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危险性评估和级别管理要求

合集下载

重性精神病危险性评估制度

重性精神病危险性评估制度

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评估制度一、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

二、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性评估标准,对新入院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三、根据患者的危险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危险性为3-5级)。

应精神科监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加强同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的沟通。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危险性为1-2级)。

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

3)病情稳定患者(危险性为0级)。

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时应再评估一次危险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同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的沟通,适宜出院的办理出院手续,不适宜出院的,应加强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的沟通,尽到告知义务。

五、所填写的《病例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出院后交社访科统一管理。

附件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性评估标准:0 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 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 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

3 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 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 级: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规范

危险性评估


0 级:无符合以下1-5 级中的任何行为。 1 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 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 劝说制止。 3 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 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 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 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 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 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 共场合。 一骂二摔三家外,四、五级邀警察来。
二、服务内容
(三)分类干预
分类干预依据

精神症状
病情不稳定患者
自知力
工作和社会功能 药物不良反应 躯体疾病情况
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病情稳定患者
(三)分类干预
病情不稳定患者
病情不稳定患者,危险性评估为3~5级或有急性
药物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

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症处理后立即转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 理服务规范
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全国培训组 主讲:骆焕荣 主任医师、教授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1年11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 患者。 在家居住的概念:指在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 (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除外精神 专科医院),并且连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 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 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 病。
2、登记信息(3)

基层医疗机构应及时将《出院信息单》和 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 理治疗信息系统。

精神科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精神科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键入文字]精神科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1 范围1.1 本制度规定了精神科住院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人员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评估时限、评估记录格式。

1.2 本制度适用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病情评估。

2 术语病情评估:指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及其他有资质的相关人员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功能受损的程度已经达到自知力严重缺乏,日常生活功能严重受损,不能保持对现实生活的适当接触,并且出现严重的幻觉、妄想、行为离奇、思维怪异等症状。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办法精神障碍等疾病。

3 评估人员执业医师、护士及有资质康复治疗师。

4 评估范围新入院患者主管医师需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心理创伤评估、物质滥用评估、各项精神科量表检查及行为健康风险性评估,非自愿住院患者应进行住院适宜性评估,住院超过24周患者需对其病情及长期住院原因进行评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进行危险等级评估,拟行MECT治疗患者应进行MECT术前风险评估,拟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应进行康复的必要性及效果评估。

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对住院患者的评估按照《住院患者风险评估制度》的要求执行。

5 评估时限要求等级医院评审资料汇编——制度修订5.1 普通患者病情评估、行为风险评估、心理创伤评估、物质滥用评估、各项精神科量表检查及行为健康风险评估应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危重患者应在入院2小时内完成,MECT治疗患者术前风险评估应在术前一天完成。

康复治疗患者的康复必要性评估应在在开展康复治疗前一天完成。

诊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应进行再评估。

5.2 普通非自愿住院患者住院适应性评估应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危重患者需在入院2小时内完成,此后经治医师每月对其住院适宜性进行评估。

精神病等级评估

精神病等级评估

精神病等级评估标题:精神病等级评估引言概述:精神病等级评估是一种系统评估和分类精神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功能和心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好的精神健康服务。

本文将介绍精神病等级评估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评估工具,以及评估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一、精神病等级评估的基本原则1.1 综合性:精神病等级评估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功能和心理状况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1.2 标准化:评估工具和流程应该是标准化的,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1.3 个性化:评估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考虑到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

二、常用的精神病等级评估工具2.1 病情严重度评估表:这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功能进行评估,将患者的病情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2.2 心理评估量表:心理评估量表可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方面,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2.3 日常功能评估量表:这种评估工具主要评估患者的日常功能能力,包括生活自理、社交能力、学习和工作能力等方面,以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

三、精神病等级评估结果的意义3.1 指导治疗:评估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

3.2 评估疗效:评估结果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效果,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所改善,以及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3.3 提供参考:评估结果可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参考,帮助他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以及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精神病等级评估的应用4.1 临床实践:精神病等级评估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4.2 研究工具:精神病等级评估也是精神病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对不同人群的病情进行比较和分析。

4.3 资源分配:评估结果可以用于精神健康资源的分配,将资源优先分配给病情较重的患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评估

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评估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一、重性精神病主要包括:1、精神分裂症: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幻听、幻视、幻嗅、幻 味、幻触,多见于青壮年,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

2、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状+抑郁症状+精神病性症状。

3、偏执性精神病:突出的偏执妄想而无幻觉为特点、夸大妄想、嫉妒妄想。

4、分裂情感障碍:显著的心境症状,(抑郁、狂躁)和精神分裂症症状。

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主要指癫痫发作的先兆和前驱症状,感觉运动异常、情感异常包括易激 惹、 忧虑、淡漠、反应迟钝等,持续时间多数为数秒钟、数小时、数天。

6、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先天的或儿童期的疾病引起的精神活动发育受阻。

主要表现为 智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不良。

二、重性精神病的管理:管理原则: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原则,治疗合理、及时、安全的原则。

1、医院和社区一体化的重性精神疾病连续监管治疗模式。

2、实施心理健康行动计划3、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建立健康档案、指导用药、护理指导。

4、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

5、基础管理和个案管理,制定患者的管理计划医疗+康复。

6、分类干预、分级管理:危险性为0级:指导和随访 、康复指导、心理支持、健康教育。

1-2级:建议转诊上级医院治疗、定期随访、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3-5级:协助送精神病医院或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增加随访次数、 提供心理支持及家庭教育、康复指导和训练、处理压力和治 疗相关问题、与家属建立良好关系积极争取家属参与个案管理、7.药物治疗的原则:必须由精神科医生出具处方,患者和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注意安全性、 及时性、有效性、经济性、个体性、单一性、系统性、长期性。

三、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

0级:无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有打砸行为,但局限在家里,只针对财务,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务。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务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止,包括自伤、自杀。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若有,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
3.1.2 分类干预依据
检查评估

精神症状 自知力 工作和社会功能 药物不良反应 躯体疾病情况
病情稳定患者
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病情不稳定患者
3.1.2.1 分类干预-病情稳定者

病情稳定患者:指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 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状态,无严重 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

要求: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执 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 个月时随访。
3.1.2.2 分类干预-病情基本稳定者

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 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 干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实施)
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 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 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精神科执业医生联系 若患者症状稳定或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
案,3 个月时随访

转诊要求:
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 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
3.1.2 分类干预- 病情不稳定患者

病情不稳定患者,指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
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
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

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症治疗后建议转
③ 他杀(选适合项目,其他请具体说明):中毒(精神药物 .、农药、 灭鼠药 、其他 )、坠河、撞车、坠楼、触电、纵火、刀刺、其他。 ④ 意外(选适合项目,其他请具体说明):中毒(精神药物 、农药、灭 鼠药 、其他 )坠河、撞车、坠楼、触电、纵火、刀刺、跌倒、其他。 ⑤ 并发症 粒细胞缺乏症、中毒性肝炎、剥脱性皮炎、中毒性休克、水 电解质紊乱、其他。 ⑥ 其他(请说明)

精神病等级评估

精神病等级评估

精神病等级评估标题:精神病等级评估引言概述:精神病等级评估是对患者精神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类的过程,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病情发展。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病史、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有助于提供更精准的治疗和管理。

一、评估标准的制定1.1 制定评估标准的目的评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评估过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便医生能够根据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类和治疗。

1.2 评估标准的内容评估标准通常包括患者的症状表现、病史、家族史、心理测试结果等内容,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

1.3 评估标准的更新评估标准需要定期更新,以适应不同阶段患者的情况变化,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评估方法的选择2.1 临床面谈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言语、情绪、行为等方面,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

2.2 心理测试心理测试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认知、情绪、人格等方面来评估其精神健康状况,是评估方法中的重要一环。

2.3 病史调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对于评估精神病等级至关重要,可以匡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测其发展趋势。

三、等级分类的依据3.1 症状严重程度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是评估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级。

3.2 病史和发作频率患者的病史和发作频率也是评估等级的考量因素,长期患病或者频繁发作的患者可能被划分为高等级。

3.3 家族史和遗传因素家族史和遗传因素对于精神病的发病风险有一定影响,家族史阳性的患者可能被划分为较高等级。

四、评估结果的应用4.1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匡助患者恢复健康。

4.2 预测病情发展通过评估结果,医生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提前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4.3 提高治疗效果精神病等级评估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能够获得个性化、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五、评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1 尊重患者隐私在评估过程中,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确保评估过程的保密性和私密性。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精神病危险性评估是一种通过对个体精神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其是否存在危险行为的评估工具。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旨在帮助医生、心理学家、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评估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判断其是否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精神病危险性评估进行阐述。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的主要评估标准包括个体的病史、症状严重程度、对自己和他人的威胁、具体威胁行为的可行性等。

病史包括个体的既往心理疾病史、家族心理疾病史、暴力犯罪史等,这些都与其危险性有关。

症状严重程度包括精神病的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是否存在,以及症状对个体心理、社交功能的影响有多大。

评估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威胁主要看其是否表现出明确的死亡威胁或暴力杀人意图。

评估具体威胁行为的可行性,主要观察个体有无合适的机会、手段和计划等。

精神病危险性评估的常用方法有临床观察、心理测量和辅助检查等。

临床观察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观察和交谈等方式,收集个体的信息,以评估其危险性。

心理测量通常采用标准的心理测试工具,如病史自填问卷、心理诊断问卷等,通过患者的回答得出评估结果。

辅助检查可以通过脑电图、血液检查等方法来筛查个体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对于判断一个人的精神病危险性,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危险行为。

首先,应该对患者进行精神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以减轻其症状和改善心理状况。

其次,应该提供必要的辅助服务,如法律援助、社会支持等,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其危险行为的发生。

最后,在评估结果危险性很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强制医疗措施,例如强制住院治疗等,以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总结起来,精神病危险性评估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评估结果对指导精神疾病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也为预防危险行为提供了依据。

我们应该加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提高评估的准确性,以保障患者和社会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服务内容--随访评估--危险性评估(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二、服务内容--随访要求
原则:
●分级随访:按浙江省分级管理要求
●按需随访:病人或家属有需求时
●动态改变:病情变化随时需要,级别不是一成不变
时间:
●一级管理:至少2周随访一次
●二级管理:至少1个月随访一次
●三级管理:至少2个月随访一次
●四级管理:至少3个月随访一次
(精神分裂症最高级别只能放3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