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汉字小故事
汉字相关的小故事

汉字相关的小故事一、“鲜”字的故事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小部落,一个部落特别擅长捕鱼,每天都能收获好多好多鱼,鱼在他们的生活里那可是最常见的食物啦。
另一个部落呢,擅长养羊,羊儿养得又肥又壮,羊肉也是他们的主要食物。
有一天啊,这两个部落的首领碰到一块儿了。
捕鱼部落的首领就说:“兄弟,你看我们天天吃鱼,都快吃腻了。
”养羊部落的首领也跟着叹气:“是啊,我们整天吃羊肉,也想换换口味呢。
”这时候,聪明的捕鱼部落的人就想啊,要是把鱼和羊放在一块儿煮,会不会很好吃呢?于是他们就这么干了,结果煮出来的东西那叫一个美味啊!后来呢,人们就根据这个事儿创造了“鲜”这个字,鱼加上羊,就表示新鲜美味的意思啦。
二、“歪”字的故事从前有个小秀才,这人有点调皮捣蛋的。
有一天啊,他看到路边有个房子盖得有点斜斜的,看起来随时都要倒的样子。
他就想啊,这个房子怎么这么奇怪呢?他就开始琢磨怎么形容这个房子。
他想啊想,突然灵机一动。
“不正”不就是歪嘛。
你看“正”字表示端正、笔直的意思,要是在“正”字头上加一撇,就像是把一个正正的东西给弄歪了。
于是啊,这个“歪”字就这么诞生了。
这个小秀才还到处跟人讲这个字的来历,大家一听,觉得还挺有道理的,慢慢地这个字就被大家认可并且一直用到现在啦。
三、“休”字的故事在古代啊,有很多人都要在田地里干活,累得要死要活的。
有一个农夫,他在大太阳底下干了一整天的活,那真是腰酸背痛啊。
这天啊,他走到一棵大树下面,大树的枝叶特别茂盛,就像一把大伞一样。
农夫想都没想,就靠着大树坐了下来。
他一坐下,就觉得好舒服啊,身上的疲惫好像一下子就减轻了不少。
这时候呢,有个文人路过,看到这个场景。
他就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画面,人靠在大树旁边休息,多形象啊。
于是他就创造了“休”字,单人旁代表人,右边的“木”字代表大树,合起来就是人靠在树上休息的意思啦。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五个小故事带你领悟汉字的魅力)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五个小故事带你领悟汉字的魅力)汉字是中国文字的代表,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汉字的成形历经千年,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
为了更好地领悟汉字的魅力,让我们来听几个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
故事一:滴水穿石“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其实就是一个生动的汉字故事。
涧边的石头有一天听到了滴水的声音,他被水滴的力量惊讶到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滴没有因为触碰石头而消失,反而越来越多。
终于,这些滴水的力量威胁到了石头的稳定,石头决定让水流的过程中掀起波澜,把它的坚固性表现得更加鲜明。
故事二:龙腾虎跃龙和虎是两个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它们的审美价值不仅在于它们的形象,更在于字形的描绘。
汉字中,龙的字形如同它的形态轮廓一样,具有遒劲、凌厉、恢弘之美,展现出中国人传统文化对于龙的敬仰之情。
虎的字形形态刚猛稳健,同时又充满活力和动感,表达出中国人民对于虎的尊敬和崇拜。
故事三:笔耕不辍中国的特色文化之一,就是书法。
而毛泽东主席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书法家。
他对于书法的爱好,成就了他的一生,也成就了中国的大力推广。
毛泽东主席曾说:“书法与诗词文学、文艺、哲学、历史、人生观等密切相关,是表现民族特征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形态之一。
”笔耕不辍,字里行间皆充满了人文气息。
故事四:舍己为人汉字“义”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经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为他人着想时的行为,是一种彰显出个体精神的典型例子。
舍己为人的精神是表达出来自于汉字的精髓,这种情感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故事五:团结就是力量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熟知的故事:七仙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人类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个描述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原则。
汉字的组合象征着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通常被表现为人们在困境中相互帮助和携手合作的形象。
总之,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汉字的美感和魅力是别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有趣的汉字故事(精选90个)

有趣的汉字故事有趣的汉字故事(精选90个)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自源文字之一,而汉字除了是语言外,还蕴含着我们老祖宗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历史类、简短类、搞笑类等90个有趣的汉字故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该故事正文哦!)北宋有个诗人叫王琪〔qí〕,他年轻时候挺傲气。
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老觉着自个儿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个花园去玩,看见一片竹林子,竹子绿绿的,长得真好看。
王琪看了,马上想了个联句。
提笔写了出来:叶垂千口剑; 干耸万条枪。
王琪把耷拉下来的竹叶子比作宝剑,直直的竹竿比作长枪,比方得还算形象。
他拿这副联句让朋友们看,大家伙儿全夸他写得好。
王琪美滋滋地把对联贴在了屋里墙上。
他还吹出这样的大话:“谁要是能改一个字,我白送他十两金子!”多狂啊。
过了些天,大学士苏东坡上他这儿来串门,看见了对联,可没言声。
王琪装模作样地对苏学士说:“我写的这两句,请学士指教。
” 苏东坡微微一笑,对王琪说:“联句比方得还不错,可惜就是十根竹子才一片叶儿!”王琪细一想,可不是嘛!自己写的是“千叶”、“万竿”,叶儿少竿儿多,平均十根竹子才长一片叶儿,这叫什么竹子呐!王琪的脸一下臊得跟大红布似的,一个劲儿地向苏东坡道谢,连声说:“提得好,提得好。
” 打这儿起,王琪再也不狂了,老老实实地做学问。
往后,他成了个有真才实学的诗人。
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
《有趣的汉字故事》之“面前人”妙对寇宰相寇准是北宋有名的宰相。
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水底日为天上日; 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儿。
这几个大官听了,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对不上来。
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宰相谈公事。
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事,就把刚才的上联跟他说了。
杨大年盯着寇准的两眼,稍微一琢磨,马上对了一句:眼中人是面前人。
关于汉字的小故事8篇

关于汉字的⼩故事8篇关于汉字的⼩故事8篇 导语:汉字,⼜称中⽂字、中国字、⽅块字,属于表意⽂字的词素⾳节⽂字。
接下来是⼩编分享的关于汉字的⼩故事8篇,欢迎借鉴。
汉字的⼩故事篇1 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个字⾳问题。
在某些时候,字⾳成为表⽰字义的唯⼀的⼿段,此外,汉语中同⾳词较多,读⾳相同⽽字形、字义不同。
汉语的谐⾳正是巧妙地应⽤了这些读⾳相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寻味的意思。
过去,⽼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汉字的谐⾳,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
如宋代流⾏的歌谣: 打破筒,泼了菜,便是⼈间好世界。
杀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荷叶在。
歌谣中运⽤了谐⾳⼿法,⼤骂当时的奸⾂贼党童贯、蔡京、⾼俅、何执中等⼈。
“筒”与“童”⾳谐,“菜”与“蔡”⾳谐,“羔”与“⾼”⾳谐,“荷”与“何”⾳谐,分别⽤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这种汉字的谐⾳经过反复使⽤之后,形成⼀种修辞⽅法为谐⾳体。
从⼦夜歌起便不断被使⽤。
⽐如:“始欲识郎⼼,两⼼望如⼀,理丝⼊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歌描写爱情的波折,开始相恋时,希望两颗⼼能合⽽为⼀,专⼼相爱,可是情况后来发⽣了变化,就像理好的丝进⼊了破织机⼀样,既不成帛,也不成匹。
它的“丝”与“思”⾳谐,以“丝”寓“思”,“匹”与匹配的“匹”谐,指不能成双。
在情歌中常见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
谐⾳不仅在民间歌谣中体现,⽽且⼴泛运⽤于⼈们的⽇常⽣活和民俗⽣活中。
⽐如,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追求的⽬标,所以,每逢过年,⼀定会在⼤门上贴“福”字。
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彩。
这⾥的“到”与“倒”谐⾳。
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的题材,⼀般是光⾝的⼩胖娃娃,双⼿抱着⼀条⼤鱼,⽽且有莲池、莲花等。
关于汉字的小故事(通用39篇)

汉字的小故事关于汉字的小故事(通用39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故事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你有了解过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字的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字的小故事篇1团字和圆字的汉字故事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员”说:“我不认识你啊?”“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汉字的小故事篇2万字难写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楚国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认字。
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
”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
”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学,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
”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
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
”儿子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亲说:“认字实在简单,孩儿已经学成了。
现在不用麻烦先生了,免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先生,请父亲把先生辞退了吧。
”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
过了几天,老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就吩咐儿子一大早起来写个请帖。
儿子满口答应了:“行,这还不容易吗?看我的吧。
”老翁看儿子满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快偏西了,还不见儿子写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儿子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终于不耐烦了,亲自到儿子房里去催促。
进得门来,老翁见儿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纸在地上拖得老长,上面尽是黑道道。
儿子正拿着一把沾满墨的木梳在纸上画着,一见父亲进来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划,从一大早写到现在,手都酸了,也才写了不到3000划!万字真难写呀!”汉字的小故事篇3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有趣的汉字小故事

有趣的汉字小故事有趣的汉字故事篇1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
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
苏轼首先发难: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
有趣的汉字故事篇2肉说:“瞧见没?我是内字加个人字,就是内人的意思。
有方言为证,有的地方,男人会管自己的妻子亲昵的称做‘肉肉儿’。
”婆说:“如此说来,我是女字上边一个波字,就是说我是个波霸女子,身材超正点。
有典雅词汇为证,人们常说婆娑,就是夸我曲线玲珑曼妙呢。
”我们要想为自己找到一个自己并不具备的优点,那真是太容易了,而且,通常我们会找到许多有力证据,来予以证明有趣的汉字故事篇3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
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
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
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
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
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
”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
”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有趣的汉字故事篇4唐代有个武则天,她做了皇帝之后,想要取个新的名字,却又觉得现有的这些字都不足以表达她现在的光辉,于是她想要自己造一个字。
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汉字故事大全简短的20字及答案

汉字故事大全简短的20字及答案
简短的汉字的故事有:
1、一字嫁妆
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
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
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
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2、一字联
清咸丰年间,有一个才子出了一个一字联求对,曰:墨。
不少人以书、笔等对之,均不巧妙。
独有一人对:泉。
此对句十分工巧:“墨”字上半部为颜色中的“黑”,下半部为五行中的“土”,而“泉”字上半部为颜色中的“白”,下半部为五行中的“水,“墨”“泉”二字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确实不可多得。
世人称为妙对,千古流传。
3、一字家书
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炼:“0”!他认为儿子既已自立,就不该再依赖父母,可见赵树理教子有方。
4、一字判词
清代年间,一寡妇想改嫁他人,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
于是,她向官府呈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
知县接状,拍案叫绝,挥笔写下一字判词:“嫁!”
5、一字社论
1968年4月,美国《明星时报》发表了一篇约翰逊总统竞选失败的社论《约翰逊认输》,全文只有一个字:“妙!”它把报纸和它所代表的那个阶层的态度,极其鲜明地表达出来,真是耐人寻味。
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汉字是世界文明最古老的文化遗产;至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
店铺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汉字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汉字的故事一:教士: 小和尚这么早就在练习写字哪。
小和尚:是的。
师傅刚教了我四个字。
教士: 那么你怎么只写一个“王”字?还有三个字呢?小和尚:我是四个字一起写。
教士: 我怎么没看到另外三个字呢?小和尚:另外三个字是:“一”、“二”、“三”,然后当中加一竖,就是这“王”字了。
教士: 汉字了不得。
划四划就是四个字。
那“一”、“二”、“三”倒是一看就明了,可是那“三”字当中加一竖,怎么就成了“王”,the king?了小和尚:师傅说了,上面一横是天,底下一横是地,当中一横代表人,人在天地之间,对不对?教士: 对,有道理。
那么,那一竖又代表什么呢?小和尚:师傅说,当中一竖表示通天地人,能通天地人的就是“王”了。
教士: Holy cow。
汉字真奥妙。
怪不得,你们把‘God”, 叫做“主”。
小和尚那也有讲法?教士: 有啊,你看“主”这个字,写出来就是“王”字上面加一点。
原来,你们祖先早就知道大“王”不过通天地人,而我们的“主”却在天地人的上面!你还是信“主”吧。
老和尚冲出:一派胡言!教士: 啊哟,怎么说来就来,把我鸡皮疙瘩都吓出来了。
老和尚:别装秀气了,你们皮肤那么粗,还是像你们那样叫“goose skin” ---鹅皮疙瘩吧。
你以为我们老祖宗也这么写“主”字的?教士: 他们怎么写的呢?老和尚:看看我们的《说文解字》吧:。
教士: 这是什么啊?老和尚:这才是“主”,底下是灯台,中间一点是火头。
我们老祖宗说“主,灯中火主也”。
你那点洋墨水,当个测字先生都不够,还想来收徒弟?汉字的故事二:六畜(liùchù|sixdomesticanimalsx,horse,goat,pig,dog,fowl):指六种家畜,牛、马、羊、猪、狗、鸡,都是被人驯化的一些动物;也泛指家畜。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说“牛”,炒股的人都喜欢“牛市”讨厌“熊市”,“牛人”是说某人很牛很成功很有本钱,“瞧你那熊样”是骂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于汉字小故事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有关于汉字小故事,仅供参考。
天心取米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
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
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
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
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
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
”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
”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团和圆的故事
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
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
“员”说:“我不认识你啊?”
“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
因汉字而被打了板子
一文书写字常把笔画写错。
一次造名册,将“陈”字的“阝”写在了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
书生从此记住“阝”是应该写在左边的,结果不幸又写错了“郑”字,又挨了二十大板。
一日,一姓聂之人托他写张状子,文书大惊失色:“我写了两个‘耳’字,挨了四十大板,你又弄来三个‘耳’,要我命啊?!”
因错字闹出的笑话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
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
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
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
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
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
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
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
“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a,是同音词。
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