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新人教版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新人教版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反比例函数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反比例函数y =x

n 5

+图象经过点(2,3),则n 的值是( ).

A 、-2

B 、-1

C 、0

D 、1

2、若反比例函数y =x

k

(k ≠0)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

定经过点( ).

A 、(2,-1)

B 、(-21,2)

C 、(-2,-1)

D 、(2

1

,2)

3、(08双柏县)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 (km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 (h )与行驶速度v (km/h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4、若y 与x 成正比例,x 与z 成反比例,则y 与z 之间的关系是(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D 、无法确定

5、一次函数y =kx -k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反比例函数y =x

k

满足( ).

A 、当x >0时,y >0

B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D 6、如图,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

线PQ 交双曲线y =x

1

于点Q ,连结OQ ,点P 沿x 轴正方向

运动时,

Rt △QOP 的面积(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7、在一个可以改变容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

m 的某种气体,当改变容积V 时,气体的密度ρ也随之改变.

ρ与V 在一定范围内满足ρ=V

m

,它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

气体的质量m 为( ).

A 、1.4kg

B 、5kg

C 、6.4kg

D 、7kg

8、若A (-3,y 1),B (-2,y 2),C (-1,y 3)三点都在函数y =-x

1

的图象

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

A 、y 1>y 2>y 3

B 、y 1<y 2<y 3

C 、y 1=y 2=y 3

D 、y 1<y 3<y 2

9、已知反比例函数y =x

m

21-的图象上有A (x 1,y 1)、B (x 2,y 2)两点,当x 1

Q

p x

y o t /h O t /h O t /h

O t /h v /(km/h)

O A . B . C . .

<x 2<0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0

C 、m <21

D 、m >2

1

10、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

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是( ).

A 、x <-1

B 、x >2

C 、-1<x <0或x >2

D 、x <-1或0<x <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某种灯的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它的可使用天数y 与平均每天使用的小时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12、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则在一次函数b

kx y +=中,y 随x 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13、若反比例函数y =

x

b 3

-和一次函数y =3x +b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且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6,则b = .

14、反比例函数y =(m +2)x m

2-

10

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 的值

为 .

15、有一面积为S 的梯形,其上底是下底长的3

1

,若下底长为x ,高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

16、如图,点M 是反比例函数y =x

a

(a ≠0)的图象上一点,

过M 点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若S 阴影=5,则此反比例函数解析 式为 .

17、使函数y =(2m 2-7m -9)x m

2-

9m +19

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每个象限内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可列方程(不等式组)为 .

18、过双曲线y =x

k

(k ≠0)上任意一点引x 轴和y 轴的垂线,所得长方形的面

积为______.

19. 如图,直线y =kx(k >0)与双曲线x

y 4

=交于A (x 1,y 1),

B (x 2,y 2)两点,则2x 1y 2-7x 2y 1=___________.

20、如图,长方形AOCB 的两边OC 、OA 分别位于x 轴、

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B (-3

20

,5),D 是AB 边上的一点,

将△ADO 沿直线OD 翻折,使A 点恰好落在对角线OB 上的 点E 处,若点E 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那么该函数的解析 式是 .

三、解答题(共60分) 21、(8分)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2,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3、(10分)如图,已知A (x 1,y 1),B (x 2,y 2)是双曲线y =x k

在第一象限内

的分支上的两点,连结OA 、OB .(1)试说明y 1<OA <y 1+1

y k ;(2)过B 作BC ⊥x 轴于C ,当m =4时, 求△BOC 的面积.

24、(10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 =-

x

8

与一次函数 y =kx +b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和点B 的 纵坐标都是-2.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AOB 的面积. 25、(11分)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

函数y =x

k

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26、(12分)如图, 已知反比例函数y =x

k

的图象与一次函

数y =a x +b 的图象交于M (2,m )和N (-1,-4)两点.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MON 的面积;

(3)请判断点P (4,1)是否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并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

1、D ;

2、A ;

3、C ;

4、B ;

5、D ;

6、C

7、D ;

8、B ;

9、D ; 10、D .

二、填空题

11、y =

x 1000; 12、减小; 13、5 ; 14、-3 ;15、y =x

s

23 ; 16、y =-x 5

; 17、???---=+-0

97211992

2>m m m m ; 18、|k|; 19、 20; 20、y =-

x

12.

三、解答题

21、y =-x

6

22、举例:要编织一块面积为2米2的矩形地毯,地毯的长x (米)与宽y (米)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x

2

(x >0).

23、(1)过点A 作AD ⊥x 轴于D ,则OD =x 1,AD =y 1,因为点A (x 1,y 1)在双曲线y =

x

k

上,故x 1=1y k ,又在Rt △OAD 中,AD <OA <AD +OD ,所以

y 1<OA <y 1+

1

y k

; (2)△BOC 的面积为2. 24、(1)由已知易得A (-2,4),B (4,-2),代入y =kx +b 中,求得y =-x +2;

(2)当y =0时,x =2,则y =-x +2与x 轴的交点M (2,0),即|OM|=2,

于是S △AOB =S △AOM +S △BOM =21|OM|·|y A |+2

1|OM|·|y B |=21

×2×4+21×2×

2=6.

25、(1)将N (-1,-4)代入y =

x

k

,得k =4.∴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4

.将M (2,m )代入y =x

4,得m =2.将M (2,2),N (-1,-4)代入y =ax +b ,得???-=+-=+.b a ,b a 422解得???-==.b ,a 2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x -2.

(2)由图象可知,当x <-1或0<x <2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

值.

26、解(1)由已知,得-4=1-k ,k =4,∴y =x

4

.又∵图象过M (2,m )点,

∴m =24

=2,∵y =a x +b 图象经过M 、N 两点,∴,422???-=+-=+b a b a 解之得,

22???-==b a ∴y =2x -2.

(2)如图,对于y =2x -2,y =0时,x =1,∴A (1,0),OA =1,∴S △MON

=S △MOA +S △NOA =21

OA ·MC +21OA ·ND =21×1×2+2

1×1×4=3.

(3)将点P (4,1)的坐标代入y =x 4

,知两边相等,∴P 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

上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倒数的认识

林寨小学 庞国霞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

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

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图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