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周珊珊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胃酸过多等症状。
循证护理是以当前的最佳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循证护理应用1. 采集科学的证据循证护理的第一步是采集科学的证据,以确定最佳的护理实践方法。
对于急性胃炎患者,可以查阅相关的临床指南、系统性综述以及最新的随机对照试验等文献,分析涉及胃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2. 分析证据质量循证护理的第二步是分析证据质量,以确定正在使用的证据是否有效、可靠。
对于急性胃炎患者,需要关注研究方法的质量、样本规模、研究对象的特点等方面。
对于经过严格筛选的高质量文献,可以更加有信心地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
3. 根据证据制定护理方案循证护理的第三步是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制定护理方案,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估等方面。
对于急性胃炎患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症状、生活习惯等方面,制定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的护理方案。
1.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通过采用最佳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呕吐、胃酸过多等症状的发生,从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2.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采用严谨的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成本。
同时,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胃酸分泌,减轻胃肠道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3. 减少医疗差错循证护理的应用可以降低医疗差错的风险,通过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病情,减少因为治疗不当导致的医疗差错和二次手术的风险。
三、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差错的风险。
护士应当积极采用循证护理,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循证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

【 yw r s P pi ucr E ie c — ae ae C mpin eb h vo Ke o d 】 et l ; vdn e b sdc r; o l c e air c e a
wi 5 c ss i a h go p n h o to ru e ev d ru ie me ia ae o h iet n d p r n n h b t 9 ae n e c ru ,a d te c n rlgo p r c ie o t dc lc r fte dg si e a me ta d t eo — h n o t s rain go p wa ie vd n e b s d c r .C mp in e u sn aifcin a d q ai fle stain o ains ev to ru sgv n e ie c - a e ae o l c ,n rig stsa t n u ly o i i to fp t t a o t f u e we eo s re . s l h o l n eb h vo , u sn aifcin a d q ai fl ec n i o so h b e v t n go p r b ev d Re ut T ec mpi c e a ir n ri gstsa t n u l yo i o dt n fte o sr ai r u s a o t f i o
急性肠胃炎参考文献范文

急性肠胃炎参考文献范文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肠胃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服务,比较护理服务前、后的焦虑程度及抑郁程度,观察护理干预服务依从合计率。
结果护理服务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优于护理服务前;且观察组焦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抑郁程度明显优于护理服务前;且观察组抑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服务依从合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肠胃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体现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肠胃炎;依从性急性胃肠炎为胃肠黏膜的一种急性炎症疾病,患者常存在腹泻、腹痛等多种症状表现,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需要开展尽早的治疗以及对应的护理服务,进而提高其预后质量,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1]。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归入指标统计资料,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急性肠胃炎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7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肠胃炎患者纳入数据值分析资料,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31.36±2.54)岁;观察组平均年龄(31.42±2.33)岁。
纳入标准:患者经由临床诊断存在急性肠胃炎;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沟通障碍;患者存在精神异常。
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服务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给予用药方面指导,实行常规健康宣教等。
急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分析

C h i n J M o d D r u g A p p l , M a r 2 0 1 4 , V o 1 . 8 , N 0 . 5
・
20 9・
经济 负担 。
透析期 间因低 分子肝素导致 血小板减少情况具有有 效干预治
人员 对患者 内瘘 的包 扎应轻重适 宜 , 不 要包扎过 紧造成血液
流通 不 畅 。
2 结 果
物 。护理 环节主要 在于对患者各 项身体状况 的观察 , 并 注意 对患者 的心理护理 以及 饮食护理 , 减少 由于患者 自身原 因造 成 的病情 恶化 [ 4 3 o总之 , 对 由于在血液透析 中使用低分 子肝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症状表现轻微 , 可以出现轻度 的贫血症状 。 . 1 . 2 常见 的发 病原 因 ① 急性感染及 其病原体 毒素 : 某
些细菌 、 病毒 以及寄 生虫的毒素可 以造成 胃黏膜 的急性炎症 ;
②理化 因素 : 化学物特别是 药物是造成 胃黏膜损伤的常见原 因, 其 中最 为常见的引起急性 胃炎 的药物为非 甾体抗炎药物 , 比如阿司 匹林 等 ; ③应激 因素 : 急性应激 反应可 以造成 胃黏
[ 4 ] 朱雪 荣 , 康芳 琴 , 柴亚玲 . 血液透析 患者护理 中的相关 问题 及
伦理对策 . 中 国医学伦理学 , 2 0 1 3 , 6 ( 0 5 ) : 5 8 3 — 5 8 4 .
由此 可见 , 护理干预对 于血液透 析合并 乙型肝炎患者在
急 性 胃炎 的I 临床 治 疗 以及 护 理 分 析
使患者树立信心 ,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 关键词 】 急性胃炎 ; 临床治疗 ; 护理 ; 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屠庆娟

急性胃炎是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引起的急性广泛性或局限性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发病急且上腹疼痛严重。不良饮食习惯的增加、生活压力加大等因素导致临床中患急性胃炎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1]。为了更好的促进患者疾病好转,身体健康改善,我科室针对急性胃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详情如下。
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室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临床工作的特点,制定了急性胃炎循证护理方案。循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审慎明确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循证护理的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本次研究中,科室护理人员首先分析了急性胃炎护理中的相关问题,分析大量的临床资料,确定了急性胃炎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循证护理措施,从饮食、用药、心理、认知等方面给予患者专业的护理,让患者能够充分意识到规律、卫生的饮食对改善自身疾病症状的重要性,从意识上对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认同,从而在健康行为上积极改善。从本组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后,对急性胃炎知识的知晓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循证护理的具体服务措施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从症状改善来看,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循证护理模式下,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为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用药、饮食,做好脉搏、血压等各项相关指征实施熏蒸护理干预:(1)循证问题:急性胃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所引起?临床症状都有哪些?如何才能够预防急性胃炎?(2)确定循证依据:查找关于急性胃炎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科室既往急性胃炎资料。了解到急性胃炎的发生与进食不卫生有关[2]。该疾病发病急,上腹部疼痛,还会出现呕吐、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3)根据上述分析制定急性胃炎循证护理方案并实施:加强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症状适当安排饮食方案。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为患者补充营养。叮嘱患者多补充水分,促进毒物的排出。当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之后,需要指导患者食用半流质的食物,进食米饭需要将米饭煮软烂。保证饮食营养均衡,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热量、蛋白质。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进食,叮嘱患者食物需要充分咀嚼,这样能够减轻胃肠压力。告诉患者千万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为了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遵从医嘱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3];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加重胃痛的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始终保持亲切、耐心的态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告诉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是促进疾病好转的必要条件。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急性胃炎的认知,详细介绍急性胃炎的发展过程,预防急性胃炎的基本措施等。为了让患者更好的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可以根据患者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采取视频、声音、图片等多种方式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袁梦婷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袁梦婷发布时间:2023-06-14T02:39:27.628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袁梦婷[导读] 目的分析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扬州 225000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采取循证护理方法,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1)护理前,两组V 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V 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87%,与对照组的74.36%比较明显更高(P<0.05)。
结论急性胃炎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症状,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胃炎;护理效果急性胃炎,为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因多种病因所致的急性胃黏膜炎症,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不适及隐痛等。
因急性胃炎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建议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1]。
鉴于此,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循证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9例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1例、18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31-72岁,年龄平均(53.93±1.21)岁;发病至入院接受诊疗时间为1.2h-6h,平均(3.37±0.21)h。
对照组39例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2例、17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32-71岁,年龄平均(53.91±1.24)岁;发病至入院接受诊疗时间为1.3h-6h,平均(3.38±0.20)h。
急性胃炎60例临床治疗研究

临床 治疗结果如表 1 所示 。 由表 1 可知 ,对6 0 例 急性 胃炎 患者进行 临床治疗 ,治愈5 1 N ,占 总 临床人数 的8 5 %,显 效4 例 ,占总临床人数 的6 . 7 %,有 效4 例 ,占总 临床 人数 的6 . 7 %,无效 1 例 ,占总临床人数 的 1 . 6 %,临床 总有 效率为 9 8 . 4 %。临床治疗效果 非常好 。
医学 杂志 , 2 0 0 6 , 3 5 ( 9 ) : 1 9 — 2 0 .
参考 文 献
[ 1 】 许丙俊 , 刘 志 刚. 慢 性肺 源性 心脏 病伴 多器 官功 能 障碍 综合 症3 6 例 分析 [ J ] . 临床肺 科杂 志, 2 0 1 2 , l 7 ( 8 ) : 1 3 8 1 — 1 3 8 2 . 【 2 】 陆再英 , 钟南 山. 内科学 【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8 : 1 5 7 . [ 3 ] 汪 海涛 , 凌敏 . 慢 性 阻塞性 肺疾 病急 性加 重期 多器官 功能 衰竭 的 危险 因素分析 [ J ] _ 海南 医学 , 2 0 1 2 , 2 3 ( 1 ) : 6 — 7 . [ 4 ] 李 国 军. 老 年肺 心病 并 发多脏 器功 能衰 竭5 8 例 临床 特点 及治 疗
[ 1 1 ]王永 , 朱 宝 山, 韩 淑艳 . 慢性 肺 源性 心 脏病 急 性加 重 期合 并 多器 官功能 衰竭3 2 例临 床分析 [ J ] 重庆 医学, 2 0 1 0 , 3 9 ( 2 1 ) : 2 9 9 9 — 3 0 0 0 .
急性 胃炎6 0 例 临床治疗研究
江 植 成
[ 1 0 ]姜红艳 . 肺 心病 并 发多脏 器衰 竭 临床 分析 [ J ] _ 临 床 医学, 2 0 0 9 , 1 3
循证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16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在肌肉紧张、恶心、呕吐、呛咳、躁动等方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完成胃镜检查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胃镜检查中,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胃镜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291-02循证护理(EBN)是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临床循证医学理念影响而产生的。
循证护理的核心主要为分析并明确患者护理问题后,获取最新、最佳、最准确的科学依据,将科学领域最新、最好的前沿知识服务于临床,对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最佳的个体化护理措施[1]。
循证护理对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2]。
电子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胃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操作,为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或痛苦,导致患者会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3],影响胃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胃镜检查中,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了效果对比分析,以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5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216例,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
观察组男58例,女50例,年龄19~75岁,平均(43.5±11.2)岁;对照组男57例,女51例,年龄18~76岁,平均(42.8±12.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周珊珊
发表时间:2016-05-16T09:55:10.530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作者:周珊珊
[导读] 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结论:为急性胃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护理效果确切,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减轻急性胃炎患者痛苦,应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周珊珊
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急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循证组和常规组。
为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方法之上实施循证护理。
结果: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疾病认知水平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循证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
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结论:为急性胃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护理效果确切,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减轻急性胃炎患者痛苦,应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急性胃炎;循证护理;临床效果
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严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酸中毒或者休克现象[1]。
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急性胃炎,加强对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科学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有效性,本研究选取90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先做如下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循证组,每组45例患者。
其中,常规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为18岁至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5.6±1.6)岁,患者病程为0.6年至2.5年。
循证组45例患者中,21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19岁至6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6.2±1.9)岁,患者病程为0.7年至2.6年。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在内,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为常规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及体温等生命体征,并且指导患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和注意保暖等。
循证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措施基础之上,实施循证护理。
具体方法为:第一,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的时候,注意和蔼和热情。
及时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并且为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心声,为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步骤和治疗方法,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和关系。
第二,在患者住院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提醒患者适当补充水分,避免患者严重脱水,促进患者机体排毒。
等到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的时候,护理人员嘱咐患者进食软饭或者半流食物,保证患者每天可以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热量以及蛋白质,告知患者严禁进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嘱咐患者少食多餐,告知患者在进食的过程中,要充分咀嚼,这样可以有效减轻胃的负担。
第三,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适当给予患者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病情较轻,则可以不给与患者抗生素类药物,目的在于有效减轻胃刺激。
患者伴有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并且脱水状况更加严重,护理人员及时安排患者输液。
第四,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每周举办讲座或座谈会等,为患者分析导致疾病发作的因素,告知患者预防疾病发作的措施,嘱咐患者注重保暖,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指导患者适度锻炼,戒酒戒烟,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3 护理观察指标
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和疾病认知情况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疾病认知水平进行分析。
其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患者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则判定为显效;患者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则判定为有效;患者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则判定为无效。
患者胃炎认知行为平价内容包括健康知识、治疗知识、预防知识、基本知识及用药知识,每一项20分为满分,分数高则代表患者认知能力强。
根据患者和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十个问题,进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调查,每个问题10分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循证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对比,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临床中,急性胃炎十分常见,急性胃炎是内外因素所导致的急性炎症,急性胃炎发病原因比较多。
但多由于患者饮食不规律而因为胃粘膜发生炎症,进而导致急性胃炎发生[2]。
急性胃炎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均产生了困扰,急性胃炎可发展成为酸中毒或休克,因此必须要及时治疗[3]。
此外,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对于治疗急性胃炎十分关键。
本研究针对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法基础之上运用循证护理措施,循证护理将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进行有机结合。
循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水平、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为急性胃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疾病认知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应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袁青柳.精细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胃炎的效果评价[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04:403-405.
[2]朴希岩.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9:1711-1712.
[3]龚露.急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9: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