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背课文_高一语文人教版《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
高中语文 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原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课文注释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课文字词解释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圜 为……所遣:被•… 休弃回娘家。
为……所……,表被动。
遣,休,旧时女子被夫家离弃,送回娘 家。
邸不嫁。
自:自己。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乃:于是,就,悼。
为诗云尔。
为:写。
孔雀东南飞, 东南飞:向东南飞去。
东南作状语。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 中常苦悲。
君既 为府吏,既,……之后,副词。
为:担任。
守节情不移 移: 改变。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相见:互相见面。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 息。
三日断五匹, 断:指把织成的布从机上截断下来。
大人故嫌迟。
故:仍旧,副词。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不堪:不能胜任。
徒 留无所施 徒留:白白地留(在你家)。
徒,白白地,副词。
施:用。
便可 同公姥血也), 白:告诉,禀告。
公姥:公公婆婆。
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 婆。
及时相遣归。
”相,副词,这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兼有替代宾 语的作用,可译为“我”。
府吏得闻之,堂上同阿母: 启:告诉,禀告。
“儿已薄禄剧相:相貌。
圉 复得此妇, 幸:幸亏,幸而,副词。
结发同枕席,结发:指初成年时。
黄泉 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 致不厚? ”何意:哪里 料到。
致,招致,得到。
副词。
仲卿闻之, 于庭树。
自:自己。
缢:上吊。
时人伤之,伤 亦自阿母谓府吏:“何乃太瓯) 乃:竟。
区区:小,这里指见识小。
此 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巨画!自由:自作主张。
东家有 贤女,闻名秦罗敷, 自:其,副词。
可怜酬比,可怜:可爱。
体: 体态,姿态。
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为:替,介词。
府吏长跪告: 长跪:两膝着地,上身伸直,这是表示恭敬的姿态。
“伏 伏惟:字面的意思是“伏在地上想”,旧对用下对上表示谦虚的发“娶”阿母得闻之,槌底便大怒:床:古时坐榻也叫床。
孔雀东南飞课文分析

汉代社会不是非常看 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女人 丧偶或离婚仍可再嫁。 西汉司马相如就娶了 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也 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 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 为皇后。 汉代,婚姻更重视的 是门第。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 灭的美; 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 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 的生活。
探究一: 焦母为何要逼迫儿子休掉刘兰芝?
汉初几十年中, 汉帝国的宗教上有 一个最重大的变化, 就是“以孝治天下” 的观念成为国教的 一部分。 ——胡适
焦 母
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 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与仲卿的 美好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 断专行。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 遣兰芝,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 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 本质。 焦母,不仅是 母亲,更是封建家 长和封建礼教的代 表。
汉1.反映社会现实广阔且深刻。 乐2.叙事成分占很大比重。 府1)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标志着 民中国文学史上叙事诗歌的一大发展。 2 )常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歌 3)常用铺陈的描写手法。 主 3.比兴的大量运用。 要4.形式多样,有四言诗,有五言诗,有 特杂言诗。 点
汉 代 风 俗
坚 若 磐 石 , 痴 仲 卿 违 母 缢 庭 树
纫 如 蒲 苇 , 勇 兰 芝 抗 婚 赴 清 池
孔 雀 东 南 飞
《孔雀东南飞》是保 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 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 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它与北朝的《木兰诗》被 并称为“乐府双璧”,是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 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 绝”。
沈滴 家下 园钗 里头 草多 犹少 悲泪 !,
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 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 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 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 只好罢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原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集锦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集锦《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高中学生如何写这篇文言文的赏析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一)《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
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
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婚俗中的寡妇再嫁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主薄为媒来为儿子说婚。
被谴回娘家的刘兰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较高,从文章的表现手来看,这主要是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当时的婚俗决定的。
汉时,社会上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不太在意,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这样的女人而羞耻。
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名士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另据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
到了汉末,婚姻十分重视门弟,县令、太守都为儿子向刘兰芝求婚,除上述原因外,也有门弟观念。
由于人们的种种私利原因,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
《潜天论。
断论著篇》讲,汉末那些欲守贞节,洁身自好的寡妇,如果遇到不仁不义的大伯小叔,不仁不义的兄长和弟弟,这些人有的是了聘礼(物),有的是为了钱财,有的是为了占有寡妇的儿子,就逼寡妇再嫁。
而那些寡妇为了抗争,有的在房中自缢而死,有的在嫁车上饮药而亡。
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入清水池,以死抗争,正是当时许多寡妇命运的集中反映。
七夕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这个节日大致开始于西汉时期。
刘兰芝和小姑话别时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其中“初七”即指七夕,每逢七月初七,人们在白天和夜晚都举行传统的节日活动。
[高二语文必修三《孔雀东南飞》原文及注释]孔雀东南飞原文
![[高二语文必修三《孔雀东南飞》原文及注释]孔雀东南飞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380cf7915f804d2a16c1df.png)
[高二语文必修三《孔雀东南飞》原文及注释]孔雀东南飞原文《孔雀东南飞》原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kōng hóu),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mǔ),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fù)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chóng)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wēi)蕤(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wèi)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niè)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光。
高一语文通用版 第1章1.3《孔雀东南飞》 Word版含解析

第1章1.3 《孔雀东南飞》一、《孔雀东南飞》解读《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
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1.说一说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性格特征。
2.《孔雀东南飞》有何社会价值意义?(一)课内阅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适得府君书(刚才)B.故作不良计(故意)大人故嫌迟(特地)C.幸可广问讯(幸亏)幸复得此妇(希望)D.徒留无所施(用处)留待作遗施(施舍)2.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今且报府四体康且直B.君尔妾亦然诺诺复尔尔C.君既若见录腰若流纨素D.于今无会因因求假暂归3.“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或第三人称代词。
对下面各句中这种用法的“相”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及时相遣归②会不相从许③还必相迎取④好自相扶将⑤嬉戏莫相忘⑥誓不相隔卿⑦誓天不相负⑧蹑履相逢迎⑨怅然遥相望⑩不得便相许A.①⑤/②③⑥⑦⑩/④⑧⑨B.①③⑤/②④⑦⑩/⑥⑧⑨C.①⑤/②④⑥⑧⑩/③⑦⑨D.①②⑥/③⑦⑨/④⑤⑧⑩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6《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文简析

2.下列各项对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言多是在作品前面的用来对作品进行介绍评价、 陈述写作宗旨或写作意图的文字。这首诗的诗前小序主要叙 述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和成诗的经过。 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起兴手法,为下 文奠定了哀婉缠绵、徘徊顾恋的感情基调,其主要作用是提 挈全篇,引起下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照应标题的需要。
解析:D项,“这与上文情节不符,因为殉情是焦仲 卿提出的”错,仲卿“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 后才“自挂东南枝”,符合焦仲卿的性格特点。因为仲 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 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
答案:D
五、阅读诗歌第 32 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8.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目的是告 诫世人,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出现。 B.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现实主 义色彩。像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 如《梁祝》中的“化蝶”。
蒲苇 ③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④时时为安慰,久久
莫相忘 ⑤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⑥恐不任我意,逆
以煎我怀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⑥
C.பைடு நூலகம்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③是写刘兰芝与小姑的深情;⑥是写刘兰芝 对将来的担忧。
答案:D
4.对“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自然段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这一自然段是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写,运用了铺陈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兰芝“头脑清醒又具有
强烈反抗精神”的一组是
()
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③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④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同时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乐府诗的巅峰之作。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人教版《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
汉末建安中①,庐江②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③,自誓不嫁。
(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府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弃返回娘家,她发誓不再嫁人。
①建安中建安年间,即公元196年-219年。
建安,汉献帝年号。
②庐江汉郡名,在现在安徽省潜山县一带。
③遣休,指女子被夫家休婚,返回娘家。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于是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①于庭树。
(焦仲卿听到这件事,自己也吊死在家中庭院的树上。
①缢yì,吊死。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①。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①云尔句末的语气助词。
)
这是诗前小序,系《玉台新咏》编者所加。
这段小序很重要,它不但告诉我们故事的梗概,发生的年代、地点,主角的姓名、身份,并且也记录了这首诗的来源,说明是仲卿夫妇死后,当时的人为了哀悼他们而作的。
历来文人都依据这个说法,肯定《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流行于建安时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①。
(孔雀向东南飞去,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
①
徘徊流连往复。
)
诗开头采用民歌中常用的托物起兴的手法。
汉代诗歌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将全诗笼罩在悲剧的气氛之中。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①,十六诵诗书②。
(我十三岁能织出精美的白娟,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奏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此四句互文,意即(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技能。
①箜篌kōnɡhóu,古代弹拨乐器。
②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①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和悲伤。
您做了太守府的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
我独留空房,相互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①贱妾仲卿妻自称。
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
)鸡鸣①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②五匹,大人③故④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鸡鸣时分我就上机织绸,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天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旧嫌我织得慢。
其实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①鸡鸣夜晚1-3点。
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分别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相应。
②断织成一匹截下来。
一匹是四丈。
③大人好像现在说的“老人家”,指婆婆。
④故旧,仍旧。
)妾不堪①驱使②,徒留无所施③,便可白④公姥⑤,及时相遣归⑥。
”(我既然担当不了
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休弃了归回娘家。
”①不堪不能胜任。
②驱使使唤。
③施用。
④白告诉、禀告。
⑤公姥公公婆婆。
这里专指婆婆。
从诗意来看,焦仲卿只有母没有父。
姥,mǔ,通“母”,即婆,丈夫的母亲。
⑥相遣归即“遣归相“,遣了我让我归。
相,我。
) [这些话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
这段语言描写十分精彩,第一、诗一开头就让读者劈里啪啦听到刘兰芝一阵数落声,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刘兰芝平时所受冤屈很深却又无处发泄,好不容易盼回丈夫,冤愤如决堤之水,喷涌而出,一个善于忍耐而又倔强刚强的女子也便跃然纸上。
第二、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婆媳矛盾,矛盾的主导方面在婆婆。
但是,诗歌却暗写焦母,明写兰芝。
让读者从兰芝痛苦的诉说中去想象婆婆的狠毒。
这样不仅可以省去许多笔墨,同时又从故事一发端就让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登台亮相,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诗采用铺排的写法,例如开头六句,以时间先后为序,勾勒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表现刘兰芝良好的教养和超凡的才干,用以反衬焦母的蛮横无理,引起我们对兰芝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为下文写兰芝被遣回家后媒客盈门作了铺垫。
]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①,幸复得此妇,结发②同枕席,黄泉③共为友。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妻子,在生两人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生活;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
①薄禄相古人迷信,认为从一个人的相貌可以断定他的命运。
②结发古时结婚行男左女右并坐束发合髻仪式。
将男女并坐在一起,拆散各自头发,共洗一盆水,再将头发打结在一起。
③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称之为阴间。
)共事二三年,始尔①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②致③不
厚④?”(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
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想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①尔助词,无实在意义。
②何意岂料,哪能料想得到。
③致招致、招来。
④厚看重,喜爱。
)[从本段开始,诗连续四段写仲卿与焦母的第一次冲突。
此段写仲卿求情,八句话,两层意思。
第一层四句从夫妻关系上陈情,说明兰芝对他生命的重要;讲给焦母听,则意在打动其心,希望母亲体谅儿子苦衷。
第二层四句则是从婆媳关系上疏导,言下之意,媳妇纵有不是,也该念她进门不久,还望母亲慈悲为怀,多多担待。
仲卿陈情虽然言辞小心,但也态度鲜明,隐含对母亲的责难。
]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区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②,汝岂得自由!(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
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哪能够自作主张!①区区这里指见识小、愚拙。
②忿怒。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①,可怜②体③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秦罗敷,姿色相貌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求婚。
你可赶快与刘兰芝休婚,休婚后让她离去,千万不要挽留!①秦罗敷“秦”是古诗词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
②可怜可爱。
③体容貌。
)”[此段写焦母对仲卿的答辩,表现她的冷酷无情。
“何乃太区区!”一个反问,传出她训斥的语气和恼怒的神情,给抬举媳妇的儿子来个“当头棒喝”。
“此妇无礼节,举动专自由”,揭示了焦母和兰芝的矛盾所在;但前文写道,兰芝“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由此可见全是焦母横蛮无理。
“吾意久怀忿”,说明“遣”是焦母久已有之的决定,刘兰芝是被逼向促卿说出。
“便可速遣去”,焦母逼迫仲卿赶快执行。
]
府吏长跪①告“伏惟②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③!”(焦仲卿伸直腰板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地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①长跪跪在席上﹐直起身子。
②伏惟也写作“伏维”,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口气。
③取通“娶”。
)[仲卿与焦母针锋相对,“长跪”表现仲卿不屈服于母亲的威逼。
“终老不复取”,这是在当时社会里,作为儿子所能做出的对母亲的最强烈的抗争,也是他对兰芝坚贞深厚的爱情的表露。
]
阿母得闻之,槌①床②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你这小子全没有什么畏惧,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依从和答应你。
”①槌chuí,槌子,敲击工具,此处用如动词,敲击。
②床古代坐具也称“床”,小的只能坐一个人。
)[焦母大怒,表现焦母的专横暴戾,也表现封建礼教的淫威。
汉朝是所谓以孝治天下,“孝”成为一种精神枷锁。
《礼记》“妇……不顺父母,去,……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遣兰芝、压仲卿用的就是孝这一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仲卿“不复取”,以断子绝孙相威胁,更是大逆不道之举,所以焦母一听,“槌床便大怒”。
]
以上是诗第一部分,写兰芝倾诉,仲卿求情,焦母怒遣,揭露兰芝、仲卿和焦母的矛盾。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①谓新妇②,哽咽③不能语(焦仲卿默默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