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空间设计)【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细节)【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细节)【圣才出品】

第5章细节一、名词解释物件细节答:艺术中的物件细节,既不同于生活中的物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道具。

它必须参与戏剧行为,通过它引发矛盾,激化冲突,发生事件,让人物卷进到戏剧纠葛中去,以至影响人物的生活状况,改变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命运和前途。

这既是物件细节在艺术作品中应起的作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

因此,对物件细节的定位,就需要从它所具有的艺术属性的功能上加以界定。

看它能否超越物件本身的一般的物质属性,进入艺术的境界和范畴,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并以此来检验它的作用和价值。

二、简述1.细节的定位是什么?答:细节的定位,在文学作品中是指对事物的细部描写,都可称之为细节。

只要能用文字把它叙述和描写出来就足够了。

可是在影视作品里对细节的刻画,都必须通过可见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否则是不可取的。

影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细部动作的描绘,即情绪细节与动作细节;另一方面,是指对物件细节的运用和处理。

2.简述细节的内容。

答:细节的内容包括情节细节和动作细节两方面:(1)情节细节整个故事和事件由一个个具体的情节组成。

每个情节的细节设计是否与剧情紧密相关,是否能突出主题,能否推动情节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动作细节动作推动剧情发展同时也是展现角色性格和要求的具体表现,可通过动作细节更加生动的塑造角色的性格,利用角色的动作细节体现这些要素是塑造角色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怎样理解物件细节的作用?答:物件细节的作用主要有:(1)作用于情节结构物件细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艺术作品中情节的引线作用,并成为结构的支柱,使情节连贯顺畅,结构严谨缜密。

如《十五贯》中的十五贯铜钱。

美国儿童短片《砰,你死了》情节的发展,结构的支撑,完全是由一把真的左轮手枪担当的。

(2)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导演运用物件细节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是非常有力的表现手段。

但不能过于迷恋它,因为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还有多种多样的手段。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视觉语言)【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视觉语言)【圣才出品】

第10章视觉语言一、选择题1.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是()。

A.构图B.镜头C.框架D.图示【答案】B【解析】镜头是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影视作品的基本表意单元。

它由静态和动态的画面组成,有固定镜头、运动镜头、长镜头等类别。

2.以下元素中不属于电视画面三要素的是()。

A.框架B.影像C.声音D.构图【答案】C【解析】电视画面三要素是指框架(电视屏幕框架)、影像(影视画面造型元素)和构图。

构图指画面布局,指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

影视构图的表现主要可分为四点:静态构图、开放式构图、动态构图和运动摄影。

3.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从而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的是()。

A.大卫·格里菲斯B.麦克斯·林戴C.埃德温·鲍特D.梅里爱【答案】A【解析】1915年,大卫·格里菲斯创作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两部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电影。

在这两部影片中,格里菲斯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

格里菲斯是电影艺术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4.影视中的长镜头主要是指()。

A.不间断的镜头B.时间长的镜头C.距离远的镜头D.运动中的镜头【答案】A【解析】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是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这里的“长镜头”,是指拍摄时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

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

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

5.中景是景别中表现画框中被拍摄人物的()。

A.胸部以上B.肩部以上C.膝盖以上D.全身【答案】C【解析】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演与剧作)【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演与剧作)【圣才出品】

第4章导演与剧作4.1 复习笔记一、认知剧本导演创作时,首先接触的是剧本,所以导演必须把好剧本关。

要以特别慎重的态度,甚至要以苛求的眼光去审视剧本。

关于剧本的功能与价值,目前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应当正确认识剧本的文学性与电影性。

电影与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传递审美信息时,发挥着各自的特性。

剧本是为拍摄电影服务的,理应成为生产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或是首道工序,而不是向文学靠拢。

二、选择剧本(一)背景在国外,选择剧本多由制片人决策。

他们的着眼点主要在经济效益上。

当然,制片人也不会忽视剧本的艺术因素,因为他们深知剧本的艺术质量差,就不会吸引观众,票房价值就会低落。

当制片人收购到他认为满意的剧本后,再由他挑选合适的导演去拍摄影片。

所以多数导演没有选择剧本的主动权。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国内电影界也在尝试独立制片的做法。

现在逐渐转变为由制片人决策选择剧本,聘请导演;另外,导演如果选到自己满意的剧本,也可以自筹资金、自担风险,通过制片厂或自搭班子投入拍摄。

这样一来,导演不仅更加重视剧本的质量,而且又增添了一层风险意识。

(二)制片厂1.原则我国文化主管部门对电影创作有一个原则要求,就是“提倡主旋律,题材多样化”。

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在选择剧本时要作考虑。

2.经验各个电影制片厂除了要遵循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的方针、政策之外,还有各自的规范和要求。

如西安电影制片厂曾就如何物色和选择剧本方面谈到,除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之外,主要应考虑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看剧本的社会价值是否反映了生活,并能对生活起到认识和推动作用。

(2)看容量如何。

要有三五个有血有肉、有作为的人物和一组好的人物关系。

(3)看有无可供导演等组成摄制组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余地。

文艺片要看人物有无发展,娱乐片要看有无“绝招”和兴奋点。

(4)看能否使观众感兴趣。

观众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治兴趣、感情满足、好奇心、艺术享受。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第3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第3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1章电影的历史轨迹1.1复习笔记一、电影的发明1.发明过程电影是集合运用多种科学技术,经过多次探索与实验而产生的。

(1)灯影戏中国古代的灯影戏被认为是电影发明的先导。

它是将纸或皮做成物象,再通过灯光照射,投影在布幔上进行情景表演的戏剧。

但其投射的影像只是事物的剪影,并非电影所呈现出的客观世界的真实影像。

(2)活动电影视镜①创造1894年,由爱迪生制成。

每次只能供一人观看50英尺胶片,且没有银幕,并不能称作真正的电影。

②原理“视觉暂留”原理,由英国彼得·马克·罗格特提出。

指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人眼在每个形象消失后还会保留其形象不到一秒的时间。

因此,观众通过观看映在银幕上的许多断续出现的画格,形成了一种正在连贯运动的影像。

(3)活动电影机1895年,由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创造,该电影机可将影像投放于白色幕布,且影像清晰。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将自己拍摄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影片成功放映,各国电影史学家将这一天公认为电影的发明日,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2.发展历程(1)有声电影发展历程①初期电影较为简单,无色彩也无声音,仅是黑白的影像动作组合,被称为“默片”。

②早期电影出声是通过人工现场配音(音乐伴奏、对话旁白等),电影自身并未出声。

③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从影片中发出声音的电影——《爵士歌手》。

但初期的有声电影只是一种技术发明,并未使声音成为电影的一个艺术元素。

(2)彩色电影发展历程①起初为人工为胶片涂染颜色。

如1925年,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拍摄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旗帜被人工涂染成红色。

②1935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影片《名利场》出世。

从此,色彩和声音作为艺术元素被纳入到电影创作中。

3.两大传统(1)写实主义①起源卢米埃尔早期拍摄的电影呈现的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如火车进站、工厂放工、街头即景、婴儿的午餐等,开创了电影写实主义传统。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声音世界)【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声音世界)【圣才出品】

第12章声音世界一、选择题1.在影片所有的人声中,()所占比重是最大的。

A.对话B.独白C.旁白D.音响【答案】A【解析】人声是有声片出现之后最主要的故事片声音要素,主要有对话、旁白、独白三种样式。

“对话”是影片所有的人声中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又称“对白”,是指剧情中人物之间用语言相互交流。

和现实生活中的对话相比,它是一种在创作意图下被“设计”出的语句,具有很强的动机。

2.广播电视中声音的三大类是语言、音乐、()。

A.音调B.响度C.音响D.音色【答案】C【解析】在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中,声音可分为语言、音乐和音响三大类。

3.广播电视作为传媒,以()为表现形式。

A.声音B.节目C.图像D.声画【答案】B【解析】广播电视是信息交流的媒体,同时也是文化艺术的载体,以节目为表现形式。

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几乎都以新闻和文艺两大节目形态为主要支柱。

节目主要类型有:新闻时事;文艺类节目(戏曲、讲唱艺术、流行音乐、其他戏剧);各种讲座;服务性节目。

4.()是声音的基本品质。

A.音色B.音调C.响度D.音响【答案】A【解析】广播电视中声音的三要素指:音色(音质,声音的基本品质)、响度(音量,声音的强弱程度)和音调(音高,声音高、中、低不同可形成不同的音调)。

5.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色、()、音调。

A.音高B.响度C.语言D.音域【答案】B【解析】广播电视的声音要素主要包括三项,即音色、音调和响度。

6.在广播电视中,音响包括()、环境声、人声。

A.音色B.音乐声C.自然声D.合成声【答案】C【解析】音响或称音响效果,在广播电视中,除语言主体、音乐主体之外,一切声音都归于音响。

主要包括自然声、环境声、人声等所有的效果声。

二、名词解释1.人声答:人声是有声片出现之后最主要的故事片声音要素。

主要指由语言(如对白、旁白、独自等)构成的具有理性内容的声音。

演员的发音要结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情绪以及情节来进行具体处理。

与戏剧不同的是,电影演员的语言表演要更接近现实生活中人的声音状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影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影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第1章电影的历史轨迹1.1 复习笔记一、电影的发明(一)产生电影是集中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实验才得以成功的。

1.灯影戏我国古代的灯影戏,曾被一些电影史学家认为是电影发明的先导。

它通过灯光照射,把纸或皮做成的物象投影在布幔上,经过人的操作,可以演出不同情节的影戏。

不过它投射的影像只是象征性的剪影,不像电影那样,投射在幕布上的则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影像,让观众宛如置身在真实的环境中。

2.活动电影视镜(1)原理电影的真正发明,是根据英国人彼得•马克•罗格特发现的“视觉暂留”原理。

①内容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时间的现象,给电影的发明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②意义正因为人眼有暂留视觉的功能,才使观众从银幕上观看到映在上面的许多断续出现的画格时,感到它是正在连贯运动的影像。

(2)创造1894年,爱迪生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成了“活动电影视镜”,它仅仅是一个木头箱子,每次只能供一个人观看50英尺胶片,没有银幕,所以它还不能称作真正的电影。

3.电影机(1)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创造出一种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影像清晰,可供很多人观看。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正式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影片,其中有《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并获得了成功。

这一天,便被各国电影史学家公认为电影的发明日,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二)两大传统1.写实主义(1)由来卢米埃尔早期拍摄的电影,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如火车进站、工厂放工、街头即景、婴儿的午餐等,这为电影艺术的发展确立了写实主义的传统。

(2)特征写实主义传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运用纪实和记录的电影手法和技巧,追求生活的真实性,质朴、淳厚,给观众以贴近生活的逼真感见长。

(3)代表以阿巴斯为代表的伊朗导演拍摄的一系列影片,如《橄榄树下的情人》《我的朋友你在何方》《樱桃的滋味》《白气球》《小鞋子》《谁能带我回家》等,把写实主义的传统推向了极致。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总分:150分;时间:180分钟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被称为电影的母亲的艺术门类是______。

【答案】文学【解析】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

文学被称为电影的母亲。

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

电影剧本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脚本和台本(工作台本、完成台本)三个部分。

中国电影的成就一方面取决于导演的灵感和对影像的敏锐把握,另一方面离不开对文学的借鉴。

2.被世界公认的早期的长镜头经典作品,是英国导演______在1920至1922年拍摄了影片《北方的纳努克》。

【答案】弗拉哈迪【解析】《北方的纳努克》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

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记录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

本片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历史的光辉起点。

3.《认识电影》一书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路易斯·贾内梯【解析】路易斯•贾内梯,毕业于波士顿大学,作为专业电影批评家,他为重要的学术刊物撰稿,主要电影理论著作有《戈达尔及其他:影片形式论文集》《美国电影大师》《闪回:电影简史》等。

《认识电影》一书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和日本等国都是电影课程的参考教材,亦被译为中文、朝鲜文和希伯莱文。

4.哈内克在2009年凭借影片______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今年他执导的影片《爱》再次拿下第六十五届金棕榈大奖。

【答案】《白丝带》【解析】迈克尔·哈内克,1942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奥地利著名导演、编剧。

2009年,凭借《白丝带》荣获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奖。

《白丝带》是一部干净透亮的黑白片,影片的背景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德国北部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里,一连串稀奇古怪的事件使得“白丝带”登场,折射出屈辱、报复,抑或是人性的净化。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总分:150分;时间:180分钟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被称为电影的母亲的艺术门类是______。

【答案】文学【解析】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

文学被称为电影的母亲。

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

电影剧本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脚本和台本(工作台本、完成台本)三个部分。

中国电影的成就一方面取决于导演的灵感和对影像的敏锐把握,另一方面离不开对文学的借鉴。

2.被世界公认的早期的长镜头经典作品,是英国导演______在1920至1922年拍摄了影片《北方的纳努克》。

【答案】弗拉哈迪【解析】《北方的纳努克》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

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记录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

本片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历史的光辉起点。

3.《认识电影》一书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路易斯·贾内梯【解析】路易斯•贾内梯,毕业于波士顿大学,作为专业电影批评家,他为重要的学术刊物撰稿,主要电影理论著作有《戈达尔及其他:影片形式论文集》《美国电影大师》《闪回:电影简史》等。

《认识电影》一书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和日本等国都是电影课程的参考教材,亦被译为中文、朝鲜文和希伯莱文。

4.哈内克在2009年凭借影片______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今年他执导的影片《爱》再次拿下第六十五届金棕榈大奖。

【答案】《白丝带》【解析】迈克尔·哈内克,1942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奥地利著名导演、编剧。

2009年,凭借《白丝带》荣获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奖。

《白丝带》是一部干净透亮的黑白片,影片的背景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德国北部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里,一连串稀奇古怪的事件使得“白丝带”登场,折射出屈辱、报复,抑或是人性的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空间设计
一、选择题
1.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的方式称为()。

A.框架
B.景深
C.构图
D.影像
【答案】C
【解析】电视画面由框架、影像、构图三个要素构成。

其中,构图即画面布局,是指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

2.利用画面景深的(),可以突出主体,表现纵深感,创造形式美。

A.虚实关系
B.深度关系
C.对比关系
D.空间关系
【答案】A
【解析】画面景深是指画面主体与景物的清晰度,体现其间的空间感和虚实关系。

而利用画面景深的虚实关系,可以突出主体,表现纵深感,创造形式美。

3.轴线是指为了在活动画面组接时,保持同一场景中物体运动方向的一致、人物交流关系的合理,要求拍摄时摄像机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侧的()以内。

A.75°
B.90°
C.180°
D.360°
【答案】C
【解析】轴线,是指由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条假定的直线。

在方向性较强的人物或物体的拍摄中,往往存在着一条假想的轴线,摄像机要在假想轴线的一侧,即180°以内设置机位,以保证正确处理人或物体在画面中的方向。

二、名词解释
1.虚拟演播室[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

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诸多优越性:①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360°旋转;
②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想象空间,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

但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昂贵,其普及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2.室内剧[南京师范大学2011研]
答:室内剧是指在室内搭景,采用多机拍摄,同期录音并当场切换,在一个场次中以连贯表演的方式同步完成的电视剧。

其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为素材,通过生活琐事表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伦理道德;人物活动局限在一定的生活场景内,主要通过对话交代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拍摄时往往采用基地化作业,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现场切换的电视制作工艺,成本低,生活周期短。

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是《渴望》。

三、简答和论述
1.联系实例,说明电影与电视剧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怎样体现的。

答:电影与电视剧时空转换的自由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电影与电视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
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在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

这种全新的时空现象,专业界称为“电影新时空”。

(2)影视实现时空自由转换主要依靠蒙太奇
影视的时空转换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顺序式结构与交错式结构。

顺序式结构是依照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以时间的先后来组织不同的画面,自然地表现出生活的流程。

交错式结构打破了时间的先后次序,让有关的场景互相穿插,出现交替、倒叙、闪回等。

2.简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原理。

答:虚拟演播室是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它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的无缝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

在虚拟演播室系统中,摄像机的工作状态信息传送给图形工作站,计算机依此得到前景物体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从而计算出虚拟场景最适宜的大小、位置,并按要求计算生成虚拟场景的三维模型。

现场视频采用色键原理,将主持人或演员置身于蓝色背景幕布前表演,然后利用切换台上的色键功能将主持人从蓝色背景中分离出来,实时地与计算机产生的三维模型完美地集成在一起,最终得到将实拍的人物与虚拟景物无缝融合起来的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