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重点汇总)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重点汇总)分析“中和之美”审美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中和之美是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述中“中声”,“中音”,“中和”,“和”等概念含义相通,用于音乐、道德修养、政治教化,反映当时音乐、道德、、政教一体的社会观念。
孔子对《诗》的评价也以“中和之美”作为审美原则。
中和之美的审美原则在历代的文学创作中都得了体现。
今天应当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传统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1) 重整体、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2) 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的类比思维。
3) 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辨证思维。
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1) 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的畸形发展。
2) 科学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高度的集权需要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而经过科举选拔而来的大小官僚是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程度最高的阶层。
3) 科学考试制度给中国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记,无论是运动、文学、制度、事业都带有应考的性质,迎合当时主考的意旨,所说之话,所作之文大多与实际生活不发生关系。
明清之后,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已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1) 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
2) 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
3) 秦汉以后,君主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专制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受到时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力造成了传统的沉闷与单调。
2003-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是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
“人文”指的是( C )A.自然现象和规律B.社会现象和规律C.人的文化水平D.人体花纹2.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 C )A.必要条件B.重要条件C.先决条件D.唯一条件3.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 D )A.文化现象B.文化结构C.文化产品D.文化方向4.中国文化曲折演进的历史阶段是( B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魏晋南北朝5.在我国历史上,南方水稻生产升至全国粮食作物产量第一位是在()A.唐代B.北宋C.南宋D.明中叶6.在历史上,七巧板是以下哪个民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A.汉族B.匈奴族C.高车部D.蒙古族7.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B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脉经》D.《素问》8.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B )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B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10.《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 A )A.抽象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整体思维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1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A )A.元始天尊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D.太上老君12.中国古代学者重视讨论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其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3.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仓颉B.太史籀C.李斯D.许慎14.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姿态的学者是()A.王征B.徐光启C.李之藻D.焦循1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A.孙中山B.钱穆C.胡适D.张之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答案)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A.通济渠B.永济渠C.广济河D.金水河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A.祖乙时期B.祖丁时期C.武乙时期D.武丁时期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A.字号B.头像C.灯具D.广告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A.信仰标志B.阶层标志C.仪礼标志D.政治标志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A.径B.畛C.涂D.道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A.析字B.回文C.顶真D.对偶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A.“为长者讳”B.“名字相应”C.“名因姓取”D.“有名省形制字”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A.5%以上B.10%以上C.15%以上D.20%以上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A.八种B.六种C.七种D.五种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A.唐代B.汉代C.春秋时代D.元代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藏文B.彝文C.蒙古文D.锡伯文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A.50余种B.60余种C.70余种D.80余种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A.蒲松龄B.吴敬梓C.孔尚任D.徐光启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A.《金瓶梅》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A.宋朝初期B.元朝中期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A.周武王时期B.周文王时期C.汉文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18.在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周敦颐B.张载C.程颐D.朱熹19.在我国民间,龙抬头日是指()A.正月初一B.二月初二C.六月初六D.七月初七20.在封建社会中,天子与后妃乘坐的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称为()A.轩B.栈车C.路D.舆轿21.《札记·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说明,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A.人文B.自然C.天文D.地理2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现象D.文化内涵23.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是()A.汉代的董仲舒B.唐代的刘禹锡C.宋代的张载D.战国时代的荀子24.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A.以砖结构为主B.以木结构为主C.以石结构为主D.以前后对称为主25.在两汉选官的察举方式中,注重学问的科目是()A.贤良方正B.茂才C.孝廉D.明法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关于文化的分科,两分法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 多元性与包容性B.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C. 封闭性与开放性D. 传统性与现代性答案:A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A.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电报C.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电话D.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计算机答案:A3.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其核心是()。
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4.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其核心是()。
A. 道B. 德C. 无为D. 自然答案:A5.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其核心是()。
A. 法B. 术C. 势D. 刑答案:A6.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其核心是()。
A. 兼爱B. 非攻C. 节用D. 尚贤答案:A7. 中国古代的兵家思想,其核心是()。
A. 兵法B. 兵势C. 兵形D. 兵略答案:A8. 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其核心是()。
A. 阴阳B. 五行C. 阴阳五行D. 五行相生相克答案:C9. 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其核心是()。
A. 阴阳平衡B. 五行相生相克C. 经络学说D. 脏腑学说答案:A10.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其核心是()。
A. 抒情B. 叙事C. 议论D. 描写答案:A11.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其核心是()。
A. 笔墨B. 线条C. 色彩D. 构图答案:A12.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其核心是()。
A. 木结构B. 石结构C. 砖结构D. 土结构答案:A13.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其核心是()。
A. 自然B. 人文C. 宗教D. 政治答案:A14.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其核心是()。
A. 唱B. 做C. 念D. 打答案:A15.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其核心是()。
A. 民俗B. 民间C. 民艺D. 民情答案:A16.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其核心是()。
A. 佛教C. 儒教D. 基督教答案:B17.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其核心是()。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语出自( ) 2002-10A. 《论语》B. 《易》C. 《荀子》D. 《礼记》2.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2004-10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 民族文化D. 国别文化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2015-10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2008-1A .生产工具B .生活器具C .运输工具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2017-10A.广义文化B.狭义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6.狭义的文化又称()2007-10A. 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 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7.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2012-10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8.与英文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 2008-10 2015-4 2016-4A .文学B .文章C .文化D .精神文明9.“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2006-10A .化学B .文学C .化解D .改易10.“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2007-1A .文学B .错画C .文章11.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2015-4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12.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2002-10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D. 隋唐两宋13.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2002-10 2012-10A.大西洋B. 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1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2002-10A.人文环境B.地理环境C.生活环境D. 自然环境15.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2011-1A.归宿B.过程C.发展D. 资源16.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集合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集合及答案课程代码: 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A.文学B.错画C.文章D.图画2.价值观、审美观属于()A.文化思潮B.文化产品C.文化政策D.文化观念3.在公元前1100 年—公元 1400 年这个寒暖交错期中,西周前期为()A.寒冷期B.干旱期C.温暖期D.寒暖交错期4.我国夏、商、周三代“诸侯”众多。
这些所谓的“诸侯”实际上都是大大小小的()A.方国首领B.部落族长C.村落首领D.封国首领5.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A.北移B.东移C.南移D.西移6.《五帝本纪》载于()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7.儒家的思想核心是()A.“义”B.“礼”C.“仁”D.“信”8.名家又称刑名家,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A.子产B.邓析C.公孙龙D.惠施9.下列选项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A.《四民月令》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开元占经》10.神话传说认为,桑蚕业起源于()A.神农B.嫘祖第 1页C.伏羲D.后稷11.下列各项中,对“朔”的解释正确的是()A.日、月经度相同的时刻B.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C.日、月黄道纬度相同的时刻D.日、月纬度相同的时刻1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A.皇甫谧B.王叔和C.孙思邈D.李时珍13.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正确说法是()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C.它不具有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效用D.它是保障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传统力量14.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A.西周B.东周C.秦朝D.汉朝15.“天下一家,何非君土;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一语反映的是皇帝的()A.行政权B.财经权C.司法权D.军事权16.五服制度中最重的丧服是()A.齐衰B.缌麻C.大功D.斩衰17.思维模式、哲学观念、宗教信仰等属于()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精神文化D.制度文化18.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010年1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卷(含答案)

2010年1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卷(含答案)2010年1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A.《论语》B.《左传》C.《周易》D.《春秋》2.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居世界()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3.史籍记载,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开始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4.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是指()A.礼制B.礼让C.礼仪D.礼貌5.作为儿童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A.北宋B.西汉C.东汉D.南唐6.我国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为()A.24个B.30个C.35个D.40个7.现代汉语有()A.五大方言B.六大方言C.七大方言D.八大方言8.首次实行与察举相匹配的“策问”考试方式的是()A.汉文帝时期B.汉武帝时期C.隋文帝时期D.隋炀帝时期9.《天工开物》的作者是()A.徐光启B.宋应星C.徐霞客D.王夫之10.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阴险狡诈的是()A.白色B.红色C.黑色D.紫色11.下列属于元代文学作品的是()A.《西厢记》B.《金瓶梅》C.《西游记》D.《水浒传》12.隶书的成熟期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3.徽州一带尚经术是由于()A.戴震的影响B.黄宗羲的影响C.姚鼐的影响D.方苞的影响14.上古文化三大区域不包括()A.炎黄B.东夷C.苗蛮D.华夏15.狭义的西域是指()A.伊朗B.中亚C.印度D.新疆16.龙抬头日是()A.正月初一B.二月初二C.三月初三D.六月初六17.古代达官贵人衣服的标志性颜色是()A.黑色B.紫色C.蓝色D.灰色18.四大发明西传发生的时期在()A.宋元B.唐C.清初D.西汉19.中国历史上鲜卑、金人、契丹、满族等都发源于(A.江淮平B.华北平原C.江汉平原D.东北平原20.在宁夏地区把“斥卤不毛”之地,改造成“塞北江南”,主要是依靠()A.兴修水利B.植树造林C.土地垦殖D.农业科技21.科举制度的创立始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22.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A.以砖结构为主B.以木结构为主C.以石结构为主D.以前后对称为主23.我国重农主义的国家观念起始于()A.夏B.商C.西周D.秦24.我国历史上,“杯酒释兵权”发生时期在()A.北宋B.南朝C.西汉D.东晋25.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木匠、石匠、泥匠行的祖师是()A.鲁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6.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文化事象。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重点汇总)

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1) 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2) 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了训练和作文训练。
汉语的主要特点1) 从语音来看,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2) 从词汇来看,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3) 从语法来看,汉语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示词与词的语法关系;4) 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
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
“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世代相袭。
1) 所谓“家天下”,是指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旧家族的代兴与衰亡;2) 秦始皇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位;汉代,刘邦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3) 在皇位继承上,历代帝王大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4) 从秦始皇到清朝帝制结束达2000年之外,一部中国政治变迁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的兴亡史。
简述“十恶”的内容。
“十恶”是古代社会中很严重的犯罪。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
2) 维护父权、夫权为中心的家族制度。
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
+1“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括两层意义:1) 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2) 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的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由孔子提出。
“中”是“中和”,即“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庸”即“用”,“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即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中庸”含有深沉广远的价值观念,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简述19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现代趋势。
1) “中体西用论”;2) “全盘西化论”;3) “儒学复兴论”与“综合创新论”。
简述禅宗的传播。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为北、南两宗。
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域外。
简述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
A.通济渠B.永济渠C.广济河D.金水河
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
A.祖乙时期B.祖丁时期C.武乙时期D.武丁时期
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
A.字号B.头像C.灯具D.广告
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
A.信仰标志B.阶层标志C.仪礼标志D.政治标志
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B.畛C.涂D.道
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
A.析字B.回文C.顶真D.对偶
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
A.“为长者讳”B.“名字相应”C.“名因姓取”D.“有名省形制字”
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
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
A.5%以上B.10%以上C.15%以上D.20%以上
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
A.八种B.六种C.七种D.五种
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
A.唐代B.汉代C.春秋时代D.元代
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
A.藏文B.彝文C.蒙古文D.锡伯文
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
A.50余种B.60余种C.70余种D.80余种
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A.蒲松龄B.吴敬梓C.孔尚任D.徐光启
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
A.《金瓶梅》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
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
A.宋朝初期B.元朝中期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
A.周武王时期B.周文王时期C.汉文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18.在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周敦颐B.张载C.程颐D.朱熹
19.在我国民间,龙抬头日是指()
A.正月初一B.二月初二C.六月初六D.七月初七
20.在封建社会中,天子与后妃乘坐的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称为()
A.轩B.栈车C.路D.舆轿
21.《札记·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说明,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
A.人文B.自然C.天文D.地理
2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现象D.文化内涵
23.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是()
A.汉代的董仲舒B.唐代的刘禹锡C.宋代的张载D.战国时代的荀子
24.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A.以砖结构为主B.以木结构为主C.以石结构为主D.以前后对称为主
25.在两汉选官的察举方式中,注重学问的科目是()
A.贤良方正B.茂才C.孝廉D.明法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关于文化的分科,两分法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
27.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中国古代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尧、舜。
28.儒家的创始人是。
29.重农主义在我国时期成为国家基本国策。
30.进士科与是唐代科举考试的两个主要科目。
31.我国古代地神祭祀主要包括、社稷祭祀和山川祭祀等。
32.孟子把具体的人际关系归纳为“五伦”,即、夫妇、兄弟、君臣、朋友。
33.贤人在儒家经典中通常是用“”一词来表示的。
34.《大学》提出教育的八个步骤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
35.唐代舞蹈以健舞和最为流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家族
37.人生仪礼
38.广义文化
39.摊丁入亩
40.什伍里甲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中国服饰形制的基本类型。
42.简述中国古代社会家训族规的主要内容。
43.文字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44.简述社区文化活动的历史价值。
45.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
47.如何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B 2.D 3.C 4.A 5.D 6.B 7.C 8.C 9.D 10.D 11.C 12.B 13.C 14.D 15.B 16.C 17.A 18.D 19.B 20.C 21.A 22.B 23.C 24.B 25.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精神文化27.高辛28.孔子29.西汉30.明经科31.大地祭祀32.父子33.君子34.齐家35.软舞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家族: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37.人生仪礼: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在一个家庭成员的幼年、成年和老年等不同人生阶段,要分别举行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和葬礼。
38.广义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9.摊丁入亩:清朝康熙年间进行的赋税改革。
“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入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
摊丁入亩刺激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好处。
40.什伍里甲制度: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
什长,伍长负责闾里治安。
后代的里甲制却由此发展而来。
在这种严密的居民组织系统之下,人们的自由流动几乎不可能发生。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衣着;第二,附属装饰品;(2分)第三,人体自身的装饰;(2分)第四,带有装饰性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用品。
(2分)
42.内容涉及个人行为、家庭事务,宗族与其他相关社会事务。
(2分)家事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孝悌。
第二,耕读为本。
第三,修身。
第四,整肃门户。
(2分)第五,严守尊卑秩序。
第六,善择婚姻。
第七,慎选继子。
第八,丧葬宜俭。
(2分)
43.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服务于文化,同时又起了促进文化发展的作用。
(2分)文字对文化的记载,可以使后代文化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2分)文字的记载使文化交流更为便利,使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得以更快的发展。
文字对文化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在文字对语言发展影响上。
(2分)
44.(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2分)(2)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2分)
(3)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护地方文化遗产。
(2)
45.(1)北方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
融合不仅发生在北方,也发生在南方;融合是汉化也是胡化。
(2分)
(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开发之功在当代更在后世。
(2分)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
(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对异国之人,唐朝基本能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一视同仁。
(3分)唐朝对边地异族除那些侵扰边境者,如强大一时的突厥汗国进行军事打击外,一般都采
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政策。
其含义就是让这些部族自治。
(3分)唐王朝一视
同仁的民族政策,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2分)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
强大的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
(2分)
47.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只能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
(3分)就是以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母体文化,(2分)以西方近现代文化作为激发现代化活力的异体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主导文化,(2分)在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中国现代化为主体目标,借鉴中西文化的精华,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化。
(2分)
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和博大的胸襟,广泛借鉴东西方现代化先进国家的正反历史经验,并在借鉴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升华。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