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架立筋和通长筋的区别
梁配筋注意事项

文中略词说明: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1图集答疑:《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08G101-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9砼教材:《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三校合编,20121梁配筋要配什么?1.1受力筋:梁端支座负筋,跨中下部纵筋,全长布置的抗剪箍筋(有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要求),抗扭筋(在梁受扭时,一般出现在何种受力位置?主次梁交接处,次梁若为刚接,梁端的负弯矩会对主梁产生扭矩。
另外没有次梁而板较厚的边梁,也会有一定的扭矩。
对于协调扭转?而扭矩较大的梁可按砼规?建议的考虑内力重分布处理,即将次梁或楼板设铰处理,采取放的方式来减少主梁承受的扭矩。
而对于非协调扭转的构件,比如雨棚梁,不能采用放的方式,只能硬抗。
),吊筋?,上部通长筋,附加横向钢筋。
受力筋为承受对应的力所设。
1.2非受力筋:架立筋,腰筋(一般不注写,列于总说明中),拉筋(?)。
2通长筋2.1何为通长筋:通长筋,也称贯通筋,就是考虑到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可能变化而“通长”布置的受力筋。
一般支座负筋的两根角部钢筋拉通作为通长筋。
2.2何时设置通长筋:通长筋是对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的要求(高规,6.3.3),无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和次梁,除计算需要配置的上部纵筋外,没有通长设置的,面筋一般不拉通。
如果次梁的跨度较大(大于6m),一般也将上部纵筋的角筋拉通。
但这样也会带来梁两端钢筋配置的协调性问题,配筋难度又增加了。
2.3设置通长筋的目的:设置通长筋主要是考虑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可能变化,“通长”设置能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
2.4通长筋的根数、直径和总面积:对抗震设计的框架梁,一般支座负筋的两根角部钢筋拉通作为通长筋(一、二级应同时满足钢筋直径14和1/4面积的要求,三、四级只需满足直径12要求,见高规6.3.3),因此支座纵筋包含有通长筋,可采用“角部大直径拉通+中部小直径”的支座配筋方案。
贯通筋和通常筋的概念和区别

贯通筋和通常筋的概念和区别一、贯通筋的概念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立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立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立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立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立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二、通长筋的概念“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长且两端不一定在端支座锚固的钢筋。
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地震作用下弯矩的方向可能顺时针也可能逆时针),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通长筋可分为受力筋和分布筋,两者作用不同。
受力筋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分布筋作用主要是防止板面温度裂缝。
三、贯通筋和通长筋的区别通长筋是抗震构造要求,他是受力筋,可以采用搭接连接形式,直径可以不相同,搭接长度满足ln,而贯通筋可以受力可以不受力,可以指通长筋也可以是架立筋起骨架作用,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详细讲解1、架立筋架立筋是一种构造钢筋,是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因为钢筋混凝土梁设置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梁上部钢筋在梁净跨的1/3处就断开了,中间的1/3距离没有纵筋,但是梁的箍筋没法固定,这种情况就需要加设架立筋。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架立筋的直径主要根据梁的跨度确定。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

钢筋验收常见问题1、何谓架立筋?答: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
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
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平法图集的最后一页“标准构造详图变更表”何用?最后一页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无规范作用。
这是给设计院用的。
平法的宗旨是不限制注册结构师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对G101中不适合具体工程的规定与构造,结构师都可以进行变更。
需要明确的是经变更后的内容,其知识产权归变更者,因此变更者应当负起全部责任(包括其风险)。
3、何谓通长筋?答: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
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4、如何正确理解《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第4.0.3条所说“Ⅰ级接头可不受限制”的规定?答:《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中将接头分为Ⅰ、Ⅱ、Ⅲ级,并对接头的应用做了规定: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对Ⅰ、Ⅱ、Ⅲ级接头,接头面积百分率分别为不受限制、不大于50%、不大于25%.所谓“不受限制”,是有条件的(应力较小部位),应慎重对待。
梁通长筋、架立筋、贯通筋定义与区别

xx长筋、架立筋、贯通筋定义与区别1、架立筋架立筋是一种构造钢筋,是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因为钢筋混凝土梁设置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梁上部钢筋在梁净跨的处就断开了,中间的距离没有纵筋,但是梁的箍筋没法固定,这种情况就需要加设架立筋。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架立筋的直径主要根据梁的跨度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2.6-2规定: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2、通长筋通长钢筋是受力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
通长筋在梁上部和底部均有布置,架立筋只在梁上部布置。
通长钢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钢筋。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
通长筋是受力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长于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
通长筋的配筋量主要根据计算确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3.4-1规定了最小配筋量: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级、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梁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通长筋与架立筋区别:1)通长筋是受力钢筋,而架立筋是不受力的;2)通长筋是框架梁(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的要求,架立筋是非抗震梁的要求(抗震梁在通长筋的量以外也可用架立筋);3)通长筋可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者焊接,架立筋采用搭接;4)通长筋在梁上部和底部均有布置,架立筋只在梁上部布置;5)通长筋搭接长度按规范的搭接要求,架立筋搭接长度一般为150-250。
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

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
1、距离的范围:若通长筋的长度或弯曲角度超出允许范围,则必须标注;
2、相对位置:架立筋与其两侧通长筋的相对位置应符合【图形标识及尺寸表】的要求,方可不用标注;
3、弯曲角度:架立筋的弯曲角度应符合【图形标识及尺寸表】中允许的范围,方可不用标注;
4、允许偏差:通长筋必须根据【图形标识及尺寸表】中的规定,采用允许的偏差,方可不用标注;
二、标注方式
1、标记类型: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应采用箭头类型标记;
2、标注形式:架立筋用单个箭头,通长筋用双箭头;
3、宽度及长度:每个标记的宽度不小于5mm,长度不小于3mm;
4、标注位置:架立筋的标注箭头位于架立筋的上端,通长筋的标注箭头位于通长筋的中间位置;
5、标注方向:架立筋的标注箭头朝向被架立筋的方向,通长筋的标注箭头朝向通长筋的起点方向;
三、其他
1、架立筋和通长筋的标注必须清晰,不可擦掉或涂抹;
2、通长筋标注不可占有模型的可用位置;
3、必要时,可采用右倾斜箭头标注,要求清晰、清楚;
4、若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不明确,则应按正确位置重新标注;
5、若中间无必要标注,则可在两个标注之间留一定的距离,但不可太远;
6、若标注位置重叠,则应重新标注,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
架立筋与通长筋的区别

1、架立筋是指梁内起架立作用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即可。
架立筋主要功能是当梁上部纵筋的根数少于箍筋上部的转角数目时使箍筋的角部有支承。
所以架立筋就是将箍筋架立起来的纵向构造钢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平法制图规则规定:架立筋注写在括号内,以示与受力筋的区别。
2、通长筋源于抗震构造要求,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以抵抗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可能。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
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起连接作用。
通长筋是“抗震”设防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钢筋的种类

..钢筋的种类:受力筋、负筋、正筋、散布筋、结构筋、箍筋、架立筋、通长筋、贯串筋、拉结筋、拉筋、腰筋、吊筋、加腋筋、交叉钢筋、锚筋、马凳筋等。
受力筋: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蒙受由荷载惹起的拉应力或许压应力的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的承载力知足结构功能要求。
蒙受拉应力的平常称为纵向受拉钢筋、受拉钢筋,蒙受压应力的平常称为纵向受压钢筋、受压筋,统称受力筋。
负筋 :就是负弯距钢筋,弯矩的定义是下部受拉为正,而梁板位置的上层钢筋在支座地点依照受力一般为上部受拉,也就是蒙受负弯矩,所以叫负弯钢筋。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应当是只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有的也叫扁担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就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梁或板的面筋就是负筋)。
腰筋:又称“腹筋” ,他的得名是由于他的地点一般位于梁的两侧中间部位而得来的,是梁中部结构钢筋,主假如由于混凝土缩短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竖向裂痕,同时梁太高时,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
拉筋:在梁高 450mm ,就应沿梁高两侧应设腰筋,所以数量上就不会少于 2 根。
腰筋的直径最小的直径为 10mm ,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同时面积配筋率不应毛毛雨百分之 0.3 ,在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要配置拉结钢筋。
一般民用建筑的腰筋直径用16 和 18 就能够了,拉近用圆8.箍筋:用来知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系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其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地点而使梁内各样钢筋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是梁和柱抵挡剪力配置的环形(自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型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挡剪力。
吊筋:吊筋的作用是用于梁的某部碰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的损坏,同时使梁体的资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部署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备该部位产出过大的裂痕,惹起结构的损坏。
架立筋与通长筋的区别

架立筋与通长筋的区别2014-12-16 11:33:52 来源:PCHOUSE作者:佚名(评论2条)在建筑行业中,钢筋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其中有架立筋、通长筋以及贯通筋等。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很难去理解什么是架立筋和通长筋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小编调查了一下关于架立筋与通长筋的相关资料,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架立筋与通长筋的区别是什么。
架立筋与通长筋的区别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架立筋和通长筋,这样才能更好地区别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1、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
2、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
它们之间的区别:1、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2、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
架立筋是构造钢筋,与通长筋不同,搭接长度只要150。
上述为内容为大家介绍了架立筋与通长筋的区别,现在,相信朋友们对架立筋与通长筋之间的区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吧?如果朋友们对其他建筑材料也有兴趣,请一定要关注我们的网站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立筋从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须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已足够,无须配筋,那在做钢筋骨架的时候,梁的上部就没有纵向筋,箍筋的上角点就无法固定,因此一般用两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两角,这就是架立筋,从计算上没有受什么力,但实际上也受压。
用于定位的后来可以不用,无须计算,而结构架立筋则须计算。
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压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载力。
这是两个互相交叉的概念。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长的钢筋,一般在梁上(受压区)且直径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钢筋。
要弄清架立筋和通长钢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先要了解箍筋的具体含义,因为钢筋混凝土梁总要设箍筋的。
有箍筋时,如果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它撑起来,它就无依无靠。
一般说来,梁的上部均设有负筋,不管它是受力的或是构造的。
根据受力或构造,梁设双肢箍或四肢箍。
如果是四肢箍,上、下势必有四个角点。
如果不让四个点空着,则梁上、下也须相应设有四根钢筋。
如为框架梁,梁的两端负筋为受力钢筋,在理论上,梁靠中间1/3区段,不受力或只受很小的力。
那么,梁上部的这一区段,就不用配纵向钢筋了。
可是,上面说了,箍筋又不能空摆着,就要设根数与箍筋肢数相应的构造钢筋,这些构造钢筋,直径要比受力钢筋小,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架立筋。
上面讲的架立筋中,有可能包含了所谓的通长钢筋。
通长钢筋主要用于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框架梁中或设计人员认为需要设置通长钢筋的非框架结构的连续梁中。
在抗震设计中,梁的通长钢筋的数量,根据具体受力情况,有多有少,有时上部钢筋全部连通。
当上部通长钢筋的数量少于箍筋的肢数时,就要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把箍筋空着的角点填补起来。
通长钢筋总是放在外侧,架立筋放在中间。
架立筋与两端的其余受力钢筋相互搭接,搭接长度,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为150—250。
贯通筋是梁的受力钢筋,在跨中受压而在支座处承受负弯矩。
架立筋是由于钢筋根数小于箍筋的肢数时,为解决箍筋的绑扎问题而设的,计算中架立筋不受力。
03G101-1最早版本,框架梁中提的是贯通筋,新版本已改为通长筋。
大概的区别是这样的:
1.贯通筋指贯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种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2.通长筋则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或其他连接)。
因为抗震规范只对通长钢筋的配筋量做出了要求,并没有规定要同直
径钢筋。
所以按新版的03G101-1就不存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的匹配问题(因为可以是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形成通长筋嘛)。
因为通长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梁上部在支座负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钢筋,同样框架梁的通长钢筋有量的要求,在这个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钢筋(比如四肢箍时,上部可以用两根通长筋+两根架立筋)。
架立筋是构造钢筋,与通长筋不同,搭接长度只要150。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变直径。
贯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钢筋,也可以是架力钢筋。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且直径较小。
当梁的支座处上部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
搭接时也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
架力筋也有贯通的,如规范中规定在梁上部两侧的架力筋必须是贯通的,此时的架力筋在支座处也可承担一部份负弯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