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细菌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工作,用于检测食品、水源、环境和医疗器械等样品中的细菌污染情况。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步骤。
一、质量控制标准1. 样品准备:确保样品的来源和收集方式符合相关标准,避免样品污染和误差。
2. 设备校准:定期校准实验室所使用的设备,包括培养基制备设备、培养箱、显微镜等,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培养基质量控制:使用经过验证的培养基,并定期对培养基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培养基成分、pH值、温度等参数的监测。
4. 阳性和阴性对照品:每次进行细菌检验时,都应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品。
阳性对照品应含有已知的细菌菌株,以验证检验方法的准确性;阴性对照品应不含任何细菌,以排除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
5. 检测方法验证:对所使用的细菌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包括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重复性等指标的评估。
6. 质量控制记录: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记录,包括样品来源、实验操作步骤、检测结果等信息,以便追溯和分析。
二、质量控制步骤1. 样品收集和处理: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正确收集样品,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变质。
2. 培养基制备:根据所需的细菌检验方法,准备相应的培养基,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3. 培养条件控制:根据不同的细菌菌株和检测方法,控制培养的温度、时间和环境条件,以促进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4. 细菌菌株接种:将待检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中,确保接种方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 阳性和阴性对照品的使用:每次进行细菌检验时,都应包括阳性和阴性对照品,以验证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细菌培养和观察:根据所使用的细菌检验方法,进行细菌的培养和观察,记录培养时间、菌落形态和数量等信息。
7. 检测结果判读:根据培养结果和相关标准,对细菌检验结果进行判读,判断样品是否合格或超标。
8. 质量控制记录和分析:将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探讨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探讨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3494例患者的细胞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09年进行细胞检验材料有946例,阳性检出率是22.73%。
2010年细胞检验材料有1140例,阳性检出率是24.56%。
2011年细胞检验材料1408例,阳性检出率是27.20%。
结论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尽管检验材料数量逐年增加,但病原菌的检出率也显著地提高,细胞检验结果可靠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细菌检验;结果;可靠性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77-01细菌检验,目的是确定患者是由于何种致病菌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用药提供有效科学依据。
影响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有多种因素,包括标本采集的时机、方法,标本的保存、运送方式,分离培养技术的方法,鉴定的手段等等。
[1]本研究对我院选取的3494例细胞检验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我院细胞检验的现状,提高细胞检验的可靠性。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就诊患者的各类细胞检验标本3494例。
其中,2009年收集的标本有946例(27.1%),2010年收集的标本有1140例(32.6%),2011年收集的标本有1408例(40.2%)。
所有入选标本中,有1691例血液标本(48.4%),843例痰标本(24.1%),352例尿液标本(10.1%),155例粪便标本(4.4%),453例创伤、引流液以及化脓感染穿刺液标本(13.0%)。
1.2 试剂和仪器[2]试剂:①培养基:血琼脂基、营养琼脂基、巧克力琼基、血液增菌培基、m-h琼脂基以及营养肉汤等。
②培养皿:直径为75至95毫米的培养皿。
③血液培养瓶:采用与仪器相配套的专门试剂进行药敏鉴定。
④标准菌株:由国家卫生部或省检验中心所提供。
仪器:本院使用的是梅里埃3d60型血液快培仪,药敏鉴定系统是梅里埃atb expression。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对患者体内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鉴定的过程,是诊断和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由于操作规范、质量控制和设备等方面的不同,不同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存在差异。
因此,为了保证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持续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1、严格监督和管控环境以及仪器设备在有效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前,实验室需要对环境、孵育箱以及冰箱的温湿度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定期对实验室内的仪器、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维护、保养以及校正,而且还要详细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进行处理。
2、操作过程要标准化实验室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操作规程,而且还要注意确保规程的规范性以及标准性。
内容也要涵盖实验室各个方法,主要有准备试剂、操作方法、安全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同时还需要遵循我国卫生部或者GLSI的操作方法以及政策进行制定。
实验室人员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有效操作,对当前规程的有效改进以及制定新规程都需要有效满足实验以及临床的需求。
3、合理购进试剂以及培养基在有效购进相关试剂时,还需要注意选择符合要求以及高质量的产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而且还要遵循说明书进行有效保存。
对于培养基来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自行配置,注意选取质量较好的原材料,这样不仅能有效确保培养基的新鲜度,而且湿度还比较好,方便细菌生长,但需要把握室内的质控。
4、采集标本需要进行的处理工作采集标本的质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时间、措施、患者准备、采集时机、部位以及采集后的运送与保存等,通常情况下以上步骤经责任护士执行或者经患者自行完成。
而关于采集标本前期工作的质量一般无法有效控制,但是其也会直接关乎到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5、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将临床检验以及生化检验等一系列工作有效比较,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生化反应、依靠理学以及形态学性质等,严格要求检验人员对每个步骤都应具备极强的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所以检验人员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工作经验是否丰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需具备开放的、有逻辑的头脑以及活跃的思维或丰富的知识面,理应综合考虑这些问题。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细菌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的信誉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质量控制的目的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评估实验室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质量控制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偏差和错误,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二、质量控制的步骤1. 设定质量控制标准:根据相关的质量管理要求和标准,制定适合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阳性对照菌株、阴性对照菌株和质控品。
2. 选择质量控制菌株:根据实验室的检验项目和要求,选择适合的质量控制菌株。
质量控制菌株应具有代表性、稳定性和易于培养。
3. 制备质量控制菌株:根据标准操作程序,制备质量控制菌株。
制备过程应严格控制,确保菌株的纯度和活力。
4. 进行质量控制测试:将质量控制菌株与待检样本一同进行检验,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记录检验结果,并与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比对。
5. 分析质量控制结果:根据质量控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比较质量控制结果与质量控制标准的差异,评估实验室的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纠正和改进:根据质量控制结果,及时纠正实验室操作中的偏差和错误。
同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实验室操作和方法的改进,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自行进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包括阳性对照菌株和阴性对照菌株的使用,以及质控品的使用。
通过与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的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外部质量评估:由独立的质量评估机构进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室将自己的检验结果提交给质量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和比对。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比对,评估实验室的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的准确性分析

临床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的准确性分析发表时间:2018-11-19T15:55:04.2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6期作者:侯红娟[导读] 阴道炎(vaginitis)指阴道黏膜和黏膜下结缔组织炎症,作为妇科门诊常见疾病。
(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84例阴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细菌检验,对比检查结果。
结果PCR检验法其细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且加特纳菌与棒状杆菌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球菌检出率细菌培养法虽优于PCR检验法,但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PCR检验法满意度明显优于细菌培养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细菌检验;PCR检验法;细菌培养法;准确性[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ccuracy of PCR test in clinical bacterial test.Method: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7,84 cases of vaginiti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All patients were tested by PCR test and bacterial culture,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PCR test the bacterial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acterial culture method,and the detection of Gardnerella vaginalis and Corynebacterium accurat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acterial culture method,data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he detection rate of Enterococcus bacteria culture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e PCR test,but no significant data comparison(P > 0.05);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PCR test method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bacterial culture method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The accuracy of PCR test in clinical bacterial test is high,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l treatment,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 Clinical bacterial test;PCR test;bacterial culture;accuracy阴道炎(vaginitis)指阴道黏膜和黏膜下结缔组织炎症,作为妇科门诊常见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患者多伴有外阴瘙痒、灼痛、异常流液、尿频等症状,临床以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萎缩性阴道炎为主,如何有效诊断病菌以便医者开展针对性治疗成为当前民众关注的焦点[1]。
常用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常用临床检验结果分析临床检验是医生判断患者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临床检验结果分析是指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本文将从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化检查以及微生物学检查等方面,介绍常见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血液检查是临床中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
常规血液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炎症指标等。
血常规是评价机体全血细胞成分和代谢功能的一项基础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通过分析血常规结果,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状况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正常与否,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
炎症指标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炎性蛋白和炎性细胞等指标,评估患者炎症反应的程度。
通过对血液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提供治疗方案。
尿液检查是评价人体肾脏和泌尿系统功能的常用检查方法。
常见的尿液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尿糖等。
尿常规检查是检查尿液的物理、化学和显微镜特征,主要包括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等指标。
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是否正常。
尿蛋白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正常,尿糖检查用于筛查是否存在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尿液检查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等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生化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体液中的生化指标,了解患者的器官功能是否受损,以及一些疾病的发生机制。
常见的生化检查项目包括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
血脂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等疾病。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等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肝功能是否受损。
肾功能检查主要通过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
微生物药敏结果临床解读与应用

微生物药敏结果临床解读与应用微生物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ST)是一种用来检测微生物(如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的实验。
这种测试的结果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处理细菌感染时。
以下是微生物药敏结果的临床解读和应用:一、临床解读:1.敏感(Sensitive, S):●如果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这意味着这种抗生素在临床上可以有效抑制或杀死这种细菌。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敏感的抗生素通常是首选。
2.中间敏感(Intermediate, I):●中间敏感意味着抗生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如敏感类别中的抗生素。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药物浓度增加或药物累积,中间敏感的抗生素也可能有效。
3.耐药(Resistant, R):●耐药表示细菌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抵抗力,常规剂量的抗生素无法有效控制或杀死这种细菌。
●应避免使用对该细菌耐药的抗生素。
二、应用:1.制定治疗计划:●药敏测试结果是制定抗生素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有助于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2.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对初步治疗没有反应,药敏结果可以用来调整治疗方案。
●在长期或复杂的感染治疗中,根据药敏结果定期调整抗生素选择是常见的做法。
3.监测抗药性发展:●药敏测试可以帮助监测特定地区或医院内细菌抗药性的趋势。
●这对于公共卫生管理和抗生素使用指南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避免抗生素滥用:●通过准确的药敏测试,可以避免不必要或无效的抗生素使用,从而降低抗药性风险。
5.个体化治疗:●药敏测试结果有助于实现针对特定患者和感染的个体化治疗。
三、注意事项:1.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感染部位、患者的免疫状态、过敏历史等)来解读药敏测试结果。
2.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微生物学和临床数据来做出最终的治疗决策。
3.定期更新和审视药敏测试技术和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培养基:Mueller-Hinton琼脂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接种液: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
(用于β-内酰胺类药/β- 液
内酰胺酶抑制剂)
孵育:35℃;空气;16-18h
铜绿假单胞 铜绿假单胞ATCC27853
及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用
孵育条件 需氧或CO2, 24小时
需氧或CO2, 48小时
已知菌株(ATCC)
化脓链球菌19615 肺炎链球菌6035 大肠埃希菌25922 淋病奈瑟菌43069 流感嗜血杆菌10211
SS琼脂
需氧,24小时
鼠伤寒沙门菌14028 福氏志贺菌12022 粪肠球菌29212 大肠埃希菌25922
预期结果
10.08.2024
8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质量控制
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说明(sop)
• 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方法 • 采集最佳时间、次数 • 标本采集量正确时间、部位、方法等
对收集和运送标本的容器控制 无菌、无防腐剂、足够大、安全严密、不易破碎、 选择合适的运送培养基
10.08.2024
9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质量控制
结果报告
3
人员资质
人员
人员能力
人员培训
具备相关教育背景, 每年接受专业技术及知
识培训, 熟悉微生物实验室操作 规程、消毒灭菌及生物
安全知识。
.
10.08.2024
包括其对诸如分 析前、中、后特 定阶段的专业经 验和熟练试验技 术 。并直接参与
质控工作
.包括新员工培训、老员 工的再培训以及员工工作
能力评估
加入后培养基由无色
质控要求: 每批试剂使用前应使用变为相红应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菌检验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临床细菌检验所面临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影响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如标本的采集运送、标本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手段等,除此以外还有标本的采集方法以及标本的质量等。
关键词:细菌;标本;微生物:病原菌;质量控制;检验结果【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58-02
临床细菌检验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细菌检验是实验室检验的一种常用方法,有助于患者所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的确定,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标本的采取(采取标本的时机、方法)、标本的运送(运送方式及标本的保存)、分离培养技术方法和鉴定手段等。
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1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不够规范
标本的采集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由于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沟通不够,医护人员对于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标本采集前要求患者应该做些什么准备,采集标本应该选择什么时机、什么部位,每天采几次、采多少量以及采样部位应该如何消毒等一系列问题。
多数医院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其结果可能导致标本采集不合格,致使病原菌检出率降低或者即使分离出某种
细菌,但未必是致病菌,如此非但不能提供病原信息.反而会造成误导。
如痰标本采集,留取标本前要求患
者用清水漱口3次,然后用力咳出。
这种自然的咳痰方式.使得采集到的标本必然要受到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污染),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常有大量的多种细菌(106~109/ml),因此确定痰标本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在痰标本培养之前先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根据细胞种类以及存在的细菌情况而确定是否培养或者重新留取标本,从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减少误诊及抗菌药物的滥用。
再如脓性分泌物(包括穿刺液、术后感染分泌物、外伤分泌物等)也存在着标本采集的质量问题,由于取材不规范,往往培养出多种细菌,实际上这些细菌并非引起感染的真正致病菌,而多数是在创面上繁殖的杂菌,因此一定要采集深部的分泌物,必要时要采创面和健康部位过度地段的少量组织进行培养,在培养前对标本先行涂片,革兰镜检以确认标本的质量。
大多数情况下可见到一种优势菌,但也有一定比例的标本为两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如果标本的采集不规范就不能反映病变部位的信息,实验室再努力工作也不能报告出正确的结果。
2微生物标本的保存运送不够规范
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和运送原则是维持病原菌的活力,防止非病原菌的污染和过量繁殖。
对于不同的目的病原菌,应该有不同的保存、运送要求。
脑膜炎奈瑟菌对寒冷较敏感,在标本运送的过程中,要保持在室温条件下尽快送检,特别是在冬天更应注意这一点,否
则检出率将显著降低。
再如尿液标本如果未能及时送到实验室,由于尿道下1/3存在着正常菌群,标本极易受到污染,加之尿液中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非致病菌大量繁殖,其结果可能是把正常中段尿误诊为菌尿,造成假阳性结果,致使得出错误的病原学诊断,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混乱。
因此尿液标本留取后要及时送检,培养前应做显微镜检查(以相差显微镜为宜),以了解细菌存在情况,尿液细菌培养必须进行细菌计数来保证检验质量。
尿道感染多数情况下由单一菌种引起,两种菌的混合感染在20%以下,如培养出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细菌则视为污染,应重新留取样本。
3细菌检验的质控工作还有待加强
(1)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听取临床科室的意见及业务上的要求。
(2)举办业务讲座,通过业务讲座使医护人员对检验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如各项指标的误差范围、误差来源、标本的正确采集等。
(3)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是强化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到医疗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
对影响检验质量的各种因素作出全面分析,并制定各种管理方法,重视检验质控中实验室外郜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
(4)建立医疗质量反馈信息系统,收集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同时可以评估质量控制效果,完善管理内容,调整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惠玲.关于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11:1 865
[2]陈民钧,张小江,室间质评是提高细菌室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 [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