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派别代表人物

合集下载

(完整版)诗人派别代表人物及诗分类

(完整版)诗人派别代表人物及诗分类

豪放派代表人物有: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多以国家民族为题材,表达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张元干《贺新郎》等情调苍凉,风格豪迈
张孝祥《六州歌头》等风格接近苏轼,悲壮凄凉,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

(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宋代婉约派代表人物有:
柳永《雨霖霖》语言明畅通俗,多用口语,感情凄婉,音律谐婉,但有些词比较庸俗。

秦观《鹊桥仙》等风格轻柔,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

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前期的词多表现闲适生活,妩媚风流,后期作品多抒发身世之感,感情凄
苦低沉。

还有李煜、晏殊、欧阳修、周邦彦等。

桐城派的诗人代表人物有:
戴名世是桐城派奠基人;方苞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还有曾国藩
诗的分类:
1,格律诗,2,自由诗,3,民歌,4,散文诗。

诗歌分类:按对象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

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

按内容分,可分为哲理诗、田园诗、山水诗、爱情诗、讽刺诗。

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

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

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
1. 古典派:注重传统文化,重视文言文学习,推崇经典格言。

强调语言文理并重,注重严肃性和规范性。

代表人物有钱钟书、吕叔湘等。

2. 现代派:强调实用性和现代性,倡导以现代语言为主,兼顾古典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注重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推崇写作的个性和自由。

代表人物有余秋雨、李敖等。

3. 人文派:注重人文情感与审美体验,鼓励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关注人性、情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强调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代表人物有林语堂、朱自清、鲁迅等。

4. 实用派:强调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推崇读书、写作、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等。

5. 科学派:强调语言教学与认知科学的结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辨、判断等能力。

代表人物有李家祥、谢泳等。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各个思想派别和代表人物竞相发挥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者和认可。

以下是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的一些介绍。

1.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程颐、朱熹等思想特点:强调仁义礼智的道德观,在社会伦理和教育方面有很高的地位;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君臣父子等不同关系的伦理标准;提倡优良的性格和文化修养。

2.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荀子等思想特点:宣扬“道”的思想,主张反对权势和规约束的思想,倡导“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提倡自由、和平和素朴的生活方式。

3.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公输般、子夏等思想特点:强调“兼爱”和非攻的思想,主张让一切形式的创造都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展开;倡导重工商业,维护社会发展不受挫折的稳定。

4.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商鞅、申不害等思想特点:主张法治,重视国家权威和秩序的维护,注重法制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强调对人性的了解和善用,以达到最大化的统治效果。

5.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谷梁赤、田丰等思想特点:主张用言辞和技巧来影响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认为演说和修辞艺术可以掌握并满足人类的欲望和利益。

注重仪式和礼仪,以及形式和仪表,强调形式和仪表上的体面、礼貌和装饰性。

6.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鬼谷子、吴起等思想特点:主张国家智慧和谋略的施展,强调一切手段都可以使用,甚至包括有欺骗和虚伪的性质;鼓励勤奋思考、多作考虑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7. 阴阳家代表人物:吕祖、张陵、甘龙、许袁等思想特点:宣扬“阴阳合一”的哲学思想,主张观察、分析和预测自然现象的规律以及人事变迁的趋势,以此为基础为人类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方法论。

总的来说,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多元的思想环境,也展示了人们对于世界和人类的理解和探究,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宋词派别以及代表人物

宋词派别以及代表人物

宋词派别以及代表人物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等.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中国资产阶级的几个政治派别及主张

中国资产阶级的几个政治派别及主张

中国资产阶级的几个政治派别及主张1.洋务派:在中央以公亲王奕诉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2.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3.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批判因循守旧思想,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开国会,设议院。

4.保皇派:1899年康有为建立保皇会,以保救光绪,实行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为宗旨。

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保皇派势力削弱。

5.立宪派:1905年,清政府打出“预备立宪”的招牌,得到国内以张骞为代表,国外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支持。

他们既反对清政府的现状,要求有所改革,又反对革命,主张君主立宪。

“预备立宪”骗局暴露后,立宪派开始分化,辛亥革命时,他们中的大部分服从革命,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又向革命派进攻。

6.革命派:属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但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黄兴、宋教仁)7.地主阶级抵抗派:新思想萌发,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长技——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

8.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八日星期三。

东周时期的各大思想流派

东周时期的各大思想流派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孔子: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即人性本善。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作品:《韩非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春秋战国最著名的就是这四个:儒墨道法还有一些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中国古代的学派

中国古代的学派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儒家学派是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创。

孔子的言论经门人整理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道家学派,是以老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

形成于先秦时期。

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其为道家分支。

5、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宋诗派的主要宗尚是“以开元、天宝、元和、元丰大家为职志”(陈衍《石遗室诗话》),即以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为宗。

其创作倾向则是受当时学术主潮汉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人物、作品、特色、地位概要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人物、作品、特色、地位概要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人物、作品、特色、地位概要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博学并时常检查、反省自己则能“知明而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⒊治军思想。他主张"令素行以教其民"。他还注重将帅的选拔和任用,认为将帅是"生民之司命",提出了"智、信、仁、勇、严"五条德才标准。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亦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盛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1不学礼,无以立。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小不忍则乱大谋。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5.君无见其所欲。
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7.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商鞅
商鞅的思想可分为两方面,他具有法家共有的思想,此外他还具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前者使商鞅成为法家的一个派系,后者使商鞅的思想具有自己的特色。法家认为政治目标要固定,而政治手段需要灵活。商鞅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坚决贯彻了法家的这一主张。
7、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8、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
道家
老子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寇》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4、“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作品
名言
儒家
孔子
①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了对社会、政治的最高期待。
②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③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提出儒家学派的核心思维方法,行中庸之道。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2、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3、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5、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6、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
6.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7.法者,国之权衡也。
兵家
孙武
⒈战争观。孙武十分重视战争问题的研究,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计》)认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主张对待战争必须"慎之"、" 警之 ",提倡" 安国全军之道 "(《 孙子·火攻》)。
⒉战略思想。孙武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谋攻》),从而提出了不以直接交战的方式达成政治目的的"全胜"战略。
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2.兼爱。
3.非攻。
4.尚贤。
5.尚同。
6.兼相爱,交相利。
7.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8.今重不为不义攻国。
9.备者,国之重也。
10.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11.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法家
韩非
韩非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强调君主统制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君主应当运用苛刑峻法重赏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荀子
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商君书》又称《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家后学著作汇编而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主张依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重刑轻赏,贬斥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
1.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2.法者,所以爱民也。
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4.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5.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墨家
墨子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兼爱非攻
2天志明鬼
3尚同尚贤
4节用节葬
5非乐
6非命
关于墨子的著作有《墨子》一书。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阐发孔丘的思想学《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庄子
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