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石儿童绘画心理分析介绍

合集下载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

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
不好?
第三部分: 绘画测验的心理分析
一、整体分析 二、过程分析 三、内容分析
(房、树、人)
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幅图画
❖ 从整体上去分析,包括其画面的大小、 笔画力度、构图、颜色等。
❖ 从画的过程去分析,包括先画什么、再 画什么、是否有涂擦,花了多长时间等。
❖ 从画的内容上去分析。
2021/10/10
4、可能测出人们潜意识层面的东西,能够绕 过成人的心理防御。
2502、1/10适/10 用范围广泛
10
八、缺点
评估工作很难标准化,信度和效度不够理想。
2021/10/10
11
九、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不会画画 ➢我不知道画什么
2021/10/10
12
第二部分:
房树人测验的 测试方法
一、测试前准备
➢是最基本的图画技术 ➢指导语:“请你画一个人” ➢ ”请不要画火柴人或漫画”
画人测试
可用来考察: ➢智力、成熟度 ➢情绪状态,包括负面情绪 ➢人格特点,如自信、自我意识、 攻击性等
画人测验的形式
➢画自画像——对自己的评价 ➢画一位异性——性别认同度 ➢ 画雨中之人——人们在压力情境下 的反应 ➢画一个家庭——对家庭的态度和家庭 成员之间的动态关系
33
第 一、整体分析——总体印象

(一)对来访者状态的直觉(忙乱、 软弱无力、冷漠、幼稚、认真、一丝不
部 苟、无精打采、懒洋洋、慢吞吞、粗枝
分 大叶、不细致、生硬不合作、敷衍了事、
有安定感、友好、不安、散漫等。)
(二)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树有 没有活力、人是否紧张僵直、画面是否 协调、色彩是否明亮等等)
---测验纸(通常是8开的白纸); --- 2B铅笔或HB铅笔; ---蜡笔(8色或12色); ---橡皮;

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心理问题

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心理问题

少儿绘画活动中的心理问题前言绘画是深受孩子喜爱的活动,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经过绘画活动,能够开发少儿的心智。

在少儿的绘画作品中,能够显现出少儿的察看力、想象力和创建力,反应了他们对四周生活的感觉。

佛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孩子心里无心识的东西是从绘画反应出来的。

只需仔细察看少儿的绘画作品,便能够剖析出他们的心理状况、情绪颠簸,甚至潜伏的一些不健康心理。

教师在评论少儿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小孩的情味、画面能否丰富,能否表现孩子的创建能力下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剖析,以充足认识画面所投射孩子如何的心理,只需发现异样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实时调整教育策略,使每一个少儿都能健康健壮成长一、少儿绘画作品与少儿心理的关系少儿都有绘画兴趣,有的更是情有独衷。

在绘画过程中,少儿往常都很投入,因此少儿绘画作品也是少儿心态的真切反应。

在少儿的绘画作品中,用色习惯和构图特色,常常能够映照出少儿的心态特色。

比如:有的少儿喜爱用冷色彩,黑色、灰色充满整个画面;有的少儿用色很单调,不会换色;这些用色特色往常反应出少儿的情绪感情颠簸较大或比较喜爱缄默、独处。

还有的少儿把人画得很小放在一个角落,有的小班小朋友涂色竟然能一点都不涂到线外,这种画面常常表现出少儿的胆怯、拘束与不自信;有的少儿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张笑容,太阳、花、草、云都在笑,很可能这样的少儿认为世界上的全部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就是“皮亚杰”的泛灵论的见解,整个世界充满阳光;还有的少儿在画面上画了很多东西,看起来丰富多彩,但他却不可以完整叙述出来;而有的少儿画面上没有什么东西却能讲得井井有条。

这些状况都说明,少儿所接触的环境,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所拥有的绘画经验是不尽同样的,个别存在心理问题,不敢说或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少儿也大有人在。

二、少儿的不健康心理及其成因与他人接触和交流,是培育少儿健康性格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影响少儿与他人交往的原由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有惧怕感,缺乏自信心;二是有攻击性行为;三是有吮手指、撩衣服等神经性习惯;三是语言发展迟缓、口齿不清;四是性格古怪、不肯与人交往。

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心理问题

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心理问题

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心理问题引言绘画是深受孩子喜欢的活动,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绘画活动,可以开发幼儿的心智。

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能够展现出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反映了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

佛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孩子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反映出来的。

只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便可以分析出他们的心理状况、情绪波动,甚至潜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儿童的情趣、画面是否丰富,是否体现孩子的创造能力入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分析,以充分了解画面所投射孩子怎样的心理,只要发现异常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一、幼儿绘画作品与幼儿心理的关系幼儿都有绘画兴趣,有的更是情有独衷。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通常都很投入,因而幼儿绘画作品也是幼儿心态的真实反映。

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用色习惯和构图特点,往往能够映射出幼儿的心态特征。

例如:有的幼儿喜欢用冷色调,黑色、灰色充斥整个画面;有的幼儿用色很单一,不会换色;这些用色特点通常反映出幼儿的情绪情感波动较大或比较喜欢沉默、独处。

还有的幼儿把人画得很小放在一个角落,有的小班小朋友涂色居然能一点都不涂到线外,这类画面往往表现出幼儿的胆小、拘束与不自信;有的幼儿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张笑脸,太阳、花、草、云都在笑,很可能这样的幼儿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就是“皮亚杰”的泛灵论的看法,整个世界充满阳光;还有的幼儿在画面上画了许多东西,看起来丰富多彩,但他却不能完全讲述出来;而有的幼儿画面上没有什么东西却能讲得头头是道。

这些情况都说明,幼儿所接触的环境,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所具有的绘画经验是不尽相同的,个别存在心理问题,不敢说或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也大有人在。

二、幼儿的不健康心理及其成因与他人接触和交流,是培养幼儿健康性格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影响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二是有攻击性行为;三是有吮手指、撩衣服等神经性习惯;三是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四是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儿童画心理分析技巧

儿童画心理分析技巧

心理学家给出的解读儿童画的一些原则1.画中人 - 孩子爱你的独特方式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她)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透视,鞋子包括衣服的花纹等等)越多,表明他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2.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内心的小愿望孩子如果要求什么东西遭到拒绝,他们会把那个东西画在画里,自己给自己一个礼物。

3.为什么孩子爱画小人儿孩子用稚嫩的线条画小人儿,为小人儿画上辫子,四肢,甚至肚脐脚趾,这说明孩子的身心发育不错,因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并努力想表现这种感受。

4.线条的强度不自信和过于谨慎的孩子,线条比较细,甚至细到看不清楚。

相反,快乐的孩子画画的笔触、线条往往是粗而有力的。

5.画的大小和位置身心平衡的孩子会把图像画在纸张的正中央,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喜欢将纸张填满,心里有障碍的孩子,通常会画得太高或者太低。

6.颜色如果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发地用不同的颜色在纸上画出活跃的线条,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表征之一,当然晚一点也没关系,这种现象因人而异。

小孩运用颜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模仿大自然,比如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

另一种方式是自己为画里的东西赋予他们的“心灵色彩”。

通常意义上,明快温暖的暖色调是孩子身心平衡健康的提示。

如果孩子6岁以后,画画只选择棕灰黑等颜色的话,家长要引起警觉,这通常提示孩子有心里障碍,或者是色盲症患者。

7.在儿童的世界里,花朵是敏感和温柔的指示物一个孩子喜欢画五颜六色的花,通常说明孩子比较敏感,和妈妈有着温柔的感情关系。

8.张开的双臂是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孩子乐观开朗如果画里的人物总是垂着双臂,那么孩子很可能经常有挫败感,需要引起注意。

9.对儿童画作心里分析的前提:不能教条首先要多看几张孩子的画,并根据孩子的生活状况进行综合合理的分析。

孩子的画虽然是心情的反应,但是也有很强的随机性,也会受到偶然的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现自己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
不仅要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还要通过绘画和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因此,儿
童绘画心理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了解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儿童绘画心理与儿童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视觉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这也带动了儿童绘画的发展。

儿童从描摹模
仿开始,逐渐向自我表达和理解转变。

同时,儿童在绘画过程中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锻
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其次,儿童绘画心理与儿童情感发展密不可分。

儿童的情感发展往往与家庭、教育和
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愉快、悲伤、恐惧等复杂情感,
从而得到情感的宣泄和调整。

同时,儿童在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过程中,也可以培养自
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儿童绘画心理也与儿童自我认知和个性形成密切相关。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不仅
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体验自己的想象力和才华。

儿童通过绘画中的自我表达和创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特点,形成更加自信和积极的人格特质。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儿童绘画在身心健康和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和家庭应该注重培养
儿童的艺术兴趣和能力,鼓励他们参与绘画和创意活动。

同时,教育和家庭也应该尊重儿
童的表达方式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认可。

这不仅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也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儿童绘画心理是指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通过观察和了解儿童绘画心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和解决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

以下是对儿童绘画心理的浅谈。

绘画对儿童来说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儿童通过绘画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体验。

他们可能会在画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发展的儿童来说,绘画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和表达方式。

绘画对儿童的情绪调节和情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绘画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画作中,通过绘画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儿童感到伤心或愤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用深色调或激烈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当他们感到快乐或安静时,他们可能会选择用明亮的颜色和柔和的笔触来表达。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逐渐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支持系统。

儿童的绘画作品也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儿童的绘画作品通常具有一种天真、直观和独特的风格,这些特点反映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他们可能会用简单的图形、鲜明的颜色和夸张的表现形式来呈现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通过观察儿童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对环境、人物和事物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儿童绘画心理也与他们的发展和成长息息相关。

绘画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感知和运动发展。

绘画可以提高儿童的细致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绘画也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信心,对他们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感、展示创造力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儿童绘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状态。

以下是对儿童绘画心理分析的一些常见主题和解释。

1.色彩运用:颜色在儿童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明亮的颜色通常与愉快、积极的情绪相关,而暗淡的颜色则可能与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有关。

儿童可能通过颜色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状态。

2.符号和图像:儿童在绘画中可能使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或图像,这些符号和图像可能代表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经历。

例如,太阳可能代表快乐和温暖,雨可能代表伤心或孤独等。

通过了解儿童对这些符号和图像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3.主题选择:儿童在绘画中经常选择一些特定的主题,如家庭、朋友、动物等。

这些主题可能反映了他们关注和重视的事物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通过研究儿童选择的主题,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4.人物形象:在儿童绘画中,人物形象经常出现,并且可能反映儿童对自己、家人和其他人的认知和感受。

人物形象的特征、表情和姿势都可以提供关于儿童情感状态和人际关系的线索。

5.绘画风格:每个儿童的绘画风格都独特,它可能反映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

一些儿童可能更加细致和准确,而另一些可能更加抽象和自由。

通过研究儿童的绘画风格,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6.图案和纹理:儿童绘画中的图案和纹理也可以提供有关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的线索。

一些儿童可能更喜欢绘制对称的图案,而另一些可能更喜欢随意的纹理。

这些选择可能与他们内心世界中的秩序和混乱有关。

总的来说,儿童绘画心理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和解释儿童绘画作品来理解他们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方法。

通过对儿童绘画的分析,家长、教育者和心理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浅谈儿童绘画心理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和展示自我内在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是儿童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具体体现。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维和感觉,同时也是儿童与外界沟通的一种形式。

儿童绘画是一种具有心理特征的艺术创造,它更多表达出儿童内心的情感和思维。

绘画是儿童情感的表达方式。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感和情绪,对这些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绘画正是儿童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之一。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将自己内心深藏的情感和感受通过画笔传达给他人,他们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恐惧和快乐等情感,用颜色和形状来表现自己内心的世界。

绘画是儿童思维的展示方式。

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儿童的思维是以想象力和直觉为主导的。

儿童绘画是他们思维活动的一种具体表现。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将自己的思维映射到纸上,通过简单的图形和形象来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

儿童的绘画往往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他们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对世界的理解和想象。

绘画是儿童感知和认知的一种形式。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感知和认知不断地对外界事物进行了解和理解。

而绘画正是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知的一种呈现。

通过绘画,儿童可以将自己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的结果表现出来。

儿童的绘画作品中往往包含了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位置和关系等方面的观察和认知。

儿童绘画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儿童感知和认知能力的重要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绘画心理分析
Children's Drawings Analysis
适用4-12 岁孩子的家庭
●为什么孩子会痴迷于画轨道或者小人?
●为什么在孩子笔下,树叶可以是红色的,太阳会是蓝色的,而东西是这样摆放的?
●生活中遭遇的特殊事件,有没有在孩子的内心留下印记?他在试图处理冲突中的伤害吗?他需要父母的帮助吗?
●孩子内心知觉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形象?是一个压抑自我需求的妈妈还是轻松自在的妈妈?
●我们给孩子的一切只有进入到孩子的世界时,才能够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孩子从父母那儿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归属了吗?
●为什么一个经常出差的爸爸能一直出现在孩子的家庭画里,而一个每天都能和孩子见面的爸爸反而可能是缺席的?
儿童绘画是孩子表达情绪、情感和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特点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儿童绘画心理分析,艾未石可以——
●评估孩子的心智发展阶段
●筛查重要事件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剖析家庭养育偏差和家庭关系在孩子内心世界的呈现
●保障儿童心智健康
艾未石多年专注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基于目前儿童心理学界专业研究的成果,保障了艾未石对儿童发展整体情况具有深入、全面的认知。

案例展示
右边这幅画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6岁8个月)
的作品,作品名称《我的学校》。

分析师在了解了绘画
过程中孩子的状态、亲子互动内容等信息后,从几个方
面给出了心理分析反馈:
孩子的状态呈现
【认知能力】
砖红色的墙体、砖头与砖头之间的界线、带透明玻璃的学校大门、大门里的植物等等,他都倾向于用最逼真的手法来表达,这是在认知发展上“去自我中心化”的表现,孩子的这一能力发展已经达到7-9岁孩子的绘画水平。

【自我呈现的状态】
愉悦、自信的绘画过程,对作品的满意度都反映出他较高的自我接纳。

创作过程中,他比较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又知道在需要的时候去寻求妈妈的帮助。

坚固的墙体和学校大门一方面表明他有不错的力量感,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会寻求机会不断向外在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感;另一方面墙体的厚重感和
大门的紧闭也说明他在发展自己的防御机制——隔离与压抑。

对成人而言,大量使用这两种防御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够成熟和对环境的不适应,但对该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却非如此。

它们是自我在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的表现,是他在试图找到一些方法和工具来处理各种挑战的表现。

这些让我们看到孩子适应性的发展。

【亲子关系】
从作品的布局、作画过程中与妈妈的互动来看,他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很融洽,跟妈妈在一起时他表现得自在又轻松,母子之间充盈的情感关系是他自我成长的良好基础。

主要的发展方向/挑战
对于处在该年龄段的他来说,在走向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自我特征会越来越多的整合他人评价与社会要求,会在丰富的社会比较和评价中,通过自己的方式逐渐内化发展出带有独特味道的自我。

养育建议
在他的这一段发展之路上,家长要做的是:有距离的关注。

因为在“去自我中心”的发展上,孩子的内心会遇到各种冲突、挑战,有时他们甚至还出现退缩与回避的表现。

这时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越俎代庖,不是父母的批评指责,而是来自父母“有距离的关注”,在满足孩子基本的情感需要的同时,给他空间,相信他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冲突与挑战。

在孩子需要帮助时,他会表达出来,如果他没有表达,那么他就是能处理。

同时,在孩子能够成功处理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