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视分析法

合集下载

遥感目视解译

遥感目视解译

遥感目视解译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的技术,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目视解读和分析,从中提取和判断地物、地貌和地理特征等信息,进而为地质勘探、农业、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支持和参考。

本文将介绍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遥感图像上的不同颜色、亮度和形状等特征,将图像中的地物进行分类和判读。

首先,遥感图像通常采用多光谱或高光谱技术获取,其中不同波段的数据代表不同的物理信息,如植被、水体、建筑物等。

经过预处理和增强处理后,图像中的各类地物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和特征显现出来。

其次,目视解译者根据自己经验和领域知识,通过观察图像上的细节、纹理、形状和分布等信息,进行地物的分类和识别。

在具体的解译方法上,遥感目视解译主要包括图像解译、特征提取和判读三个步骤。

图像解译是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初步观察和分类,将图像中的地物按照类别和特征进行初步标注。

特征提取是根据解译需求和目标,从图像中进一步提取出关键地物的特征信息,如面积、形状、纹理、变化等。

判读则是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地物的具体类别和属性。

遥感目视解译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地质勘探中,可以通过解译地形、岩性和构造等特征,推断出矿物和矿产的存在和分布,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线索。

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解译植被、土壤和水体等特征,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的肥力和水资源的分布,为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在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中,可以解译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城市建设等特征,监测自然资源的变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为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总之,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有效的遥感解译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通过目视观察和分析,提取和判读地物和地理特征。

它在地质勘探、农业、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参考。

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的技术,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目视解读和分析,从中提取和判断地物、地貌和地理特征等信息,进而为地质勘探、农业、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支持和参考。

分切质量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最新整理)

分切质量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最新整理)

分切质量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1.收卷过松、过紧(1)判断方法1.指压检验法:通过检验者用手对膜卷表面或端面进行挤压。

以判断收卷松紧度是否适宜。

这事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优点是快速、直观、可信性高,但需要一定的经验,且缺乏数据支持,记录困难。

(一般按下去端面星型在到达三分之一处最佳)2.硬度测量法:通过使用硬度计对收卷松紧进行测量,以数据说话。

优点是科学、量化,记录方便,减少判断差异上的争拗,缺点是只能检测到膜卷表面情况,无法反映膜卷内部事实之全部。

(一般硬度控制在88-90之间)3.目视分析法:通过目视膜卷端面的颜色变化或端面形态来判断膜卷的收卷情况。

对于同一产品而言,端面颜色越深则表示收卷越紧,特别是近纸管处,收卷过紧的位置往往呈现黑色。

对端面形态而言,星型是最好的判断依据,出现单星(一边端面星型)可能是薄膜出现边松紧现象,而出现双星(两边端面星型)则应是收卷内松外紧原因造成。

目视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但只能对一些个别收卷问题进行分析,不够全面。

4.过程敲击法:在分切收卷过程使用刚性物品对膜面进行敲击,通过手感和声响来判断膜卷的松紧程度,这种方法能够由内到外全程跟踪膜卷收卷松紧度,准确度和可信度较高,但由于会对膜面造成损失及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该方法只适用于非常规场合适用。

(二)产生成因1.分切参数的影响(收卷张、压力曲线设定因素等);2.薄膜特性的影响(挺度、厚度、单/双面电晕、爽滑度、静电等因素的影响,须根据不同特性的薄膜来设定分切参数);3.收卷速度的影响(党收卷速度越慢,分切过程有越多的时间将膜卷中的空气排出,则膜卷收卷越紧);4.分切设备性能的影响(可调性、稳定性、操作性等);5.操作因素的影响(专业水平、操作技能等,一般表现在收卷卡头位置调整不佳,收卷压辊不平衡等工作质量上);(三)对产品使用质量的影响1.收卷过紧:①边飘/起骨:作为BOPET薄膜,产品厚度在合理范围波动是正常的,如收卷松紧度恰当,则这种厚度波动对使用质量是不会造成影响的,但分切收卷过紧时,薄膜偏厚的位置叠加在一起会造成边厚或起骨现象,影响使用质量。

地图分析基础

地图分析基础

地图分析基础1.地图分析的概念地图分析是把地图表象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我们感兴趣的客体,利用地图上所载负的客观实体的信息,用各种技术方法对地图表象进行分析解译,探索和揭示它们的分布、联系和演化规律,预测它们的发展前景。

2.地图分析的作用(1)获得各要素的分布规律(2)利用地图分析揭示各要素的相互联系(3)研究各要素的动态变化(4)利用地图分析进行预测预报(5)利用地图分析进行综合评价(6)进行区划和规划(7)利用地图进行国土资源研究3.影响地图量算精度的因素1)地图精度:2)量测仪器和方法3)地图投影4)图纸变形4.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1)目视分析法目标分析法是用图者通过视觉感受和思维活动来认识地图上表示的地理环境信息单项分析:单要素分析综合分析:应用地图学及相关专业知识,将图上的若干要素或指标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分析,以全面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

目视分析可按一般阅读、比较分析、相关分析、综合分析和推理分析的步骤进行。

(2)量算分析法地图量算就是在地图上直接或间接量算制图要素从而获得其数量特征的方法。

基本数据:坐标、高程、长度、方向、面积、体积、坡度、气温、降水、气压、风力、产量、产值等。

(3)图解法依据地图绘制图形、图像或新的派生地图,更直观地揭示研究对象数量、质量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显示研究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地图分析法称为图解分析法。

常用的分析图表有剖面图、玫瑰图、块状图、三角形图表、相对位置图表和各种统计图表。

1 )用剖面图增强地图信息剖面图能直观地显示研究对象的垂直和水平变化规律。

根据地图可绘制各种各样的剖面图。

其中,最基本的是地形剖面图。

用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分析在某个方向上的地势起伏特征和坡度变化规律。

剖面线可选择经线、纬线或任一方向线。

如图所示,为沿北纬40°纬线的中国地形剖面图,其直观地显示了我国地势由西到东成阶梯状下降的特点。

2)用相对位置图增强地图信息相对位置图又称畸变图或拓朴地图。

目视法挑选微塑料的依据

目视法挑选微塑料的依据

目视法挑选微塑料的依据主要依赖于观察者的肉眼或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塑料的形状、尺寸和颜色。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成本低,且没有化学危害。

然而,目视分析法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限制。

裸眼或显微镜只能模糊地识别微塑料的外观形貌,无法得到样品的组成信息。

因此,可能会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信号,对于两种外观相似的微塑料也难以辨别其类型。

此外,目视分析法在精准度和聚合物类型测定方面的限制也较大,一般并不建议作为独立的鉴别方法,仅能作为进一步分析鉴别的辅助工具。

因此,在挑选微塑料时,目视法虽然可以作为一个初步的筛选工具,但仍需要结合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热分析、质谱分析等)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鉴别。

分析比较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析比较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析比较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都是常见的实验室酸碱测定方法之一,它们具有易操作、灵敏度高、设备简单等特点,因此普遍应用于药物和食品分析领域。

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及使用区别,本文将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为两种方法的运用提供参考。

首先,来自于二者的原理:目视比色法基于酸碱指示剂的色谱变化来合成检测酸碱度。

大多数指示剂在某一范围酸碱度值内变化色谱来表示酸碱度,由此可更直观地检测溶液的酸碱程度。

而分光光度法是认为根据不同浓度环境下有机物的光谱吸收特性,针对影响酸碱度溶液的组分,把其选定最佳紫外光谱吸收波数,结合特定的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PH 值。

因此可以认为,目视比色法的原理是根据酸碱指出剂色谱的变化,而分光光度法是借助特定指示剂测量溶液的吸光度以及紫外吸收特性。

其次,从实际操作上来看,有些明显的区别。

使用目视比色法时,首先需要准备一些酸碱指示剂悬浮液,然后在标准玻璃比色杯内量取被检测溶液,并加入适量的指示剂,当被检测溶液与指示剂混合时,即可出现典型的比色条带,通过比较比色条带的色彩深浅,即可间接的推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范围。

而使用分光光度法时,首先需将酸碱指示剂浓度稳定后,再添加相应溶液,通过溶液中有机物紫外吸收比对着色体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然后通过取舍紫外吸收光谱仪湿润以及滨值,来计算溶液的酸碱度。

最后,在结果稳定性方面,基于以上介绍可得知,目视比色法更加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以及眼力,若不加以严格控制,操作者看到的酸碱度或会有较大的偏差,因此对结果的稳定性比较差。

而分光光度法更加严谨,结果准确稳定,而且分析速度很快,更适用于批量测定。

综上所述,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础不同,在操作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两者属于不同的测定技术,各有优势,在不同的场合会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使用,根据检测条件确定对应的检测方法,确保最终结果的精准可靠性。

初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初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初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变化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地理区域特征,地理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分析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初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一、目视分析法目视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直观判断和分析。

比如,通过观察地图上的河流、湖泊、山脉和城市群等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形态,可以初步了解一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目视分析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无需复杂的仪器和设备,适用于初中生的学习。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观察者个人经验和偏见的影响。

二、数量分析法数量分析法是用数学方法来分析和描述地理区域特征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整理一定范围内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等工具,对地理现象进行数量化分析。

比如,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数量等指标,可以深入了解该区域的特征和发展情况。

数量分析法的优点是客观性较强,能够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

但它也需要较强的数学基础和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三、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比较,来寻找和分析特征差异的方法。

通过对同一地理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可以发现地域差异的规律和原因。

比如,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可以找出它们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对比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但需要较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是指到实际地理区域中进行考察和调查,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实地数据来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

比如,对一个地理区域的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实地考察,可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实地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直接的原始数据,有利于深入了解地理要素的特征。

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经济资源。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有目视分析法、数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等。

2计算机制图原理与方法复习题库

2计算机制图原理与方法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计算机地图制图可分为(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图形输出)三个阶段.2、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由(硬件)、(软件)、(制图数据)、(地图模型与方法)以及(操作管理人员与应用人员)五个部分组成。

3、地图由(地图图形)和(文字标记)两部分组成。

4、地图从表现方式来看,包括(模拟地图)和(数字地图)两种形式。

5、地图按内容分,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6、地图表示手段由(地图图形)、(地图色彩)、(地图文字)三部分组成。

7、数据的预处理主要内容有:(几何纠正)、(数据压缩)、(数据光滑)、(数据规范化)与(数据匹配)。

8、数据压缩的方法主要有(间隔取点法)、(垂距法和偏角法)、(道格拉斯—普客法)和(光栏法)。

9、图形的两种表示分别为(点阵表示(图像))与(矢量表示(图形))。

10、多边形的表示方法有(顶点表示)与(点阵表示)。

11、多边形的扫描转换方法有(逐点判断法)、(扫描线算法)、(边界标志算法)、(边缘填充算法)及(种子填充算法)。

13、区域填充算法的表示方法有(内点表示)及(边界表示)。

13、地图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分别为:(程序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

14、直线的裁剪算法常用的有(直接求交算法)、(编码裁剪算法)、(中点分割裁剪算法)。

15、多边形的裁剪算法包括(Sutherland-Hodgman算法)与(Weiler-Athenton裁剪算法)。

16、正轴测投影可分为(正等轴测投影)、(正二轴测投影)、(正三轴测投影)。

17、解析变换可分为(正解变换)、(反解变换)、(综合变换)三种。

18、地图符号系统由(图解语言)、(写出语言)、(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组成。

19、矢量符号的绘制作方法有(编程法)、(信息法)。

20、线符号的绘制方法有两种即一是(重复配置点符号图元),二是(组合绘制)方法。

21、在数字制图中,常用到的宏运算有(扩张)、(侵蚀)、(加粗)、(减细)及(填充)。

详细描述目视比色法的操作过程

详细描述目视比色法的操作过程

详细描述目视比色法的操作过程目视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本文将详细描述目视比色法的操作过程。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好所需试剂和仪器:待测溶液、标准溶液、比色皿、移液管、吸管等。

2.清洁比色皿和移液管,保证无杂质和污渍。

3.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波长的光源,如紫外线灯或可见光灯。

二、制备标准曲线1.取一定量的标准品,加入一定体积的水或其他溶剂,制备出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使用移液管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加入干燥清洁的比色皿中。

3.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记录每个标准溶液对应波长下的吸光值,并绘制出标准曲线。

三、样品处理1.取一定量待测样品,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溶剂使其稀释到适当浓度。

2.使用移液管将稀释后的样品加入干燥清洁的比色皿中。

3.在相同条件下记录样品对应波长下的吸光值。

四、测定浓度1.根据标准曲线,找到与样品吸光值相对应的浓度。

2.计算出样品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五、实验注意事项1.比色皿和移液管必须清洁干燥,避免杂质和污渍影响实验结果。

2.使用时必须保持相同条件,如光源、温度等。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或误食试剂等。

六、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样品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2.如果结果不准确,可以检查实验过程是否出现错误或者重新检测。

七、总结目视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通过比较待测溶液与标准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值来确定待测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并保证比色皿和移液管清洁干燥。

通过本文所述操作步骤可以进行目视比色法实验并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地形图阅读
步骤: ❖图名,图号,邻图及其位置,图边注记,地形图比例 尺,基本等高距,测图时间,成图方法及地形图包括 区域 ❖区域地理位置,行政管辖区及四邻,图幅总面积等 ❖地形与水系 ❖土质植被 ❖居民地 ❖道路与管线 ❖工矿企业
❖ 用文字写出区域地理概况
第四节 地形图阅读及野外应用
❖ 一 地形图野外应用
❖简单路径、树状和网络三种类型
❖网络分析:用关联矩阵可分析道路通达情况。关联
矩阵用C通表示,各结点用Vi表示,当两结点有路径 直接连接或可直达时取值1,否则取值0。
第三节 地图分析应用
❖ 一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面状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面状分布要素的紧凑度可用紧凑度K和紧凑度指数C表 示
航 臂
描迹放

动极
极 轴

航 臂
显示 大镜

窗动极式数字求
积仪
描迹 镜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6)坡度量算
• 倾斜百分率(%): i% h D
• 倾斜角:
arctg h
d
• 倾斜率:
i h 2 、1、1 D 3 3 5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7)体积量算
单元。通过地图量算可求得任一路径的长度和方向,然后分别计 算路径曲率W、路径分布密度E和路径分布频率F
第三节 地图分析应用
❖ 一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线状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简单路径、树状和网络三种类型
❖树状图案分析:对树状图案,常用不同区域相邻两等级之间路
径数量之比(交叉比)的对比来分析。
公路、铁路、管线 工程等设计施工中 需要断面图。 纵向比例尺是横向 比例尺的5~10倍。
V

n i 1
di 2
(Si Si1)
利用相邻等高线所围面积平均值×等高距
V1

1 2
A55

A56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V2

1 2
A56

A58 2

V5

1 3
A62
0.8
V V1 V2 V5
AB

arctg
yB xB

yA xA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3)高程量算
Hk

Hm

dmk dmn
h
等高距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4)长度量算
Dpq xq xp 2 yq yp 2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5)面积量算
动极 轴臂
功能 键
第一节 地图分析概述
❖ 2 地图模型的特性
信息论特性:
❖信息存储方式的多样性 ❖信息传输的层次性
认识论特性:
❖直观性 ❖可量测性 ❖一览性 ❖概括性 ❖抽象性 ❖合成性、几何相似性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目视分析法,量算分析法,图解分析法,数量统计分析法 数学模型分析法。
❖ 1 目视分析法(地图阅读分析)
点状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a D DS
DS 1 2
N A
当a≥1.5时,属均匀分布,0.5<a<1.5时,属随机分布, a≤0.5时属密集分布。
第三节 地图分析应用
❖ 一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线状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简单路径、树状和网络三种类型
❖路径分析:单独的线或路径是所有线状分布要素的最基本组成
分类:
❖ 地形图量算 ❖ 普通地理图量算 ❖ 专题地图量算
量算精度影响因素:
❖ 地图几何精度,地图概括,地图投影 地图比例尺 图纸变形, 量测方法,量测仪器及量测技术水平等。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1)坐标量算
直角坐标量算
地理坐标量算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2)方位角量算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3 图解分析法
依据地图绘制图形、图像或新的派生地图,更直观地揭 示研究对象数量、质量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显示研究 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地图分 析法。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剖面图
❖ 相对位置图
第三节 地图分析应用
❖ 一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概念:指用图者通过视觉感受和思维活动来认识地图上
表示的地理环境信息。
方法:
❖单项分析 ❖综合分析
步骤:
❖一般阅读、比较分析、相关分析、综合分析和推理分 析
第二节 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 2 量算分析
概念:在地图上直接或间接量算制图要素从而获得其数量特征的
方法。
❖ 基本数据:坐标,高程,长度,方向,面积,体积,坡度,气温,降 水,气压,风力,产量,产值等。
步骤: ❖准备工作:地形图,工具,测量方法 ❖地形图定向:使图与实际方向一际 ❖在地形图上确定立足点 ❖实地对照 ❖确定特征点的位置和高程 ❖填图 ❖现代便携式测量仪器
作业
❖ 1.地图分析的功能是什么? ❖ 2.地图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 3.谈谈地图阅读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表9.2 河网路径等级的交叉比的比较分析
项目 各级河流数
交叉比
平均交叉比
数量 A图
1级 2级 3级 4级 1/2 2/3 3/4 — 58 9 3 1 6.4 3.0 3.0 4.1
B图 35 10 3 1 3.5 3.3 3.0 3.3
第三节 地图分析应用
❖ 一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线状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第三节 地图分析应用
❖ 二 地理要素的时序变化分析
时序变化分析是指同一地理区域同一要素在不同时间的 比较分析 。
通过时序比较分析,可以了解某一地理现象的发生、发 展过程,推断相关要素的变化,预测其发展趋势。
第三节 地图分析应用
❖ 三 地理要素的多要素回归分析及预测预报
第四节 地形图阅读及野外应用
第一节 地图分析概述
❖ 1 地图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概念:指通过分析解译地图模型,获取空间信息,采
用科学方法探索、阐明地理环境中自然、人文要素的 分布、数量、质量特征,相互联系及时空变化规律。
作用:
❖获得各要素的分布规律 ❖利用地图分析揭示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研究各要素的动态变化 ❖利用地图分析进行综合评价 ❖进行区划和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