键词语赏析步骤:
• 1、从句子中找出生动形象的动词、形 容词、副词、四字词语等;
• 2、具体分析这些词语分别体现了人或 事物的什么特点或状(情)态,及带 给人的什么感受(感情)。
小结:
比喻修辞手法最全面的答题模式
• 1、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了
• 2、把
比作
。
• 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之语言赏析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6页
词不离句
本意
↓
语境
↓
作者(对象)心理情感
第7页
探讨措施 赏析文中画线句 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是奏响在玻璃天窗
上乐音;粗犷一点,是敲打在瓦楞上鼓点。雨 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心湖上奏 响,泛漾起细细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 这是我所听过最美纯天然交响乐呢! (3分)
甲:运用了比方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文学类作品复习之
——语言赏析
第1页
语言赏析命题角度:
1、品味词语: 如p99第二题(2)第二段划线句子中作者“踌 躇”原因是什么?
2、品味句子: 如p101第三题、结合详细语境,分析选文中加 线句子表达效果。
第2页
语言赏析
答题技巧:
命题角度: A、理解词语本意
1、品味词语:
B、还原至详细语境 捕捉关键信息(联络情境,
运用细节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们观测细致专注,体现了他们强烈好 奇心。
第16页
〖P120〗2、请对文中画线句进行品析。 “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工装······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流
露着踌躇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样子······一只手揣在裤 袋里,活塞同样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样子·······”
精确地体现出这些人对商未央有个低能儿幸灾乐祸,反 应了他们妒忌(狭隘自私)心理。
p118第4题、联络文章语境,揣摩加点词语表达效果。 一位做小生意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一笔经费,又购置了三把这
样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椅子都换上。
“自告奋勇”写出了做小生意居民对这项工作热心积极, 也写出了他做公益时慷慨大方,从而突出了他对老人关爱之情。
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白雪。
词不离句
本意
↓
语境
↓
作者(对象)心理情感
第7页
探讨措施 赏析文中画线句 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是奏响在玻璃天窗
上乐音;粗犷一点,是敲打在瓦楞上鼓点。雨 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心湖上奏 响,泛漾起细细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 这是我所听过最美纯天然交响乐呢! (3分)
甲:运用了比方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文学类作品复习之
——语言赏析
第1页
语言赏析命题角度:
1、品味词语: 如p99第二题(2)第二段划线句子中作者“踌 躇”原因是什么?
2、品味句子: 如p101第三题、结合详细语境,分析选文中加 线句子表达效果。
第2页
语言赏析
答题技巧:
命题角度: A、理解词语本意
1、品味词语:
B、还原至详细语境 捕捉关键信息(联络情境,
运用细节描写,侧面写出了孩子们观测细致专注,体现了他们强烈好 奇心。
第16页
〖P120〗2、请对文中画线句进行品析。 “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工装······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流
露着踌躇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样子······一只手揣在裤 袋里,活塞同样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样子·······”
精确地体现出这些人对商未央有个低能儿幸灾乐祸,反 应了他们妒忌(狭隘自私)心理。
p118第4题、联络文章语境,揣摩加点词语表达效果。 一位做小生意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一笔经费,又购置了三把这
样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椅子都换上。
“自告奋勇”写出了做小生意居民对这项工作热心积极, 也写出了他做公益时慷慨大方,从而突出了他对老人关爱之情。
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白雪。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赏析课件(24张PPT)

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描写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件/人物的…… 性格(或心情或
感情),表达了人物(作者或主人公)……的感情
12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二:描写
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汤汁在胡同里一跑半天;我和世香的零花 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 把嗓子齁得生疼;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
的含义
16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答案:“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1分 )。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1分)。
17
方法大本营:
2、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 (含义+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意+词语 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挑逗”这里是贬义褒用,表示“嘻戏”之意。形象的写出了 了紫藤萝花的活力,表现了我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
方法大本营:
示例5、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
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 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 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 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 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 却被无情地 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 会特 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 露出羡慕之情。
题目: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14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苦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1分)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 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1分)
本句用了……描写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件/人物的…… 性格(或心情或
感情),表达了人物(作者或主人公)……的感情
12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二:描写
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汤汁在胡同里一跑半天;我和世香的零花 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 把嗓子齁得生疼;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
的含义
16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答案:“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1分 )。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1分)。
17
方法大本营:
2、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 (含义+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词语的语境意+词语 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挑逗”这里是贬义褒用,表示“嘻戏”之意。形象的写出了 了紫藤萝花的活力,表现了我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
方法大本营:
示例5、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
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 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 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 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 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 却被无情地 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 会特 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 露出羡慕之情。
题目: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14
方法大本营:
赏析角度四:重点词语
苦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1分)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 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1分)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课件(28张PPT)

④那天家长培训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当年的学生“小松树”获得了最佳表现奖。 上台领奖那一刻,他幽默地说要发表获奖感言。他抱着话筒激动地说:“感谢CCTV! 感谢幼儿园TV!今天是我26年最开心的时刻。我回到了当年的母校,看到了我最亲爱 的老师。我给孩子也选择了我的母校!我作为家长,我又在母校参加了一天的培训活 动,还得了奖!太让我骄傲和自豪了!我和我的孩子,要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分享这最 幸福的时刻。”我听到他在喊我,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指挥着一个胖乎乎的小宝宝 蹦跳着上了台。那一刻,我忽然间泪流满面!
说明文阅读 知识储备
段落的作用 常见题型 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写××(有关报道、一则故事、一个典故等)的 内容有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第×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说明文阅读 知识储备
解题思路 1.从内容上考虑。需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分析,看语段具体说明了什 么内容,强调了什么意思等。 2.从结构上考虑。 (1)开头段的作用:①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或交代说明对象的×× 特点);②增加说明文的文学性(或故事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 (2)中间段的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前文。 (3)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有总结的作用;或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 使结构更严谨。
例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 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 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 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 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 禀赋。
说明文阅读 知识储备
段落的作用 常见题型 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写××(有关报道、一则故事、一个典故等)的 内容有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第×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说明文阅读 知识储备
解题思路 1.从内容上考虑。需结合文章进行具体分析,看语段具体说明了什 么内容,强调了什么意思等。 2.从结构上考虑。 (1)开头段的作用:①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或交代说明对象的×× 特点);②增加说明文的文学性(或故事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 (2)中间段的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前文。 (3)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有总结的作用;或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 使结构更严谨。
例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 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 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 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 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 禀赋。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ppt课件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 、欣赏文学作品, 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 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 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 评价; 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 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般设题原则 ①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 过程;( ;(词 过程;(词、句、段、篇) 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②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③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 序; ④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 答题的基本材料; 答题的基本材料; 力求题型稳定、整齐, ⑤力求题型稳定、整齐,由填空到简 到多项选择,最后是拓展题。 答,到多项选择,最后是拓展题。
2、理清思路,概述内容 理清思路,
• 考察类型: 考察类型: • 10、故事情节是随取证小组的行踪展开的, 10、故事情节是随取证小组的行踪展开的, 请你根据第2 段的内容,仿照示例, 请你根据第2—7段的内容,仿照示例,用 四字短语概括情节,写在空格中。 四字短语概括情节,写在空格中。 • 取证小组(挤车赶路、------------------、 取证小组(挤车赶路、------------------、 • • ------------、------------------。) ------------、------------------。) (期中测评) 期中测评)
中考记叙文阅读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述内容。 、理清文章的思路,概述内容。 3、理解题旨及文章主旨。 、理解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 、 义及作用。 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 、分析文章表达方式、 作技巧。 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 、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 考和质疑。 考和质疑。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课件(共26张幻灯片)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a.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 律不一致。 b.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 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 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 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一、记叙文
一,文章内容要点概括 (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
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
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 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二、理清文章结构 (1)补充故事情节
找出划分标准,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 (2)思想感情的事变化
理清晰,层次分明,推动情节的发展。
(2)记叙顺序及作用 A.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
深刻。
B.倒叙: 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 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插叙
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 心更突出。
【答题公式】顺序名称+作用
②记事为主:通过叙述······故事(内容)+告 诉了我们······的道理。
③写景状物:通过描写了······景或物(内容) +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七、修辞方法及作用 A.比喻:生动形象 B.比拟:生动形象
不能。因为: a.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 律不一致。 b.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 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 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 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一、记叙文
一,文章内容要点概括 (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
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
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 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二、理清文章结构 (1)补充故事情节
找出划分标准,仿照示例的句式作答。 (2)思想感情的事变化
理清晰,层次分明,推动情节的发展。
(2)记叙顺序及作用 A.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
深刻。
B.倒叙: 作用: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 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插叙
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 心更突出。
【答题公式】顺序名称+作用
②记事为主:通过叙述······故事(内容)+告 诉了我们······的道理。
③写景状物:通过描写了······景或物(内容) +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七、修辞方法及作用 A.比喻:生动形象 B.比拟:生动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劳质朴 朴实憨厚 善解人意 心灵手巧 沉着冷静 乐观自信 博学多才 无私奉献 天真活泼 嫉恶如仇 锲而不舍 公正严明
热情好客 成熟稳重 心胸宽广 精明能干 勇敢果断 积极进取 见多识广 不求回报 风趣幽默 爱憎分明 坚持不懈 廉洁无私
考点之四:赏析语言 品味效果
1.考查题型: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
4.相关知识: 比喻: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 拟人:赋予……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 夸张:突出……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 排比:增强语势,层层递进,生动形象地写出…… 反问:加强语气,引发思考,强烈抒发……感情 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生动形象地写出……
考点之四:赏析语言 品味效果
③赏析人物形象
从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分析,归纳主旨
④分析综合归纳:准确、全面、简明
考点之二:筛选信息 整合要点
1.考查题型: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中写到了哪几种不同类型的温暖? 父亲为了盖房都做了哪些事情?
2.解题策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确定范围,定向阅读; 圈点勾画,关键词句;
渲染环境……氛围 烘托人物……心情(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考点之五:分析作用 理解语句
1.考查题型:
①句段作用 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好处)?
②材料作用 文中多次写到“奶奶”其作用(好处)是什么? ③人称作用 最后两节用“你”来称呼松树,有什么作用?
考点之五:分析作用 关键句段
2.解题策略:
加以赏析。(两句,4分或6分)
①从修辞入手:比喻 拟人 夸张
2.解题策略:
排比 反问 对偶
②从写法入手:对比 象征 衬托 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③从词语入手:句中动词、形容词、 副词、成语等
考点之四:赏析语言 品味效果
3.答题规范: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词语) ……写出了……的(特点、性格) 表达了对……的(喜爱、赞美、敬佩)
4.相关知识: 对比:把……和……对比,突出强调地写出……
象征:用……(物)象征……(人)的品德 衬托:以次要的人(事)衬托主要人(事),突
出后者性格、思想等。
托物言志:借助于……(物)表达……人的志向
人物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人)……性格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考点之一:概括中心 归纳主旨 ①要求直接概括文章主旨。
1.考查题型: ②谈阅读感受、启示、体会。
③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④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
考点之一:概括中心 归纳主旨
2.解题策略: ①巧妙抓住标题——暗示主旨
开头——直接点题 ②捕捉关键词句 结尾——点明中心
议论——表明观点 抒情——饱含感情
现代文阅读复习
杭州市中考现代文考点:
1.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能根据要求准确地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3.分析段、篇的结构和层次,理清记叙的线索和记叙的
顺序。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要点,概括全文的
中心思想。 5.能根据记叙文文体特点,分析叙述和描写方法的作用。 6.理解记叙文语言的生动性及不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7.能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
2.解题策略: 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①第一人称: 便于自由表达情感
利于刻画人物性格 拉近读者与写作对象的距离
②第二人称:呼告性抒情更强烈
所写对象为物时,有拟人效果
③第三人称:叙述客观,不受时空限制
便于叙述、议论,阐明观点
考点之六:体验探究 拓展题型
1.考查题型: ①你是否同意本文作者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②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的理解。 ③根据阅读材料的观点对另外的事件作出评价。
筛选有效,整合表述; 3.提醒注意:看分答题,分点答题;
忌抄原文,书写清楚;
考点之三:赏析人物 品味情感
1.考查题型: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结合具体事例说说“母亲”是怎样的人。
2.解题策略:通读全文,准确把握主旨; 筛选语段,概括主要事件; 典型材料,分析人物性格; 根据分值,整合表述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解题策略: ①立足文本,领悟主旨; ②揣摩意图,观点明确; ③结合原文,观点积极; ④联系实际,富有哲理;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
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 己手中。
3.答题格式:通过……(典型材料)看出 ……是……(形容词)的人
考点之三:赏析人物 常用词语
善良宽容 开朗大方 和蔼可亲 关心子女 聪明机智 虚心好学 谦虚谨慎 乐于助人 先见之明 淡泊名利 顽强不屈 刚正不阿
真诚淳朴 生活节俭 平易近人 不拘小节 足智多谋 追求理想 一丝不苟 舍己为人 自尊心强 豁达大度 意志坚定 豪放不羁
文首: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 开篇点题 设置悬念
①从结构入手:
文中:为……埋伏笔/铺垫 承上启下
(总结上文 引出下文
文末:点明中心 深化主旨 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
线索:贯穿全文
②从内容入手: 表层意思 +深层含义
(思想感情 生活哲理) 对比 象征 衬托
③从写法入手: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
考点之五:分析作用 人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