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长筋与贯通筋的区别

合集下载

建筑技术知识

建筑技术知识
贯通筋是梁的受力钢筋,在跨中受压而在支座处承受负弯矩。架立筋是由于钢筋根数小于箍筋的肢数时,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
03G101-1最早版本,框架梁中提的是贯通筋,新版本已改为通长筋。
大概的区别是这样的:
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2.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抗震规范只对通长钢筋的配筋量做出了要求,并没有规定要同直径钢筋。所以按新版的03G101-1就不存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的匹配问题(因为可以是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形成通长筋嘛)。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架立筋是构造钢筋,与通长筋不同,搭接长度只要150。
①实心砖墙、空心砖墙及石墙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扣除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柱、梁、圈梁、挑梁、过梁及凹进墙内的壁龛、管槽、暖气槽、消火栓箱所占体积。不扣除梁头、板头、檩头、垫木、木楞头、沿缘木、木砖、门窗走头、砖墙内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凸出墙面的腰线、挑檐、压顶、窗台线、虎头砖、门窗套的体积亦不增加,凸出墙面的砖垛并入墙体体积内。
2、楼梯工程量计算方法
⑴楼梯的水平投影面积
现浇混凝土楼梯按设计图示尺寸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计算。
“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
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

贯通筋架立筋

贯通筋架立筋

贯通筋:有时也指通长筋,一直穿过多跨,中间接头需要绑扎或机械连接,质量却有保证时,也可用焊接。

支座负筋:此类钢筋往往伸入相邻跨1/3处截断,不是贯通筋多数时也是受力筋,一般在梁上部跨中布置,应原位标注。

架立筋:梁的支座是柱子,梁是线性构建,故其受到线性荷载,在荷载作用下梁产生弯矩,产生的效果是梁下部的钢筋受拉,上部受压,因为砼是抗压较强受拉较弱的构建,所以在梁中钢筋和砼共同受力,使得梁底部钢筋抗拉,梁上部砼受压,而在梁的支座处,由于柱子的支座作用,导致梁在支座附近产生负弯矩,也就是上部受拉下部受压,所以梁中间上部就不必配置太多钢筋,钢筋在梁净跨1/3处截断(支座负筋)。

但是钢筋断了,箍筋不能断,因为箍筋是绑扎在主筋上的,所以这时候就把该部位靠近两边支座的钢筋连接上,起到固定、架起箍筋的作用,这就是“架立筋”。

也就是指梁上部连接两支座负弯矩钢筋的连接的、起稳固箍筋的作用的构造钢筋。

计算时不考虑受力,一般与支座负筋搭接长度≥15d或≥150mm,仅为满足箍筋肢数要求,保证梁的整体性,纸上不需要标注。

例如2B22+(4B20)括号里面的叫做架立筋。

如何从第54页的图上看出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构造?1、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构造在第54页的图上看不出来。

2、在第54页图的标题下面有题注:“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有人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当梁上部无通长筋时,架立筋搭接长度按LlE计算。

是不是这样呢?1、先解答第一个问题。

03G101-1图集第54页图中“Ln/3”处的搭接点,既是上部通长钢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点,又是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点。

二者并不混淆,也不矛盾。

不少人提出此类问题,都是由于对画图规则(“视图”)和钢筋的工程结构(钢筋的位置)不甚了解所至。

从钢筋的位置来讲,梁的两根上部通长钢筋都位于箍筋的两个顶角,如果画出梁的“俯视图”,则是在梁的两侧;而架立筋则在梁的当中位置。

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

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

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提要:梁板式筏型基础在柱底下往往是双向等高粱,特别是高层,当两个方向的间距差不多的时候,很难区分主次;其二,地基梁的受力方向很难分清更多精品地产学堂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通长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通长钢筋就是指在所标的区段内通长设置,直径可以不相同,可以采用搭接连接形式,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个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抗拉强度,而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

底板筋通常就是独立基础的板底或基础梁,基础承台等处的钢筋。

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就是建筑构件上部或下部配置的钢筋。

架立筋主要是固定间距和受力筋位置所配置的构造钢筋。

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元宝筋就是当梁承受集中力,抗剪不够,为了防止梁开裂,在集中力处设置附加吊筋,样子就象个元宝,所以就叫元宝筋。

梁板式筏型基础的下下层筏板筋和基础梁下部纵筋同向且位于基础梁正下方时梁板式筏型基础在柱底下往往是双向等高粱,特别是高层,当两个方向的间距差不多的时候,很难区分主次;其二,地基梁的受力方向很难分清,那么向哪个方向吊呢?加上这里钢筋较多,再设吊筋的话(又是双向),节点内全是钢筋,施工时很难保证砼的密实度。

所以,这个地方建议放置加密箍筋(双梁都放哦),而且基础梁的箍筋一般不小,8~12个加密箍应该够了,加密箍间距@50,大了不起作用,小了砼难以施工。

架立筋一般的说,架立筋是梁中用来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现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两边的筋是通过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们说的挑筋),如果没有架立筋的话,中部的那肢箍筋没法绑了,所以出现了架立筋呀.贯通筋1、梁往往并非一跨,而是多跨.贯通筋就是通长筋,一直穿过多跨.中间接头需要绑扎或机械连接,质量确有保证时也可用焊接.2、梁的集中标注中必注贯通筋.贯通筋是纵筋,是梁最重要的受力筋.3、梁的的支座需要附加筋和负筋,此类钢筋往往伸入相邻跨三分之一处截断,不是贯通筋.4、非贯通筋应原位标注.多数时候也是受力筋.5、梁的箍筋为多肢,上下筋不能满足肢数要求时,需要增加架立筋.架立筋计算时不考虑受力,仅为满足箍筋肢数要求,保证梁的整体性,图纸上不需要标注.6、梁的侧面有时需要增加构造筋,抗扭钢筋等等,集中标注必注.独立柱基础底标高-米,地梁顶标高-米.地面在+-处,上部为框架结构,只有一层,层高米,什么时候回填?什么时候砌砖(包括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一般情况下,基础完成且柱已浇到地面左右72小时后就应回填了到基梁或接近室外地面的位置,然后浇注基梁及上部结构,砌砖般在你框架部分完成后,钢筋锚固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且≥Lae的原则;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的原则;5、墙身的第一根竖向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竖向钢筋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的原则。

钢筋的种类

钢筋的种类

钢筋的种类:受力筋、负筋、正筋、分布筋、构造筋、箍筋、架立筋、通长筋、贯通筋、拉结筋、拉筋、腰筋、吊筋、加腋筋、交叉钢筋、锚筋、马凳筋等。

之邯郸勺丸创作受力筋: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者压应力的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的承载力满足结构功能要求。

承受拉应力的通常称为纵向受拉钢筋、受拉钢筋,承受压应力的通常称为纵向受压钢筋、受压筋,统称受力筋。

负筋:就是负弯距钢筋,弯矩的定义是下部受拉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层钢筋在支座位置根据受力一般为上部受拉,也就是承受负弯矩,所以叫负弯钢筋。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应该是只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有的也叫扁担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就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梁或板的面筋就是负筋)。

腰筋:又称“腹筋”,他的得名是因为他的位置一般位于梁的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梁中部构造钢筋,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发生的竖向裂缝,同时梁太高时,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

拉筋:在梁高450mm,就应沿梁高两侧应设腰筋,所以数量上就不会少于2根。

腰筋的直径最小的直径为10mm,间距不该大于200mm,同时面积配筋率不该小雨百分之0.3,在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要配置拉结钢筋。

一般民用建筑的腰筋直径用16和18就可以了,拉近用圆8.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环形(当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型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抗剪力。

吊筋:吊筋的作用是用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发生局部严重的破坏,同时使梁体的资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安插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出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

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

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

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提要:梁板式筏型基础在柱底下往往是双向等高粱,特别是高层,当两个方向的间距差不多的时候,很难区分主次;其二,地基梁的受力方向很难分清更多精品地产学堂通长筋、底板筋、上部筋、下部筋的含义通长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通长钢筋就是指在所标的区段内通长设置,直径可以不相同,可以采用搭接连接形式,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个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抗拉强度,而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

底板筋通常就是独立基础的板底或基础梁,基础承台等处的钢筋。

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就是建筑构件上部或下部配置的钢筋。

架立筋主要是固定间距和受力筋位置所配置的构造钢筋。

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元宝筋就是当梁承受集中力,抗剪不够,为了防止梁开裂,在集中力处设置附加吊筋,样子就象个元宝,所以就叫元宝筋。

梁板式筏型基础的下下层筏板筋和基础梁下部纵筋同向且位于基础梁正下方时梁板式筏型基础在柱底下往往是双向等高粱,特别是高层,当两个方向的间距差不多的时候,很难区分主次;其二,地基梁的受力方向很难分清,那么向哪个方向吊呢?加上这里钢筋较多,再设吊筋的话(又是双向),节点内全是钢筋,施工时很难保证砼的密实度。

所以,这个地方建议放置加密箍筋(双梁都放哦),而且基础梁的箍筋一般不小,8~12个加密箍应该够了,加密箍间距@50,大了不起作用,小了砼难以施工。

架立筋一般的说,架立筋是梁中用来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现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两边的筋是通过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们说的挑筋),如果没有架立筋的话,中部的那肢箍筋没法绑了,所以出现了架立筋呀.贯通筋1、梁往往并非一跨,而是多跨.贯通筋就是通长筋,一直穿过多跨.中间接头需要绑扎或机械连接,质量确有保证时也可用焊接.2、梁的集中标注中必注贯通筋.贯通筋是纵筋,是梁最重要的受力筋.3、梁的的支座需要附加筋和负筋,此类钢筋往往伸入相邻跨三分之一处截断,不是贯通筋.4、非贯通筋应原位标注.多数时候也是受力筋.5、梁的箍筋为多肢,上下筋不能满足肢数要求时,需要增加架立筋.架立筋计算时不考虑受力,仅为满足箍筋肢数要求,保证梁的整体性,图纸上不需要标注.6、梁的侧面有时需要增加构造筋,抗扭钢筋等等,集中标注必注.独立柱基础底标高-米,地梁顶标高-米.地面在+-处,上部为框架结构,只有一层,层高米,什么时候回填?什么时候砌砖(包括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一般情况下,基础完成且柱已浇到地面左右72小时后就应回填了到基梁或接近室外地面的位置,然后浇注基梁及上部结构,砌砖般在你框架部分完成后,钢筋锚固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弯钩段为15d 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且≥Lae的原则;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的原则;5、墙身的第一根竖向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竖向钢筋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的原则。

建筑常用钢筋种类及含义

建筑常用钢筋种类及含义

架立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2.6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者压应力的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的承载力满足结构功能要求。

承受拉应力的通常称为纵向受拉钢筋、受拉钢筋,承受压应力的通常称为纵向受压钢筋、受压筋,统称受力筋。

腰筋:分二种,一种为抗扭筋,在图纸上以N开头,一种为构造配筋以G开头。

梁的抗扭它在设计上属构造配筋,即力学上不用设计计算具体力的大小,按国家设计规范的构造要求查得此数据。

当梁高达到一定要求时,就得加设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规格按构造要求规范查得。

抗扭腰筋的锚固长度按规范或图集受力钢筋要求设置,构造配筋的锚固长度按12d且≥150mm要求设置,腰筋在梁的两侧对称配置,且有受扭纵向钢筋不再重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长且两端不一定在端支座锚固的钢筋,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构件(梁或者柱)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

梁通长筋、架立筋、贯通筋定义与区别

梁通长筋、架立筋、贯通筋定义与区别

xx长筋、架立筋、贯通筋定义与区别1、架立筋架立筋是一种构造钢筋,是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因为钢筋混凝土梁设置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梁上部钢筋在梁净跨的处就断开了,中间的距离没有纵筋,但是梁的箍筋没法固定,这种情况就需要加设架立筋。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架立筋的直径主要根据梁的跨度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6-2规定: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2、通长筋通长钢筋是受力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

通长筋在梁上部和底部均有布置,架立筋只在梁上部布置。

通长钢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钢筋。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

通长筋是受力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长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

通长筋的配筋量主要根据计算确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3.4-1规定了最小配筋量: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级、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梁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通长筋与架立筋区别:1)通长筋是受力钢筋,而架立筋是不受力的;2)通长筋是框架梁(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的要求,架立筋是非抗震梁的要求(抗震梁在通长筋的量以外也可用架立筋);3)通长筋可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者焊接,架立筋采用搭接;4)通长筋在梁上部和底部均有布置,架立筋只在梁上部布置;5)通长筋搭接长度按规范的搭接要求,架立筋搭接长度一般为150-250。

钢筋常用术语

钢筋常用术语

近支座部位。

明白这些,得学点结构力学的知识。

分布筋,在进行结构力学受力计算时不考虑。

仅仅按照规范布置。

他的作用有两点:
1、把受力钢筋连接起来,方便绑扎,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
2、当混凝土受力时,将力传递给附近的受力筋,共同承担外力。

分布筋常见于长条状的板中(四边都有支座,如长方形房间),若板的长宽比超过1∶2,短边钢筋受力是长边钢筋的8倍。

此时,短钢筋是受力主筋,长钢筋基本是分布筋。

这很容易理解,当你要搭木板过一个长方形坑时,你从常识也会选择把板子搭在宽度较小的方向。

但是板式楼梯和预制多孔板,长钢筋是主筋,因为长钢筋的两端才有支座。

这时候,短钢筋是分布筋。

对于外挑板(例如悬挑屋面板,挑阳台板,檐口板),上部外伸出去的受拉钢筋是受力主筋。

明白了这些知识,在钢筋施工时要注意,受力主筋要靠混凝土的外沿,充分发挥主筋的作用(力臂长)。

楼梯的主筋在下,分布筋在上。

挑檐板的主筋在上,分布筋在下。

长方形房间
楼面下部钢筋,长筋(分布筋)在上,短筋(分布筋)在下。

整体现浇楼面板,沿梁或者下部的墙体长度方向都有负弯矩筋,负弯矩筋在上,分布筋在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长筋与贯通筋的区别
有点区别,03G101-1最早版本,框架梁中提的是贯通筋,新版本已改为通长筋。

大概的区别是这样的:
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2.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抗震规范只对通长钢筋的配筋量做出了要求,并没有规定要同直径钢筋。

所以按新版的03G101-1就不存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的匹配问题(因为可以是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形成通长筋嘛)。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

架立筋是构造钢筋,与通长筋不同,搭接长度只要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