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课件 第八章 辨证施护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全解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施护全解
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通过相互制约、相互调节而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应注重五行制化的原则,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维持病人的内环境稳定。
五行与脏腑经络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人体脏腑经络与五行相应关联。在八纲辨证施护中,护士可以根据脏腑经络 的五行属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对于肝郁气滞的病人,可以采取疏肝理气的护理措 施,同时注重调理脾胃功能,以促进气血生化。
饮食调护
运动康复
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及脏腑功能失调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以辅助治疗和 缓解症状。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体 质和免疫力,促进康复。同时,注意运动 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和适量原则。
PART 05
诊断方法与八纲辨证施护 关系分析
REPORTING
望闻问切四诊在八纲辨证施护中应用
脉象变化可反映病情轻重 缓急,为治疗护理提供依 据。
辨别病邪性质
不同脉象可提示不同病邪 性质,如寒邪、热邪等。
确定病变部位
脉象变化可反映病变部位 ,有助于准确施治。
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提高诊断准确性
实验室检查
结合血常规、尿常规等实 验室检查,辅助判断病情 。
影像学检查
利用X线、CT等影像学检 查手段,明确病变部位和 性质。
PART 04
临床表现与八纲辨证施护 关系探讨
REPORTING
寒热虚实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寒证
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不温、 喜暖怕冷等症状。护理措施包 括保暖、温补饮食、艾灸等。
热证
表现为发热、口渴、烦躁等症 状。护理措施包括清热解毒、 滋阴降火、保持环境凉爽等。
虚证
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自汗等症状。护理措施包括益 气养阴、调补脏腑、适当休息 等。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PPT课件
1 中医护理评估 2 中医护理诊断 3 中医护理计划 4 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 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准确的推断, 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 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 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 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 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在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随 时评估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病人 有关健康问题的各种反应,应用中 西医理论提出护理诊断,及时实施 有效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并进行正 确评价。通过中西医理论观察、分 析病人现存的健康问题,给予辨证 施护,达到预期效果的护理过程。
运用好辨证施护方法的几个条件
发挥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术特色。 在实践中完善,尊重中医学自身的规
律,积极吸取并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中西医并重,不断创新提高。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 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 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 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 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1、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运用问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 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 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 计划。

护理诊断: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
护理措施:①卧床休息,限制活动。②遵医嘱 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 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③观察 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 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病人烦 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④汗出后及时用温 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⑤给以清淡半 流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 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⑥保持室 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病人直接吹风。

八纲辨证施护 ppt课件

八纲辨证施护  ppt课件
ppt课件 14
表证与里证辨别
•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 象的变化。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 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 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 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 里证。 • 1、病情观察 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的观察。 • 2、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减 衣被。注意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卫生。 • 3、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有的放矢,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精神护理。 • 4、饮食调护 里寒者,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邪热内盛者, 应适量饮用绿茶、西瓜汁、绿豆汤等,以清热生津止渴;阴液 亏虚者,可多食滋阴养血等食品。 • 5、对症处理
ppt课件 13
(二)里证
• 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 血、骨髓等)的证候, • 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 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 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 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 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 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 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 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 里证。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在寒 热、虚实辨证中讨论)。
ppt课件 15
(三)半表半里证
• 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 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 半里证。 • 主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 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 眩。 • 病机: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 热往来。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 口苦。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 思饮食。 • 治则:和解表里。 • 常用方剂:小柴胡汤。

中医辨证施护介绍护理课件

中医辨证施护介绍护理课件
区别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环境, 强调预防和保健;西医护理则更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强 调对症状的缓解和治疗的配合。
联系
中医和西医护理在实践中可以相互补充,针对不同疾病和患 者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效果。
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 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 会等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针对不同类型的证候,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例如,对 于气滞证的患者,应注重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于湿 热证的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等。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原则是指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护理 原则。在中医护理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 异、地域差异和季节时令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护 理方案。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地域的气候、环境、饮食习惯 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例如,南方地区气 候潮湿、多雨,需注意防潮防湿;北方地区气候 干燥、寒冷,需加强保暖措施等。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 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例如,老年人阳气虚 弱、易感风寒,需加强保暖措施;女性患者需关 注月经周期和生育情况等。
因时制宜是指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制定适宜的护 理方案。例如,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需注 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夏季气候炎热、潮 湿,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室内通风等。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在疾病未发生或未加重之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 中医护理中,预防为主的原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八纲辨证施护PPT课件

八纲辨证施护PPT课件

11
表虚证
• 主证: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舌质淡, 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 病机: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 汗出,脉浮而无力。
• 治则: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 常用方剂:桂枝汤。
.
12
表实证
• 主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 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
• 病机: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 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 脉浮而有力。
.
17
二、寒热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 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地说, 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 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 表现的证候。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 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辨别寒热是治 疗时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所谓“寒 者热之,热者寒之”。
(二)热证
• 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 邪等)或阳盛阴虚、脏腑阳气亢盛和阴液 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可分 为表热证和热证,表热证已在表证讨论, 这里所指为里热证。
• 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 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咳痰黄稠,腹痛喜 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脉数。
辨证
•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都可
以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总的类别,有阴
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可分在表
在里;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则为热证,
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
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因此,八
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疾病,按照表与
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这种朴素的
两点论来加以分析,使病变中各个矛盾充
• • 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常见于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

中医护理学第八章辨证辨证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

中医辨证主要依据四诊(望、闻、问、切)来确定病情和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包括辨证分析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辨证分析是指通过四诊观察和询问病史来辨明病情,包括望诊、闻诊和问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皮肤的颜色、舌苔的颜色和形状、脉搏的形态等都可以反映人体的阴阳变化和脏腑功能的变化。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来判断病情。

包括听声音的高低、音色的变化、呼吸的情况等,如呼吸急促、呼吸有声、喘息等都是病情的表现。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谈询问病史、症状和发病情况等来得知病情。

包括病情的起因、病情变化、身体状况、饮食情况、排便情况等。

辨证分析是在对病情进行观察、听声音和问询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的诊断要点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情的虚实、表里、寒热等属性。

通过对各种病症的辨别,可以判断患者病情偏向阴虚还是阳亢、表证还是里证、寒证还是热证等,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辨证论治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和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个体化地选取药物和治疗方法。

辨证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也是中医与西医的一个重要区别。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针对病情的属性和特点进行辨证,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辨证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通过四诊进行辨明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辨证分析是依据望诊、闻诊和问诊来确定病情属性和特点,而辨证论治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辨证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对于中医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八纲辨证与辩证施护PPT课件

八纲辨证与辩证施护PPT课件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虚证 长(久病) 虚弱 萎靡 声低息微 喜按 时时自减 五心烦热 得衣近火则解 质嫩,苔少或无苔
无力
第41页/共61页
实证 短(新病) 壮实 兴奋 声高息粗 拒按 不减 壮热 添衣加被不减 质老,苔厚腻
有力
• 阴阳是概括病 症类别的一对 纲领,是八纲 的总领。
第10页/共61页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 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第11页/共61页
• 【临床表现】 • 大致有三种情况: • 一是外邪袭表,表证不解,病邪传里,形成里证; • 二是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 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气血津液等
第33页/共61页
• 3、情志护理 虚证患者体弱,病程长,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工作应 主动热情,态度和蔼亲切。应鼓励他们乐观、开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 抑郁思虑等精神刺激。
第34页/共61页
• 4、饮食调护 阳虚、气虚、血虚病人,宜食温补之类的膳食,如肉、蛋等,忌 寒性食物及瓜果生冷;阴虚或血燥的病人,宜用清补之类的饮食,如百合,银耳 等,忌辛辣、油炸、煎炒等温燥动火伤阴之品。
第13页/共61页
寒热是辨别疾病 性质的纲领。
第14页/共61页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 虚所表现的证候。
第15页/共61页
• 【临床表现】恶寒、畏冷、肢凉冷痛、 喜暖,口淡不渴,倦卧,痰、涎、涕 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第16页/共61页
• 【护理措施】 • 1.病情观察 •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寒热喜恶,肢体 温凉,口渴与否等情况。 • 2.生活起居护理 • 病人居处宜向阳、通风、洁净、室温 应适度偏高 。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忌冷,根据具体病情适当加盖衣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