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艺术教程》影视导演(3-4章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第一讲导演在影视创作中的中心职能(一)导演中心的形成(二)影视的本性(即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和叙述方式上的蒙太奇特性)决定了导演必然成为创作的中心强调导演中心,并不意味着贬低剧作的作用。

对一部影片来说,剧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剧作是通过导演的再创作而成活的,导演必然用自己的思想去阐发,至少要加上许多他的主观理解和色彩。

决定影片质量的关键还是导演,因为最终剧作还是要靠导演体现在银幕上。

第二讲导演的工作程序导演拍摄一部影片时的工作程序:三个时期(八个阶段)。

.其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中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

前期(筹备期):第一阶段:根据文学剧本产生导演构思,即对未来影片的总计划和各种重大问题作出思考和决定。

第二阶段:写出或通过各个部门的讨论形成分镜头剧本。

这是对导演构思的具体落实,或者说是未来影片的设计图。

第三阶段:选演员、选外景、商定内景的方案和确定人物造型,商定影片音乐、音响构成。

中期(实拍期):第四阶段:写出并向摄制组宣讲“导演阐述”。

导演要把一部影片的创作意图,以及如何达到,用非常简洁、清楚的语言,写在“导演阐述”中。

也就是说,“导演阐述”表达了导演创作一部影片的初衷。

在好的影片中,导演阐述基本上是能够实现的。

导演阐述的内容因人而异。

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影片主题、时代背景、人物设计、分场景设想、风格样式,以及对各部门的要求。

第五阶段:排演。

每个导演的工作方法不同,排演方式也各异。

有的导演把影片中的所有的戏从头到尾串排下来,让演员适应一下未来的形象感觉;有的导演则强调电影(电视剧)表演的现场感受,根本不排戏,而是通过小品练习,在表演方法上达到一致,以便于导演将来在镜头前的调动;还有的导演在摄影机摆定以前,让演员走地位。

无论导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排演,其目的都是通过演员的实体活动,检验自己从接到剧本到实拍以前所有的工作。

排演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分镜头方案。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影视导演(3-4章复习重点)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影视导演(3-4章复习重点)

影视导演第三章导演构思导演构思起始与剧作;导演构思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流动过程;构思是导演创作的起点和依据;电影思维与思维资源第一节电影思维与思维资源一、什么是电影的思维?1.电影思维的两个特点是:1)时空结合的视觉性和听觉性2)是银幕形象的综合性2.关于电影思维的几种界说:1)活动画面说2)综合性思维说3)电影是…文学形象4)电影思维是蒙太奇思维二、电影思维的特征1.确凿无疑的、可视的具体的造型物象2.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形态里的存在3.在某一个时间段里的运动三、电影(导演创作)的思维资源1.主观感性资源:记忆片段(回忆)、直觉、梦幻、灵感2.客观理性资源3.物质/科技资源第二节构思是导演创作的起点和依据一、什么是导演构思?导演构思是导演对一部影片或电视剧未来银屏形象的思维形式的建构,是对一部影片(或电视剧)艺术形象的总体设计,构思是导演创作的起点,也是导演创作的依据。

导演创作是从导演构思开始的,没有导演构思,导演就无法进入创作。

二、构思什么?三、构思的表述张艺谋的摄影要求:1、构思与立意2、主体的表象之下3、风格聚焦准确简洁4、要有倾向性,不要面面俱到5、整个色彩造型要有具体准确要求6、具体强调使用方法何群的美术设计设想1、与导演构思统一的美术设计2、可见的,具体的表现的点3、与表现相吻合的变化4、选景的标准,任务内在和主体结构的需要5、强调重要的手段第三节导演构思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导演构思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思维结果,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思维创作。

导演阐述是导演经由剧作过程到开拍钱艺术构思的基础设计,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导演创作的意图、总体设计方案。

第四节导演构思起始于剧作一、导演创作的首要前提是有一个可供拍摄的电影剧本。

二、导演与编剧的合作方式1.导演兼编剧,编导合一的自编自导2.导演出构思,或与编剧共同拟定剧本构思,由编剧执笔完成剧本3.先定剧本,后选导演的创作方式三、导演向编剧索取1.一个对观众有视觉吸引力的情节故事2.一个有审美价值的立意3.一个或几个人物文学形象4.空间情境的文学呈现或提示5.生动而独特的视听细节导演构思的剧作练习方法*写作练习*学习、借鉴文艺名作中的细节运用*生活积累※第四章导演创作时间是电影叙述的载体;空间是电影结构的框架;动作是电影形象的支柱人物是银幕形象的主体;立意是导演构思的核心第一节立意是导演构思的核心一、什么是立意?立意即意念,古今中外称谓:主旨、主脑、旨趣、基础概念、主题等。

影视导演基础大纲

影视导演基础大纲

影视导演基础讲义第一讲导演在影视创作中的中心职能(一)导演中心的形成(二)影视的本性(即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和叙述方式上的蒙太奇特性)决定了导演必然成为创作的中心1、影视艺术的综合性2、影视的蒙太奇特性强调导演中心,并不意味着贬低剧作的作用。

对一部影片来说,剧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剧作是通过导演的再创作而成活的,导演必然用自己的思想去阐发,至少要加上许多他的主观理解和色彩。

决定影片质量的关键还是导演,因为最终剧作还是要靠导演体现在银幕上。

第二讲导演的工作程序导演拍摄一部影片时的工作程序:三个时期,八个阶段,其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中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导演拍摄一部影片时的工作程序:三个时期,八个阶段。

前期(筹备期):第一阶段:根据文学剧本产生导演构思,即对未来影片的总计划和各种重大问题作出思考和决定。

第二阶段:写出或通过各个部门的讨论形成分镜头剧本。

这是对导演构思的具体落实,或者说是未来影片的设计图。

第三阶段:选演员、选外景、商定内景的方案和确定人物造型,商定影片音乐、音响构成。

第一、二阶段基本上是导演自己干,第三阶段摄影、美术、音乐等各个部门都应介入,根据导演的总意图作出自己的构思,并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这三个阶段不完全按顺序排列,有时也交错进行。

有的导演接到剧本后,马上出发选外景,看了外景才产生具体的导演构思;或有初步构思,再找景;或有了景产生故事构思……中期(实拍期):第四阶段:写出并向摄制组宣讲“导演阐述”。

导演要把一部影片的创作意图,以及如何达到,用非常简洁、清楚的语言,写在“导演阐述”中。

也就是说,“导演阐述”表达了导演创作一部影片的初衷。

在好的影片中,导演阐述基本上是能够实现的。

导演阐述的内容因人而异。

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影片主题、时代背景、人物设计、分场景设想、风格样式,以及对各部门的要求。

第五阶段:排演。

每个导演的工作方法不同,排演方式也各异。

影视导演基础考点汇总

影视导演基础考点汇总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点总结第1章电影的历史轨迹1.1 复习笔记一、电影的发明(一)产生:电影是集中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实验才得以成功的。

1 灯影戏我国古代的灯影戏,曾被一些电影史学家认为是电影发明的先导。

它通过灯光照射,把纸或皮做成的物象投影在布幔上,经过人的操作,可以演出不同情节的影戏。

不过它投射的影像只是象征性的剪影,不像电影那样,投射在幕布上的则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影像,让观众宛如置身在真实的环境中。

2 活动电影视镜(1)原理:电影的真正发明,是根据英国人彼得•马克•罗格特发现的“视觉暂留”原理。

①内容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时间的现象,给电影的发明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②意义正因为人眼有暂留视觉的功能,才使观众从银幕上观看到映在上面的许多断续出现的画格时,感到它是正在连贯运动的影像。

(2)创造: 1894年,爱迪生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成了“活动电影视镜”,它仅仅是一个木头箱子,每次只能供一个人观看50英尺胶片,没有银幕,所以它还不能称作真正的电影。

3电影机(1)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创造出一种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影像清晰,可供很多人观看。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正式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影片,其中有《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并获得了成功。

这一天,便被各国电影史学家公认为电影的发明日,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二)两大传统1写实主义(1)由来卢米埃尔早期拍摄的电影,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如火车进站、工厂放工、街头即景、婴儿的午餐等,这为电影艺术的发展确立了写实主义的传统。

(2)特征写实主义传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运用纪实和记录的电影手法和技巧,追求生活的真实性,质朴、淳厚,给观众以贴近生活的逼真感见长。

(3)代表以阿巴斯为代表的伊朗导演拍摄的一系列影片,如《橄榄树下的情人》《我的朋友你在何方》《樱桃的滋味》《白气球》《小鞋子》《谁能带我回家》等,把写实主义的传统推向了极致。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第5章)重点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第5章)重点

影视导演第五章:电影的语言第一节蒙太奇是电影的一种独特的语言方式及语法规则一、蒙太奇的定语与概念是镜头与镜头间的关系,通过镜头的组合与连接,构成的电影的一种独特的表现/语言形式,形成特殊的艺术张力,这一形势可称之为蒙太奇。

(1)蒙太奇的定义与概念: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中文音译名,在法语里是“装配、构成、升高或爬上”之意,是建筑学用语。

(2)《电影艺术词典》: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的独特的表现方式成为蒙太奇。

(3)蒙太奇的完整概念:1.作为电影反映显示的艺术方法——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即蒙太奇思维,蒙太奇原理;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3.作为电影剪辑具体技巧和技法。

二、蒙太奇原理1、以镜头连接叙事。

A 镜头的景别与角度的变化是依据剧情的需要与观赏的心理需求,以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不同景别拍摄表现对象客体,拍摄角度也摆脱了观摩舞台演出的固定视角,视距;B 影片的叙事结构是以平行,交叉方式连接为一个整体;C 有了特写;D 首次出现闪回。

(以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为例)2、以镜头的组合表现思想意念的涵义。

苏联库里肖夫实验:A 镜头本身无意义,是中性的。

内容产生于镜头的组合和剪辑之后,在“蒙太奇”中获得涵义。

B 表演在蒙太奇中只需做出动作,不必表达涵义。

C 一部影片是建立在蒙太奇上的。

【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充分表现了“蒙太奇”的艺术表现力。

3、用镜头切割空间,整合,扩大空间,重组空间。

最典型的是《战舰波将金》中的“敖德萨阶梯”,导演用镜头切碎了实景空间,再以镜头的剪辑拼连起来,重组出一个影片所展现的空间。

4、用镜头打碎时间链条,延伸或缩短时间,重塑时间。

①把在同一时间维度里发生在不同空间地点上的事,分别拍下来,再把这些空间里发声的动作、行为、情绪的镜头连结在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就等于是把时间停滞在某一时刻,依次展示在这一时刻里同时发生在不同时空里的事情②对同一时间里的关键性的动作行为,以不同的角度、景别表现,将实际动作时间延长为银幕动作时间,视觉上,把动作分解了呈献给观众看,又把分解了的动作放慢,该动作清晰、细致、缓慢、重复地出现在观众眼前,给观众哦了那个以深刻的印记,时间上必然延长。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第一讲导演在影视创作中的中心职能(一)导演中心的形成(二)影视的本性(即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和叙述方式上的蒙太奇特性)决定了导演必然成为创作的中心强调导演中心,并不意味着贬低剧作的作用。

对一部影片来说,剧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剧作是通过导演的再创作而成活的,导演必然用自己的思想去阐发,至少要加上许多他的主观理解和色彩。

决定影片质量的关键还是导演,因为最终剧作还是要靠导演体现在银幕上。

第二讲导演的工作程序导演拍摄一部影片时的工作程序:三个时期(八个阶段)。

.其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中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

前期(筹备期):第一阶段:根据文学剧本产生导演构思,即对未来影片的总计划和各种重大问题作出思考和决定。

第二阶段:写出或通过各个部门的讨论形成分镜头剧本。

这是对导演构思的具体落实,或者说是未来影片的设计图。

第三阶段:选演员、选外景、商定内景的方案和确定人物造型,商定影片音乐、音响构成。

中期(实拍期):第四阶段:写出并向摄制组宣讲“导演阐述”。

导演要把一部影片的创作意图,以及如何达到,用非常简洁、清楚的语言,写在“导演阐述”中。

也就是说,“导演阐述”表达了导演创作一部影片的初衷。

在好的影片中,导演阐述基本上是能够实现的。

导演阐述的内容因人而异。

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影片主题、时代背景、人物设计、分场景设想、风格样式,以及对各部门的要求。

第五阶段:排演。

每个导演的工作方法不同,排演方式也各异。

有的导演把影片中的所有的戏从头到尾串排下来,让演员适应一下未来的形象感觉;有的导演则强调电影(电视剧)表演的现场感受,根本不排戏,而是通过小品练习,在表演方法上达到一致,以便于导演将来在镜头前的调动;还有的导演在摄影机摆定以前,让演员走地位。

无论导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排演,其目的都是通过演员的实体活动,检验自己从接到剧本到实拍以前所有的工作。

排演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分镜头方案。

电影导演基础复习资料

电影导演基础复习资料

电影导演基础复习资料导演是电影制作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负责指导演员表演、选择摄影机位、布置场景等,从而将故事情节转化为视觉艺术形式。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电影导演的基础复习资料,包括导演的职责、技巧和成功案例等。

一、导演的职责和作用1. 故事选择和剧本改编:导演负责选择适合拍摄的故事和剧本,并根据需要进行改编。

他们需要了解故事的结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以便更好地呈现在银幕上。

2. 角色指导和演员表演:导演需要与演员合作,指导他们的表演。

他们需要理解角色的心理、动机和情感,以便能够引导演员达到最佳表演效果。

3. 摄影和摄像:导演需要与摄影师合作,确定适合的摄影机位、镜头运动和光线设置,以便将故事情节以最佳的视觉效果呈现给观众。

4. 美术和场景设计:导演需要与美术指导合作,确定适合故事情节的场景和布景。

他们需要考虑场景的氛围、色彩和细节,以便营造出符合故事要求的视觉效果。

5. 剪辑和后期制作:导演需要与剪辑师合作,确定适合的镜头顺序和剪辑方式,以便将故事情节组织得更加紧凑和流畅。

他们还需要参与音效和特效的制作,以便提升整体的观赏效果。

二、导演的技巧和要求1. 故事讲述能力:导演需要具备良好的故事讲述能力,能够将故事情节组织得紧凑、有张力,并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2. 视觉表达能力:导演需要具备良好的视觉表达能力,能够运用镜头语言、光影效果和场景设计等手段,将故事情节以视觉方式呈现给观众。

3. 团队合作能力:导演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演员、摄影师、美术指导等各个部门合作,共同完成电影制作的任务。

4. 情绪控制能力:导演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能够在高压和紧张的制作环境下保持冷静,并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和协调。

5. 创意和创新能力:导演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意和创新能力,能够为电影注入新颖的元素和独特的风格,以便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成功导演案例1.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他是美国著名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而闻名。

电影导演基础复习资料

电影导演基础复习资料

电影导演基础复习资料电影导演是电影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

他们负责指导演员表演、布置场景、控制摄影机位和镜头运动,以及在后期制作中进行剪辑和音效处理。

作为一名电影导演,你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电影历史、电影理论、剧本创作、摄影技术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知识。

一、电影历史了解电影历史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至关重要。

你需要熟悉电影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不同时期的电影风格和技术。

例如,早期的无声电影主要依靠表演和视觉元素来传达故事,而现代电影则更加注重故事情节和特效。

二、电影理论学习电影理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电影的艺术性和表现手法。

你需要了解不同的电影流派和风格,如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新浪潮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

三、剧本创作作为导演,你需要熟悉剧本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学习如何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生动的角色形象,以及编写对白等。

同时,你还需要学会解读和分析剧本,以便能够准确地理解剧本作者的意图,并将其转化为影像语言。

四、摄影技术摄影技术在电影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需要学习如何运用摄影机位和镜头运动来表达故事情感,如何利用光线和色彩来营造氛围,以及如何运用特殊效果和后期制作技术来增强视觉效果。

五、艺术创作电影是一门艺术,作为导演,你需要具备艺术创作的能力。

你需要学会运用色彩、音乐、节奏等元素来创造独特的艺术效果,并能够与其他创作人员合作,共同实现自己的艺术愿景。

六、导演的职责除了以上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一名导演,你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沟通能力。

你需要能够与演员、摄影师、剪辑师等各个创作团队成员合作,有效地传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并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

七、导演的影响力了解一些著名导演的作品和风格对于提升自己的导演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你可以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借鉴他们的经验,并从中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总结:作为一名电影导演,你需要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电影历史、电影理论、剧本创作、摄影技术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导演第三章导演构思导演构思起始与剧作;导演构思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流动过程;构思是导演创作的起点和依据;电影思维与思维资源第一节 电影思维与思维资源一、什么是电影的思维?1.电影思维的两个特点是:1)时空结合的视觉性和听觉性2)是银幕形象的综合性2.关于电影思维的几种界说:1)活动画面说2)综合性思维说3)电影是…文学形象4)电影思维是蒙太奇思维2、电影思维的特征1.确凿无疑的、可视的具体的造型物象2.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形态里的存在3.在某一个时间段里的运动三、电影(导演创作)的思维资源1.主观感性资源:记忆片段(回忆)、直觉、梦幻、灵感2.客观理性资源3.物质/科技资源第二节 构思是导演创作的起点和依据一、什么是导演构思?导演构思是导演对一部影片或电视剧未来银屏形象的思维形式的建构,是对一部影片(或电视剧)艺术形象的总体设计,构思是导演创作的起点,也是导演创作的依据。

导演创作是从导演构思开始的,没有导演构思,导演就无法进入创作。

二、构思什么?三、构思的表述张艺谋的摄影要求:1、 构思与立意2、 主体的表象之下3、 风格聚焦准确简洁4、 要有倾向性,不要面面俱到5、 整个色彩造型要有具体准确要求6、 具体强调使用方法何群的美术设计设想1、 与导演构思统一的美术设计2、 可见的,具体的表现的点3、 与表现相吻合的变化4、 选景的标准,任务内在和主体结构的需要5、 强调重要的手段第三节 导演构思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导演构思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思维结果,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思维创作。

导演阐述是导演经由剧作过程到开拍钱艺术构思的基础设计,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导演创作的意图、总体设计方案。

第四节 导演构思起始于剧作一、导演创作的首要前提是有一个可供拍摄的电影剧本。

二、导演与编剧的合作方式1.导演兼编剧,编导合一的自编自导2.导演出构思,或与编剧共同拟定剧本构思,由编剧执笔完成剧本3.先定剧本,后选导演的创作方式三、导演向编剧索取1.一个对观众有视觉吸引力的情节故事2.一个有审美价值的立意3.一个或几个人物文学形象4.空间情境的文学呈现或提示5.生动而独特的视听细节导演构思的剧作练习方法*写作练习*学习、借鉴文艺名作中的细节运用*生活积累※第四章导演创作时间是电影叙述的载体;空间是电影结构的框架;动作是电影形象的支柱人物是银幕形象的主体;立意是导演构思的核心第一节 立意是导演构思的核心一、什么是立意?立意即意念,古今中外称谓:主旨、主脑、旨趣、基础概念、主题等。

二、要什么样的立意?1. 立意要新、深刻、独特。

立意首先表现为选材、题材的新颖独特。

立意更表现出艺术家自身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知识分子题材影片、家庭伦理片、家庭伦理电视剧、老人题材影片、残疾人题材影片)2. 立意不是抽象的理念,立意是创作主题对表现课题的一种个人化的独立的审美认识和审美呈现三、艺术片与类型、娱乐片在主题、立意把握上的差异1、艺术功能的问题、一切文艺作品三种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

不同类别的电影或电视剧负载的艺术功能各不相同。

艺术影片偏重认识与审美的价值取向,兼顾娱乐性。

类型/娱乐片及大众化的电视剧侧重在娱乐功能兼及认识功能,审美取向可有可无,可多可少。

四、当下影视创作中的流俗心态与影视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第二节 人物是银幕形象的主体一、电影中的主体是人物形象。

人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形象主体,是电影导演艺术构思的基本要素之一。

不论是哪种类型,不管哪种流派,人物都应该是类型模式构筑的主体。

人物是银幕形象主体。

经典影片特点:1、独特深刻的人生与历史的思考;2、对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与技巧的探索和新的创造;3、人物作为影片的主体,创造出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唯有电影才能完成的人物形象。

二、导演对人物的再创造:剧本为未来银幕上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文学依据,导演的任务就是要把剧本中由文字语言描述的人物在银幕上变为可听可视可感的人物形象,这里必然有一个导演的再创造过程。

电影《林则徐》的导演创作为后人提供了这样的经验:即对剧本提供的人物形象的文学依据,完全可以在深入生活与历史的再发现中,对人物的外部行为、情节铺叙、人物的个性及心灵情感做出增删、修正、补充和再创。

导演对剧作的人物形象到银幕人物形象的再创作中的有益经验:1 对主要人物与其他人物关系配置上进行以立意为核心的调整、增删、再创;2 由此改动、再创中激化的个性,再现与人物间的碰撞;3 因人物矛盾、冲突的激化而改变或增补情节的演化和容量;4 人物的命运与结局在情节的推进中必然会相应改造、变形;5 从而有利于人物心理态势的演示;6 为完成这些人物与剧情的变动,剧作时空到银幕时空也需加以变换或重塑;7 这也自然体现在银幕的人物造型(演员的选择与匹配,化妆、服装、道具和创作等),摄影的光、影、色的艺术处理及镜头语言的描述等导演创作技巧与方法的诸方面;8 银幕(屏)人物形象的创造是由演员完成的,演员的选择与创作的知道则在导演的整体把握,最后在摄影师的镜头与胶片上显现。

它是集体创作的成果。

三、类型片中的人物塑造类型片特点:1、每种类型片都有自己特定的主要人物的类型模式;2、在保持类型人物基本形态的前提下,施以变化、发展、出新;3、明星演员出演类型主人公,以明星制保证类型影片的市场效应与票房的持续。

第三节 动作是电影形象的支柱一、电影是动作的艺术1、以动作构建情节、创造人物是古今中外一切叙事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与创作规律2、电影的本体形态是动作/运动的物象(1)电影作为艺术的本体是动作的再现【1】本体是据本性而存在的对象和事件它们独立于我们感知能力对于它们的发现;【2】电影的本质是由现代科技手段与工具创造和传播的在银幕上呈现的活动的声像(声与光的幻影);【3】电影的文化本体最突出的特性是它的视觉听觉性,而电影里的视觉形态最主要的便是运动中的物象;【4】电影艺术本体的基本特性是它的逼真性,是银幕上呈现出来的造型物象的逼真,其逼真性正在与该物象在动态空间里的总做/运动的显现。

(2)电影的原型是活动的/动作的/运动中的物象A 电影作为艺术的本体是动作的再现。

B 电影的原型是活动的,动作的,运动的物象。

电影的原型特征:【1】可视的物象;【2】该物象是活动的、运动中的;【3】物象的主体是人物;【4】银幕上的物象幻影是被摄物体逼真的影像再现。

C 电影语言符号系统中主体语言是动作符号。

(3)电影语言符号系统中主体语言是动作符号:能指所指(4)电影百年历史的艺术业绩处处标示着电影作为动作艺术的悦目辉煌二、电影动作的结构及其功能1、电影动作的构成①银幕上电影动作的依据首先来自于剧作提供的动作性情节与行为;②电影动作的核心与主题是人物动作;③镜头外部(摄影机与光学镜头)的运动是对人物动作/运动的丰富与补充,是电影动作的有机配置;④蒙太奇(镜头的剪辑、组合)是电影动作的叙述方式;⑤声画组合运动是电影动作组建上的复合构筑;⑥特技与电脑技术的电子合成运动是电影动作的特殊形态与新的动作/运动方式。

2、人物动作是电影动作的主体:由人物动作为主干结构出整部影片动作/运动体系的网络,人物动作来自于剧作铺叙的动作性事件并由此串联起来的情节链条。

①动作与动作性——对生活动作的选择、加工、重构与创造;动作,即人物在其生存行为中一系列的举止与行为。

动作性,是对人们生理性的生活行为动作进行必要的选择,加工,重塑,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爱好等,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例如《英雄本色》中小马哥嘴中衔着一根牙签不离口,这个动作成了小马哥性格与心态的显示。

】②寻找和创造展示人物个性与心理的动作;在电影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基本依靠的是剧本提供的人物动作行为及饰演人物的演员对剧本与人物的理解,由演员自己去选择,创造人物的职业与个性动作。

【例如达斯汀霍夫曼所饰演的《雨人》中的弱智哥哥形象,我们看到了急促的小碎步,低头斜视,喃喃自语这种典型的内敛性精神病患者的肢体行为特征】【《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莱昂对一盆小花的精心呵护,展示了这个杀手心灵的美好纯正和善良】③要精心地挖掘和创造物件细节与相关的动作【在《辛德勒名单》中,黑白画面中也突然出现了一个穿粉红衣裙的小女孩,最后观众又在运尸车上看见了这抹红色,这深深搅动了观众的心】1) 动作的叙事学序列的组构:电影表达面是由影带面和声带面组成的,即由运动的影像,色彩,空间,对旁白,字幕,音乐音响等各个层面构成的。

在“运动影像”的结构层中,我们只能选择几对主要的,基本的人物动作序列加以探究,它们是运动影像的结构支柱,影响并支配了电影影像系列的其他层面的构成。

A 动作与反动作:只有动作和反动作的组合,才能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完整动作。

反动作是对正动作的阻碍,破坏,反击,对抗,是正动作的反向运动,由此才能有机的推动和展开正动作,使其构成的动作富于表现力,成为形成与推进事件,表现人物的必要的叙事方式。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片中的南方与北方两个家庭的平行叙述。

而《党同伐异》里更是四条故事线并行交叉叙述。

或者是类似《公民凯恩》多元并置,以一个他人的视角,从不同的生活侧面叙述,构成一个自始至终在发展,变化,动态当中的立体化的人物。

】B 解释学上的插叙短语:在影片预定的情节发展模式发展,在过程中,以动作行为插叙阻碍,破坏,干扰预定的情节发展模式,虚虚实实,设置常规叙事程序与反常规叙事程序的倒置交替,构成情节叙述上的动作与反动作的多样变式,呈现出整体叙事方式的生动变化,也扩张了全片的叙述张力。

C 主体动作,贯穿动作与局部动作:主体动作,贯穿动作与局部动作包容在两个动作层面里:一是事件与情节中的动作组构,一是人物的行为动作。

主体动作:是构成故事情节主线的主要人物为实现其最终目的的动作。

有对立面人物配置的情节中,其对立面人物的反动作也是主体动作的主要构成。

局部动作:是在完成和展示主体动作的过程中,主要人物,对立面人物与次要人物及群体人物在一连串事件中各自不同的行为动作。

贯穿动作:是戏剧电影等矛盾冲突式的情节构架中始终由主要人物实施的主体动作,从头至尾,行使主体动作的职能,主体贯穿。

2)心理及精神活动的外化与视像化A 心理活动的外化:【《广岛之恋》开篇段落的人物动作行为与镜头空间语境的表述,外化了法国女郎迷乱的情感与精神状态】B 无意识精神活动的视像化:【《野草莓》以可见的视觉行为,动作,影像,空间情镜呈现了梦的无时空,无逻辑的心理镜像的无序状态】C潜意识流心态的时空具象化:【费里尼《八部半》创造的表现出了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D 心理与精神状态的符号化:【《红色沙漠》该片中的色彩不再是自然色彩的还原再现,其中每一种色彩都有独立的表意功能,全片的色彩系列构成了影片本文叙述体系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系统】三、动作母题与母式动作{每个作品都有主题,但不一定都有母题}1、关于母题:任何电影类型都有其类型本体的动作模式,其动作模式的主体模样,称之为动作的母式,也可叫母式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