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影响
含硫化合物对植物细胞生长分裂的影响

含硫化合物对植物细胞生长分裂的影响摘要:SO2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在我国某些地区由于采用煤炭供能酸雨现象严重。
通过植物气孔的呼吸和根系的吸收硫元素会进入体内,对植物造成损害。
硫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衍生物主要为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本文研究了含硫化合物(主要为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溶液)对玉米根尖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含硫氧化物溶液(0.25mmol·L-1)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当混合溶液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则会发生抑制生长的现象,当含硫氧化物浓度过高时(超过1.25mmol·L-1)会使处于分生区的玉米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快速减小,同时细胞分裂产生异常。
细胞分裂异常现象与混合溶液处理时间和使用剂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含硫化合物;细胞分裂;植物生长;有丝分裂指数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1引言众所周知,硫元素对于人类等哺乳动物会产生不可逆转的遗传损伤,例如产生微核,姐妹染色体发生单体交换,甚至诱导染色体发生畸变[1]。
同样的,硫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细胞分裂也会产生影响,硫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的空气中的SO2在体内会衍生成为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过量的硫元素衍生物则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过程[2]。
2 材料及方法2.1实验材料采用市售玉米种子,进行萌芽生根2.2实验方法首先将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按照摩尔比3:1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溶液,之后将玉米种子进行萌发处理,并在不同浓度溶液中恒温培养,统计萌发率;一段时间后对生根样品的长度进行测量;根尖细胞用卡诺氏溶液固定并保存在乙醇中,分别采用HCl和schiff试剂进行解离和染色,压片后用显微镜观察,最后采用方差和多重比较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3结果与讨论3.1 含硫氧化物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图1为不同混合溶液浓度和种子萌发率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当含硫氧化物溶液浓度较低时(≤0.25mmol·L-1),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当浓度继续升高时,玉米种子的芽萌发率,根萌发率和侧根萌发率均有所降低,混合溶液浓度超过1.25 mmol·L-1时,种子的芽、根及侧根的萌发率急剧下降,这可能与药物对细胞代谢产生影响有关,此外含硫化合物还会使细胞结构发生改变,经过药物处理的细胞核发生固缩,使基因的转录过程减少,合成细胞代谢所需酶的速率减慢,影响到了种子的发育。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物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一类能够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来源和结构特征,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可分为内源性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外源性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两大类。
内源性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由植物自身分泌产生的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其他代谢产物。
植物激素的代表物质有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玉米素等。
外源性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于植物体内而产生的物质,包括矿质元素、有机肥料、化学农药等。
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影响较大,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与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下就此进行详述。
1、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生长素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可以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提高植物的生长速率。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浸泡处理,能够增加花卉的形态指标,提高花朵的质量。
2、增加农作物产量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能够有效地增加农作物产量。
例如,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农作物顶芽分生,增加分枝数和果实数量。
而应用脱落酸能够促进开花和结实,提高水稻的籽粒产量。
3、提高农产品品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农产品的品质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应用改良剂能够提高果实品质和风味,增加香气和美观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生物学效应,与外界环境因素、植物本身状态都有密切关系。
1、光照和温度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应用生长调节物质前,必须了解植物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在低温条件下,应用生长素处理,可以增加果实的大小和质量,提高品质,而应用脱落酸时应注意避免气温过高。
2、土壤营养状况和水分土壤营养状况和水分对于植物生长也有较大影响。
应用生长调节物质时,必须考虑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状态等因素。
例如,应用脱落酸处理时,需注意水稻田间应保持适度的土壤水分。
四、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技术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需要科学合理的技术,以确保其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植物中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中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外界与内在因素的影响,其中植物激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植物激素作为植物体内化学物质的一种,在植物中具有许多功能,其中就包括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1.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植物激素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五类: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细胞壁松弛素和脱落酸。
这些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具体如下:赤霉素:促进植物的竖直生长,同时还能促进分蘖、开花等。
在植物的开花过程中,赤霉素的含量会下降,从而“释放出”植物内部的生长素和其他激素,进而引发开花。
生长素: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特征。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的作用相对于其他激素来说较为广泛。
如当植物处于光照不足的环境中,植物会通过调节生长素的含量来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而当植物需要逃避天敌或捕获养分时,生长素则会促进其生长。
细胞分裂素:主要调节植物的细胞增殖和分裂。
这类激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与分生孢子的形成有关。
在高等植物中,相当一部分蚜虫、跳蚤等害虫都是由细胞分裂素促进其发育而来。
细胞壁松弛素:调节植物的细胞伸展和伸长。
这类激素主要在青少年期发挥作用,能使紧实的细胞壁变得柔软,以便细胞伸张。
细胞壁松弛素还能促进植物循环组织的发育,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脱落酸:促使植物细胞脱水分裂和脱落。
脱落酸在植物中的作用比较特殊,它主要来促进植物脱落期的到来。
当植物生长期结束时,通过合理调节脱落酸的含量可以促使部分植物细胞逐渐脱落并死亡,从而为植物寿命延长提供帮助。
2.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植物激素虽然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则比较复杂。
一般来说,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种:直接和间接影响。
直接作用:植物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植物的生长点和分化组织等细胞,改变其活性,并调节其发育成果。
间接作用:植物激素如生长素会影响植物体内其他激素的含量。
植物生长激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生长激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生长激素是指植物体内自然合成的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分裂、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常见的生长激素有赤霉素、生长素、乙烯等。
在农作物生产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生长激素对农作物的影响。
一、赤霉素(GA)赤霉素是一种高效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激素,对根茎生长、叶片形成和扩展、果实发育等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赤霉素不仅可以加快作物的生长速度,同时还可以提高产量。
例如,将适量的赤霉素溶液喷洒在农作物叶片上,不仅可以促进作物开花和坐果,同时还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
二、生长素(IAA)生长素是一种影响植物整体生长的基本激素,对萌芽、生根、伸长和分化等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适量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
例如,在菜田中通过添加适量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作物幼苗的生长速度,进而提高农作物的鲜重产量。
三、乙烯乙烯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一种激素,对萎蔫、脱落、开花、老化等具有显著的影响。
适量的乙烯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开花和结果,提高作物产量。
例如,在烤烟栽培中,通过适量喷施乙烯,可以促进烤烟的花期提前,进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四、紫外线紫外线是一种自然的辐射源,对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合成和作用具有显著的影响。
适量的紫外线可以刺激植物体内生长激素的合成,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在苹果栽培中,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加快苹果果实的发育速度,进而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合理利用植物生长激素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和时机,避免造成植物过度生长或者说作物品质下降等不良影响。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植物激素是植物内部产生的化学物质,以微量存在于植物体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植物激素的类型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植物激素的类型在植物体内,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类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以及植物内源性多胺物质如多胺类植物肽、植物生物碱等。
这些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起着调控作用。
二、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1. 生长素:生长素是植物体内最常见的一种植物激素。
它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种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增强侧枝的发育和调控光合作用。
生长素通过刺激细胞壁松弛酶的活性,使细胞壁松弛,从而促进细胞的伸长。
此外,生长素还能抑制侧枝的生长,使植物呈现出直立生长的形态。
2. 赤霉素:赤霉素主要影响植物的细胞分裂和延长。
它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从而促进植物器官的生长增长。
此外,赤霉素还能影响植物的开花、开苞和叶片的展开等生长过程。
3.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是一类维生素样物质,对植物的根、茎、叶等各个部位都有很强的反应。
它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从而增加植物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
细胞分裂素还能影响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对于促进植物的营养代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4. 脱落酸:脱落酸在植物内部的浓度和分布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脱落酸能促进植物的伸长,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体积。
此外,脱落酸还能调节植物的芽分化和根系的生长等生理过程。
5. 植物内源性多胺物质:植物内源性多胺物质包括多胺类植物肽和植物生物碱等,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多胺类植物肽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同时还能影响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生物碱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三、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不同类型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植物体内多维度的调控网络。
1. 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从而增加植物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本过程,同时也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DNA会通过复制和分离等步骤被传递给新生细胞。
然而,由于复制和分离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影响,错误的发生可能导致遗传变异。
本文将探讨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机制,并分析影响遗传变异的因素。
一、细胞分裂机制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中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有丝分裂中,包括减数分裂和体细胞分裂,细胞依次经历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的不同阶段。
细胞在分裂前期会完成染色体复制,然后在有丝纺锤体的引导下将复制后的染色体分离到新生细胞中。
最终,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细胞。
2. 裂核分裂裂核分裂是原核生物(如细菌)中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裂核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没有明显的结构,也没有有丝分裂中的细胞骨架。
细菌细胞通过DNA复制和细胞质分裂来实现细胞繁殖。
二、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能够确保遗传物质的准确传递,保证新生细胞与母细胞基因组完全一致。
然而,由于多种内外因素的干扰,有时候细胞分裂会出现错误,导致遗传变异。
1. 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是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发生改变。
这种变异可能导致基因的缺失、重复、颠倒和移位等。
染色体突变常常与异常的染色体分离有关,如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
2.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细胞分裂过程中个别碱基的改变。
这种变异可以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点突变的发生与DNA复制过程中酶系统的误差、化学物质的作用和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影响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指个体所携带的遗传物质决定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的能力。
不同个体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会直接影响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和化学环境对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的影响。
植物不需要的元素

植物不需要的元素
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营养的生物,它们只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矿物质就可以生长。
那么,有哪些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是不需要的呢?
1. 重金属元素
像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对植物来说是有毒的,它们会干扰植物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 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如铀、钚等,其辐射会损害植物的DNA和细胞结构,对植物的生长有极大的危害。
3. 贵重金属
黄金、铂金等贵重金属元素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任何作用,植物无法利用和吸收这些元素。
4. 惰性气体
氦、氖、氩、氪、氙、氡等惰性气体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任何影响,植物不需要这些元素。
5. 某些过渡金属
像银、铋、锗等过渡金属元素对大多数植物来说是不需要的,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没有明显作用。
植物主要需要碳、氢、氧、氮、磷、钾等元素,以及少量的微量元素
如铁、锰、锌、铜等。
其他一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会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植物所需的元素以及不需要的元素,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高三植物激素知识点

高三植物激素知识点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自身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它们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植物的形态生成、生理代谢和生殖发育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课程中涉及的植物激素的主要类型和其作用。
一、植物激素的分类1. 生长素(IAA):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并研究的植物激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影响植物的营养运输和生长方向。
2. 赤霉素(GA):赤霉素促进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运输,促进花粉管的伸长和根系的生长。
3.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细胞分裂素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和分化,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再生。
4. 脱落酸(ABA):脱落酸参与植物的抗逆应答,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调节植物的休眠和防御机制。
5. 乙烯(ethylene):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和呼吸的作用,可以调节植物的落叶和干旱防御。
6. 顶端生长素(apical dominance factors):顶端生长素抑制侧芽和侧根的生长,维持植物的主干生长。
二、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1. 激素与受体结合:植物细胞上存在着与激素能结合的受体,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会触发一系列信号传导路径的激活。
2. 信号传导路径:激素结合受体后,会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路径传递信息,触发细胞内的相应反应。
3. 基因调控:激素作用的最终效应通常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实现的,植物通过调控特定的基因来实现对激素的响应。
三、植物激素的应用1. 促进植物生长:植物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根系和茎的生长,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 抗逆应答:脱落酸和乙烯可以调节植物的抗逆应答机制,在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提高植物的存活能力。
3. 控制果实成熟和脱落: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控制果实的采收时间和储存过程。
四、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1. 生物测定法: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植物激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比较植物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来推断不同激素对植物的作用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9-6
2012-9-6
微核
微核
2012-9-6
微核
微核
2012-9-6
微核研究的应用
1. 疾病、健康检测。 2. 环境污染的调查。 3. 微核测试已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 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 遗传疾病 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2012-9-6
2012-9-6
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nquency,MNF)
2012-9-6
实验操作步骤
1.教师指导学生检索资料。 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技术路线。 3.教师审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的可行 性。 4.学生分组开始预实验 → 正式实验 5.教师指导学生拟写论文式的实验报告。各小组 制作多媒体进行学术交流。
2012-9-6
实验内容和方法 查阅资料 设计实验方案 一周 处理种子或材料 解离 固定材料 一周 一周
综合性实验
LOGO
物理、化学因素对染色体的影响
实验九、十
设计性试验
不同化学物质 对植物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影响
2012-9-6
实验目的
1.学习化学因素诱发植物染色体变异及产生微核 的实验技术。 2.学习用微核测试的方法来检测染色体畸变情况。 3.学习综合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4.学习总结实验结果、数据统计分析,论文撰写 等。 5.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性设计实验的锻炼机会, 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集体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2012ar)是真核类生物细胞
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 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
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2012-9-6
什么是微核?
微核
微核
2012-9-6
产生的原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2012-9-6
撰写研究报告
题目 作者姓名 班级 摘要:简介研究的方法、目的、结果、结论 中文关键词:2-5个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前言: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前人在该领域研究 的概况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2012-9-6
染色
制片
一周
镜检 实验报告
2012-9-6
蚕豆
1. 2. 3. 4. 5. 6. 7.
蚕豆培养(约5-6天) 待测液处理(1天) 恢复培养(1天) 根尖固定(1天) 解离(15-20分钟) 染色(5分钟) 制片观察、微核计数
2012-9-6
微核(MCN)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
2012-9-6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中的所用的所有试剂配方,由学生自行从各 学科实验指导书或相应资料中查询。实验中所用 的所有试剂、药品,一律由学生自行动手配制。 特殊试剂如有些染色剂不能现配现用,可以用实 验室配好的。 提倡求实务真精神,不允许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提倡团队协作精神,既分工又合作。每个学生均 应积极参与实验,独立完成小组分配的实验任务, 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
1. 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 效应呈正相关 。 2. 在玻片上,记数1000个细胞,求出微核数 占的细胞总数的千分率。
2012-9-6
实验材料
大麦
原则:
由自己选择
蚕豆
大蒜 洋葱
其它
2012-9-6
诱变因素及剂量
紫外线
原则: 由自己查资料 后选择并确定
洗衣粉
洗洁精
明矾 糖精 污水 其它
X射线
紫外线
各种化学诱变试剂
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用品
温度骤变
核辐射
食品中的某些添加剂
农药
某些医用药
重金属污染的水、土等
2012-9-6
在诱变剂作用下,断裂残留的无着丝粒断
片(染色体片)或在分裂后期落后的整条 染色体,在分裂末期都不可能纳入主核。
在进入下一次细胞周期的间期时,它们在
细胞内浓缩为小的核,一般小于主核的1/3, 着色与主核相同或略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