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方案

合集下载

混凝土中碳化深度检测技术应用规范

混凝土中碳化深度检测技术应用规范

混凝土中碳化深度检测技术应用规范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中的材料,但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碳化现象。

碳化深度是评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因此,掌握混凝土中碳化深度检测技术应用规范十分必要。

一、碳化深度的概念及重要性碳化是指混凝土中的水泥石中的钙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并释放出水。

碳化深度是指混凝土中钙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形成的碳酸盐层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

混凝土中的碳化深度越大,其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就越差,同时混凝土中的钢筋也会受到侵蚀。

因此,对于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了解碳化深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碳化深度检测技术的种类1. 直接观测法:通过裸眼观察混凝土表面颜色,判断碳化深度。

但是,该法存在主观性大、误差大的问题。

2. 表面硬度法:通过检测混凝土表面的硬度变化,来推测碳化深度。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但是,仅适用于表面有碳酸盐层的混凝土结构。

3. 化学分析法:通过采集混凝土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来确定碳化深度。

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的优点,但是,需要对混凝土进行破坏性取样,且操作复杂。

4. 电化学法: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插入电极,测量电势值的变化来判断碳化深度。

该方法具有非破坏性、准确性高的优点,但是,需要进行专业培训。

5. 声波法:通过发射声波,测量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的程度,来推测碳化深度。

该方法具有非破坏性、快速、准确的优点,但是,对于大型混凝土结构不适用。

三、碳化深度检测技术应用规范1.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大小、使用年限、表面状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碳化深度检测方法。

2. 仪器设备的选择与校准:根据选定的检测方法,选择相应的仪器设备,并对其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检测点的布置: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合理布置检测点,确保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4. 操作规范:在进行碳化深度检测前,进行现场勘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情况;在操作过程中,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建一局)C13实体检测方案

(中建一局)C13实体检测方案

100万平方米生态安居工程(永和花园)项目—C13#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施工方案审核:赵留建审批: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二O 一三年一月目录一. 编制依据 (3)二. 工程概况 (3)三.各部位混凝土设计标号 (3)四.楼板设计厚度 (3)五.钢筋保护层厚度 (4)六.结构实体检测 (4)6.1 混凝土同条件试块 (4)6.2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5)6.3 板厚 (6)6.4 回弹 (6)6.5 外观实测实量 (9)七.其他 (11)一. 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3.工程质量规范(GB50026-2007);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分标准(GBJ107-2011);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管理文件。

二.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永和花园项目—C13#幼儿园。

根据设计要求,基础为柱下基础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带有斜坡面,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30,基础垫层为C15,钢筋一般为HPB300(Ⅰ级钢)和HRB335(Ⅱ级钢),HRB400(Ⅲ级钢)本工程设计抗震等级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耐火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

三.各部位混凝土设计标号1.各部分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除图中特别注明外均采用下表四.楼板设计厚度部位二至三层屋面设计厚度(mm)100、120120五.钢筋保护层厚度1、±0.000以下与土壤及水直接接触的部分为二(b)类,屋面、卫生间及厨房灯室内潮湿环境为二(a)类;有严格防水措施的屋面为一类。

2、混凝土结构最外侧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mm);1)、一类环境时,墙、板为15,梁、柱为20;二a类环境时,墙、板为20,梁、柱为25;二(b)类环境时,墙、板为25,梁、柱为35.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受力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混凝土测量方案

混凝土测量方案

混凝土测量方案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材料,其质量的测量对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混凝土测量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正确、准确地进行混凝土质量的测量。

二、测量工具准备1. 秤在混凝土测量中,秤是最基本的工具之一。

要确保秤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应定期进行校验和检测,并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使用。

2. 手持式温度计混凝土的温度对于其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使用手持式温度计可以及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情况,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水泥桶和搅拌工具为了准确控制混凝土的配比,需要一个标准的水泥桶和搅拌工具。

在每次测量前,应确保水泥桶干净,并且搅拌工具与混凝土不会发生反应。

三、测量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测量之前,必须对测量工具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和校准秤、测量水泥桶容量等。

确保所有工具没有损坏和污垢。

2. 混凝土配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比比例,并将水泥、砂子、石子等材料精确地称量,并放入水泥桶中。

3. 混合材料使用搅拌工具将混合材料充分搅拌,直到达到均匀的状态。

在搅拌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量添加水,但必须注意控制水的用量,以保持混凝土的质量标准。

4. 温度测量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使用手持式温度计测量混凝土的温度。

将温度记录在测量表中,并与工程要求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

5. 容量测量使用秤对混凝土样品进行称重。

根据工程要求,可将混凝土样品分为多个部分进行称重,并记录每个部分的重量。

确保所有称重值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6. 结果记录将所有测量结果记录在混凝土测量表中,并进行审查和核实。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测量结果分析根据混凝土测量结果,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以与工程要求的指标进行对比,确定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五、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混凝土测量方案,包括测量工具准备、测量步骤和测量结果分析等内容。

通过正确使用这个方案,可以准确、可靠地测量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实体检测方案

实体检测方案

1、混凝土强度的现场检测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非破损检测法和半破损检测法。

非破损检测法主要有回弹法、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等。

半破损检测法主要有拨出法、钻芯法、拔脱法等。

最常用方法有回弹法和钻芯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等。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是指利用特定设备,从混凝土结构钻取芯样,以测定普通混凝土强度。

钻芯法取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于强度等级小于C10混凝土,钻芯过程易破坏砂浆与集料的粘结力,测试结果不准,不宜采用钻芯法;对于正在工作中的结构,特别是经使用多年的旧结构,应尽量采用非破损检测技术;必须采用钻芯法时,对取样位置、取样数量等应严格控制;钻取芯样后的构件应及时对孔洞进行修补,修补可采用树脂或微膨胀细集料混凝土。

因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其表面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回弹仪的弹击锤被一定的弹力打击在混凝土表面上,回弹高度与混凝土表面硬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因此可用回弹值反映混凝土表面硬度,从而推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需注意以下问题: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每个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

对一个方向的尺寸不小于4.5m ,另一个方向的尺寸不小于0.3m 的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

批量检测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少于10件,每个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

当回弹仪水平方向测试混凝土浇筑方向侧面时,应从测区两个相对测试面的16个回弹值中,分别去除3个最大值与最小值,剩余的10个回弹值按下式计算:10101m ∑==i iR R混凝土碳化深度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硬度,故应考虑混凝土碳化深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回弹法检测完成后,应选有代表性的位置测量碳化深度,测点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量的30%,且不应少于3点。

2、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混凝土碳化状况可采用在混凝土新鲜断面观察酸碱指示剂反应厚度的方法测定。

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规定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规定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规定1总则1.0.1为进一步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检测工作,明确检测办法,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 以及有关技术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

1.0.3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除应遵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标准的要求。

2 2 基本规定2.0.1 本规定所称的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容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楼板厚度三项指标的检测。

同时,根据工程实际,可增加结构工程室空间尺寸的检测。

检测数据和结论应真实、可靠、有效,可供建筑结构工程质量评价、设计复核验算等采用。

2.0.2 结构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按单体工程委托具有省建设厅颁发的建设工程结构检测资质并经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根据有关规定考核合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

承担结构实体质量检测的检测机构不得与被检测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等单位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经济利益关系。

2.0.3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非破损、局部破损和非破损辅以局部破损等检测方法。

所用的检测仪器应通过计量检定,检测操作程序应符合相应规程规定。

2.0.4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方案应由施工单位项目质量(技术)负责人制定,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必要时,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可参与审核,经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方案的制定应符合抽取有代表性的楼层、构件并兼顾随机的原则,明确所抽检楼层的构件总数(地下室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检测应注明施工检验批数量和具体轴线),并在实施前将审批通过的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方案报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备案。

2.0.5 凡被市建委列入质量安全重点监管的施工企业施工或列入重点监管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供应混凝土的工程,按有关规定要求,加大结构实体检测数量。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规程1.前言本技术规程适用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工作。

其目的是通过检测,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为后续维护和修缮提供依据。

本规程将从检测前期准备、检测方法、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检测报告编制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2.检测前期准备2.1 检测前期准备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检测项目、检测范围、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案。

具体流程如下:(1)确定检测项目: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需要检测的项目,如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氯离子渗透、裂缝宽度等。

(2)确定检测范围: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确定需要检测的结构部位和数量。

(3)确定检测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确定检测标准,如《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验规程》(GB/T 50082-2009)等。

(4)确定检测方案:根据检测项目、检测范围和检测标准,制定具体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人员等。

3.检测方法3.1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混凝土强度检测是评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非破坏检测和破坏检测两种方法。

(1)非破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波、电磁波、回声法等。

其中,超声波检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和反射能力来推算混凝土的强度。

该方法适用于对大型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检测速度快、数据准确。

(2)破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钻孔取芯法、拍卖锤击实验法等。

其中,钻孔取芯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钻孔取芯、制备混凝土试块,然后进行实验室强度试验。

该方法适用于对小型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

3.2 碳化深度检测方法碳化深度是评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酚酞指示剂法、酸蒸发法等。

其中,酚酞指示剂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将酚酞指示剂涂在混凝土表面上,然后观察颜色变化来推算碳化深度。

该方法适用于对大型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

3.3 氯离子渗透检测方法氯离子渗透是评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非稳态法、稳态法等。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各种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其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必须进行耐久性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的技术规程。

二、检测前准备1.检测前需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初步检查,如表面有无裂缝、鼓包、空鼓等情况,并记录下来。

2.确定检测区域和检测部位,制定检测方案。

3.准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包括混凝土采样钻、电子天平、电子万能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

三、采样与试件制备1.采样应按照正常的采样方法,深度应达到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深度,每个检测部位应采集3个样品。

采样后即刻进行标识,避免混淆。

2.采集的样品应进行试件制备,制备的试件应符合国家标准GB/T50082-2009《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试件制备完毕后应进行编号标识,并记录其试制日期。

四、试验内容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试验应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2-2009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

2.混凝土渗透试验:试验应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1-2002《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标准》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3.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试验应按照国家标准GB 50367-2006《混凝土耐久性检测规范》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氯离子渗透试验:试验应按照国家标准GB/T50082-2009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5.混凝土钢筋锈蚀检测:检测应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试验结果分析1.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2.根据试验结果和现场勘察情况,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进行评估。

六、结论与建议1.根据试验结果和评估情况,给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结论,包括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维护和修复建议,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回弹法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步骤

回弹法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步骤

回弹法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步骤回弹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方法,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的变化来判断混凝土的碳化程度。

下面将介绍回弹法测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具体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回弹法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设备。

主要包括回弹锤、标尺、测量记录表等。

此外,还需要对测量点进行标记,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

步骤二:测量前的处理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待测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首先,清理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和污垢,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对表面较为平整的混凝土进行打磨,以提高回弹锤的测量精度。

步骤三:测量混凝土的回弹值回弹法的核心就是通过测量混凝土的回弹值来判断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回弹值是指回弹锤从混凝土表面弹起的高度与其自由下落高度之比。

在测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待测混凝土表面取一系列测量点,并在每个测点上进行三次回弹值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

步骤四:计算碳化深度在测量完各个测点的回弹值后,需要根据回弹值和混凝土的特性来计算碳化深度。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回弹值与其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与标准混凝土样品进行对比,可以得出回弹值与碳化深度的对应关系,从而计算出待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步骤五: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将每个测点的回弹值和计算得出的碳化深度记录下来。

然后,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以评估混凝土的碳化状况。

同时,还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方案,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回弹法测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步骤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测量前的处理、测量混凝土的回弹值、计算碳化深度以及记录和分析测量结果。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评估混凝土的碳化程度,为后续的维修和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弹法只能作为初步的评估方法,对于混凝土碳化深度的精确测量还需要配合其他试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大学科研实训楼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方案工程概况:焦作大学科研实训楼工程项目位于焦作大学科研实训楼工程位于焦作大学新校区院内东南部,南距丰收路约为100m,是一座集办公、住宅综合大楼,建筑占地面积2641.23m2,总建筑面积24552.83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0828.27m2,地下建筑面积3724.56m2),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形状大致呈矩形,地下2层,地上17层2层裙房和15层主楼组成,总建筑高度64.3m,东西总长度为88m,南北总宽度为36 .8m,其中主楼东西长56m,南北宽18.8m,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地下室人防按常6级平战结合设计,人防设置在地下一层,人防建筑面积为2491.16m2,建筑场地类型Ⅲ类检测依据:根据5月5日甲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针对地下室问题处理会议纪要,提出工程停工时间较长,地下室部分混凝土,表面碳化较深,设计院对本工程地下室提出碳化深度检测。

具体检测部位如下:地下一层:剪力墙、梁、柱,/板、部分:每个轴线的结构部位都需进行碳化检测。

外剪力墙:1轴交B轴与H轴,共取4个点。

B/E,E/F,F/G,G/H12轴交B轴与H轴,共取4个点。

B/E,E/F,F/G,G/H1轴至12轴交B轴,共取11个点。

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 1轴至12轴交H轴,共取11个点。

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 小计30个点。

内剪力墙:4至5轴交G轴、4至5轴交F轴、4轴交G轴与F轴、5轴交G轴与F轴,8至9轴交G轴、8至9轴交F轴、8轴交G轴与F轴、9轴交G轴与F轴,小计8个。

柱:1轴交B轴KZ5a,1轴交E轴KZ8,1轴交F轴KZ8,1轴交G轴KZ11,1轴交H轴KZ5,2轴交B轴KZ6,2轴交E轴KZ7a,2轴交F轴KZ7,2轴交G轴KZ9,2轴交H轴KZ10,3轴交B轴KZ6,3轴交E轴KZ12,3轴交F 轴KZ13,3轴交G轴KZ14,3轴交H轴KZ5a,4轴交B轴KZ5,4轴交C轴KZ3,4轴交D轴KZ15,5轴交A轴KZ5b,5轴交C轴KZ3,5轴交D轴KZ15a,6轴交A轴KZ1,6轴交C轴KZ2,6轴交D轴KZ16,6轴交F轴KZ17,6轴交G轴KZ18,7轴交A轴KZ1,7轴交C轴KZ2,7轴交D轴KZ16,7轴交F 轴KZ17,7轴交G轴KZ18,8轴交A轴KZ5b,8轴交C轴KZ3,8轴交D轴KZ15a,9轴交B轴KZ5,9轴交C轴KZ3,9轴交D轴KZ15,10轴交B轴KZ6,10轴交E轴KZ12,10轴交F轴KZ13,10轴交G轴KZ14,10轴交H 轴KZ5a,11轴交B轴KZ6,11轴交E轴KZ7a,11轴交F轴KZ7,11轴交G 轴KZ9,11轴交H轴KZ10,12轴交B轴KZ5a,12轴交E轴KZ8,12轴交F 轴KZ8,12轴交G轴KZ11,12轴交H轴KZ5。

小计52个。

梁:1、1轴2轴交B与E轴,1/1轴L111、2/1 L111。

1轴2轴交E与F轴,1/1轴L111、2/1 L111。

1轴2轴交F与G轴,1/1轴L111、2/1 L111。

1轴2轴交G 与H轴,1/1轴L108。

2、2轴3轴交B与E轴,2轴KL111、1/2轴L111、2/2 L112、3轴KL112。

2轴3轴交E与F轴,2轴KL111、1/2轴L111、2/2 L112、3轴KL112。

2轴3轴交F与G轴,2轴KL111、1/2轴L111、2/2 L112、3轴KL112。

2轴3轴交G 与H轴,1/2轴L109、2/2 L112。

3、3轴4轴交B与E轴,1/3轴L113、2/3 L113、4轴KL113。

3轴4轴交E与F轴,1/3轴L113、2/3 L113、4轴KL113。

3轴4轴交F与G轴,1/3轴L113、2/3 L113。

4、4轴5轴交C与E轴,1/4轴L116、2/4K L116、5轴KL117。

4轴5轴交E 与F轴,1/4轴L116、2/4K L116、5轴KL117。

5、5轴6轴交A与C轴,5轴KL117a、1/5轴L118、6轴KL119a。

5轴6轴交C与E轴,1/5轴L116、6轴KL114。

5轴6轴交E与F轴,1/5轴L116、2/5轴L114、6轴KL119。

5轴6轴交F与G轴,1/5轴L114a、2/5轴L114、6轴KL119。

6、6轴7轴交A与C轴,1/6轴L120、7轴KL119a。

6轴7轴交C与E轴,1/6轴L115、7轴KL119。

6轴7轴交E与F轴,1/6轴L115、2/6轴L115、7轴KL119。

6轴7轴交F与G轴,1/6轴L115、2/6轴L115、7轴KL119。

7、7轴8轴交A与C轴,1/7轴L118、8轴KL120a。

7轴8轴交C与E轴,1/7轴L115、2/7轴KL115、8轴KL1120。

7轴8轴交E与F轴,1/7轴L115、2/7轴KL115、8轴KL1120。

8、8轴9轴交C与E轴,1/8轴L116、2/8轴KL116、9轴KL113。

8轴9轴交E与F轴,1/8轴L116、2/8轴KL116、9轴KL113。

9、9轴10轴交B与E轴,1/9轴L113、2/9轴KL113、10轴KL112。

9轴10轴交E与F轴,1/9轴L113、2/9轴KL113、10轴KL112。

9轴10轴交F与G轴,1/9轴L113、2/9轴KL113、10轴KL112。

10、10轴11轴交B与E轴,1/10轴L112、2/10轴KL112、11轴KL111。

10轴11轴交E与F轴,1/10轴L112、2/10轴KL112、11轴KL111。

10轴11轴交F与G轴,1/10轴L112、2/10轴KL112、11轴KL111。

10轴11轴交G与H 轴,1/10轴L112、2/10轴KL112。

11、11轴12轴交B与E轴,1/11轴L111、2/10轴KL111。

11轴12轴交E与F 轴,1/11轴L111、2/11轴KL111。

11轴12轴交F与G轴,1/11轴L111、2/11轴KL111。

12、1轴至3轴交E轴KL102、3轴至4轴交E轴KL103、4轴至9轴交E轴KL104、9轴至10轴交E轴KL103、10轴至12轴交E轴KL102、13、1轴至4轴交F轴KL105 、5轴至8轴交F轴KL106、9轴至10轴交F轴KL107。

小计93个。

板:1轴至2轴交B轴E轴B103,1轴至2轴交E轴F轴B103,1轴至2轴交F轴G轴B103,1轴至2轴交G轴H轴B101,2轴至3轴交B轴E轴B103,2轴至3轴交E轴F轴B103,2轴至3轴交F轴G轴B103,2轴至3轴交G轴H 轴B102,3轴至4轴交B轴E轴B103,3轴至4轴交E轴F轴B103,3轴至4轴交F轴G轴B103,4轴至5轴交C轴E轴B105,4轴至5轴交E轴F轴B105,5轴至6轴交A轴C轴B106,5轴至6轴交C轴E轴B107,5轴至6轴交E 轴F轴B107,5轴至6轴交F轴G轴B106,6轴至7轴交A轴C轴B106,6轴至7轴交C轴E轴B106,6轴至7轴交E轴F轴B107,6轴至7轴交F轴G 轴B107,7轴至8轴交A轴C轴B106,7轴至8轴交C轴E轴B107,7轴至8轴交E轴F轴B107,7轴至8轴交F轴G轴B107,8轴至9轴交C轴E轴B108,8轴至9轴交E轴F轴B108,9轴至10轴交B轴E轴B109,9轴至10轴交E轴F轴B109,9轴至10轴交F轴G轴B109,10轴至11轴交B轴E轴B109,10轴至11轴交E轴F轴B109,10轴至11轴交F轴G轴B109,10轴至11轴交G轴H轴B102,11轴至12轴交B轴E轴B109,11轴至12轴交E 轴F轴B109,11轴至12轴交F轴G轴B109。

小计37个。

地下二层:内、外剪力墙:3轴交E轴与G轴,共2点。

E/F、F/G3轴4轴交E轴,共1点。

C轴与E轴交4轴,共1点。

4轴至9轴交C轴,共1点。

9轴交E轴与G轴,共1点。

8轴交F轴与G轴,共1点。

9轴8轴交F轴,共1点。

3轴至10轴交G轴,共1点。

5轴交G轴F轴,共1点。

4轴交F轴G轴,共1点。

小计11个。

柱:3轴交E轴KZ、3轴交F轴KZ、3轴交G轴KZ、4轴交D轴KZ、5轴交D 轴KZ、6轴交D轴KZ、6轴交F轴KZ、6轴交G轴KZ、7轴交C轴KZ、7轴交F轴KZ、7轴交G轴KZ、8轴交D轴KZ、9轴交D轴KZ。

小计13个点。

梁:4轴交E轴F轴KL,5轴交C轴E轴KL,5轴交E轴F轴KL,6轴交C轴E 轴KL,6轴交E轴F轴KL,6轴交F轴G轴KL,7轴交C轴E轴KL,7轴交E轴F轴KL,7轴交F轴G轴KL,8轴交C轴E轴KL,8轴交E轴F轴KL,3轴4轴交F轴KL,4轴5轴交D轴KL,5轴6轴交D轴KL,5轴6轴交F轴KL,6轴7轴交D轴KL,6轴7轴交F轴KL,7轴8轴交D轴KL,7轴8轴交F轴KL,小计19个点。

板:3轴至4轴交E轴F轴B103,3轴至4轴交F轴G轴B103,4轴至5轴交E 轴F轴B105,5轴至6轴交E轴F轴B107,5轴至6轴交F轴G轴B106,6轴至7轴交E轴F轴B107,6轴至7轴交F轴G轴B107,7轴至8轴交E轴F 轴B107,7轴至8轴交F轴G轴B107,小计9个共计272个点建设单位(章):监理单位(章):施工单位(章):焦作大学实训楼项目部201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