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0秋
中国现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请认真核对内容正确性再抄! )一、填空题1、陈独秀 2、戊戌3、4、思想革命5、春柳6、钱玄同7、马克思主义8、尝试集9、雪朝10、湖畔11、诗镌12、胡适13、民众14、戏剧15、上海16、1936 17、微雨18、新感觉19、周作人20、五奎桥21、刘西渭22、钱钟书23、画梦录24、夏衍25、梁实秋26、林语堂27、天津28、荷花淀 29、白毛仙姑30、北平二、单项选择题1、C2、D3、D4、C5、A6、C 7、A 8、D 9、B10、A三、多项选择题1、 2、AC 3、ABCD 4、ABD 5、BCD 6、ABD 7、ABD 8、ACD9、ABC 10、ACD中国现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 请认真核对内容正确性再抄!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揭开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的一页。
小说发表在1918年5月的《新青年》上,恰好是十月革命胜利半年之后,五四运动爆发一年之前;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在这篇作品里体现得非常充分。
"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最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狂人日记》就为这场文化革命吹响了号角,它是在五四前夕用文学形式向封建主义宣战的一篇战斗檄文。
鲁迅说他写小说"意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所谓家族制度,也就是封建宗法制度。
这就是说,这篇小说的矛头不仅指向封建礼教,而且要求推翻整个封建制度的根基。
小说以一个迫害狂患者为主人公,通过主人公"狂人"的幻觉、错觉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象征性地描写封建礼教吃人的主题,揭露了封建主义吃人的历史和传统,如第三则日记中"古来时常吃人"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上字是'吃人'"并从古时的"易子而食"一直揭露到了吃人的现实,譬如第三则日记里吃"狼子村"的"大恶人",第十则日记里提到吃"徐锡林""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同时也揭露了封建主义吃人的方法,第一就是颠倒黑白,罗织罪名。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本)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本)作业 1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1949 2 周立波 3.浩然 4.《不能走那条路》 5.荷花淀派 6.大连会议. 7.小满儿 8.《狂风骤雨》 9.柳青 10.杨沫11.《红旗谱》 12.丁玲 13.《布礼》 14.王安忆 15.夏衍 16.《奇袭白虎团》17.曲波 18.高行健 19.孟京辉 20.福聚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 ( C ).2. ( B ).3. ( D ). 4 (A ). 5. ( C ). 6. ( D) 7. ( A ) 8. ( B ). 9. ( C ). 10. ( A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 ( ABD )2. ( ABCD )3. ( ABC )4. ( BCD )5. ( ABC )6. ( ABC )7. ( ACD )8. ( BCD ).9. ( AD ). 10. ( ABC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孙犁和周立波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布满深情厚意,但二人的表达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以《铁木前传》和《山乡巨变》为例扼要说明.(《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18) 周立波与孙犁等其他农村题材小说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固然他们都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布满深情厚意,但孙犁的爱像一盏聚光灯,主要集中在某一位年轻活泼的女孩子身上,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幅璀璨夺目的少女大特写;如孙犁小说以描绘白洋淀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铁木前传》以散文笔法来反映特定历史背景中的人情悲笑剧,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其中塑造的女性 mm 小满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漂亮不循分的个人主义者,她身上固然存在进步的因素,但在崇拜集体主义确当代主流文化中,是不可能成为作品主角的.而周立波的爱就像漫天的春雨,无声无息在洒向家乡的每位父老乡亲,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全家福合影.如《山乡巨变》的基本构思和人物关系,保持了与时代精神的一致性,包括了农村的阶级 ***,甚至还写到了党内右倾路线的错误,但作者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既没有渲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 也没有拔高先进农民的形象和丑化落后农民的形象,而是以真切的感情往赞美农民身上的美好品质.作品中的农民形象个个栩栩如生,鲜明生动,却又形态各异,既有先进的农村干部,如稳重亲切的乡长李月辉、至公无私的社长刘雨生,也有变化中的"中间人物"或"落后人物",如布满笑剧色彩的"亭面糊"、恋土守旧的陈先晋、坚持单干的"菊咬筋"等,但是,作者对他们态度都是布满爱意,没有厚薄之分2.扼要说明《茶馆》新奇而独特的戏剧结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50)《茶馆》巧妙地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其特点在于�(1) 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串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要来往自由.(2)"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的好处是主次分明,线索清楚,拓宽了所表现的生活范围,便于在纷纭变换的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和他们的性格命运,成功地表现了重大主题.五、分析题(30 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 1000 字.在答题时应做到: 论述清楚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1.说明"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沙家浜》的样板化过程,谈谈你对样板戏艺术价值的看法. "样板戏"主要来源于"京剧现代戏".京剧现代戏最初的萌芽,始于 1942 年的解放区文艺运动时期,而成规模型的创编和排演始于 1958 年,其兴盛则以 1964 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为标志.这个时期正是不断强化阶级***的时期,此后长期指导"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创作的"两革"理论也是在这个时期明确确立的.从创作"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理想出发,毛泽东十分留意拥有大量收众群体的戏剧创作及演出,表达了对戏曲在内的文艺状况的不满.这种激进主义的思想被***、康生等奉若尚方宝剑,直接插手文艺创作,推出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三结合"原则,即"领导出思想,专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抽掉了艺术创作中宝贵的真实性、创作个性和独特体验.京剧现代戏也不可避免地染上这种时代文化色彩,在为戏曲艺术现代化做出努力的同时,也具有夸大阶级斗争、注重道德教化说教、正面人物塑造高大完美的特点.其中一些剧目其后被江青看重并根据"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原则进行了修改后,成为宣传和强化某种理念的"符号",也就是样板戏。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只有简答和分析题)作业一四、简答题1、《三里湾》、《山乡巨变》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写合作化运动,开头都是写开会(或学习)贯彻建社或扩社的上级精神,然后写层层发动动员,写如何克服阻力,最后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或目标。
这构成了这类作品的基本的情节线索或模式。
而《创业史》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从中国农村现实这个大背景写起(如一开始的“题叙”),写农民祖祖辈辈的“创业”梦想,始终把各阶层农民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内在要求作为重点,描写他们动机的形成,描写他们彼此间的冲突,以此来揭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这构成了《创业史》的基本情节线索。
2.“写命运”和“写政策”由于情节基本线索的不同,因此情节的布局也出现了差异。
《三里湾》等作品写会议、讨论、学习的场面不少,这样的情节布局是为了宣传和阐释政策,说明道理,多少是属于“写政策”的一类。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差异,因此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前者是人物围绕事件转,是写人物对于外来的事件(合作化运动)所作出的被动的反应,合作化运动在作品中似乎是由外在的力量、由上级发动起来而加于农民头上的,这也就是所谓“运动群众”;而后者是因人物性格于命运冲突而展开事件,合作化运动出自人物的内在欲求,真正写出了“群众运动”。
因此《创业史》可以说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动机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一是把历史的进程浓缩进了人物的命运中,通过人物对自身命运的改变概括了历史必然性;二是把历史的动因置于人物的动机之中,通过对人物的动机的分析于描写揭示了历史的必然性。
2、将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源于一个误解,但这一称呼形象地概括了"新诗潮"的特点,受到北岛,舒婷们的认同.朦胧诗关于"朦胧"问题的论争,直接缘于老诗人公刘对顾城几首小诗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消沉人生观的担心,公刘一方面觉得顾城很有诗才,坦率地承认自己写不出像《生命幻想曲》那样的诗句;一方面对顾城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悲观的人生观感到"颤栗",对顾城无所顾及地在诗中袒露消沉的思想状态和精神状态感到"惊异".因此,公刘怕顾城等年轻诗人误入歧途,呼吁"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同样,顾城的父亲顾工在读了顾城的《生命幻想曲》后,虽然在心中暗自为自己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诗而骄傲,却不能不为孩子的政治前途而担心,把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源于对他们诗歌创作的批评,实际上,初期朦胧诗在艺术上并不很"朦胧",较少运用整体象征,艺术上是明白的,朦胧诗论争的意义主要表现在诗歌的内容上,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就有张冠李戴之嫌,是一种误解.然而这一误解最后却成了正解,后来虽然有许多学者为朦胧诗正名,给这个新兴的诗派一个科学的命名,并正式提出将它称为"新诗潮".但是,无论是朦胧诗的反对者还是支持者,似乎都更钟情于"朦胧诗"这一称号,于是,一个贬义词成了当时流行一时的时髦.事实上,"朦胧"一词也确实概括了这一诗派的美学特征,经过论争,运用整体象征成为朦胧诗人的一种自觉追求.五、分析题1、是毛泽东和当时的时代决定的。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0秋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1917年秋,《新青年》.胡适《文学革命论》.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创刊词《警告青年》1919年第6卷第1号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论辩书》,2.张天翼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包氏父子》3.独幕《获虎之夜》的作者:(田汉)4.叶圣陶长篇小说:《倪焕之》5.1921年,郭沫若郁达夫组建社团:(创造社)6.五四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而创作,以《小说月报》为阵地)7.《拜堂》的作者:(台静农)8.丁西林戏剧文学的作品:( 独幕剧《压迫》《一只马蜂》《三块钱国币》) 艺术特色:( 独幕剧是一种幽默喜剧,"二元三人"模式、软冲突、"欺骗"手段,"双赢"结局是其显著特点,丁西林追求的是"中和"之美)9.沈从文代表作:( 边城)、( 长河)、( 丈夫)10.吴茹甫是《子夜》中是主人公。
11.《地球我的母亲》----诗集《星空》----作者:(郭沫若)12.郭沫若诗歌接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特别是:(惠特曼和泰戈尔)?13.新感觉派小说的作品:(《都市风景线》、《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14.三十年代臧克家著名短诗:(《难民》)15.戴望舒的诗歌代表作:(《雨巷》)16.《小二黑结婚》的作者:(赵树理)17.《白毛女》素材来源于:(民间传说)18.《金粉世家》的作者:(张恨水)刻画的主要人物:(冷清秋、金燕西)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及答案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
这个人物是(D)。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在描写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的小说中,赵树理的作品是(C) A.《村歌》 B.《禾场上》C.《登记》 D.《耕耘机》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 B )。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C.“亭面糊” D.陈先晋3.“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 D)等。
A.《三里湾》B.《铁木前传》C.《艳阳天》D.《山乡巨变》 4.《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 C )。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5.“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A)。
A.《林海雪原》 B.《红旗谱》 C.《皖南事变》 D.《三家巷》6.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故事为线索的小说是(D)。
A.《林海雪原》 B.《三家巷》 C.《皖南事变》 D.《红旗谱》 7.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 A )等。
A.《我是太阳》B.《激情燃烧的岁月》C.《历史的天空》D.《亮剑》8老舍以其对旧时代底层市民的人文关怀、创新的戏剧结构和精湛的舞台语言取得巨大成功的作品是(C)等。
A.《考验》 B.《关汉卿》 C.《茶馆》 D.《龙须沟》 9.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C )。
A.《白毛女》 B.《红色娘子军》C.《沙家浜》D.《智取威虎山》 10. 《暗恋桃花源》的作者是(B)。
A.孟京辉 B.赖声川 C.高行健 D.何冀平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外,还有周立波、柳青、浩然的(ABD )等。
A.《山乡巨变》 B.《创业史》 C.<妇女代表》 D.《艳阳天》2. 白洋淀派的主要作家有(ABCD)A.从维熙 B.刘绍棠 C.房树民 D.韩映山3. 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 ABD )等。
专 中国现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作业1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现代评论》。
2、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成立的春雷社,是革命文学社团的代表。
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之一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3、抗战爆发前,连续创作了代表左翼戏剧成就的《赛金花》、《秋瑾传》和《上海屋檐下》等优秀剧作的作者,正是左翼戏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夏衍。
4、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的主要作品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赶车传》、《王九诉苦》和《赵巧儿》等。
其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5、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狂人日记》。
6、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曾受到广泛神论哲学思想的影响。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哲学家是斯宾诺沙。
7、郁达夫后期小说代表作是《迟桂花》。
8、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一起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的青年诗人是闻一多。
9、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
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
这位引发诗人的诗情的女孩是林徽因。
10、张恨水在回忆录中提到最多的一部小说,是奠定他小说生涯的苦心经营之作《春明外史》。
作业21、1925年在北京复刊的《甲寅》,具有官方的色彩,被看作是新文化运动一只最大的“拦路虎”。
主持这个刊物的是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章士钊。
2、1928年1月,在世界性的左翼思潮影响下,在上海的两个社团三个刊物一起,共同提倡革命文学,形成了一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
其中,这两个社团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3、“剧联”的全称是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4、与鲁迅一样,曾留学日本,并“弃医从文”的另一位现代作家是郭沫若。
5、1924年,因好友王剑虹与瞿秋白结婚后不久病逝,丁玲受到情感创作,离开上海到北京并结识青年诗人胡也频。
6、1945年,茅盾发表了他惟一的剧本《清明前后》7、从1931年起,巴金历时十年,完成了由《家》、《春》、《秋》三部连续的长篇小说组成的近百万字的《激流》三部曲。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考核说明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启用时间本考核说明2010年秋季启用。
(二)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三)考核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
学生可同时使用与主教材配套的推荐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复习,以帮助理解和掌握有关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四)考核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
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具有一般的认识;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课程考核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本课程学分。
1.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
其中,4次作业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每次作业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另外10%由各地电大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参加辅导课、上网学习、小组讨论等各种实践教学的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四”、“专题七”、“专题九”和全部内容后进行,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
电大-汉语言文学--秋-中国现代文字专题-形成性考核-阶段作业3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林语堂)。
2、有一位女作家虽然加入了文学研究会,但她作品的艺术气质却接近创造社,强调主观与个性。
这位女作家是(庐隐)。
3、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与散文集《漂泊杂记》一起,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范围。
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南行记》)。
4、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诗集是(《尝试集》)。
5、普罗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殷夫)。
6、“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出自(《三代》)。
7、被闻一多先生高度赞誉为“擂鼓诗人”和“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田间)。
8、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作者是(李劼人)。
9、在《诗镌》第七期上发表诗论《诗的格律》,并提出著名的“三美”主张的诗人是(闻一多)。
10、有位诗人十来没写诗了,“有一次,在一个冬天的下午,望着几架银色的飞机在蓝得像结晶体一般的天空里飞翔,想到古人的鹏鸟梦,我就随着脚步的节奏,信口说出一首有韵的诗,回家写在纸上,正巧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于是,诗人的灵感蜂拥而至,一共写出了27首十四行诗。
这位诗人是(冯至)。
二、多项选择题11、后期新月诗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承与发展,其成员除前期新月派的徐志摩、饶孟侃等老诗人外,主要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12、李劼人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主要有(《死水微澜》、《大波》、《暴风雨前》)等。
13、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人赞赏的作家主要有(废名、俞平伯)等。
14、与李金发同时或稍后,出现了一批象征派诗人,主要有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
15、“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中的所谓“两个社团”和“三个刊物”,是指太阳社、创造社和(《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及答案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
这个人物是(D)。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B)。
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B.胡适C.朱自清D.冰心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B.《朝花夕拾》C.《野草》D.《坟》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B)。
A.汪静之B.宗白华C.徐志摩D.郭沫若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A)。
A.上海戏剧协社B.民众戏剧社C.上海艺术剧社D.南国社9.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C)。
A.《酒后》B.《亲爱的丈夫》C.《压迫》D.《北京的空气》10.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D)。
A.《赛金花》B.《法西斯细菌》C.《秋瑾传》D.《上海屋檐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老残游记》D.《新中国未来记》1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13.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A.彭家煌B.许杰C.蹇先艾D.茅盾14.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ABD)等。
A.《木马》B.《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C.《新生》D.《梅岭之春》15.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ABC)等。
A.创造社小说家群B.《新潮》小说家群C.乡土文学作家群D.《新青年》作家群16.小诗是五四初期最为风行的诗体,其代名词主要有(ABD)等。
A.冰心体B.繁星体C.飞鸟体D.春水体17.冯至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下卷的四首叙事诗是《寺门之外》和(BCD)等。
A.《我是一条小河》B.《帷幔》C.《吹箫人的故事》D.《蚕马》18.1923年,在北京组织新月社的主要成员有胡适、余上沅、林徽音和(ABC)等。
A.梁启超B.徐志摩C.丁西林D.闻一多19.诗歌合集《汉园集》的作者是(ACD)。
A.何其芳B.俞平伯C.卞之琳D.李广田20.中国现代戏剧的三大奠基人通常是指(ABC)。
A.田汉B.欧阳予倩C.洪深D.郭沫若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十九世纪末戊戌变法的失败,促进了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梁启超的反思,他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倡导“新小说”,于1902年创办《新小说》杂志。
2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23.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
此后,他的《药》、《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24.同样着力于乡土文学,却走着诗意化道路的废名(原名冯文炳)是“浅草社”成员。
25.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这被视为新诗的起点。
26.如果说,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开端,那么,郭沫若的《女神》则是自觉实践并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标志。
27.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28.宗白华写作小诗的直接渊源是冰心的影响。
29.林语堂1935年后,在美国、法国创作《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30.1906年,春柳社成立,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序幕正式拉开。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31.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新文学的声势大振。
《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B.这一年出版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郭沫若诗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说集《雪夜》、俞平伯诗集《冬夜》)等。
沈雁冰关于小说创作的评论和理论探讨,对小说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说出两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C.这一年涌现出了郁达夫、叶绍钧、冰心(以及庐隐、王统照、落华生(许地山)、王鲁彦、许杰、郑振铎、彭家煌、蹇先艾、凌淑华、冯沅君、蹇先艾、台静农、张资平、郑伯奇)等有影响的小说家。
(说出三位作家即可)32.闻一多在《诗镌》第七期上发表了诗论《诗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
请简要说明闻一多“三美”主张的主要内容。
A.“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B.“绘画美”是诗的用词要做到有画面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C.“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匀称均齐。
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
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34.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
“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
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
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35.《雷雨》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永久生命力的形象。
其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平面、概念地塑造形象,而是强调人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周朴园的形象,正是通过他对蘩漪、侍萍、大海、周萍的态度的不同侧面得以表现的。
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周朴园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二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沉沦》问世十余年后,有人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这人是(D)。
A.苏雪林B.郭沫若C.郑伯奇D.周作人2.《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B)。
A.鲁迅B.周作人C.胡适D.沈雁冰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
其作者是(D)。
A.冰心B.冯文炳C.鲁迅D.王统照4.《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C)。
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5.文学研究会丛书中的第一部个人诗集《将来的花园》的作者、文学研究会诗人中最受推崇的诗人是(B)。
A.朱自清B.徐玉诺C.郑振铎D.叶绍钧6.洪深在2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是(C)。
A.《卖梨人》B.《贫民惨剧》C.《赵阎王》D.《五奎桥》7.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
这位作家和编辑是(D)。
A.鲁迅B.茅盾C.老舍D.巴金8.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
西谛即(A)。
A.郑振铎B.恽代英C.邓中夏D.瞿秋白9.奠定凌叔华文坛地位的成名作是1925年1月10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的(C)。
A.《绣枕》B.《女儿身世太凄凉》C.《酒后》D.《资本家之圣诞》10.“水族系列小说”《鱼》、《蚌》和《蟹》的作者是(D)。
A.张爱玲B.苏青C.凌叔华D.梅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鲁迅先后写了一系列表现农民的苦难、蒙昧和沉默的小说。
其中,主要有(BCD)等。
A.《狂人日记》B.《风波》C《阿Q正传》D.《故乡》12.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经历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和(ABC)等。
A.陈独秀B.鲁迅C.周作人D.胡适13.许地山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其中,以缅甸、印度和南洋为背景的主要有《醍醐天女》和(ACD)等。
A.《命命鸟》B.《春桃》C.《商人妇》D.《缀网劳蛛》14.废名的小说,对现实的苦痛有着超越的意趣,往往有一种淡淡的禅味。
主要有(ABD)等。
A.《桃园》B.《竹林的故事》C.《社火》D.《浣衣母》15.与李金发同时或稍后,出现了一批象征派诗人,主要有后期创造社的(BCD)等。
A.戴望舒B.王独清C.穆木天D.冯乃超16.《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专栏是孕育现代白话杂文的摇篮,其作者除鲁迅外,还有(ABCD)等。
A.陈独秀B.李大钊C.钱玄同D.刘半农17.周作人著名的“三礼赞”是指(ACD)。
A.《娼女礼赞》B.《鸦片礼赞》C.《哑吧礼赞》D.《麻醉礼赞》18.30年代以后,洪深最重要的话剧创作是《农村三部曲》,即(BCD)。
A.《赵阎王》B.《五奎桥》C.《香稻米》D.《青龙潭》19.“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BCD)等。
A.张资平B.刘呐鸥C.施蛰存D.穆时英20.40年代长篇小说在讽刺和通俗化方面的代表作家主要有(BCD)等。
A.茅盾B.钱钟书C.路翎D.赵树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是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成员数量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文学社团。
22.乡土小说,最初得名于鲁迅的命名。
23.冯至的第一部诗集是《昨日之歌》。
24.1935年,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把李金发代表的象征派诗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派别加以论述。
25.自五四时期开始,现代白话散文被正式赋予“抒情或写景”的文学意蕴,是“叙事与抒情”的美文,成为与小说、诗歌、戏剧并驾齐驱的一种文学体裁。
26.林语堂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人物。
27.胡适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