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走向和谐_中国社会保障发展60年_

合集下载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新中国的早期,国家主要通过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提高劳动者工资、保障职工基本待遇等方式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城市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实行“缴费领取”的制度,即职工每月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到达退休年龄后可以领取养老金。

医疗保险则通过职工的工资集体缴费建立,为职工提供医疗费用的报销。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1961年,国家实行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医疗保险范围扩大到全国人民。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失业保险政策,为失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中国得到尝试,比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企业按照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定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1997年,我国首次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法规定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0年,国家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开展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形成全民化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新时代普惠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这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将更加完善,覆盖范围会更广泛,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开始逐步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全面、更有保障的社会保障服务。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战
争和国内经济困难,社会保障制度处于萌芽阶段。

政府主要通过发放低保金、提供免费医疗等方式解决一部分社会保障问题。

2. 1978年至1993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也开始进行调整。

1986年实施的《职工工
伤保险条例》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步,其后陆续推出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

3. 1994年至2002年:1994年,中国全面推行了“五险一金”制度,即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全社会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4. 2003年至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2003
年开始实施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扩大了保障范围。

此后,还相继提出了全民医疗保障、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并逐步加大了保障水平。

总体来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起步到完善的过程,不断拓展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未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全体人民的保障需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成立于1951年的中国劳动保障部是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里程碑。

此后,我国相继出台了《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985年,我国推出了第一个社会保险实施方案,正式建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

1999年,我国出台了《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性质、范围和内容,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

此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最低工资法》、《失业保险法》等,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

2009年,我国推出了新版《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了社会保险覆盖的范围和付费义务等。

此后,我国相继推出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一系列保险制度,为我国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全面、更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从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到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再到生育保险,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并不断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需不断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

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有望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实现全民共享社会保障的目标。

总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层次、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稳定和可靠的保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

公平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60年

公平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60年
成员 的基本生活 权利 予 以保 障 的一项重 要制 度安排 。社会 保障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标 志 , 是公 民的权利 , 国家 的义务。 是 自现代社会保 障制度产生 以来 , 公平原则 就是其遵循 的首要
自现代社会保 障制度产生以来 , 平原则 就是其遵循 的 公 首要原则 。( )9世纪末产 生于德 国的现代社 会保 障制度 , 1l 其最初 的设计 目标是保 障 老年人 、 业者 、 伤者等 社会 成 失 工
保 障项 目对 于其适 用范围内的社会成员 而言机会是 均等 的 ,
因而 它可 以促进机会公 平 ; 社会保 障实质上是一 种再分配 政 策, 具有调节收入差距 的 功能 , 因而 它又 可 以一 定程 行为 。它包 含着平 等 , 不 等 同于平等 , 基本 含义 但 其 应 当是一视 同仁 , 不偏不倚 。( ) 2 从人 们 的贡献 与获益 的过
李 玲 , 李迎 生
( 中国人 民大学 社会与人 口学院 , 北京 10 7 ) 0 8 2
摘 要: 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 生以来, 平原则就是其遵循 的首要原 则, 平与社会 保 障制度 具有 内 的一致 性。新 中 公 公 在
国成立 6 O年来, 中国社会保 障在理念上先后经历 了平均主 义、 效率至上到公正主义的演变。理念上的 变迁, 直接影 响 了中国社会 保 障的道路选择 , 使得新 中国成立 6 0年 来社会保 障制度在公平性 上经历 了从极 端到理性 的 回归。在 迎接新 中国成 立 6 0周年之
会保 障的道路选 择 , 使得新 中国成立 6 0年来社 会保 障制度
在公平性上经历 了从极 端 到理性 的 回归。在迎 接新 中 国成
立6 0周年之 际 , 真反思 我 国社 会保 障制度在 公平性 上存 认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以国家提供的免费或低价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其他福利为主。

这个时期,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人口覆盖率较低。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特别是在1990年代,社会保障开始由国家福利向社会保险转变。

1997年,中国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个人
和单位的缴费相结合,形成了“养老金累进制”。

此外,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的目标,以扩大社保覆盖面。

为此,国家大力推行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并对城市居民养老保险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个人账户制度。

2013年,中国实施了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城市居民医保与农村居民合并,并逐步实现基本医保覆盖全民。

同年,中国还开始实施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一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已逐步形成了全员参保、多层次、全方位的新格局,涵盖了退休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个方面,为中国广大人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知识讲解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知识讲解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建国开始就非常关注社会保障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9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

”但是,正如《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受到国家的组织和资源情况制约的。

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实现宪法规定的社会保障权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69年。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当时的基本国策。

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施行《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对减轻工人生活困难,保护劳动力,帮助失业者就业、转业,特别是对恢复各国营、私营企业的生产,扩大经营范围以及创办新企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施行。

由于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是在国家财政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的困难情况下制定的,某些保险待遇较低,在实施范围上也只能采取重点试行的办法。

随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劳动保险的覆盖范围,又提高了若干劳动保险的标准,到1956年已扩大到商业、外贸、粮食、供销社、金融、民航、石油、地质、水产等部门,部分集体企业参照执行,经济条件差的集体企业可以订立劳动合同。

1957年国家对原有的保障制度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放宽退休条件,适当提高了退休的待遇标准,并实行了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职工统一的退休制度,从而解决了企业和机关职工退休办法不统一的矛盾。

这段时期的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由人事部门管理,企业由劳动部门和工会共同管理。

这个阶段还修改、补充了干部和工人退休、退职的规定,加强了对女工的保护,在医疗保险中增加了对职业病的保障,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破坏和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起来。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我国开始逐步建立起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1951年,我国实施了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和福利保险。

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从1951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这个阶段,我国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并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1978年,我国实施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覆盖。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制度,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障的内容。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了深化改革,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997年,我国实施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引入了个人账户制度,增加了个人缴费的比重,提高了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2000年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003年,我国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一体化。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

2011年,我国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2013年,我国启动了全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制度试点,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可持续的养老保障。

此外,我国还推动了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方面的改革,提高了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本到完善的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将继续取得新的成就,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保障。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60年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60年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60年一、中国社会保障初步建设阶段(1949―1956)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的是一个长期处于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下民生凋敝的中国,自然灾害严重,社会经济秩序紊乱。

在这种情况下,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迅速着手进行了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建。

第一,主要集中于对社会救济事业的接手和改造,主要通过改造旧中国救济院,劳动习艺场所及慈善堂等使之成为新中国官办福利机构。

同时,政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到1956年,已初步建立了以城乡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职工福利和社会救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法制体系,确立了国家,农村集体,城镇企业单位普遍承担社会保障任务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新格局。

第二,在医疗保障方面,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并通过报销方式实现政策兑现。

劳保医疗保险采用基金运作模式,由企业行政和工会共同管理。

在劳动保险方面,确立了劳动保险金制度,主要由国家劳动部门和工会共同管理。

在社会福利方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事务由政府人事部门负责。

在城镇职工福利方面,劳动部承担着制定企业职工福利政策的职能,工会则直接参与管理,成为职工福利在基层的具体组织实施者。

在养老保险方面,实行现收现付制度,由国家财政拨款保障职工养老,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国家财政年度预算中列支该项目,企业在营业外列支该项目预算。

这种社会保障使得国家行政事业经费连年增长,成为后来企业和国家机关精简的重要原因。

二、社会保障事业由缓慢前进走向停滞阶段(1957―1978)1957年以后,走向缓慢发展阶段进而走向完全停滞,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缓慢发展阶段(1957―1965)。

国家颁布了劳动保险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法规,对职工住宅,上下班交通,疾病医疗,生活必需品供应和职业病等,对于养老社会保障中的职工退休退职,军队义务兵或现役军官的退休退职都做出了明文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环球时报》)
69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 界的排名由 1978 年的第 29 位跃升 到 2008 年的第 3 位,仅次于美国与 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
0.8% 提高到 7.9%。 ◎ 2 0 0 8 年,我国外汇储备达
到 1 . 9 4 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 储备第一大国。至 2009 年 6 月底达 2.13 万亿美元。
◎ 中 国粮食产量居 世界第一, 2008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52871 万吨。
◎ 2009 年 9 月 26 日,国家发 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称, 中国已成为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钢、煤产量居世界第一,发电量居 第二,原油产量居第 5 位。
◎ 2008 年,中国生产汽车934.5 万辆,位居世界第二,超过美国的 868.1 万辆,日本生产汽车 1156.4 万
辆,居世界第一。 ◎ 2009 年 9 月,世界银行和国
际金融公司发布《2010 年营商环境 报告》,新加坡排在榜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排 名从去年的第 8 9 位上升到了今年 的第 86 位。
◎英国《经济学家》2009 年 8 月公布最新的“世界宜居城市榜”, 其中天津排在第 72 位,苏州第 74 位,北京第76 位,深圳第 83 位,上 海第 84 位,大连第 85 位,广州第 89 位,青岛第 95 位。
. 小 ● 资 料 ●
数字中国 经济贸易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8 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 38600 亿美元,在各国和各地区 GDP 排名 中位居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6. 4 %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 2009 年 3 月,中国商务部部 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 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均 GDP 在世界处在第 105 位。世界银 行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 达到 2770 美元。
文化走廊
TIANJIN SOCIAL INSURANCE
《走向和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 6 0 年》
新 书 推 介
《走向和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 60 年》一书由中国劳动社 会保障出版社出版,胡晓义主编。该书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一批多年从事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和制定的专家合力完成的一部社会 保障60年发展史。该书入选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组织出版 的《辉煌历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重点书 系》。该书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 6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发展的历程,认真总结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和 经验,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与任务。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了解研究我国社会保障 发展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本书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 系,也提供了开放性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