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圆个导演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视觉语言)【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章节题库(视觉语言)【圣才出品】

第10章视觉语言一、选择题1.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是()。

A.构图B.镜头C.框架D.图示【答案】B【解析】镜头是视听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影视作品的基本表意单元。

它由静态和动态的画面组成,有固定镜头、运动镜头、长镜头等类别。

2.以下元素中不属于电视画面三要素的是()。

A.框架B.影像C.声音D.构图【答案】C【解析】电视画面三要素是指框架(电视屏幕框架)、影像(影视画面造型元素)和构图。

构图指画面布局,指对画面所需的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安排。

影视构图的表现主要可分为四点:静态构图、开放式构图、动态构图和运动摄影。

3.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从而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的是()。

A.大卫·格里菲斯B.麦克斯·林戴C.埃德温·鲍特D.梅里爱【答案】A【解析】1915年,大卫·格里菲斯创作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这两部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电影。

在这两部影片中,格里菲斯把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奠定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础,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

格里菲斯是电影艺术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4.影视中的长镜头主要是指()。

A.不间断的镜头B.时间长的镜头C.距离远的镜头D.运动中的镜头【答案】A【解析】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是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这里的“长镜头”,是指拍摄时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

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

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

5.中景是景别中表现画框中被拍摄人物的()。

A.胸部以上B.肩部以上C.膝盖以上D.全身【答案】C【解析】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演与剧作)【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演与剧作)【圣才出品】

第4章导演与剧作4.1 复习笔记一、认知剧本导演创作时,首先接触的是剧本,所以导演必须把好剧本关。

要以特别慎重的态度,甚至要以苛求的眼光去审视剧本。

关于剧本的功能与价值,目前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应当正确认识剧本的文学性与电影性。

电影与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传递审美信息时,发挥着各自的特性。

剧本是为拍摄电影服务的,理应成为生产过程中的组成部分或是首道工序,而不是向文学靠拢。

二、选择剧本(一)背景在国外,选择剧本多由制片人决策。

他们的着眼点主要在经济效益上。

当然,制片人也不会忽视剧本的艺术因素,因为他们深知剧本的艺术质量差,就不会吸引观众,票房价值就会低落。

当制片人收购到他认为满意的剧本后,再由他挑选合适的导演去拍摄影片。

所以多数导演没有选择剧本的主动权。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国内电影界也在尝试独立制片的做法。

现在逐渐转变为由制片人决策选择剧本,聘请导演;另外,导演如果选到自己满意的剧本,也可以自筹资金、自担风险,通过制片厂或自搭班子投入拍摄。

这样一来,导演不仅更加重视剧本的质量,而且又增添了一层风险意识。

(二)制片厂1.原则我国文化主管部门对电影创作有一个原则要求,就是“提倡主旋律,题材多样化”。

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在选择剧本时要作考虑。

2.经验各个电影制片厂除了要遵循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的方针、政策之外,还有各自的规范和要求。

如西安电影制片厂曾就如何物色和选择剧本方面谈到,除领导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之外,主要应考虑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看剧本的社会价值是否反映了生活,并能对生活起到认识和推动作用。

(2)看容量如何。

要有三五个有血有肉、有作为的人物和一组好的人物关系。

(3)看有无可供导演等组成摄制组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余地。

文艺片要看人物有无发展,娱乐片要看有无“绝招”和兴奋点。

(4)看能否使观众感兴趣。

观众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政治兴趣、感情满足、好奇心、艺术享受。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第3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第3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1章电影的历史轨迹1.1复习笔记一、电影的发明1.发明过程电影是集合运用多种科学技术,经过多次探索与实验而产生的。

(1)灯影戏中国古代的灯影戏被认为是电影发明的先导。

它是将纸或皮做成物象,再通过灯光照射,投影在布幔上进行情景表演的戏剧。

但其投射的影像只是事物的剪影,并非电影所呈现出的客观世界的真实影像。

(2)活动电影视镜①创造1894年,由爱迪生制成。

每次只能供一人观看50英尺胶片,且没有银幕,并不能称作真正的电影。

②原理“视觉暂留”原理,由英国彼得·马克·罗格特提出。

指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人眼在每个形象消失后还会保留其形象不到一秒的时间。

因此,观众通过观看映在银幕上的许多断续出现的画格,形成了一种正在连贯运动的影像。

(3)活动电影机1895年,由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创造,该电影机可将影像投放于白色幕布,且影像清晰。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将自己拍摄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影片成功放映,各国电影史学家将这一天公认为电影的发明日,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2.发展历程(1)有声电影发展历程①初期电影较为简单,无色彩也无声音,仅是黑白的影像动作组合,被称为“默片”。

②早期电影出声是通过人工现场配音(音乐伴奏、对话旁白等),电影自身并未出声。

③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从影片中发出声音的电影——《爵士歌手》。

但初期的有声电影只是一种技术发明,并未使声音成为电影的一个艺术元素。

(2)彩色电影发展历程①起初为人工为胶片涂染颜色。

如1925年,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拍摄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旗帜被人工涂染成红色。

②1935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影片《名利场》出世。

从此,色彩和声音作为艺术元素被纳入到电影创作中。

3.两大传统(1)写实主义①起源卢米埃尔早期拍摄的电影呈现的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如火车进站、工厂放工、街头即景、婴儿的午餐等,开创了电影写实主义传统。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影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影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第1章电影的历史轨迹1.1 复习笔记一、电影的发明(一)产生电影是集中了许多科学家的智慧,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实验才得以成功的。

1.灯影戏我国古代的灯影戏,曾被一些电影史学家认为是电影发明的先导。

它通过灯光照射,把纸或皮做成的物象投影在布幔上,经过人的操作,可以演出不同情节的影戏。

不过它投射的影像只是象征性的剪影,不像电影那样,投射在幕布上的则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影像,让观众宛如置身在真实的环境中。

2.活动电影视镜(1)原理电影的真正发明,是根据英国人彼得•马克•罗格特发现的“视觉暂留”原理。

①内容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都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上滞留不到一秒时间的现象,给电影的发明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②意义正因为人眼有暂留视觉的功能,才使观众从银幕上观看到映在上面的许多断续出现的画格时,感到它是正在连贯运动的影像。

(2)创造1894年,爱迪生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成了“活动电影视镜”,它仅仅是一个木头箱子,每次只能供一个人观看50英尺胶片,没有银幕,所以它还不能称作真正的电影。

3.电影机(1)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创造出一种能将影像放映在白色幕布上的电影机,影像清晰,可供很多人观看。

(2)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正式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影片,其中有《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并获得了成功。

这一天,便被各国电影史学家公认为电影的发明日,标志着电影时代的开始。

(二)两大传统1.写实主义(1)由来卢米埃尔早期拍摄的电影,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如火车进站、工厂放工、街头即景、婴儿的午餐等,这为电影艺术的发展确立了写实主义的传统。

(2)特征写实主义传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运用纪实和记录的电影手法和技巧,追求生活的真实性,质朴、淳厚,给观众以贴近生活的逼真感见长。

(3)代表以阿巴斯为代表的伊朗导演拍摄的一系列影片,如《橄榄树下的情人》《我的朋友你在何方》《樱桃的滋味》《白气球》《小鞋子》《谁能带我回家》等,把写实主义的传统推向了极致。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声音世界)【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声音世界)【圣才出品】

第12章声音世界12.1 复习笔记一、声音的特征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再现形式出现的自然声;二是以表现形式出现的阐释声。

(一)自然声1.特征自然声在影视作品中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声音的原态,不作特殊的修饰和表现,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受,并增强空间的真实感。

2.类型(1)自然界赋予的声音,如风声、雨声、水声、雷声、马嘶、鸟叫、虫呜等声音。

(2)机器运转声、车声、飞机声、汽笛声、碰撞声、摩擦声等物理现象所发出的声音。

(3)人自身所发出的声音,如话语、梦呓、叹息、欷歔、哭声、笑声等。

(二)阐释声1.内涵阐释声主要指人的主观世界对声音的感受。

它是由导演对自然声加以改造,对其进行修饰、加工、提炼,甚至以某种工具对自然声进行模拟,甚至加以夸张、扭曲、变形,从而创造出来的声音。

2.功能(1)阐释声是出于导演的主观需要,并达到阐释某种事理或思想的目的。

(2)有时对阐释声的运用,还出于获得某种情绪、气氛、意境、理性或者某种特殊思想感情的需要。

3.代表(1)《锡鼓》导演对主人公奥斯卡的鼓声和叫声的运用,是把它作为一种具有生命内涵的阐释声进行处理的,它激越、高昂、尖利,具有非凡的穿透力和震撼力,所以他的叫声可以击碎玻璃,他敲击的鼓声可以主宰和改变众人的意识和行动。

这里声音是作为阐释声,而不是以自然声出现的。

导演对声音进行了表现性的运用和处理,所以给人一种隐喻性的内涵感觉。

(2)《罗拉快跑》影片对罗拉尖叫时的声音处理,也曾出现震碎墙上挂钟的玻璃以及震碎人们手中的酒杯的现象。

这种手法的运用,显而易见是从影片《锡鼓》中模仿而来的,只是用意略有不同罢了。

(3)《群鸟》影片中的鸟的叫声、振翅声给听觉带来了令人恐惧的威慑力量。

这种反义的处理,颠倒了人与鸟的正常关系,人成了鸟的观赏物和猎取对象,从而揭示出在现代文明的表层掩盖之下,人的脆弱的本质。

导演通过对鸟与鸟的声音的处理,充分发挥了阐释声的作用。

二、声音的类型来源于生活的影视创作,其中的声音结构,基本上是由人声、音响、音乐三种类型的声音组成的。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场面调度)【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场面调度)【圣才出品】

第11章场面调度11.1 复习笔记场面调度是视觉语言得以实施的手段和拍摄现场的操作技巧。

场面调度和视觉语言,二者相互联系,互为依存。

一、场面调度的含义(一)起源场面调度源自于法文“Mise-en-scen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

起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作的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剧本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气氛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

(二)内涵“场面调度”一词被引用到电影创作中,含义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因为电视和电影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它也适用于电视剧的创作。

在多维立体空间中,场面调度是由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行为和动作构成的。

现在,它已成为影视导演在银幕和屏幕上叙事和表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二、戏剧场面调度与影视场面调度导演戏剧或拍摄影视剧都需要运用场面调度,以便在舞台或银屏上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场面。

由于舞台的空间是有限的,而银屏的空间是无限的,所以二者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

总体来看,影视剧的场面调度比起戏剧的舞台调度较为自由和灵活。

(一)视点设计在视点设计上,二者有本质区别。

1.戏剧戏剧场面调度是针对不变的观众视点设计的,舞台上的调度与观众的统一视点相适应。

比如舞台上有许多人在活动,观众可以把自己的眼睛紧紧盯在其中的某一个人身上,导演无法干预观众的注意力。

2.影视电影场面调度是针对活动的观众视点设计的。

基本上都是导演在领着观众审视事物,即使是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点,也是经过导演的有意安排和设计,运用场面调度这一手段做出的选择,并经过操作之后完成的。

(二)时空环境1.戏剧作品戏剧舞台上的调度,常常受到时空统一的限制。

一场戏或一幕戏的时空是统一的。

它只能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展开演员的调度,无法随时变换空间环境,也无法切断和改变同一场景中的时间流程。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细 节)【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细 节)【圣才出品】

第5章细节5.1 复习笔记在剧本构成的诸多元素中,有两个非同寻常、最为活跃的元素,即细节和悬念。

因为它们最具魅力,所以被编剧和导演常用常新,而且屡试不爽。

一、细节的定位影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必须通过可见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基本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情绪细节与动作细节影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首先包括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细部动作的描绘,即情绪细节与动作细节。

1.表现这类细节包括因愤怒或惊恐引起的面部肌肉的颤动或手指的痉挛以及生理特征和交代关键处的动作等。

2.作用这些细部的着力刻画,常常能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部平淡无奇的影片,常常由于其中展示一两个极为真实生动的细节而令观众经久不忘,记忆犹新。

(二)物件细节影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还包括对物件细节的运用和处理。

1.内涵所谓物件,即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或者正在使用的某些物件。

(1)身上的饰物和用品:项链、戒指、手表、眼镜等。

(2)桌上的餐具和用品:刀叉、碗筷、茶具等。

(3)墙上的装饰:字画、相框、挂钟等。

(4)住宅里的陈设:古玩、桌椅等。

(5)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自行车等等。

2.作用这许许多多物件本身是死物,也不会表演,在戏里常常被作为道具使用。

即使是很有艺术价值的古玩、字画、珠宝等,也只是作为陈列品或收藏品的道具介入影视作品中,所以还不能构成真正的艺术细节。

二、“物件细节”的含义(一)内涵物件细节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品格。

它必须参与戏剧行为,通过它引发矛盾,激化冲突,发生事件,让人物卷入戏剧纠葛中去,以致影响人物的生活状况,改变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命运和前途。

(二)定位需要从它所具有的艺术属性的功能上加以界定。

看它能否超越物件本身的一般的物质属性,进入艺术的境界和范畴;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并以此来检验它的作用和价值。

(三)代表日本影片《人证》中的草帽、《犬神家族》中的斧子,美国影片《魂断蓝桥》中的吉祥符、《电话谋杀案》中的钥匙,澳大利亚影片《钢琴课》中的那架钢琴,等等,都是经过剧作家和导演精心设计和处理之后,变成了一些熠熠闪光、具有迷人魅力的物件细节。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总分:150分;时间:180分钟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被称为电影的母亲的艺术门类是______。

【答案】文学【解析】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

文学被称为电影的母亲。

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

电影剧本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脚本和台本(工作台本、完成台本)三个部分。

中国电影的成就一方面取决于导演的灵感和对影像的敏锐把握,另一方面离不开对文学的借鉴。

2.被世界公认的早期的长镜头经典作品,是英国导演______在1920至1922年拍摄了影片《北方的纳努克》。

【答案】弗拉哈迪【解析】《北方的纳努克》是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

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记录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

本片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历史的光辉起点。

3.《认识电影》一书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路易斯·贾内梯【解析】路易斯•贾内梯,毕业于波士顿大学,作为专业电影批评家,他为重要的学术刊物撰稿,主要电影理论著作有《戈达尔及其他:影片形式论文集》《美国电影大师》《闪回:电影简史》等。

《认识电影》一书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和日本等国都是电影课程的参考教材,亦被译为中文、朝鲜文和希伯莱文。

4.哈内克在2009年凭借影片______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今年他执导的影片《爱》再次拿下第六十五届金棕榈大奖。

【答案】《白丝带》【解析】迈克尔·哈内克,1942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奥地利著名导演、编剧。

2009年,凭借《白丝带》荣获第6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奖。

《白丝带》是一部干净透亮的黑白片,影片的背景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德国北部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里,一连串稀奇古怪的事件使得“白丝带”登场,折射出屈辱、报复,抑或是人性的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圆个导演梦
3.1 复习笔记
一、导演是可以学成的
(一)两条道路
如何圆这个导演梦,只有去学习。

学习导演的通道基本上有两条。

1.正规教育
到影视艺术院校里去学习是一条道路。

通过教师的帮助,学习有关导演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制作技能,为走出校门后独立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自学成才
自学成才是另一条路,即跟随摄制组在拍摄现场边干边学,或者边看电影边学习。

好在现今录像带和VCD、DVD光盘影碟较多,影视爱好者可以通过看电影来学电影。

此外,其实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不应贬低其作用,拍电影未尝不可从模仿入手。

(二)基本要求
导演在摄制组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作为导演,不仅要精通业务,而且要对制作的影片或电视剧的成败和艺术质量负重大责任。

1.文化知识
导演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文化修养。

既要专,又要博;既精于本行,了解影视艺术的本性,又要博学多识,熟悉各门艺术的原理和规律;同时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

2.组织能力
导演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把摄制组内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因此,导演要能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不怕困难,处事果断,以保证摄制工作的顺利运行。

3.三项素质
由于导演的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因此学习导演和培养导演,都必须注重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要有点灵性
灵性,主要指艺术感觉好。

感觉是最直接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

对艺术的处理常常不经过理性的分析,而通过直觉做出判断,获得理想的效果。

因为感觉到的东西最新鲜、最诱人,常常能把人带入佳境。

(2)要有点悟性
悟性,主要指对生活中新生事物的敏感性。

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能够深刻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发现和悟到常人不易发现和悟到的哲理层次。

导演的悟性不好,必然会影响作品内涵的深刻性。

(3)要有点韧性
韧性,主要指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

作家要出作品就要克服自己的惰性、懒散和放纵;而导演要出作品,不仅要挑战自己,克服自身的弱点,而且要与别人竞争,大家同心协力,共克难关。

二、导演的职责与工作
无论是拍摄电影,还是拍摄电视剧,自摄制组建立后,一般都分三个阶段进行工作,即筹备阶段、拍摄阶段和后期阶段。

导演要自始至终参加摄制的全过程,可以说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一)筹备阶段
1.研究剧本
(1)工作
摄制组建立后,应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以及查阅与剧本相关的文字资料与形象资料,并在摄制组内进行座谈和讨论。

(2)目的
其目的是深入理解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述形式,达到统一认识和思想,以便齐心协力为实现导演的构思和意图,把剧本完美地体现在银幕或屏幕上共同奋斗。

2.遴选演员
选拔演员是导演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项工作可由副导演先进行初选,最后再由导
演亲自审定。

3.写作导演阐述
(1)含义
导演阐述是导演对未来影片或电视剧描绘的蓝图,是导演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的说明,也是导演的纲领性的整体设计。

导演要向摄制组全体成员讲解,并进行讨论,达到统一认识。

(2)内容
导演阐述的写作,并无固定的模式。

由于导演的个性和风格各异,所以导演阐述有各不相同的写法。

从内容来看,导演阐述一般应包括以下几点:
①对剧本的立意、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方面的阐释。

②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③对剧中矛盾冲突的理解与把握。

④对未来影片风格样式的定位。

⑤对节奏的处理。

⑥对表演、摄影(像)、美术、化妆、服装、道具等创作的构想和造型设计的要求。

⑦对音乐(作曲)、录音、剪辑等各创作部门的提示。

⑧对剧中需要运用特技处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与特技部门协商处理。

4.选景
(1)重要性
选景的根据是剧本。

景物是为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活动提供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的造型环境。

它对营造生活气息和艺术氛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把景选定,美工把景设计好、
搭建好,导演的头脑里有了具体的环境形象,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分镜头工作,同时设计场面调度。

(2)要求
导演在选景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能更好地、更理想地完成自己的艺术构思,同时还要兼顾经费的开支。

总之,要统观全局,为达到导演的创作目的做出抉择。

①从实际出发,将想象中的环境向现实中的环境上靠,切忌用自己想象中幻化出来的环境去套现实生活中的环境。

②场景不可过于分散,要尽量集中,以避免因转移场景太多,距离太远,而拖延拍摄时间和增加经费开支。

③如果影片采用同期录音,选景时还要注意该景地附近有无声音干扰,如机场、铁路、公路、噪声太大的工厂等。

如果距离太近,就会影响同期录音的工作和拍摄的进度。

④考虑景地对于拍摄角度、光源方向以及日照时间的利用率是否有影响。

5.创作分镜头剧本
(1)含义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用于现场拍摄的蓝本和依据,也是导演对文学剧本的二度创作。

创作分镜头剧本是将文学语言转化为可读的视听语言结构,并将导演的一切艺术构思融入分镜头剧本之中。

(2)方案
①事先写好分镜头剧本,做到心中有数。

新手导演更应当如此。

②运用多机拍摄的方法,这种镜头的分切组合,多在后期的剪接台上完成。

运用这种方法的导演,多为比较成熟的导演。

③编写导演台本或导演场景本。

导演到了现场之后,再根据实地排练的情况,进行现场分镜头,特别是一些具有丰富拍摄经验的导演多采用这种做法。

(3)要求
导演在分镜头时,应该注意的是,要有自己的构思,并为实现构思寻找到可视的物质外壳,并对剧本中的某些情节段落加以强调或冲淡。

①强调
强调,就是对剧本中的某些地方,给以突出、强化、丰富和增补。

强调是为了锦上添花,切忌画蛇添足。

②冲淡
冲淡,就是对那些剧作中可有可无或者可以省略的地方,给以削弱、淡化、删减。

特别是对一些生产过程或者补白的场面,以及一些不用交代即可看懂的事情经过,都应尽量删削或淡化。

总之,对剧本中某些章节或段落的强调与冲淡,都不可脱离导演总体构思的轨道。

要反复权衡,慎重行事。

以上各项工作进行完后,筹备工作即可告一段落。

筹备期宁可长一些,但工作一定要做充分、做扎实,这样,到了拍摄期才可以顺利工作。

(二)拍摄阶段
1.组织拍摄
现场拍摄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导演要在拍摄现场将各部门的创作人员,如摄影、录音、演员、美工、化妆、服装、道具以及照明、剧务等协调在一起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