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计算表(改后)
广州职工社保一个月最低交多少钱

广州职工社保一个月最低交多少钱广州职工社保一个月最低交多少钱广州社保个人缴费计算如下:(不含公司缴纳的部分)个人缴费基数:以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2300元为例个人缴费比例:医疗2%、养老8%、失业0.2%、生育个人不缴费、失业个人不缴费每月个人职工社保最低缴费金额=医疗46元+养老184元+失业4.6元=234.6元每月个人职工社保缴费金额计算公式=缴费基数×(医疗保险缴费比例2%+养老保险缴费比例8%+失业保险缴费比例0.2%)备注:由于每个人缴费基数不同,所以具体缴费金额得以个人实际缴费基数为准。
社保缴纳规定断缴之后如何补交1、单位漏缴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然存在劳动关系。
补缴申请条件是由个人向用人单位提出的,然后用人单位向社保局提出申请;所需要材料社会保险费补缴申请表,补缴人员劳动合同原件以及单位行政公章复印件;工资发放清单原件以及加盖单位行政公章的复印件以及原始凭证;加盖单位行政公章的补缴人身份证复印件以及社会保障卡复印件;2、个人无单位,补缴社保。
这种情况也是可以补缴的,个人补缴社保所需要资料户口簿、身份证;补缴时间段、公司员工工资表;财务时间凭证;个人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原件;补缴养老保险申请表;写清补缴原因,公司盖章;3、社保转移,想补缴之前断缴的。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更换公司的时候,社保已经转移到新的单位,想要补缴之前断缴的社保,可以新公司咨询能否补缴,如果离开原来工作城市,就需要带好资料到社保中心办理社保转移,新的城市继续参保。
社保缴纳规定试用期内是否享有保险在试用期内也应该有享受保险,因为试用期是合同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隔离在合同期之外的。
所以在试用期内也应该上保险。
另外,企业给员工上保险是一个法定的义务,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或自愿与否,即使员工表示不需要交保险也不行,而且商业保险不能替代社会保险。
缴费多少年可享受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享受待遇累计缴纳养老保险15年以上,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2020深圳养老金待遇计算器

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享受地方补助。
深圳养老保险待遇:(将“平均缴费指数”及“深圳养老保险待遇”表格“绿色”部分数据填满(在社保局网站下载个人的月缴费工资,及当年月平均工资和当年缴费月数等),就
遇
受的养老保险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取得本补充养老保
备注:
1绿色部分数据需要自己填写
2除本表格中绿色部分外,其它部分严禁更改!
3本表格有部分判断功能,所以绿色部分要填满。
4本表只需9个(组)数据,就能计算养老金待遇。
5为计算方便,每月缴费指数按当年月缴费基数不变计算。
6虽然每月缴费指数计算有些近似成分,但待遇的计算误差不应超出5%。
7本例1992年参加工作。
假设2020年退休。
8本例2008年末调入深圳市。
9为预计未来退休金待遇情况,2017年后的社平工资为预期社平工资,年增8%。
10本表依据:《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粤劳社电[2009]32号
粤人社发〔2014〕8号。
广州市养老金计算方法(实例)

广州市养老金计算方法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按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来核发,即: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账户+个人账户(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定义: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每年的缴费基数与前年的当地月平均工资的比值全部加起来求平均。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是上面求得那个值乘以退休时的当地月平均工资。
比如:2000年当地月平均为1000,2001年你月交纳基数为2000,那么那一年的指数是2。
如果你一直这么交,每年的指数都是2,最后退休的时候,平均指数也是2。
那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是2*退休时当地月平均工资。
基础养老金计算举例:题目:李某07到11年,每年养老保险的个人实际缴费基数和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分别假设为,07年3000和3500,08年3200和4000,09年3500和4200,10年3600和4200,11年3800和4500,12年年初开始,李某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
而11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4500元,他退休年龄为60岁,当时个人账户总储值为50000元,缴纳年度一共为15年。
1、计算个人平均缴费指数那么李某07到11年这5年时间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应该这么计算个人平均缴费指数=(07年个人实际缴费基数/07年社会平均工资+08年个人实际缴费基数/08年社会平均工资+09年···+11年个人实际缴费基数/11年社会平均工资)÷5=(3000/3500+3200/4000+3500/4200+3600/4200+3800/4500)÷5=0.8382、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3800×0.838=31843、计算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4500+3184)÷2×15×1%=576元注:本例子简化计算,实际计算过程中,对于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年数,至少应该为15年。
社保领取金额计算方法

社保领取金额计算方法一、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后均按本意见计发基本养老金。
二、“统账结合”后参加工作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统账结合”前参加工作,本意见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节金。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分别按下列办法计算:(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三)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
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四)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
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按上述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时,统账结合时间、缴费年限、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过渡性调节金计发比例,按《关于改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有关问题的解释》(见附件)执行。
三、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设立3年过渡期。
在过渡期内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原办法的,差额部分予以补齐。
高于原办法的,2006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30%;2007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90%。
五险一金及社保知识

退保
人员类别 在岗职工 退保原因 辞职出国、出境定居、死亡 领取金额
离退休职工
农民工
累计缴费年限未满15年
个人书面申请
个人缴费 账户的本 息总额
退保
• 1、濮阳市社会保险中(终)断缴费申报表 • 五险\濮阳市社会保险中(终)断缴费申报 表.xls • 2、解除合同劳动通知书 • 五险\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的决定.doc
五险一金及社保知识
住房 公积金 生育 保险
养老 保险
五险 一金
失业 保险 医疗 保险
工伤 保险
统筹查询网址:濮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住房公积金查询网址:濮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一、社会保险
• 对员工而言,有利于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保后员工能像国有职工一样同等享受相应 的社会保险待遇,有利于保障老有所养、伤 病有所医、失业有所助及生育保险问题。 •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 保险、生育保险、基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 等社会保险制度
两
个 层 次
用
途
个人 用于 金时需由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 用于支付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 统筹 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 其住院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 基金()
基本医疗保险
特殊病种的门诊医疗费用。
大额医疗互助
费用结算:
解决门诊和住院封顶线以上大额医疗费 用的问题。
生育保险基金
• • • • • 用人单位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生育保险基金的利息 生育保险费滞纳金 财政补贴 依法纳入生育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生育保险待遇
• 女职工生育发生的医疗费,不设起付线,生育保险基金按 以下限额标准支付: (一)产前检查(围产保健):600元/例。 (二)正常分娩:市级医院2000元/例;县级医院1600元/ 例;乡级医院1200元/例。 (三)异常分娩(难产):市级医院2600元/例;县级医 院2200元/例;乡级医院1800元/例。 剖宫产:市级医院3500元/例;县级医院3000元/例;乡级 医院2500元/例。 (四)剖宫产的同时做其他相关妇产科手术,在原基础上 增加500元。
社会保险缴纳比例计算

社会保险缴纳比例计算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社会保险缴纳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通过本文的阅读,大家将了解如何计算各项保险的缴纳比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养老保险缴纳比例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职工而言,单位和个人都需要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
具体缴纳比例如下:单位缴费比例为19%,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个人缴费比例为8%,全部划入个人账户。
二、医疗保险缴纳比例医疗保险也是社会保险中的重要险种,旨在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
单位缴费比例为8%-10%,个人缴费比例为2%。
不同地区的具体比例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三、失业保险缴纳比例失业保险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而设立的。
单位缴费比例为0.5%-1%,个人缴费比例为0.2%-0.5%。
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一般为职工工资总额,根据当地的政策规定执行。
四、工伤保险缴纳比例工伤保险是为了保障职工在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和补偿而设立的。
单位缴费比例为0.2%-1.9%,个人无需缴费。
工伤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一般为职工工资总额,根据当地的政策规定执行。
五、生育保险缴纳比例生育保险是为了保障女性职工在生育期间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和医疗保障而设立的。
单位无需缴纳生育保险费,个人缴费比例为0.8%-0.9%。
生育保险费的缴费基数一般为职工工资总额,根据当地的政策规定执行。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缴纳比例的计算涉及到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利益,了解各项保险的缴纳比例对于保障自身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缴纳比例还需根据当地政策规定进行调整。
社会保险缴纳意见书尊敬的领导:我谨以此信表达我对社会保险缴纳的关注和建议。
社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养老等多项保障。
然而,在实践中,我发现社会保险缴纳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首先,缴费标准不明确。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缴费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一些参保人员不知道该如何缴纳社会保险,甚至出现漏缴、少缴的情况。
最新整理20xx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含计算方法).docx

最新整理20xx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含计算方法)个人养老金计发月数计发月数含义:待遇发放期间的计划发放月数。
计发月数达到目标是:根据个人账户(年金账户)余额和计发月数核定月发待遇,在退休人员去世时,个人账户、年金账户(以下统称账户)余额正好发放完毕,即账户基金精算自平衡。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20xx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含计算方法)个人养老金计发月数,欢迎参考!20xx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含计算方法) 个人养老金计发月数什么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如何理解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基本养老金待遇的组成,它是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所组成。
一、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
【注】从国务院发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可以看出: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
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就是一个按照不同年龄计算出的一个基准数值,计算的依据是按照国家的平均寿命得出的。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一览表1、退休年龄40岁:计发月数为233;2、退休年龄41岁:计发月数为230;3、退休年龄42岁:计发月数为226;4、退休年龄43岁:计发月数为223;5、退休年龄44岁:计发月数为220;6、退休年龄45岁:计发月数为216;7、退休年龄46岁:计发月数为212;8、退休年龄47岁:计发月数为208;9、退休年龄48岁:计发月数为204;10、退休年龄49岁:计发月数为199;11、退休年龄50岁:计发月数为195;12、退休年龄51岁:计发月数为195;13、退休年龄52岁:计发月数为185;14、退休年龄53岁:计发月数为180;15、退休年龄54岁:计发月数为175;16、退休年龄55岁:计发月数为174;17、退休年龄56岁:计发月数为164;18、退休年龄57岁:计发月数为158;19、退休年龄58岁:计发月数为152;20、退休年龄59岁:计发月数为145;21、退休年龄60岁:计发月数为139;22、退休年龄61岁:计发月数为132;23、退休年龄62岁:计发月数为125;。
手把手教您用excel核算社保费用

手把手教您用excel核算社保费用社会保险费核算是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力资源薪酬福利模块HR的入门基础工作。
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很多新手HR会表示自己核算出来的数据和每个月社保中心寄发的缴费通知书上的金额不符,总是差了几角几分钱。
比较简便的做法是直接通过单位参保所在地的社保中心拷取“上海市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核定表(实时)”(简称实时表),实时表中有目前单位所有员工的缴费基数和个人部分社保费用,在单位参保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拿此表进行数据统计和报表制作。
但是这样操作只是把社保中心给出的数据直接拿来使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金额到底是怎么核算出来的呢?本文会对社保费用核算的政策、有关规定和具体操作进行分析,相信在阅读本文以后您也能够轻松核算出和社保缴费通知书上一样的社保费用了。
一、政策法规篇要核算社保费用,首先应该确定员工的缴费基数,因为社保费用是用缴费基数乘以相应险种的比例算出的,而单位的缴费基数是按单位内正常缴费的员工缴费基数之和确定的。
所以员工缴费基数的确定是一切后续工作的基础,具体的政策文件可参考“沪劳保基发(2006)7号”文。
下面就对一些容易让人误解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基数到底要保留几位小数?观点1:文件中提到“当年个人缴费基数按职工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性收入确定。
个人缴费基数的上限和下限,根据本市公布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和60%相应确定,其数值根据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按四舍五入原则先进到角再进到元。
”据此有HR认为基数应该是算到元,即不保留小数位。
观点2:文件中提到“首次参加工作和变动工作单位的缴费个人,应按新进单位首月全月工资性收入确定月缴费基数。
”所以既然是工资性收入,必然有角有分,据此有HR认为基数应该根据单位发放的工资总额的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或者一位小数。
分析:观点1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因为文件中所说的“按四舍五入原则先进到角再进到元”是针对缴费基数的上限和下限,而不是针对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缴费基数,即并未规定上下限之间的基数也要四舍五入进到元,实践中有很多HR对此有所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