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影评
9周作业《熔炉》影评

《熔炉》影评《熔炉》是挺早以前我朋友就和我推荐过的电影了,他一直在强调这部电影相当感人,但是对于偏爱血腥暴力刺激恐怖元素影片的我来说,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兴趣。
但是后来在电影推荐里我又看到了这部电影,简介里有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们或许和其他人相比的确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可相同的是,我们一样有人爱。
”我仔细看过了简介,才知道这是一部关于残疾儿童的电影。
电影以线性的时间顺序展开,讲述了一个艺术爱好者迫于生活去一家导师推荐的福利学校当老师并在之后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影片有多个主人公,是小情节电影。
故事发生在现代、韩国一个虚构的雾津市,跨度是男主人公——那个去当老师的艺术爱好者进入雾津市以后的一段时间。
整部影片充斥着无数的矛盾,包括黑暗的社会现实与明亮善良的人格;男主人公身上的想要义无反顾地照顾、帮助那几个可怜的孩子但是不得不面对自己有孤儿寡母要养活的现实的矛盾;徐干事那种为了几个孩子什么都敢拼、但是没有力量再对这个社会现实做出什么改变的无奈;也有孩子们希望变得更好、希望能够让坏人得到惩罚,但是黑暗的现实社会让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的矛盾。
这部影片据说是根据韩国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改变出来拍摄的,给人的感觉确实很真实。
影片的女主角——徐干事虽然是韩国影片惯用的那样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但是男主角在很多人眼里就觉得比较磕碜了。
这样给人的感觉会是,这个导演并不是在拍偶像片了,因为偶吧实在对不起观众了好么。
基于这个想法,影片给人的感觉就会不由自主的变得更加真实。
影片的结尾说不上是悲剧也说不上是喜剧。
没有大团圆的结尾,因为坏人依旧没有得到惩治、逍遥法外;也说不上有多坏,因为孩子们有了安定的归属,也知道了就算是残疾的天使,也会有人关心爱护他们,并且,生活一直在向好的一面发展。
对于影片的题目,“熔炉”,我能说的就是,这整个事件就像是一个熔炉,它锻造了那些不幸的孩子,赋予那个男孩子坚强勇敢,虽然他用了实在偏激的方式,但是他确实有了自己一个人向生活反抗的勇气,不管是残害自己和弟弟的坏人,还是整个黑暗的社会。
《熔炉》简介+影评

点滴(社工影视)他无法听到,也无法说话中文名:熔炉外文名:Silenced其它译名:漩涡/无声呐喊/The Crucible/???出品时间:2011片长:125分钟剧情简介:来自首尔的仁浩来到雾津,应聘慈爱聋哑人学校哑语美术老师。
在学校期间,仁浩发现学校笼罩着令人窒息的氛围。
总是躲闪的金妍斗;满脸淤青的全民秀;下课后女厕所中有呼喊与哭泣;在他想一探究竟时门卫的阻拦……随后他意外目睹了校长行贿警察,教导员毒打民秀,宿导溺罚妍斗的行径。
在人权组织的帮助下,一个惊天的隐秘被慢慢揭开。
然而追求真相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仁浩对儿童的帮助也因自身家庭的经济困顿与不明真相群众的误解陷入困境。
一场正义与邪恶,金钱与人性的较量就此展开……观后感:《熔炉》以真实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学校的事件为蓝本,描写了一起性暴力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引起了社会上对弱势群体保护的讨论。
本片虽然没有社工角色的直接出现,但是片中老师与人权组织对受害儿童提供帮助时遇到的困难,可能也是社工在工作中将面临的困境:案主隐私的保护;如何处理现有资源与案主需求之间的关系?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怎样最大程度的保证案主利益?在解决问题时怎样避免恶性冲突?如何利用舆论与社会民众支持……相信本片可以给大家带来更深的感悟与些许启发。
虽然在影片中,由于校长的行贿,金钱驱动下受害人家属的妥协,施暴者并未受到直接惩罚,但令人欣慰的是电影《熔炉》引发的“熔炉效应”仍在无限的扩大和延展。
随着影片的热播与民众强烈的讨论,《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在韩国颁布。
影片的结尾,残障儿童们在人权中心装扮着圣诞树,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也给全片冰冷的色调里添加了一丝温暖。
诚如电影里人权中心女干事给仁浩的信中所述:我们之所以战斗,并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天冷,是为了告诉大家,身边的人的温暖有多重要。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刘琦慧)。
熔炉影评

阴霾的天气,漫天浓得化不开的雾气萦绕在昏沉森严的雾津的每一个角落;只是一个转身,小男孩的生命已经凋零,只是一个转弯,小羊便成了车下的冤魂,那种弱势群体的无力,死的无声无息。
姜仁浩的那句“雾太大,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和他母亲的回应”雾都本来就是雾多的地方”,就这样营造了一个沉重压抑的故事环境,交通警示牌上的“雾津欢迎你”就这样开启的一个真实的沉重的故事的演绎。
熔炉,改编自韩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此片改编自真实事件。
从2000年起的4年间,韩国光州的一所聋哑儿童学校的校长和某些教师相互勾奸,对校内的残障耳聋实施长期卑鄙下流的性暴力虐待。
校内的知情人员更是漠不关心、极力掩盖事实。
这一切直到富有正义感的美术老师姜仁浩的到来才慢慢浮出水面。
在这座气氛阴森恐怖的学校中他似乎嗅到了一丝丝异常:孩子们恐惧的眼神,古怪的行为,伤痕累累的面孔……后来姜仁浩用爱与关怀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孩子们向他吐露真相,骇人听闻的惊天黑幕这才被缓缓揭开。
三个孤弱无依的聋哑孩子,两个势单力薄的成年人,他们就这样向邪恶势力奋起反抗。
但这场战役远比他们想象的要艰难。
《熔炉》影评

我们被融化了什么,我们又融化了社会什么-------------《熔炉》影评一直不懂为什么电影名字叫作《熔炉》,直到看了几篇影评,才真正明白了导演的用意。
社会像个熔炉,他把每一个人改变,融掉了每一个人的棱角与正义,融掉了人心与温暖。
而我们个体也要像或说应该像熔炉一样,向周边的人传递温暖,融化冷漠的社会。
整部电影而言,是以压抑,不公,愤怒,无能为力为主调,开篇即是男主来到雾城,结尾亦是男主在首尔看到雾城的宣传板、;欢迎来到雾城。
然而,在这大雾笼罩下的城市,确实那样丑陋与肮脏的人性。
性侵,性侵小孩,聋哑小孩,还是校长和老师做出的事,在做出之后不但没有任何悔改之心,反而以恐吓、收买而继续他们虚伪的人生。
我看到之后震惊,觉得很恶心,不堪,愤怒,同情,和所有观看过影片的人一样。
但还有一些东西,在拷问着我的心灵。
首先,那些学校里的老师为什么会变成同伙,警察局的人,教育局的人,甚至是检察院全都默不作声,难道“公正”这两个字存在感这样微弱吗?微弱到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权势的话,就得不到任何保护吗?女主的束手无策让你给我的心特别疲惫,我以为只要我敢说,只要我找到司法机关,我的愤怒就可以解决,然而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犯罪的一方,因权有势,他们利用他们对社会所做的所谓的贡献,可以掩盖他们的无耻,甚至成为他们任意妄为的外套,谁敢制止呢?涉及到自身利益,谁又不会推脱责任与他人呢?只要与我无关就好,这就是社会融化掉的我们。
可怕的是,我好像正在被融化。
在法庭上对峙的一段我印象深刻,那几个证人,就像我方律师所说,全是有弱势的人,他们可能更会因为说出真相而失业,因为他们出于这样的社会阶层,他们保护自己的决心与欲望大于说出真相的正义。
说出真相了,上次被关了,孩子被救了,他们自己呢?失业了,家庭破碎了,再也没有安稳的生活了。
这是人啊,从卑微开始,一步步向上攀爬的人啊,虽然看客愤怒,然而真正到那个情景下,有多少人会说出真相呢?所以我们要变强,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变强,只有我们的起点高到我们不怕说出真相,我们才会融化别人,还好我有机会,却可惜的是,社会的绝大多数,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他们是卑微的,是靠别人的眼色活着的。
《熔炉》影评

文/轩辕最近因为在写回忆录《记忆碎片:与梦想背道而驰》,除了给阿毛约稿写影评,我根本有没打算再为某一部电影写影评。
最近看电影很多,美国的科幻奇幻玄幻,日本的动作爱情亲情,我是在凌晨的时候看完这部电影的,我唯独因为这部电影,我的心为何如此愤愤不平,我决定加班要写一下自己的感受,我的情绪为何如此难以平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在凌晨时分没有了睡意。
这部韩国的电影取名实在有些不太烂。
中文翻译为《熔炉》,单看这个题目,这或许是一部不错的励志电影,但是结果大大出人意料,至少出乎了我的意料。
或者说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或者是看完电影以后,我不禁想到自己身处的环境,该电影就这样让我联系到实际。
想到现在这个社会出现的一些事情,生活中有太多无奈和不公平,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在做什么?尽管我不是放愤青,也不是小资,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我是这个社会上简单不能再简单的一个人,一个平凡不能在平凡的一份子,相对于电影来说,我还是一个听得见能说话的正常人。
说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至少我还不是一个智障。
回到电影,该电影根据字幕来说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为蓝本改变而来。
讲述了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到一个特殊学校当老师的遇见一起性暴力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
影片通过在身体上存在某种弱势的孩子与两个富有正义感的成年人,串起了整个剧情。
幽暗狭长的隧道里,一位小孩站站铁轨上面,一列火车缓缓驰过,在雾津,漫天浓郁的雾气,一辆小车撞死了一头小鹿,鲜血静静流淌着。
在汽车修理处,正准备离开的老师恰好有被另外一辆车子亲密接触,车上下来一位年轻的美女。
姜仁浩刚到学校就被行政主任要求给好处费,还因为是有熟人推荐过来的,所以打五折,但是数目依然不少,但是是以学校助学基金为幌子。
是的,这样的现象似乎正常了,我以为这只是目前社会的少部分,没有想到在国外,在韩国,这样的现象居也是正常的。
姜仁浩家庭并不富裕,家中的妻子已经逝去,女儿的身体虚弱多病,母亲年过花甲,对于向学校叫好处费的事情,母亲还这怪老师刚到学校就要这多钱。
2011《熔炉》电影影评

勿忘初心“我们一路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变。
”一句话道出了整个影片的精髓,个人也非常喜欢这句话。
电影熔炉改编自孔枝泳的同名小说,讲述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障碍学校的暴力性侵事件。
《熔炉》开头是一段平行蒙太奇,在迷迷蒙蒙的雾和黯然忧伤的音乐中,民秀的弟弟被火车撞死,姜仁浩在雾中行车不慎撞死了一只兔子,接着是一个绿色的路牌“雾津欢迎你”。
影片的开头就传递了一种压抑、沉重的情调。
来到这所特殊学校,沉闷奇怪的气氛令仁浩格格不入。
爱答不理的孩子,公然索贿的行政室长,毒打学生的老师……奇怪的氛围让姜仁浩分外疑惑,也恰恰突出了他这个首尔来的“异类”,在工作与学习上往往受到排斥。
一开始,影片就开始制造悬疑,漆黑的走廊里传来孩子的嘶喊声;被老师毒打的民秀;受贿的警察。
姜仁浩误打误撞得知了整个事件的经过,第一个站出来寻求正义。
寻求人权组织的帮组是个理智的选择,采用媒体的直播让更多的正义民众参与到整个事件中来,用舆论的压力致使政府采取措施。
近年来,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媒体、网络对政府、司法、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作用。
电影是一个时代的艺术,无形中被赋予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法庭之上,被告席上坐着三位成年大叔;另一边,是三个残疾的聋哑学生。
人情与金钱任然在腐蚀这个社会,就连一向以公正的司法也不例外。
法律是冷酷的,也是温情的,掌权者拥有发言权,有能力板正公平这把称。
律师在韩国的地位一向很高,在本部片子中白扮演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申述的前期,给予了三个受害学生希望,同时也给予了姜仁浩与人权组织打赢这场官司的勇气和信心。
整过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赚足了观众的眼球,情绪跟着剧情时起时落,可谓成功之作。
审判结束后,只有画面,没有声音,因为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少数人发出的声音也不被听到,我们变成了聋哑人,我们的心又聋又哑。
民秀选择了极端方式,与仇人同归于尽。
临死前,民秀露出了笑容,令人心碎的笑容。
防爆部队和游行抗议民众发成冲突,警员肆意抓捕,姜仁浩抱着民秀的遗像向周围的人们呼喊着“这个孩子叫民秀……”,一次一次的被水枪冲倒,一次一次的又站起来,直到被被两个警察踩在地上动弹不得。
看韩国电影熔炼影评!

大家好,我是扒局影音,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部电影是熔炉。
来自首尔的哑语美术老师姜仁浩来到雾津,应聘于慈爱聋哑人学校。
天降大雾,他意外撞车,维修时邂逅了人权组织成员友真。
姜仁浩妻子早亡,8岁女儿松儿天生哮喘由祖母照看,所以他不辞辛苦谋职养家。
然而,双胞胎的校长与教导主任竟逼仁浩索贿5千万韩元,并美其名为学校发展基金。
同时,姜仁浩逐渐发现学校笼罩着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令人窒息。
尤其有三个孩子引人关注:聪颖的金妍斗和贪吃的陈宥利总是躲闪。
全民秀的弟弟自杀身亡,他总是满脸淤青。
下课后,仁浩还听到女厕所中有呼喊与哭泣,在门卫的阻拦下他未深究。
之后,他意外目睹了校长行贿警察,教导员毒打民秀,宿舍督导溺罚妍斗的行径。
一个惊天的隐秘被慢慢揭开,真相震动整个韩国。
电影《熔炉》改编自韩国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说,以真实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事件为蓝本,描写了自2000年起于校内性暴力事件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中教师与人权运动者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
熔炉虽然看似是一部以儿童性暴力为题材的电影,但更重要的是剧情发展的方式和过程。
比起整件事件本身的进展,与如今社会现实的融通,使剧情的真实感被迭加而更显充实。
只需交上被称为“学校发展基金”的贿赂金,就能成为私立学校的老师;对校园非礼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腐败警察;法官和检察官对接案律师的有利判决,即所谓的“任职礼遇特惠”;对各自职能范围各有说辞,而拒绝谈论事件的市厅和教育厅;对过错没有丝毫悔悟,目中无人的基督教团。
在社会所谓的”无贫贱富贵之分”的等级制度上看,各自极力掩盖事实的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无不时刻地强调着“我们就是特权阶级!”这么一句肮脏龌龊的台词。
“幸福社会”是否只是不存在的范特西。
区区几个人就能组成的金钱集团,就能排个名利资产,转而就能形成社会的阶级层,这就是我们如今的社会。
阶级层很快就能成为权力层,而在这不合理的制度系统内,这样的特权层掌握着所有反对自己的下级阶层的弱点。
熔炉 影评

熔炉影评
《电影熔炉》是一部让人动容的作品,它以其真实而残酷的故事情节,深深触
动了我内心的柔软之处。
这部电影由韩国导演黄东赫执导,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出色的表演而备受赞誉。
首先,这部电影以其真实的故事情节而引起了我的共鸣。
影片讲述了一个残酷
的现实,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与不平等。
故事发生在一个残酷的青少年教养院,孩子们遭受着来自教育者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这让我感到无比心痛。
电影以真实的方式展现了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困境,让观众深刻地反思社会的问题。
其次,电影熔炉通过出色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演孔刘和郑有美在
电影中的演技令人叹为观止。
孔刘饰演的教师在面对学生问题时的无奈和挣扎,以及郑有美饰演的学生的坚强和勇气,都让我为他们的表演所动容。
他们的演技让我感受到了角色的真实性和情感的传达,让我对整个故事更加投入。
此外,《电影熔炉》还通过其出色的导演手法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导
演黄东赫运用了大量的细节和镜头语言来展现故事的残酷性和真实性。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镜头运动,将观众带入了教养院的世界,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痛苦和无助。
这种视觉冲击使得整个电影更加生动和震撼,使我深深地为主人公们的遭遇所震撼。
总的来说,《电影熔炉》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它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出色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导演手法,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觉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的作品。
我强烈推荐观众们去欣赏这部电影,它将给你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炉》:无声的挣扎个人觉得,其实有些电影,我们是完全没有必要用专业的眼光去看,例如这部《熔炉》,看完再去理智的分析镜头运用,演员表演,情节丰不丰富反倒是有些可笑了,所以当我看到“笨拙的展示腐败和罪恶,毫无想象力的剧情推进,没什么亮点”这类的评论,第一反应竟然是有些愤怒。
以前我总是说每个人对电影都有不一样的理解,所以别人打一星五星都有他的原因,可是当我看到这部电影被很多貌似专业的人打三星,可是却可以为收了钱的国产烂片打四星甚至五星,难免会觉得不舒服。
《熔炉》的观影感受是悲凉和绝望,因为是以现实事件为蓝本,所以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觉得触目惊心,而比这场性侵害事件更为让人发指的是原本该行使着正义、公平的人背后却偏袒权贵,进行着肮脏腐败的交易,当我们看到审判过程中的希望被黑暗逐次吞没时,一种无力感袭遍全身,就犹如法官宣布审判结果时,孔侑饰演的老师一脸呆滞的看着周围混乱的一切,此时画面无声,心内嘶吼呐喊,却始终无能无力。
好在现实给了我们一点欣慰,因为《熔炉》的上映在韩国引起轰动,最终《熔炉法》的通过至少给了这片黑色一点光芒。
其实国内也有类似事件,只不过这类题材敏感,也不会有哪个导演愿意碰,有人评论说“人家有改变国家的电影,而我们只有改变电影的国家”,一语中的,如果前段时间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唐慧事件能有这样的机会而去废除劳教制度,电影收获了票房和口碑,而通过电影可以让现实得到正义的推动,而不再是新闻过后就不了了之,一举双得,何乐不为?韩国电影一向喜欢自嘲,相比较就不单单只是电影上的差距了。
电影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让观众对受害者的心理和背后的细节有了一个更详细的了解,有几场戏一直让我揪心。
在校长第一次侵害孩子时,孩子躲进女厕所,校长从隔间望去的镜头变成整场戏的梦魇,作为看客我已毛骨悚然,更何况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被侵害的孩子里其中有一个不仅是聋哑,而且智商只有8岁孩子那么大,虽然遭受了梦魇般非人的侵害,但是她却不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这一切是有多么的可怕,当在面馆里,所有人都没有食欲吃饭时,这个孩子却难掩爱吃的本性,吃了一脸的炸酱面,这个镜头结合最后一年后的场景看得人五味杂陈,有时候真不知道这到底是件坏事还是好事,孩子又聋又哑还智力低下,这无疑是个悲剧,可是她听不到那些虚伪肮脏的语言,看不懂成人世界的灰色规则,即便遭受侵害,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小世界里,换个角度看,这又是件好事。
另外最让我心痛的一段就是学校女宿导用钱收买了受害者的家属签下协商书后说的一段话了,“真可笑,就算在贫穷,在怎么没文化,可自己的孙子遭遇了那种事情,竟然因为几个钱,就同意私了了呢。
这倒也是,我也不是没法理解,有儿子却整天躺在病床上,儿媳妇跟人跑了,孙子还又聋又哑,连我都觉得,上帝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这时候镜头切到孩子的奶奶脸上,老人没有表情,从背后那个破败的家我们或许能猜到,老人不是见钱眼开到没人性,只是现实令她没有能去抗争的信心。
当法官宣判结果时,我真的是扑哧一声笑出来又立马泪流满面,这声笑是因为在意料之中的鄙视又心有不甘的无奈,这一段孔侑演的好,观众跟随着他的目光,看完了所有人的表情,那一幕幕,难以忘怀。
当其中一个孩子发现正义公平的法律并没有倾向他时,他选择了和侵害自己的老师同归于尽,孔侑端着孩子的遗像,在警察水柱的攻击之下,他被击倒,又爬起来对着周围的民众说“这个孩子叫民秀,既听不到声音,也说不了话”,一遍一遍的重复着。
这让我想到了孔侑第一次来这个学校的路上,中途撞死了一只动物,它像这些孩子一样,同样无法表达自己的痛苦,在食物链最高端的人看来,它的死是微不足道的,你撞死它既不用负什么责任,也无需承受任何舆论的谴责,联想起整个事件,真讽刺。
最后点题的一句台词升华了整部电影“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孩子们,世界很好,你们还好吗?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
穿过幽暗狭长的隧道,便是雾津。
漫天浓郁的雾气,两条刚刚失去,尸体还温热的生命,还有那块绿色的交通指示牌,无声地告诉姜仁浩:雾津欢迎你。
也许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应该是平等的。
如今似乎人们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那就是那句仿佛是刻在亘古不变的宇宙中沙尘上的一句话:人人生来平等。
但现实的讽刺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它不断地,隐约的告诉我们,人人生来不平等。
任何强者向弱者所表示出的一点点恩惠,都被无限放大了,以至于甚至可以变成为强者罪行辩护的证词。
现实不断地让我们怀揣希望,却又一次又一次的将这种希望化为乌有。
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教我们要学会原谅,或许那是因为有些人,尚未见识到真实的绝望。
三个天生或后天在身体上存在某种弱势的孩子与两个富有正义感的成年人,串起了整个剧情。
影片是一场有关正义与邪恶角力的故事。
性侵犯孩子们的变态人渣,表面上衣冠楚楚,一副道貌岸然的嘴脸。
办公室里甚至悬挂着那副比真人还要富有正义感的画像,不禁让人感叹艺术的魅力是如此让人荡气回肠。
这些人,表面上,优秀的人,有头有脸的人,拥有无数个头衔,无数个丰功伟业:慈善家、教育家、基督教会成员、教师。
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早已被腐蚀了个干净,也许甚至是最肮脏的蛆虫,也不屑于栖居于这样的皮囊之上。
而还有另一些人,充当这些人的爪牙:警卫、警察、教育厅的官员、市政厅的官员、医院的医生、法官、辩护律师。
这让我们深深的觉得,人要拥有权力,人要拥有钱财,不然,所遇到的一切,或许只是活该。
但是也许我们忘记了一个名叫无辜的词。
这个词伴随着弱者来到世间之后,就再未消失。
而且它的后面总是连着一个让人颇觉淡漠,却其实触目惊心的词:受害者。
影片中的孩子们,他们是无辜的,他们带着善意来到这个世界上,带着残缺的给予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活着,仅仅是活着,他们没有憎恨世界,也没有期许一切。
但是,命运往往给予的极少,却索取的良多。
甚至连微笑,都成为了一种令人痛心的奢望。
童年受到的莫名侵害,会成为人一生中永远也抹去不得噩梦。
它会伴随着一个人一生。
影片中触目惊心的事实,让人恨不得化身为某个正义战士,去一一手刃这些畜生。
但是,我并不能这样做,你也不能这样做,每个人或许都不能这么做。
为什么?因为,此时,理性会告诫你,专家会告诉你:以一种罪恶惩罚另一种罪恶仍是罪恶。
于是,我们有了合理的罪恶与制裁,那就是法律。
法律是如此的公正,又如此的冰冷。
它的公正应是与生俱来,它的冰冷却总伴随着人性的冰冷。
法律的背后,是一群一批一个集团的执法者。
当年幼的孩子们坐在证人席上,为了证明那些令人发指的罪恶,流着眼泪又手语比划着他们也许永远也不愿意再提起的噩梦时,他们坚强的让人心疼。
且不说,正义究竟能不能够得到伸张,他们还只是孩子啊,却要再次遭遇他们早已遭遇过得地狱,而有些人甚至还会为了金钱利益,在法庭上对着他们嘶吼,继而对着法官嘶吼:他们是孩子,他们的话,不可信。
一群他妈的畜生!在畜生的执行法律者背后,会让人对法律本身也感觉到怀疑,因为在这种时候,法律往往用来维护畜生的权利,而却把所有的人,当做畜生看待。
即使,正义通过法律得到了伸张,又能怎样,因为有些事情,是永远也抹不掉的,更何况,正义,往往无法伸张。
庭外的和解,无非就是金钱的力量。
钱有时候可以换来一切,可以拥有声名、拥有权力、拥有地位、甚至可惜洗净罪恶。
但是钱有时候却也会感觉到无能为力。
当遇到富有正义感的姜仁浩,以及维权机构的女职员时,连万能的金钱,也悻悻然失效了。
所以,世界上总有这种傻子,不肯面对现实,全能的现实,总是想要抗拒现实,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骂一句:你们傻不傻。
但更多时候,我发自心底的,对他们肃然起敬。
除却讨论法律与世界的不公正之外,影片中对于人物心理以及氛围的营造也颇让人动容。
小女孩妍斗写在信上的回忆在影片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昏暗的走廊,显得无比漫长而且遥远,就仿佛是童年噩梦中总会出现的场景一样。
小女孩在走廊的尽头看到了些微的带有暖意的灯光,待到走近,听到屋里传来了温馨的音乐。
但是推开门之后,却看到了世界上最为龌龊甚至阴森恐怖的画面。
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此真切的惨痛经历,但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此的心理与经历,我们怀着忐忑的心走向社会,在前进的路上,我们独自跋涉,走着走着,在路的远方看到了些许希望与温馨,但待到我们走近,世界却以一种狰狞的面目猛然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脆弱的人,直接跑开了,坚强的人,选择留下来面对,逐渐麻木,逐渐习惯,总有一天,良知渐渐被磨灭了,此时,有另一些人便会拍着我们的肩膀说:年轻人,你成熟了。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如此冥顽,让人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丝裂缝将其摧毁,而世界上又同时如此易碎,正如受伤的孩子的心。
当姜仁浩试着告诉民秀和解的真相时,他没有讲到钱,他只是说:奶奶很善良,于是她原谅了那些坏人。
他是如此温柔,在这样绝望的环境下,仍想给孩子一个美好世界的梦。
但民秀最终还是选择了覆灭,与仇人一同走上死亡的道路。
当列车呼啸而过时,它撞碎了一个孩子美好的梦,也撞碎了一些人内心仅存的希望。
睿智的孩子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改变,影片的魅力之处也许就在于此,再让我们看到希望的同时,又将它击个粉碎。
当妍斗在法庭上证实她能够听到音乐时,罪人们哑口无言了,正义者欢呼雀跃。
让人想起姜仁浩老师在海边对妍斗说的那句话: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反而是看不到也听不到的,而是需要用心感受的。
当妍斗用手语比划着那句恶毒的话,找出双胞胎中的校长时,是多么的让人欢欣鼓舞。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场聊做自慰的春梦罢了。
一直宣判书,让所有的美丽幻想统统归零。
影片中另外一个有张力的细节,是当姜仁浩老师的母亲质问他究竟是自己的女儿重要,还是这些素不相识的孩子重要时,姜仁浩的回答:当孩子们遭遇那些事情时,我在现场,但我却无能为力,如果现在放弃,我没有自信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
影片最终虽然没有给出确切的结局,但是从姜仁浩手中的生日蛋糕,或许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一家都很好,这也算做是对于我们的最后一丝安慰了。
宣判结束了,罪人们在法庭上弹冠相庆。
走出法庭,他们又在声色场所风流快活,他们一边把手伸进姑娘的上衣里,一边炫耀着自己是如何买通一切,获得胜利。
他们一边欢笑着唱着歌,一边声嘶力竭的大喊着:正义终将获得胜利。
多么的他妈的讽刺!讽刺的情节不止一处,校长的情妇走出男孩民秀的家门,抖动着手中的协议书,对着匆匆赶到的女主角说道:就算是在没有文化,再没接受教育,竟然为了几个钱,竟然同意了私了……上帝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
讽刺的让人想要毁灭世界,但是贫穷的现实又让人无比痛心疾首,卧床的儿子,又聋又哑的两个孙子,年老的老太太,落跑的儿媳妇,生命的不幸偏偏总是降临在同一个家庭身上,人的生存竟然成了一种艰辛的奢望与幻想。
在这里,另一种现实在眼前铺陈开来,让人忍不住扼腕。
也许你我都跟姜仁浩老师一样,每天忙碌的穿梭在大街小巷,拖着疲惫的身躯站上拥挤的地铁,如此普通,却又拥有如此美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