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策论文
预防大学生沉迷网游的对策研究

预防大学生沉迷网游的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游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受到青睐。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具有自主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但网游沉迷问题却时有发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沉迷网游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造成影响,也可能造成心理问题和社交问题。
如何预防大学生沉迷网游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认识网游沉迷对大学生的危害1. 影响学业:沉迷网游会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导致挂科、退学等问题。
2. 影响健康:长时间沉迷于网游可能导致大学生缺乏运动,出现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
3. 影响心理:网游中的虚拟世界可能导致大学生逐渐丧失对现实生活的兴趣,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影响社交:长时间沉迷于网游可能导致大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减少,社交能力下降,对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1. 建立科学的网络管理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应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机制,共同防范大学生沉迷网游。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监管,提高对学生的网游沉迷风险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家庭可以与学校、社会合作,对孩子的上网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社会应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未成年人上网保护制度。
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减少对网游的依赖。
3. 强化家长监护家长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支持者和监护者,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监护,避免大学生沉迷网游。
家长可以和学校、社会共同合作,建立家长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共同监督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规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4. 培养自律能力大学生应当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观念。
大学生可以自觉设定上网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沉迷于网游。
5. 应用科技手段科技手段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预防网络游戏沉迷问题。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防治措施研究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防治措施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一些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过度沉迷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给他们的学业、家庭与社交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1.逃避现实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网络游戏能够让他们暂时逃离现实中的困扰和压力。
2.满足自我成就感:网络游戏中的升级和成就感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成功和成就的心理需求。
3.社交需求:网络游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交平台,他们可以在游戏中交到新朋友并获得社交认同感。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1.学业受损: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往往无法专注于学习,导致成绩下降甚至辍学。
2.身体健康问题: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缺乏锻炼、不合理饮食等问题,引发身体健康风险。
3.社交障碍:网络游戏中长时间的孤立游戏容易导致与现实社交脱节,影响大学生与他人的正常交流能力。
三、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防治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正确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和游戏,并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
2.严格校园管理:学校应设立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监管,如限制上网时间和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
3.提供咨询与帮助: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4.教育宣传: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游戏成瘾防治宣传活动,向大学生普及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和资源。
5.建设健康校园: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帮助大学生拓展兴趣爱好,增加社交圈子。
结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教育,提供适当的防治措施,我们才能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络游戏成瘾的困扰,健康成长。
同时,大学生应自觉管理好自己的网络游戏时间,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自己的积极、健康的大学生。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逐渐成为大学生们闲暇时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虽然网
络游戏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休闲和娱乐的机会,但也不可避免会出现网络游戏成瘾的情况。
本文将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调查研究。
调查的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可以广泛地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游戏行为和对游戏的态度。
问卷调查可以
包括如下问题:网络游戏使用频率、每次游戏时间、对网络游戏的依赖程度、是否曾经因
网络游戏而影响日常生活学习等。
访谈可以深入了解成瘾的原因和对策。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提
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应该明确网络游戏的位置,在闲暇时间适度地进行游戏。
提供多样化的娱乐选择。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娱乐选择,减少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健康娱乐。
建立
家校合作机制。
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共同制定学生的娱乐时间,协调学习和游戏的
关系。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社会应该关注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和执行,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通过调查研究和相应的对策,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及心理干预策略探索

心理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及心理干预策略探索心理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及心理干预策略探索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游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论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游戏成瘾现象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策略,旨在提供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论文写作的参考模范。
第一章: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与现状1.1 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游戏无法自控地过度沉迷,导致社交、学业、家庭关系等各个方面出现问题,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障碍。
1.2 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揭示当前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成瘾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中出现的成瘾比例及相关心理问题。
第二章: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2.1 社交心理因素探讨网络游戏成瘾与个体社交需求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交心理因素在网络游戏成瘾中的作用。
2.2 心理归因研究网络游戏成瘾者对成功与失败的心理解读,分析心理归因在网络游戏成瘾中的作用。
2.3 自我意识深入探究网络游戏成瘾者自我意识的特点,以及自我意识在网络游戏成瘾中的作用。
第三章: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干预策略3.1 认知行为干预介绍认知行为干预在网络游戏成瘾中的应用,包括认知重构和行为替代等策略。
3.2 家庭干预探讨家庭干预在网络游戏成瘾治疗中的作用,包括亲子关系建设和家庭规则设置等策略。
3.3 社会支持干预研究社会支持干预在网络游戏成瘾治疗中的作用,包括校园支持和社区支持等策略。
第四章:心理干预策略的有效性评估4.1 量表评估介绍常用的量表评估工具,用于评估网络游戏成瘾者在接受心理干预策略后的改变。
4.2 定性研究通过定性研究方法,了解网络游戏成瘾者在接受心理干预策略后的主观感受和行为变化。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结果,概括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以及心理干预策略的有效性。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网络游戏成瘾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为此,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情况。
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们平均每天花费多少时间在网络游戏上,是否容易沉迷是否会牺牲学业和社交活动等。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状况和成因。
在分析调查结果后,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对策来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络游戏的困扰。
大学和家长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增强他们对网络游戏成瘾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大学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网络游戏时间的监管,限制他们在教学时间和作息时间段内玩游戏。
大学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成瘾的机理和如何戒除成瘾行为。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那些已经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帮助学生增强社交能力,减少他们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应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
家长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但也要对他们进行适度的监管。
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提高他们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防范意识。
要建立全社会的预防网络游戏成瘾的机制。
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推动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媒体要加强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宣传,提高社会对此问题的认识。
网络游戏厂商要加强自律,推出更健康、绿色的游戏产品,减少对用户的诱导和依赖。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近年来,网络游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娱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游戏持续发展和普及,一些大学生逐渐陷入了游戏成瘾的困境中。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需要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几个主要因素。
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但缺乏娱乐消遣活动,导致他们寻求网络游戏来填补这个空白。
大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网络游戏恰好满足了他们对冒险和探索的需求。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和社交功能也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带来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些因素也同时成为了他们追求游戏的诱因,使得他们难以自拔。
由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些对策。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监管和引导。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向他们宣传游戏成瘾的危害,并提供更多的娱乐活动供学生选择。
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游戏情况,并鼓励他们参与其他兴趣爱好。
大学生个体也需要认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自觉控制游戏时间,并积极参与到学习和社交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防止和解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些相关的辅助措施。
可以建立一些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游戏成瘾问题。
可以建立一些康复中心,帮助游戏成瘾的大学生戒除游戏成瘾,重新调整生活节奏。
还可以通过加强游戏的监管和限制,减少游戏对大学生的诱惑,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游戏环境。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游戏成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学校、家庭和个体都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预防和治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娱乐环境。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与应对方法研究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与应对方法研究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网络游戏日益成为大学生们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
然而,一些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出现了游戏成瘾的行为,给他们的学业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那么,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行为为何会出现,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首先,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原因可以从心理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心理层面上,一些大学生易受压力、焦虑和孤独等负面情绪的困扰,寻找网络游戏的逃避和宣泄成为他们应对心理困境的方式。
此外,网络游戏中获得虚拟成就感和快感也成为诱使大学生沉迷其中的因素。
在环境层面上,社交压力和时间管理困难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而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交平台,让他们暂时逃避现实的问题。
此外,大学生在校园内的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缺乏有效的时间安排导致他们容易迷失在游戏世界中。
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应对方法和措施可以从个体与环境两个层面展开。
在个体层面上,大学生需要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首先,他们应认识到过度游戏对学业和生活的负面影响,并对自己的网络游戏行为进行自我评估。
其次,他们可以采用一些行为约束的方法来控制游戏时间,如设定游戏时间限制、与朋友或家人共同制定规则等,以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尝试寻找其他的兴趣爱好和活动,进行多样化的社交和娱乐,以减轻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
在环境层面上,大学和社会应发挥积极作用,提供对抗网络游戏成瘾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可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网络游戏成瘾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和认识。
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和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使他们在校园生活中不再过度依赖网络游戏。
此外,社会也应加强网络游戏娱乐行业的监管和限制,减少游戏成瘾的可能性。
同时,大众媒体也应加强正面价值观的宣传,提高社会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关注度。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状及对策探究1. 引言1.1 当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状当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状十分严重。
随着网络游戏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社交。
据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游戏上,而且很多人还存在长时间连续玩游戏、失眠、抑郁等现象。
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应对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关于的部分到此结束。
1.2 引发问题的原因造成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往往能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更高的等级、更厉害的装备,这种成就感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得的。
大学生会沉迷于游戏中不断追求这种满足感。
社交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
很多网络游戏是多人在线游戏,玩家可以和其他玩家交流、合作,甚至结交新的朋友。
对于一些内向的大学生来说,游戏成为了他们社交的主要方式,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交流和社交能力。
一些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大、生活压力重等原因,找到了游戏中逃避现实的方式。
游戏可以让他们暂时忘记现实中的困扰和烦恼,因此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主要是寻求成就感、社交机会和逃避现实压力,而导致了他们在游戏中消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业以及身心健康。
1.3 本文内容概述本文将探究当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状,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在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影响方面,本文将讨论其对学业、社交、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将介绍针对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对策,包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及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心理辅导对策。
在结论部分,将强调社会各方合作的重要性,呼吁培养健康的网络游戏习惯,并提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策研究摘要:从网络诞生伊始到现在成为连接地球村的纽带,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已经历了崎岖的发展历程正处在一个稳定但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其规模和产值也越来越大,但是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本文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配套“绿色网游”政策性财政补贴;完善校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主体性”休闲娱乐场所以及高校加强引导,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网络游戏蓬勃发展的今天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84-03从网络诞生伊始到现在成为连接地球村的纽带,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已经历了崎岖的发展历程正处在一个稳定但不成熟的发展阶段。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从一片空白,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间接拥有几百亿元的新兴的产业,不但拯救了中国的.com的经济泡沫时代,还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第一次以“从下至上”的方式,通过惊人的市场业绩,成功扭转了电子游戏产业在中国经济框架中的不公平待遇。
可以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就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改变了中国网络世界的命运,并在现阶段逐渐呈现出统一性、协调性和探索性的特征,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处于产业链上的既有渠道销售商、点卡销售商、上网服务业(网吧等)和媒体等得到国家认可的网络经济载体,同时还制造出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的外挂研发公司、代练团队、虚拟财产兑换商等等网络经济角色。
伴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脉搏,飞速发展起来。
而占据产业整体链条上最关键地位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也开始变得更加理智。
同时,网络游戏公司与主要电信和网络厂商也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2001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就已接近3.1亿元人民币,短短五年后《2006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65.4亿元人民币,预计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出版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244.3亿元人民币。
显而易见,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是一个利润惊人、潜力巨大的“神秘地带”,正如前美林投资银行分析师汤姆·特索(tom tsao)所认为:“在线游戏市场前途一片光明。
”较而思之,面对前文所提到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市场的初期不成熟性所导致的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犹如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对外交流所导致的治安环境恶化、自由思潮泛滥、世界工业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紊乱一样,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是这一朝阳产业所必须面对“腋臭”尴尬。
面对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与尴尬困境,采取学院派专家一律取缔的强势态度,不论在经济发展角度思考还是在文化多元化视角探究,都显然是不具有科学性的,应当从推动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政府力量、加强市场约束力、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负面效应。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配套“绿色网游”政策性财政补贴对于现阶段中国相当部分的“染网”大学生而言,在线游戏的娱乐方式就好比电视对于美国出生在婴儿潮时代的中年人那样不可或缺。
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民众娱乐形态的非传统性转移,大可不必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敌对、恐惧态度,而应当将其视为一种可协调性的利弊调控工程。
欲在中国网络游戏的朝阳产业发展中趋利避害,可持续性的构建和谐网络游戏产业,政府就必须承担、发挥游戏规则制定者、宏观政策调控者的作用,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的确正在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英在2006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就公开表示,信息产业部在“十一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专项规划中,要将网络游戏纳入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重点发展规划,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支持。
以政府为裁判,形成以市场为主导,以健全产业链条为出发点,以经济收益带动社会效应并最终推动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不可动摇的立足点的和谐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
在这一理念中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从市场出发,兼顾社会和谐,按角色做事,按特色定位,“绿色网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方向。
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在吃厌了韩国泡菜后,在国人的科技水平支撑下,中国自己原创的网络游戏开始以武侠为主体,按照中国特色登陆网游市场,并带动网游市场向产业的方向发展。
现如今网络市场所呈现的是百花齐放的局面,以龙头企业的卡通路线,全民游戏路线,免费路线,变向收费路线,游戏周遍路线开始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前沿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绿色网游”、“健康网游”已经成为政府与游戏开发商之间的共识。
中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就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和第二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表达了这样的一致态度:规范指引中国网络游戏健康发展,大力支持绿色阳光网游。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游戏专业委员会出台了《绿色游戏评测标准(草案)》,并同时发布了绿色网吧标准,得到了一部分游戏厂商的鼎力支持。
在此契机下,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介入对网络游戏产业在开发阶段的科学规范和良性引导,从而逐渐加大对网络游戏产业的引导力度,为健康网络游戏产品的开发不断提供利好政策。
因此,如何剔除暴力不良网络游戏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和众多厂商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时,网络游戏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话题。
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网络游戏已经过了只要有产品就能赚钱的粗放型增长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到了需要比拼服务、内容、品质等多角度全方位竞争的阶段。
需要看清的是,政府及主流开发商的“健康网游”概念虽好,但游戏的质量究竟如何?能否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这仍然是个未知数。
同样,虽然已经有一些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产品为市场开了一个好头,但是真正要避免网络带来的一些弊端,则不是一款两款游戏能做到的。
要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纵观整个中国网游市场的操作、运营模式。
现今中国大陆市面公测、正式运营的网络游戏多以武侠、战略、魔幻、卡通为主题,其中绝大部分网游的卖点在于“杀怪”累计经验、完成任务获得积分、联网pk以期升级,这其中都需要以游戏时间、点券换购装备来换取等级的提升,同一账号的在线时间越长,游戏运营商的利润增值几率就越高。
因此抵制暴利的“绿色网游”的全面推行首先要面临巨大阻力的就是游戏开发商在更换游戏主题中所面临的的利润缺失。
除此之外,当“绿色网游”摒弃暴力厮杀、帮派逐鹿、迷幻情欲时,也就堵住了相当部分网民体验梦想的机会,必然造成部分网民流失。
同时,即便是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跑跑卡丁车、泡泡堂在标榜绿色健康上网、家庭娱乐、全民健“心”的准“绿色网游”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玩家的等级上升、虚拟财产的增加都同在线时间直接挂钩。
因此限时游戏的“绿色网络”也会给这些走在前列的龙头企业带来相当的经济损失。
所以“绿色网游”单纯依靠企业自觉开发,其时间周期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要扭转整个网络游戏市场的现状,营造公平积极的竞争氛围,需要有关部门和多数运营商的不懈努力。
政府在“绿色网游”的推广过程中面对来自游戏开发商、渠道运营商、终端点卡销售商、普通网民的地下阻力与心理排斥,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切实引导网游向科学方向发展呢?首先我们应当明确,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与规则制定者,对网络游戏实施政策性强制转轨,是不符合经济规律更是超出政府职能范围的行为。
因此配套“绿色网游”政策性财政补贴,予以向导性指令是相权衡之下的一条蹊径。
“绿色网游”政策性财政补贴,即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牵头,组建全国绿色网游协会,鼓励已经成功转轨的绿色网游开发商运营商加入其中,对于依旧从事以暴力、迷幻、帮派、单纯依靠在线时间为卖点的网络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征收“网络文明建设附加税”,将这一税种科学划分比例,一部分以政府为主体补贴绿色网游企业的产品研发,并予以公益宣传,另一部分用于全国绿色网游协会运作,从而以经济为杠杆,指导网游发展方向,而政府亦不必增加自身财政支出。
在这一运作模式下,实际上是政府帮助绿色网游企业分担市场风险,减少绿色网游推广的市场阻力,消除带头企业担心其他网游公司依靠传统路线趁绿色网游市场不健全时,抢占市场份额的顾虑。
同时以附加税的形式,导引传统网游企业尽快转型。
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在不增加财政支出负担的前提下,依靠剥离传统网游企业在绿色网游推出之初所抢占的市场份额为基金,避免“抢滩”尴尬。
综上所述,通过国家财政法规性政策补贴,是分担开发商市场风险,增强健康网游市场竞争力、营造广泛的社会认可环境的前提,也是是当前政府职能部门所应当直面的现实问题。
二、完善校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主体性”休闲娱乐场所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延伸。
游戏是人们借助各种游戏道具(或者方式、规则)对生活、生产和战斗的模仿,是人们对真实生活的虚拟再现。
美国学者安·杜西尔认为,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玩偶,也负载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因为“玩具和游戏绝不是简单的娱乐开心的工具,它们的关键作用是帮助儿童决定自身和周围事物的价值。
玩具娃娃尤其诱导儿童仿照它们,按照玩具娃娃的形象来想象自我。
”网络游戏借助于数字、电子、网络、创意、编剧、美工、音乐制作等高科技手段,对现实生活的虚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网络时代的人们身份认同的一种存在和情境,或者是一种社会建构。
游戏者通过虚拟世界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尝试、体验、张扬一种与现实背道而驰的角色和个性。
网络游戏成为“一种完全有意置身于‘日常’生活之外的、‘不当真的’、但同时又强烈吸引游戏者的自由活动”因此网络游戏的迅速普及,就其现象本身而言,是一种迎合青少年好奇探知、体验欲的一种游戏宣泄方式,而网游成瘾的关键则在于其他休闲方式的制衡消失。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网瘾”大学生的业余娱乐生活单调,仅仅依靠网络打发时间,这其中包括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尚未普及、独生子女缺少游戏伙伴、青少年自发组织的健康娱乐团队数量有限等等原因。
那么到底是娱乐生活单调导致网络成瘾,还是网络成瘾导致排斥其他娱乐方式,这是无需讨论的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其最终结果却是娱乐方式的“独生性”。
同时在娱乐设施建设及高校文娱活动开展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现在众多网络游戏的虚拟环境均以玩家主体,最终的游戏结果取决于竞技水平、判断能力、指挥水平、团队意识等等。
对比而言,高校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很难表现自己的个性与参与热情。
既然大学校园生活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完整的精神世界,他们就会自己去寻找另一个世界。
客观地说,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电脑游戏就是为了从乏味的现实中解脱,并从游戏的刺激中找到补偿。
所以现阶段的高校问题娱乐活动的开展更应到考虑到学生的群体性、主体性因素,为条件不同的学生创造各种各样展示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