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影《熔炉》观后感
熔炉观后感(合集六篇)

熔炉观后感(合集六篇)熔炉观后感(合集六篇)。
好的影视作品不仅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更可以提升我们,我们的思绪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
观后感的“感”,可以是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一篇好的观后感要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
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名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探讨“熔炉观后感”的相关话题,以下是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供您参考!熔炉观后感篇1本来按照我的习惯,看完的电影写下的观后感只会在电脑上写,一般不放在网上,但是这部电影例外,我希望能通过我小小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电影,知道这个故事。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努力的结果都不如想象中那么圆满,甚至太过让人失望,但是,小小的力量也是力量,小小的努力也是努力,小小的爱心也能温暖人心。
就像电影中最后的一句台词:“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电影讲的是一个很离奇的事件,一所聋哑残疾儿童学校,披着慈善的外衣,其中的校长、老师却有好几人都对学校中的多位学生施行侵犯,证据确凿,受侵犯的学生也勇敢走出来,为自己进行辩护。
可是,最终的现实还是非常残酷,尽管有两个大人怀着善良的心始终在帮助这几名聋哑儿童,可是校长强大的社会关系让他最终只是受到了十分轻微的惩罚,用钱就摆平了所有的麻烦。
直到最后一刻,我都希望像往常一样,看到正义被伸张,好人战胜坏人,可是没有,一直到结束,都满含着无奈和压抑。
我从愤慨到同情,最后归于平静。
虽然我早就知道,这社会的阴暗面不是我一个人想改变就能改变得了,即便是在电影里,也实在很难想出帮助弱者度过难关的办法,没有超人,不能随心所欲惩恶扬善,所谓法律也在很多时候被那些有权势的人利用了。
这就是现实,残酷但是真实。
我知道在我们这些资源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生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君子,这世界有很多好人,可是坏人也不少,“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使得坏人生活下去更轻松,好人的空间则越来越小。
《熔炉》观后感(优秀7篇)

《熔炉》观后感〔优秀7篇〕《熔炉》观后感篇一终于鼓起勇气将《熔炉》看完了,从它上映的时候开始,我就对电影和小说的名字过分的好奇。
明明是集世间最惨痛、最无奈、最悲愤的故事于一体的,可为什么用一个表达不是很明确的题目呢?为了满足自己那该死的好奇心,就各种百度,又去知乎上豆瓣上找寻答案。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么样的答复都有,只有当我亲自读完了小说,看完了电影,才明白是因为太过伤痛,觉得世间所有词语都难形容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又必须有个题目,才取得这个模糊笼统的词。
我的理解是这个事件虽然发生在一个地方,但它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缩影,就像熔炉一样,你的本质是什么,在经过这个烤炼的过程才会暴露的那么彻底。
这是一个改变了韩国法律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首尔的一位老师通过走后门的关系进入了市里的一所聋哑学校,时间久了自然的就知道了学校对孩子们做的事情,他向他的律师朋友透露过之后,两人决定要揭露真相,结果老师就被杀害了。
悲哀之余,律师更加坚决了要为孩子们讨公正的决心,他一直在上诉,可是几年时间过去了不仅没有成功,自己反而是重病在身。
后来他遇到一位医生,医生决定帮他,两人又开始了上诉之路。
最后是成功了,可是由于公诉时间已过,没有能够惩罚得了他们,所以三个受害者中的男孩子为了报仇与老师同归于尽,卧轨自杀。
之后,律师重病加上无尽的打击,最终去世了。
医生还在坚持,可是因为孩子们的抚养权不在他的手里,最终两个孩子还是被带到了聋哑学校。
医生受不了自责,最终自杀,死后留给大家的是长达三万字的事件经过,所以这才收到了社会的关注。
后来,韩国的一位作家亲自去到学校找到了两位受害者,并询问了详细经过,决定将故事改编成小说在网上连载。
当时还在服兵役的演员孔侑看到了这本小说,决定要拍成电影,电影上映之后,收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后来迫于民众压力,修改了相关法律,社会称它为“熔炉法〞。
影片的悲哀无疑贯穿全部,让我深深觉得平凡人与当权者的较量就是鸡蛋碰石头,但同时它还传达给我们即便如此也要抱有良知的生活下去的重要性。
韩国熔炉观后感

韩国熔炉观后感电影,是一面镜子,它能反映社会的现实,触动人们的心灵。
《熔炉》这部韩国电影,就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上,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震撼与悲愤。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雾津的小城,一所聋哑学校里,校长和教师们对学生们进行了长期的性暴力和虐待。
当新来的美术老师仁浩发现这一可怕的真相后,他与人权组织成员柔珍一起,努力为孩子们争取正义。
然而,他们面临的却是来自校方、教育部门和司法系统的重重阻力。
影片中的孩子们,本应是天真无邪、充满活力的,却因为那些恶魔般的教师,生活在无尽的恐惧和痛苦之中。
他们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遭遇,只能用眼神传递着内心的绝望和无助。
尤其是那个叫金妍斗的女孩,她在法庭上勇敢地指认凶手时的场景,让人忍不住落泪。
她那颤抖的身体和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们如此不公?”而仁浩这个角色,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他本可以选择沉默,选择保住自己的工作和安稳的生活,但他没有。
他的良知驱使他站出来,为孩子们发声。
他的坚持和勇敢,让我们相信,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还有那么一些人,愿意为了正义而奋斗。
柔珍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
她积极地组织各种活动,为孩子们争取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她的热情和坚定,给了孩子们和仁浩巨大的力量。
然而,电影中最让人感到愤怒和无奈的,是那些本该维护正义的人。
校长和他的兄弟,利用自己的权势和金钱,试图掩盖罪行。
教育部门的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对学校的恶行视而不见。
法官们在法庭上的偏袒和不公,更是让人对司法系统失去了信心。
这一切,都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权力和金钱的勾结,能够让正义被掩埋,让无辜的人受苦。
但同时,也让我们思考,我们的社会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制度的漏洞,还是人性的贪婪?《熔炉》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是对社会现实的一次深刻揭露和批判。
它让我们看到了弱势群体在面对不公时的无助,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为了正义而不懈努力的人们的伟大。
《熔炉》观后感

电影名:《熔炉》观后感说起来,看完《熔炉》已经好几天了,心里那种沉甸甸的感觉还是挥之不去。
它不像爆米花电影那样看完就散,反而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胸口。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它不是让你爽,而是让你痛,让你思考。
《熔炉》是2011年上映的韩国电影,导演是黄东赫,主演有孔刘、郑有美。
它属于剧情片,但又不仅仅是剧情片,它更像是一声呐喊,是对现实的控诉。
电影讲的是一个美术老师姜仁浩到雾津的一所聋哑学校工作的故事。
这所学校,怎么说呢,看着挺光鲜亮丽的,其实背后藏着巨大的黑暗。
孩子们在那里遭受着难以想象的虐待和性侵。
姜仁浩发现了这个秘密,然后和人权组织成员徐友真一起,努力揭露真相,为孩子们争取正义。
我不想剧透太多,只想说,电影里的坏人,真的坏到骨子里了。
他们利用职权,对弱势群体进行惨无人道的伤害。
而更让人绝望的是,他们竟然可以逍遥法外,甚至还能反咬一口。
孔刘饰演的姜仁浩,一开始有点懦弱,有点犹豫。
但他慢慢地被孩子们的遭遇所触动,最终变得勇敢而坚定。
郑有美饰演的徐友真,则像一团火,充满正义感和行动力。
她一直鼓励着姜仁浩,和他一起战斗。
这部电影的主题很深刻,它探讨了人性和社会,也揭露了权力和黑暗。
它让我们看到,有些伤口,即使时间过去了很久,依然会隐隐作痛。
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说,《熔炉》的画面很压抑,音效也很到位,特别是孩子们的哭声,真的让人心碎。
剪辑也很流畅,整个故事的节奏把握得很好。
这部电影的基调太沉重了,看完之后真的很难受。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丑陋,也照出了社会的冷漠。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孩子们在法庭上用手语比划着他们遭受的痛苦,却没有人能理解,那种无力感,真的让人窒息。
这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地扼住了你的喉咙,让你喘不过气来。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电影,我会用“震撼”。
它震撼了我的心灵,也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果你想看一部轻松愉快的电影,《熔炉》可能不适合你。
但如果你想看一部有深度、有意义的电影,我强烈推荐你去看《熔炉》。
熔炉电影观后感

熔炉电影观后感熔炉电影观后感篇1熔炉——人间自有真情在总算有时间看部电影了,师兄师姐推荐了我们这部电影,当时就觉得这部电影感觉好像很压抑,因为当时就听到什么民事行为潜力,13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论是否同意,性侵一方都要负法律职责。
《熔炉》以真实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事件为蓝本描述了一齐性暴力引发的杯具,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齐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引起了社会上对弱势团体保护的讨论。
当然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做了相应的艺术加工,真实状况要残酷的多。
真实事件的两个救助孩子的主人公均为男人(至于小说和电影都改成一男一女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其一位职业为律师,另一位职业为医生。
当然牵扯到这件事中的人不止于此,其中律师是透过一个在该聋哑学校作教师的朋友了解这件事的,但就在二人准备开始为孩子们维权起初,教师朋友便因对方势力过大而遭到暗杀,另外和此事牵连的一些法律工作者也因相同原因失去生命。
律师本来青年才俊,在事业上一片光明。
但因为执着于这件案子而被迫离开律师事务所,他拖着三个孩子(性侵的受害者),之后又身患癌症,却在这条艰难的诉讼路上走了七年。
之后律师遇到了医生,有了医生的支持,律师拖着病体,两个人一齐共同抗争,他们不畏艰险,受到一次一次的挫折却迎难直上,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了直接证据,但最终罪者却因为种种潜规则而没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他们收养三个孩子中的小男孩因为无法理解这个结果而拖着犯罪者之一卧轨自杀,另两个孩子也强行被孤儿院从律师和医生身边带走。
律师受到极大的打击,已经病入膏肓,却仍没有放下抗诉,最后因抗诉而被高压水枪射击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医生继续着抗诉的道路却走投无路,无计可施,最后只得以自杀的方式来换取公众的关注,并在自杀前留下几万字的遗书,把该事情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在网上传播,这才引起了社会的注意,相继有了小说、电影,最后引起了当局的重视。
该事件也拉上了帷幕,但是斗士已经死去,明白真相的人却并不多,笔者也是透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个事件,仅尽微薄之力来让更多的人明白个中原委。
韩国熔炉观后感

韩国熔炉观后感《熔炉》,一部震撼心灵的韩国电影,观后令人久久难以平静。
影片开篇,便将观众带入了一个雾霭沉沉、压抑无比的小城。
主角仁浩来到一所聋哑学校任教,初来乍到的他,本以为这会是一份平静的工作,却未曾料到,学校背后隐藏着无尽的黑暗与罪恶。
校长和教导主任,那看似道貌岸然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一颗颗扭曲、丑恶的心。
他们对聋哑学生进行惨无人道的性侵犯,那些无辜的孩子,本应在校园里享受知识的滋养和快乐的童年,却陷入了无尽的痛苦深渊。
他们无法诉说,也无处可逃,因为在这所被权力和利益笼罩的学校里,没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声音。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民秀。
他是一个懂事又善良的孩子,却承受了太多本不该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痛苦。
当他鼓起勇气想要为自己和同伴讨回公道时,却遭遇了来自社会各方的重重阻力。
他那绝望的眼神,至今仍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他的遭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来说,正义的到来是多么艰难。
而仁浩,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本可以选择沉默,选择明哲保身,但他没有。
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试图为孩子们撕开黑暗的一角,让光明得以照进。
他的坚持和勇气,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是如此强大。
尽管面临着校方的威胁、家庭的压力,他依然没有放弃。
这种精神,让我对“师者”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影片中,孩子们的家长也让我感到无比的悲哀。
有的家长因为贫穷,收下了校方的赔偿金,选择了妥协和沉默;有的家长则对孩子的遭遇漠不关心。
这无疑是对孩子们的二次伤害,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和悲哀。
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力量和勇气,只能选择接受这不公的命运。
除了个人的悲哀,影片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体制的漏洞和弊病。
从警方的不作为,到检察官的妥协,再到法庭的不公正判决,这一系列的环节都让人感到心寒和愤怒。
整个社会仿佛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熔炉,将正义和良知一点点地融化,只留下了冷漠和自私。
然而,《熔炉》这部电影并非只是一味地展现黑暗和绝望。
熔炉观影心得

熔炉观影心得
熔炉观影心得篇5
《熔炉》是一部由韩国导演黄东赫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群在一家化工厂工作的工人,在工作的过程中遭遇了意外事故,导致工厂被迫关闭。
他们因此失去了工作,同时也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在面对困境和苦难时,他们开始反思社会的不公和制度的腐败,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它揭示了韩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即劳动环境的恶劣和工人的待遇不公。
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韩国,也存在于其他国家。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并采取行动来改善工人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
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内心矛盾,这些矛盾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例如,主人公金先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他却因为社会的压力和制度的腐败而感到无助和失落。
这些角色塑造使得电影更加真实和感人。
最后,电影中的主题和情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情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的厌恶。
同时,电影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面对困境和苦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改变?
总之,《熔炉》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劳动和生活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社会和制度的电影。
它让我们深刻地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制度的腐败,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美好。
电影熔炉观后感

电影熔炉观后感在一个闲暇的周末午后,我窝在沙发里看完了《熔炉》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心里就像被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着,久久无法释怀。
影片中的雾津,一个总是被大雾笼罩的小城,仿佛象征着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罪恶。
故事围绕着一所聋哑学校展开,那里本该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却成了他们的噩梦之地。
男主角姜仁浩初来乍到这所学校,本是为了一份工作,为了能养家糊口。
他带着女儿松儿相依为命,生活的压力让他不得不抓住这个机会。
他那有点破旧的小汽车,在雾津的道路上颠簸着,就像他未知的命运。
仁浩第一天上班,就碰到了一个脸上带着伤痕的小男孩,在楼道里无助地徘徊。
那孩子的眼神,充满了恐惧和迷茫,仿佛在向仁浩求救。
可仁浩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所学校背后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事情。
学校的校长和教导主任,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是衣冠禽兽。
他们对那些聋哑孩子进行着惨无人道的性侵和虐待。
有个小女孩,叫金妍斗,她聪明又勇敢。
当她在法庭上指认校长的罪行时,那种坚定的眼神让人心疼。
她比划着,努力地讲述着自己所遭受的一切,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还有那个叫民秀的小男孩,他一直沉默寡言。
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的弟弟不堪虐待,卧轨自杀了。
而他自己,也长期遭受着教导主任的毒打和侵犯。
民秀想要为弟弟报仇,想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可他的力量太弱小了。
姜仁浩在逐渐了解真相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诱惑。
学校想要用钱来收买他,让他闭嘴。
他的妻子也不理解他,劝他不要多管闲事,毕竟他们还要生活。
可仁浩心里的那股正义感,让他无法坐视不管。
他四处奔走,为孩子们争取应有的权利。
记得有一个场景,特别让我揪心。
孩子们在美术课上画画,画的却是那些恐怖的经历。
一幅幅画,色彩暗淡,充满了痛苦和绝望。
而那些所谓的“老师们”,却在办公室里喝着酒,享受着他们的“逍遥时光”。
还有一次,仁浩带着孩子们去寻求帮助,却处处碰壁。
那些官员们冷漠的态度,就像一盆盆冷水,浇灭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熔炉》观后感
帅气的美术老师姜仁浩来到一所特殊学校就职,报到第一天就被校长索贿5000万韩元,现实所迫只有认了。
而学校的诡异气氛引起了他的注意,男学生明秀常常被班主任殴打,女厕所传出骇人的叫声,又发现一名女学生被宿管老师按在洗衣机里淹水,幸好被他及时发现送往医院,他的朋友徐友真打来电话他才得知小女孩被性侵了,而小女孩写出侵犯她的人有校长主任等数位老师,由此发现该学校的惊天黑幕以校长为首的数位老师长期对该校多位聋哑或残障学生实施性侵害和虐打。
当他们将该恶性事件报告给教育局时,教育局却推脱说该市政厅管,两边互相踢皮球,直到他们将该事件曝光给电视台,公安机关才立案并由警方带走相关犯罪嫌疑人。
法庭上出现两位证人都做伪证,一是学校的保安二是给小女孩检查身体的医生,原来他们全是校长的关系户。
更恶心的是被告方律师找到受害人民秀的家属用钱私了。
尽管证据确凿,犯罪嫌疑人只受到极为轻微的处罚。
受害人之一的明秀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他要复仇,为弟弟为自己,持刀捅班主任并抱住老师卧轨玉石俱焚。
几位受害者要么自己是聋哑人孤儿,要么自己是聋哑人且父母智
力残疾无法对子女进行保护。
学校的校长老师专挑软柿子捏,因为他们想到他们的犯罪几乎不会有后果,所以他们可以恣意妄为无法无天,而当它们的犯罪事实大白于天下以后他们又可以动用自己的财力和关系网尽可能大事化下小事化无。
而受害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自己为自己报仇,举起屠刀杀向无耻之徒。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怒不可遏,胸中有把无名之火要烧尽那些恶人,留下对孩子们和正义之士悲悯的泪水。
与此同时笔者以为我们更应该思考:
为什么该特殊学校会出现校长及教师长期强奸并虐待学生的事件?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强奸案件熟人作案远高于陌生人作案,这些熟人可能是校长,老师,监护人,亲友,邻居,丈夫,上司等等。
本案正是身边的熟人,而且本案中几位受害者要么自己是聋哑人孤儿,要么自己是聋哑人且父母
智力残疾无法对子女进行保护,而且受害者很难向外界诉说自己的遭遇,该学校的校长老师想到他们的犯罪不容易被发现,几乎不会有后果,所以他们可以恣意妄为无法无天。
经常也有新闻报道在我国乡村地区有发生校长老师性侵留守儿童的事件,同样原因在于这些孩子父母长年不在身边,这些无耻之徒敢于挺而走险。
第二,犯罪分子的犯罪成本太低,上了法庭了仅仅得到轻判,而且堂而皇之的不久便返回学校任教。
由于这部电影引发的巨大舆论反响才导致韩国出台“熔炉法案”,加重性侵害的刑事处罚。
第三,社会坏了良知。
学生受到校长老师性侵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长达五年以上,而只有这个美术老师和他热心公益的朋友站出来这个事件才大白于天下。
但是法庭上两位证人学校保安和医生却可以昧着良心做伪证,监管机构把这么大的事情踢皮球,检察官为了个人前途可以包庇嫌疑人,受害者家属可以接受嫌疑人的金钱和解。
看到这些,我们不是寒心而是对社会失望到极点。
幸好还有美术老师姜仁浩和徐友真为了正义绝不妥协,让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正义和人性的
光辉。
第四,相关监管部门对学校的监管不到位。
笔者提出的解决方案
一,加重性侵犯罪的刑事处罚。
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校工作人员的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能白怎样和学生适度距离,哪些行为不可以对学生做。
对教育工作者做严格的心理测试,对有性犯罪倾向的人员不允许进入学校工作,对发生过性犯罪的工作人员予以辞退。
严格监管学校工作人员。
三,对学生加强性教育,让他们理解性,性行为,什么是性骚扰,什么是强奸,什么是正当合理的性行为,什么不合理。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以及遭遇了性骚扰或者强奸以后自己应该怎么寻求帮助。
四,学校加强良知教育。
我们所看到的是大多数学校教育越来越急功近利,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展开一系列课程,但是严重忽略了人的良知教育,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君子不为小人,良知教育势在必行。
五,政府部门应安排相关职能机构专门为未成年人提供遭遇性骚扰性侵害的援助,包括法律援助,心理辅导援助,紧急医疗援助等等,提供专门的援助热线。
以上是笔者的想法。
捍卫正义,保护孩子,有你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