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20年
国内A股市场20年最牛20股

国内A股市场20年最牛20股“老八股”老当益壮A股市场20年了。
1990年12月,沪深两市相继开张(沪市12月19日开业,深市12月1日试营业,次年正式开业),至今已满20年。
20年来,A股市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蹒跚学步到翻云覆雨,总市值暴增了1万多倍,从1990年末的23.82亿元增至2010年10月底的27.8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股民人数也呈逐年猛增态势,到现在沪深两市有效开户数已接近1.2亿。
与此同时,A股股票数量也从20年前的“老八股”、“老五股”增加至如今的近2000只。
在“千股千寻”中,哪些股票会带来惊喜,最熊的又会是谁?下面的表1、表2或能为大家揭开谜底。
“老八股”老当益壮在表1所列20家涨幅最大的上市公司中,“老八股”占据5席,而且包揽了涨幅前4。
资源股占据3席(山东黄金(600547,股吧)、包钢稀土(600111,股吧)、盐湖钾肥(000792,股吧)),中国特色资源股3席(泸州老窖(000568,股吧)、云南白药(000538,股吧)、东阿阿胶(000423,股吧)),房地产2席(万科A、金融街),金融1席(辽宁成大(600739,股吧)),机械行业3席(特变电工(600089,股吧)、徐工机械(000425,股吧)、华域汽车(600741,股吧)),消费类3席(伊利股份(600887,股吧)、苏宁电器(002024,股吧)、美的电器(000527,股吧))。
其中“老八股”的成绩最吸引眼球。
曾几何时,“老八股”的诞生只是希望起到试水的作用,因为当时中国既没有交易所,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股市,即便它们试点不成功,也不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如今“老八股”取得如此成绩,既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中国股市20年来对财富积累的积极效应。
在其他涨幅较大的行业中,我们似乎能看到历史发展的影子。
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完成后,工业生产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积极扩大产业规模,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在钢铁、汽车、化工、机器设备、飞机制造、电气产品、医药以及军事装备等制造业的各个领域都大力发展。
20年100只大牛股的启示

20年100只大牛股的启示:更长的山坡足够湿的雪2010年12月04日黄婷第一财经日报在当前的经济转型期,大市值的公司将会从新兴产业、医药、消费行业中涌现出来巴菲特说投资如同滚雪球,最重要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山坡。
在A股过去20年的这段山坡上,沿路滚下来的雪球,哪些成为了足够大的雪球?而在接下来更长的那段山坡中,又有哪些雪足够湿,能够成为未来的大雪球?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统计了过去20年涨幅最大的100只股票,试图从这百只大牛股的诞生历程中寻找出牛股的成长逻辑。
时间——牛股的成长秘籍“足够长的山坡”,这句话绝对经典。
上市以来涨幅前100名的牛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上市时间足够长。
这100只牛股平均上市时长达到14年。
其中,“老八股”中就有6只股票跻身涨幅榜牛股的行列,“老八股”是上海在上世纪80年代股份制试验阶段涌现出的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90年代初成立前就发行交易、分红、增发、换股等等。
这些“老八股”最初是每股面值100元的,在1993年之前曾大比例拆细。
飞乐音响(600651.SH)、爱使股份(600652.SH)、方正科技(600601.SH)、申华控股(600653.SH)、ST方源(600656.SH)和飞乐股份(600654.SH)等“老八股”,上市时间长达20年,涨幅也在A股全部股票中名列前茅,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几只股票复权后涨幅高都存在历史原因。
老凤祥(600612.SH)、格力电器(000651.SZ)等股票也均进行过股本拆细。
真正靠时间养出来的大牛股还有万科A(000002.SZ)、汇通能源(600605.SH)、*ST沪科(600608.SH)、金丰投资(600606.SH)、中国宝安(000009.SZ)和南坡A(000012.SZ),这6只股票上市时间均达到19年,仅次于“老八股”。
在涨幅榜前20名的股票中,则有18只上市时长超过10年。
牛股路径:高增长+股本扩张除了山坡足够长,足够湿的雪更是牛股的第一要素。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

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中国股市20年回顾:风云人物(图)作者:稿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2010-12-26 15:42刘鸿儒20年弹指一挥间。
翻开中国证券市场历史,远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中国“股份制改造”第一人厉以宁及“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经济学家吴敬琏,近到中国股市“三大证券教父”、中国股市“德隆神话”缔造者唐万新及迅速成长迅速倒下的上海“首富”周正毅……过去20年间那一个个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叱咤风云、沉沉浮浮的领军人物、资本大鳄如今仍历历在目。
领军人物各领风骚翻开中国证券市场20年的历史,他们的名字无不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息息相关。
刘鸿儒:资本市场的“开山始祖”刘鸿儒,高级经济师。
1930年11月生,吉林榆树人。
1992年-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著有《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社会主义信贷问题》等。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是中国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当局。
而证监会首任主席即是刘鸿儒。
落幕却并不落寞。
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资本市场。
刘鸿儒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1996年香港城市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30多年来,结合实际致力于有关金融政策、货币流通理论、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
有专著8部,译著2部,主编著作20部,论文300余篇。
厉以宁:“股份制改造”第一人厉以宁,1930年11月生,江苏仪征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
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厉股份”的名号,久传中国大地。
当年,厉以宁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
中国资本市场20年股市轨迹之1990年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在当时交易所所在地浦江饭店敲响开市之锣。
1990年12月18日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前夕。
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第一任上证所总经理尉文渊坐在刚刚装修完的交易大厅,心里一片茫然。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向更纵深推进的标志,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将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件,全世界都在关注。
但是此刻,尉文渊却忐忑不安。
更糟糕的是,对此已经不能再做什么了,只有等待。
紧赶慢赶,交易系统总算准备就绪了。
但既没有经过测试,更没有做过试运行,谁也不知道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在确定选择了电脑交易的大原则和技术方案后,尉文渊天天询问系统建设的进展情况,但直到快开业了,大家心里仍然没有底。
还有个大问题是清算,清算系统根本来不及搞,成立了个清算部,到时候能正常运营吗?只有天晓得。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证券交易所是怎么回事。
尉文渊和他的筹备班子从没见过一家真正的证券交易所。
在信息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硬是摸索着把一个证券交易所建成了。
可是,随着开业的临近,刚开始时的那种懵懂无知的自信渐渐被销蚀,一个困惑挥之不去:我搞的这个东西,真的是一个证券交易所吗?没有人能给他答案。
木已成舟,即使有问题,事实上,也已没有修正和调整的可能,因为明天就要开业了。
就在几天前,一次筹备小组的碰头会上,说着说着,尉文渊突然流泪了。
除了极度的疲惫外,更要命的是那种茫茫然没有方向的感觉。
事情搞砸了谁也负不起责任,可是你又无能为力!尉文渊说:当时他突然感到自己就像浪涛中的一叶小舟似的那样无助,不知会被甩向何方。
身不由己,这种茫然的焦虑突然间把他淹没了。
这种感觉很快就过去了,尉文渊是个不会向命运屈服的人。
那一天不仅忙乱,麻烦事还多。
在布置开业典礼的会场时,疲惫的尉文渊在搬桌子时压到了脚,当时就肿了起来。
晚上,伤口发炎,他发起高烧来,浑身冷热交作。
但明天就要开业,全世界的目光都将向这里聚焦,而所有的努力、辛苦也都将在明天见分晓。
中国近20年a股总市值变化曲线

我国近20年A股总市值变化曲线一、总市值的定义A股总市值是指某一时间点上,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之和。
总市值的变化是反映A股市场整体规模和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和市场监管部门密切关注的指标之一。
二、总市值变化的历史背景我国股市迅速发展的历程,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
1990年代初,我国A股市场于上海、深圳两地同时开市。
经过20年的长足发展,我国A股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
而A股总市值的变化也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巨大变化。
三、近20年A股总市值的变化曲线1. 2000年至2010年:蓬勃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股市的蓬勃发展,A股总市值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006年,A股市场总市值突破了10万亿元人民币,创下了新高。
投资者对A股市场寄予厚望,股市繁荣景象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2. 2010年至2015年:市场波动的五年然而,2010年后,A股市场总市值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2015年6月,A股市场总市值一度蒸发了约30万亿元人民币,市场陷入了深度调整期。
投资者信心受挫,大量资金纷纷退出A股市场。
3. 2015年至今:逐步回升的新趋势自2015年的市场大跌后,我国证券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来稳定市场,A股市场总市值也逐步开始回升。
2019年,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重新站上了65万亿元人民币,市场信心逐渐恢复。
四、总结与展望近20年来,A股市场总市值的变化曲线反映出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
经历了20年的起起伏伏,A股市场也迎来了逐步回升的新趋势。
然而,总市值的变化仅仅是市场的表面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在规律仍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个人观点:总市值的变化不仅仅反映了市场本身的波动,更代表着整个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A股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离不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只有稳健的经济基础才能支撑起健康的资本市场。
我期待未来我国A股市场更加成熟和健康地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0年证券市场:五位证监会主席改变中国历史

20年证券市场:五位证监会主席改变中国历史历史惊人的巧合。
1990年11月26日,上海黄浦江畔,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不约而同的到场祝贺者中,有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刘鸿儒、中国建行行长周道炯,以及央行副行长周正庆。
后来三人都被朱镕基亲点,先后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继任者周小川和尚福林,同样具有前三任主席的相似经历,都担任过央行的重要领导职务。
2010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崎岖坎坷、坚强果敢成长中的第20个年头。
20年,中国股票账户和基金开户数双双超过1亿大关,有千万个家庭和机构参与股票市场,证券市场的一举一动牵动着13亿人的脉搏和心跳。
20年,沪深股市由最初的13家上市公司,而今已突破2000家,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不断创出新高,A股市场年融资额已经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全球9个市值总量逾万亿美元的交易所中,唯一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交易所。
20年,资本市场的一切,紧紧地和中国证监会这个专职机构联系在一起。
刘鸿儒、周道炯、周正庆、周小川、尚福林,他们并非和其他的部长们有着显著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执掌令无数企业和股民瞩目的证监会,是资本市场让他们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
循着五位掌门人各自所秉持的发展理念和经历的重要事件,足以勾勒出20年中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的发展轨迹,似乎让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令人纠结的难忘岁月。
刘鸿儒:资本市场的奠基人作为前苏联顶尖级货币银行专家阿特拉斯教授的得意弟子,刘鸿儒于1959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回国。
当时,国家金融人才奇缺,拥有货币银行学研究方向和留学背景的博士更是凤毛麟角。
出色的专业背景、胆魄和学识,让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奠基人。
在出任证监会主席之前,他两次在关键时刻出手,影响了中央决策,拯救了中国股市。
1990年,“搞股票市场就是搞私有化”、“取消深圳、上海股票市场试点”的论调甚嚣尘上。
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刘鸿儒,大胆向国家最高领导人谏言:股票市场的试点不能取消,可以暂不扩大,但不能撤。
二十年中国股市大事记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成立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施行。
★1991年8月1日,第一只可转换企业债券——琼能源发行。
★1992年2月21日,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上证指数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104.27%,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证监会。
★1993年8月20日,第一只上市投资基金——淄博基金发行。
★1995年1月3日,开始实行T+1交易制度(投资者当天买入的股票或基金不能在当天卖出)。
★1995年3月,证券市场在发展四年多以后正式走进政府工作报告。
★1996年12月16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
★1998年4月28日,辽物资A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家ST(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二年亏损,被进行特别处理的股票)公司。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开始实施。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
★2001年10月22日,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
★2008年4月20日,在大小非减持成为众矢之的之际,《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出台。
★2008年6月20日,最后一只股改权证——南航认沽权证存续期满,股改权证自此彻底退出资本市场。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揭开了帷幕,28只股票齐发的壮观场面,也刷新了中国股市多股齐发的历史纪录。
★2010年3月31日,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接受券商的融资融券交易申报,融资融券交易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
★2010年4月16日,筹备多年的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
老股民20年投资经历从一度破产到千万富翁

老股民20年投资经历:从一度破产到千万财主追求财富性收入应对通胀过去10年,是我国投资市场快速开展的10年,也是老苍生由只识存款和国债,走向全民皆基民股民,家家买黄金,投资意识全面觉醒的10年。
尽管到目前为止,财富性收入在我们居民收入中的占比仍然只有2.27%摆布,但是其正以超越其他一切收入的增速在增长。
而不少市场先行者们,通过财富性收入的快速成长,迅速成为“杨千万〞。
[热点] 经济危机中庇护金钱才重要黄金才是金钱买房杀价秘笈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稳字当头时刻提防黑天鹅呈现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银行理财富品收益稳健一枝独秀另类理财辟蹊径实物保本有风险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投资盛行:阿公阿婆排队买基金股票用凤凰涅槃来形容过去十年国内苍生投资生活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
10年前,尽管人们对股票并不陌生,但是真正敢于冒险投资股票的毕竟还是少数,而由于开放式基金尚未面市,基民也百里挑一;十年前,尽管人们对“黄金〞也充满崇敬,但黄金更多的是作为财富的象征,被人们作为饰品来佩戴,还没有几个人意识到黄金的投资价值;十年前,尽管商品房已经上市,但是绝大大都人买房还只是为了居者有其屋。
10年前,人们闲钱很少,即使有了一点闲钱,也会习惯性地拿到银行存按期或买国债,存款、国债因此成为最受欢送的投资品种。
如今,走在广州的任何一条街边,你城市发现,银行接二连三,比米铺还多,里面除了传统的存款、国债外,理财富品、基金、外汇、保险、金条、纸黄金、艺术品投资等各式各样的投资产物,包罗万象,像个投资品的大百货商店;而街边一家挨着一家的房产中介,也让流动性原本不强的房产,随时可以交易变现;颠末10年的开展,国内投资品种越来越丰富,各个市场的流动性大大加强。
2005~2007年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从1000点摆布涨至6124点,涨了5倍多,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得股市投资空前火爆,投资者股票账户数迅速增长,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快速膨胀,截至2023年10月,投资者股票账户达15137.38万户,与2000年底的5904.64万户比拟,涨了1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股市之7波熊市第一次熊市(1992.5.25-1992.11.17)沪指:1429-386 跌幅:73%深成指:2918-1529 跌幅:40%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
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
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
第二次熊市沪指:1558–325 跌幅:79%深成指:3422–944 跌幅:69%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 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
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
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熊市(1994.9.13- (1995.5.16)沪指:1052-547 跌幅:48%深成指:2162-1018 跌幅:50%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
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
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
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熊市(1995.5.22-1996.1.19)沪指:926-512 跌幅:45%深成指:1473-931 跌幅:31%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
为抑制投机,1995年6月15日,管理层下达55亿的95年额度,同时20家历史遗留问题股票也被开始安排上市,沪指再下一城。
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地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熊市(1997.5.12- 1999.5.17)沪指:1510-1047 跌幅:31%深成指:6103-2521 跌幅:57%行情特点: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
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
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熊市(2001.6.14-2005.6.6)沪指:2245-998 跌幅:56%深成指:4809-2590 跌幅:43%行情特点:2001年上半年,沪指突破2000点,这让当时的中国股民为之欢呼雀跃。
然而在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消息冲击下,2000点很快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险峰,从此之后,我们经历了长达4年多的调整,指数拦腰一半最低打到2005年的998点。
第六次熊市是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
第七次熊市(2007.10.16-2008.10.28)沪指:6124-1664 跌幅:73%深成指:19559-5577 跌幅:69%行情特点:随着市场的亢奋,监管部门不断提示风险,2007年10月16日见到6124的历史高点后,在中国的通胀持续升温、基金暂停发行、美国次贷危机和大小非的减持等利空影响下,引发了第七轮熊市,在下跌过程中一个个整数关口被轻易攻破,直到1664点止跌,后迎来四万亿投资政策,才结束了第七次跌幅惊人的超级大熊市。
中国股市之8波牛市第一次牛市深成指:396.52点涨幅:635.9%行情特点: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
因为没人愿意抛出。
这使得沪指从19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
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二次牛市沪指:386.85-1558.95点涨幅:301%深成指:1529.21-3422.22点涨幅:123.8%行情特点:1992年,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地试”这四个字。
11月17日,天宸股份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
三个月内快速上涨,301%的涨幅至今为股民津津乐道。
第三次牛市沪指:325.89-1052.94点涨幅:224.4%深成指:944.02-2162.75点涨幅:129.1%行情特点:1993年至1994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偏热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A股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使得大盘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
7月30日(周六)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94年8月1日沪指跳空高开,第三次牛市启动。
井喷行情随即展开,市场在不到3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至1052.94点。
第四次牛市沪指:582.89-926.41点涨幅:60.5%深成指:1042.71-1473.29点涨幅:42.7%行情特点:1993-1995年,我国为了推进与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开设了国债期货市场,立即吸引了几乎90%的资金,股市则持续下跌。
1995年2月,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暂停国债期货交易,在期货市场上呼风唤雨的资金短线大规模杀入股票市场,掀起了一次短线暴涨。
第四次牛市仅3个交易日,股指却从582.89涨到926.41.第五次牛市沪指:512.03-1510.18点涨幅:194.5%行情特点: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股市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各路资金开始对优质股票进行井井有条的建仓。
第五次牛市启动,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直到1997年5月10日印花税由3%。
上调至5%。
第六次牛市沪指:1047.83-2245.44点涨幅:114.3%深成指:2521.08-5091.46点涨幅:102%行情特点:第六次牛市俗称5 19行情。
199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股市会有很大发展,投资者踊跃入市。
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决定试行向二级市场配售新股,资金空前增加,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推动沪指创下2245的历史最高点。
第七次牛市沪指:998.23-6124.04点涨幅:513.5%深成指:2590.53-19600.03点涨幅:656.6%行情特点: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一路冲高至6124点。
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第八次牛市沪指:1664.93-3478.01点涨幅:108.9%深成指:5577.23-13943.44点涨幅:150%行情特点:伴随着四万亿投资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A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大牛市,股价从1664点涨至3478点,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股价大涨109%。
3月3日后的逼空上涨性质能与2006年和07年的超级疯牛相媲美。
即使IPO重启这样特大利空也未能改变牛市的前进。
直到2009年7月29日第一只大盘股上市和紧缩的宏观政策才阶段性结束了第八轮牛市。
萌生期(1990-1992) 小荷才露尖尖角改革开放后,中国证券市场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背景下萌生。
1990年,国家允许在有条件的大城建立证券交易所,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这一时期的上交所特点是:缺乏规范和监管。
大事回顾: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1年7月15日,上证综合指数发布。
1992年5月21日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
1992年5月26日上证综合指数最高升至1429.01点,创1992年最高纪录。
1992年11月17日上证综合指数曾跌至386.85点,为放开股价后最低点。
初步发展期(1993-1998) 名湖塘畔清香漫1993年-1998年,上交所针对证券市场的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陆续出台,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系初步确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监管、服务等多方面得到较快发展。
上证所在规范发展证券市场和推进市场各项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事回顾:1993年1月27日上海证券大厦奠基仪式在浦东陆家嘴工地举行。
1993年4月26日卫星数据广播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1993年5月10日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正式运营。
1993年10月23日上交所决定成立上市委员会。
1995年4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A股自动查询系统。
1996年5月1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1996年9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对证券交易方式作重大调整。
1997年8月15日国务院决定将上交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
1997年11月22日上交所建成全国最大的卫星证券通信网。
1998年12月15日上交所完成全面推行法人结算制度工作。
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期(1999至今) 映日荷花别样红1999年-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经历了发展进程中的多次重大变迁,在这个时期亦迎来了快速发展。
2009年1至11月,上交所股票成交金额达45947.4亿美元,仅次于纳斯达克市场和纽交所,一举超越东京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
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三。
上海交易所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市场,正在向法制健全、运作规范、技术领先、充满活力的一流交易所的目标不断迈进。
大事回顾:2000年11月23日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新高2125.72点。
2001年6月14日上证综合指数创出2245.43点的历史新高。
2003年1月2日上证国债指数正式发布,填补了我国证券市场债券指数的空白。
2003年1月1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业务正式开展。
2004年12月30日国内首只ETF上证50ETF成功设立,首发规模达54.35亿份。
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
2005年9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上交所全面推进股改。
2007年5月30日,上交所股票交易再创纪录。
8月,沪深总市值已经超过20万亿。
2007年内,融资纪录接连三次被刷新。
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收于6124.04点,这一高点成为市场的转折点2009年1月9日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奠基。
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终获启动。
深交所: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成立深圳证券市场的起步最早应追溯到1986年。
当时一些企业为了摆脱经营中的困境,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