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阅读指导
2024版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青铜葵花》整本书阅读指导

鼓励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深度传递技巧探讨
01
分析章节中情感传递的方式和 技巧,如通过人物对话、心理 描写、环境渲染等手法表现情
感。
0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写 作中运用这些技巧,增强作品
的感染力。
03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 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青铜 葵花》整本书阅读指导
目录
•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 角色分析与人物关系梳理 • 精彩章节欣赏与解读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导 • 阅读方法与技巧指导 • 跨学科知识拓展与延伸
0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曹文轩创作背景
03
生活经历
曹文轩的童年生活经历较为艰苦,这种经 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的作 品更加关注人性、情感以及生活本身。
文学追求
创作风格
曹文轩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他希望 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 关注人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 文精神。
曹文轩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 富有诗意,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 物内心世界,展现人性的美好与复杂。
《青铜葵花》故事梗概
01
故事背景
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 50年代中国农村的故事,通过 主人公青铜和葵花的成长经历, 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面
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通过讨论、写作等任务,锻炼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THANKS
貌。
02
主要人物
青铜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农村 男孩,葵花则是一个美丽、懂 事的女孩,两人之间发生了一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课件.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铜葵花》教材,主要围绕第四章“葵花与青铜的友谊”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分析葵花与青铜之间的情感纽带,探讨友谊在困难时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他们的友谊中汲取力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葵花与青铜之间友谊的意义,认识到友谊的力量;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炼关键信息;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葵花与青铜之间友谊的内涵,体会其价值。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青铜葵花》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讲解:详细讲解第四章的内容,分析葵花与青铜友谊的内涵,强调友谊在困难时期的重要性;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本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阅读能力;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友谊的力量,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六、板书设计1. 《青铜葵花》第四章葵花与青铜的友谊2. 主要内容:友谊的内涵友谊在困难时期的重要性从友谊中汲取力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不少于300字;2. 答案:友谊是一种珍贵的情感纽带,它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
在困难时期,友谊尤为重要。
正如葵花与青铜一样,他们相互支持、鼓励,最终度过了难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友谊的价值,教学方法是否得当;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友谊的故事,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丰富情感体验。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友谊,学会珍惜和呵护身边的人际关系。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教案+课件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青铜葵花》这本教材的第13章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青铜与葵花的相遇、青铜家的生活、葵花在青铜家的第一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把握《青铜葵花》的基本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青铜葵花》、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与葵花的第一次相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第13章,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4. 例题讲解:分析青铜与葵花相遇时,两人内心的活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青铜与葵花的人物形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青铜与葵花的感情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青铜葵花》第13章阅读指导2. 板书内容:故事情节:青铜与葵花的相遇、青铜家的生活、葵花在青铜家的第一天人物形象:青铜、葵花情感体验:亲情、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青铜与葵花相遇时,两人的内心活动。
分析青铜与葵花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论证。
2. 答案:青铜与葵花相遇时,两人内心都充满了好奇和惊喜。
青铜形象:勇敢、善良、有爱心;葵花形象:聪明、可爱、坚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后续章节,深入了解人物命运。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教案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青铜葵花》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精读,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写作技巧,以及进行相关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青铜葵花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青铜葵花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道德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青铜葵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精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的难点,如青铜葵花的象征意义,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
六、板书设计1. 《青铜葵花》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象征意义写作技巧3. 重点、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青铜葵花象征意义的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举例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
2. 答案:(1)青铜葵花象征坚韧、顽强、希望。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青铜葵花的相关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青铜葵花的象征意义及作者写作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阅读兴趣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精品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青铜葵花》这本书。
我们将学习书的第15章,主要内容包括:青铜一家人的到来,葵花的到来,青铜和葵花的相处,以及葵花在学校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亲情、友情的描写,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能够运用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书《青铜葵花》、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青铜葵花》的预告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第15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人物分析:学生讨论书中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情节梳理:学生讲述书中的情节,教师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5. 写作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6. 情感体会:学生分享自己对书中情感的理解,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情感问题。
7. 口语表达:学生根据书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8.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书中的情节,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青铜葵花》1. 情节梳理2. 人物分析3. 写作手法分析4. 情感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书中情节,画一幅你最喜欢的画面。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书中的一个情节,进行绘画创作。
2. 作业题目: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最喜欢的书中人物。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青铜葵花》的阅读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讨论、分享、写作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但在情感体会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教案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青铜葵花》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了解作者背景,掌握生字词,分析文章主题及写作特色,学习作者曹文轩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描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曹文轩及其作品背景。
2. 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文章主题,感受作者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文章主题,理解作者情感。
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PPT。
2. 生字词卡片。
3. 阅读理解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葵花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
4. 阅读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回答。
5.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问题,教师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题及写作特色。
8.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青铜葵花》2. 生字词:若干3. 阅读理解:问题及答案4. 文章主题:成长、亲情、友情5. 作者情感:怀念、感激、祝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题。
(2)分析文章中的写作特色,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文章主题:成长、亲情、友情。
(2)写作特色:如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感表达等。
(3)作者情感:怀念、感激、祝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引导情感体验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曹文轩其他作品。
(2)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青铜文化,拓宽知识面。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ppt课件

PART 03
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REPORTING
独特叙事风格
采用儿童视角
通过儿童的眼光和感受来 展现故事,使得叙事更加 真实、生动。
非线性叙事
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采 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增 强了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 。
注重细节描写
对人物、环境、情感等进 行细腻入微的刻画,使读 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
主要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等。他 的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已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并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项。
《青铜葵花》创作背景
《青铜葵花》源于曹文轩一个朋友的故事,最初的概念是一 种“城市少年——乡村少年”的关系。书的构思时间非常长 ,他写起来也就是做了个笔录工作,创作仅用一个月的时间 ,脱稿后就交给学生们进行校对。
REPORTING
其他角色
奶奶、爸爸、妈妈等,共 同构成了小说中丰富的人 物形象
人物关系图谱展示
青铜与葵花
兄妹关系,情感深厚,彼此依 赖
青铜一家与葵花
领养关系,虽然贫穷但充满爱 心和温暖
葵花与爸爸
父女关系,爸爸的意外死亡对 葵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
如青铜与奶奶、葵花与城市里 的朋友等,展示了小说中复杂
主题思想
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 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PART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REPORTING
主要情节梳理
01
引子:城市女孩葵花跟 随爸爸来到一个叫大麦 地的村庄生活
02
葵花爸爸的意外死亡, 使葵花被青铜一家领养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教案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青铜葵花》的故事背景,了解青铜器时代的历史文化。
2.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领会作品主题,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青铜葵花》书籍、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时代,激发学生对《青铜葵花》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作品中的角色,讨论在青铜葵花的故事背景下,自己会怎么做。
4. 例题讲解:分析作品中的一段描写,讲解如何从文字中提炼有效信息,理解人物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作品中的一段人物对话,体会角色心理。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青铜葵花》曹文轩青铜器时代2. 人物关系:青铜葵花青铜家族3. 作品主题:成长、亲情、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作品中的一段描写,谈谈你对青铜和葵花关系的理解。
2. 答案:学生需结合作品内容,分析青铜和葵花的感情变化,体会作品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文轩的其他作品,如《草房子》、《根鸟》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分析的有效性;6. 板书设计的合理性与清晰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作品的核心章节,即第一章《青铜的诞生》、第二章《葵花的到来》和第三章《青铜与葵花》。
这些章节涵盖了作品的开端、发展和高潮,是理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葵花》读书指导课
一、导读目的
1、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对《青铜葵花》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正确面对苦难,同时潜移默化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导读重点通过对《青铜葵花》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正确面对苦难,同时潜移默化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三、导读难点探究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四、课前准备
1、每人准备好《青铜葵花》
2、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五、指导时间40 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一部优秀作品,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有这样一部作品,它用细腻的笔调为我们描绘出一条条生命的溪流,濯洗我们疲惫的心灵,它就是《青铜葵花》。
本书可是作家在2005 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最新力作。
知道作者是谁吗?
(二)关注封面
1、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曹文轩。
2、出示曹文轩简介:
曹文轩,1954年 1 月生于江苏盐城。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
其中《草房子》、《红瓦》、《根鸟》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字。
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40 余种。
3、你看一段简单的作者简介就让我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所以在看一本书之前别忘了读读作者简介。
4、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肯定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青铜葵花》的封面读起,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A:《青铜葵花》是纯美小说系列。
什么叫纯美?
(曹文轩的作品纯净唯美,意境高远,情感细腻深沉,常常能湿润我们的心灵。
)纯美小说系列有《草房子》、《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细米》等。
(出示各种书的封面)
B:从题目中了解到两样事物:青铜和葵花。
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青铜:冷峻坚毅刚强…… 葵花:温暖灿烂幸福…… 事实上这是两个孩子的名字,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
请大家边看边努力地在脑海中想象。
(师在大屏幕上出示青铜失声的概括性片段)故事发生在大麦地,青铜一家就生活在大麦地村。
大麦地有一条宽宽的河。
河的一畔是成片成片的芦苇荡。
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芦苇荡突然着火了。
火势很快向四周蔓延,眼看就要烧到大麦地村了。
人们惊恐地从家中跑出,往河对岸逃去。
青铜一家也在这慌乱的人群中。
妈妈抱着青铜,爸爸牵着老牛,奶奶紧跟在一旁。
一会儿,村子前面的房屋被烧着了。
火像洪流,在大麦地村的一条又一条的村巷里滚动。
不久,整个村子便陷入火海。
看着冲天的火光,青铜不断地哆嗦着,将脸紧紧地贴在妈妈的胸膛上。
河边船很少,青铜的爸爸好不容易将奶奶推到了一条船上,便让青铜妈妈抱着青铜坐在牛背上,自己牵着,一齐往河对岸游去。
黑暗中,只听到孩子们不断地哭叫。
青铜一直在妈妈的怀里瑟瑟发抖。
天亮了,火将河岸烧得光溜溜后,渐渐地熄灭了。
大麦地成了一片凄惨的黑色。
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本说话流利的青铜成了一个哑巴。
孩子们,这意味着什么?
与青铜一样,葵花也是个乖巧可怜的孩子。
(师讲述葵花失父的概括性片段)葵花三岁那年,妈妈就离开了人世,她只能和爸爸相依为命。
葵花的爸爸是一名雕塑家。
他最喜欢灿烂的葵花。
那年,葵花随爸爸来到了大麦地的干校里。
爸爸常常背着画夹、划着小船去成片的葵花田旁画画。
有一回,他画了好多张葵花图。
突然,一阵风吹来,那些画一张张地被吹到了河里。
爸爸只想着捞画,落到河里,淹死了。
葵花失去了爸爸,成了一个孤儿。
就在她孤苦无依的时候,大麦地人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手,青铜一家收养了她。
(三)、出示:走近文本
1、就这样,两个历经磨难的孩子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兄妹。
他们朝夕相处,留下了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足迹。
首先我们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觉得有什么方法很快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吗?出示“阅读前言、序言、内容提要等等” ,“浏览目录” 。
2、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写作特色、写作背景等等最快的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内容提要,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3、我们来交流一下(了解一些要点)。
4、除了内容提要,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
目录的内容就是故事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
请同学们浏览一遍目录,了解《青铜葵花》有哪些故事,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故事目录。
章节介绍:
第一章小木船讲述了葵花相依为命的亲生爸爸以及干校里的人们如何疼爱葵花。
第二章葵花田葵花的爸爸在写生时因为意外辞世,葵花成了孤儿,痛苦而又凄凉。
第三章老槐树大麦地的人们在槐树下把葵花领到青铜家去,以及青铜这个聪明的哑巴的故事。
第四章芦花鞋青铜一家为了攒钱让葵花读书,一起编了一百双草鞋,青铜在冰天雪地里光着脚卖完了这些鞋。
第五章金茅草青铜家的屋顶被旋风卷跑了,一家人的积蓄也一起没有了。
大家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赚钱、盖房。
第六章冰项链葵花成了村里演出的主持人,为了让妹妹更好看,青铜用冰做了一串项链。
第七章三月蝗蝗灾夺走了大麦地的一切植物,所有人都挨了饿。
青铜和葵花一起挖芦根,抓野鸭,苦难终究过去了,救济粮来了。
第八章纸灯笼奶奶老了,病了。
葵花为了给家里省钱故意考出不及格,跑到江南捡银杏。
青铜就举着纸灯笼一夜一夜的等葵花回来
第九章大草垛奶奶死了,家里的牛也累倒了。
城里传来要把葵花接走的消息,葵花回到了城市,青铜坐在草垛上不吃不喝等葵花回来。
“他无声无息地躺在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
他靠着草垛,慢慢地站起身来。
他看到了葵花——她还在水帘下跑动着,并向他摇着手。
5、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个故事呢?
6、《青铜葵花》这部作品写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写美,将美写到极致;写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在《金茅草》这一章节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地品味。
(四)、出示:走进文本,讲述故事
1、请同学们翻到87 页《金茅草》。
2、请同学们用速读的方法了解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出示:了解主要内容。
这则
故事有27 页,很长,但是有很多同学对它已有所了解,如果把已有的认识加上现在的认真阅读,相信你会读得又快又好。
3、看后交流,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名介绍。
青铜家的屋顶被旋风卷跑了,一家人的积蓄也一起没有了。
大家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赚钱、盖房。
(五)、出示:欣赏精彩
1、“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联系平时读书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欣赏一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圈点勾画、批注、好词好句摘录、朗读、联想、写读后感……)
2、自主读书: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欣赏这一章节中你认为“写美、写苦难、写爱”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3、读后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同学们,《金茅草》只是其中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里面还有好多故事等着你呢!
(六)、出示:阅读后记
1、《青铜葵花》这本书对苦难与痛苦作出了正确的诠释,它让我们知道:苦难是永恒的,我们用不着为自己的苦难大惊小怪,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
这就是《青铜葵花》这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
作者在后记中点明了写作本书的目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作者借用的罗曼.罗兰的这段话: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姐妹,而且都是圣者。
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魄。
他们是力,是生,是神。
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
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谨以此书献给曾遭受苦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
封底的一段话)你读懂曹老师的话了吗?(指名说)曹老师是想用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呢?(苦难是财富。
)
2、人生无坦途,希望同学们把这段话铭记在心,勇敢地面对人生路上的每一次苦难!
3、课后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继续走进曹文轩纯美小说《青铜葵花》,去感受至真、至爱、至美。
(七)板书设计:《青铜葵花》
写美——写到极致
写苦难——写到深刻之处直面苦难处变不惊
写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