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取样测定规范

合集下载

浮游植物定量

浮游植物定量

• 球形、园盘形、园锥形、带形等可按求体 积公式计算。 • 纤维形、多角形、新月形以及其他种种形 状可分割为几个部分计算。
• 由于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的同一种藻类的细 胞体积差异很大,套用所谓的《标准生物 量表》提供的数值计算某一具体水体的生 物量有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所以条件允 许应对优势种和亚优势种进行直接量算, 非优势种群查阅表格。
• 计数时优势种类尽可能鉴别到种,其余鉴 别到属。
• 计数中的浮游植物的数量, 最好用细胞数表 示。对不易用细胞数表示的种类可计算其 群体或丝状体数。
计数具体要求
• A、校正计数框容积, • B、定量用的盖玻片应以碱水或肥皂水洗净备用,用前可 浸于70%酒精中,用时取出以细绢拭干。 • C、滴取样品以后最好用液体石腊封好计数框四周,以防 计数过程中干燥。 • D、以目微尺测所用显微镜一定倍数下的视野直经。 • E、选好与计数框同样容积的吸管备用。 • F、定量时应将浓缩标本水样充分摇匀,快吸快滴。 • G、加上盖玻片后不应有气泡出现。 • H、计数后的定量样品应保存下来。
• (2)采水量及采样次数
卡盖式采水器
不锈钢采水器
有机玻璃采水器
• • • • •
采样次数可多可少, 有条件时可逐月采样一次, 一般情况可每季采样一次, 最低限度应在春季和夏末秋初各采样一次。 养殖池可随时进行采样。
• 每一采样点应采水1000毫升, • (1)系一般性调查,可将各层采水等量混 合,取1000毫升混合水样固定; • (2)分层采水,分别计数后取平均值。分 层采水可以了解每一采样点各层水中浮游 植物的数量和种类。 • 水样应立即加入15毫升碘液(即鲁哥氏液) 固定。
• 用内径为30毫米的橡皮乳胶管,接上 橡皮球,利用虹吸法将沉淀上层清液 缓慢吸出(切不可搅动底部,万一动 了应重新静置沉淀)。

浮游动植物采样方法

浮游动植物采样方法

浮游动植物采样方法
一、浮游植物定量
用1L的塑料瓶,直接在采样点装满水,加10-15ml的鲁哥试剂,摇匀。

鲁哥试剂即将6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4g碘充分摇动,待其完全溶解后,定容至100ml,即配成鲁哥氏液。

二、浮游植物定性
定性样品用孔径约0.064 mm的25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下约0.5 m处以适当的速度作“∞”字形来回拖动1~3 min,获得的浓缩样,放入50ml的白色方瓶中,添加适量的鲁哥氏液固定。

三、浮游动物定量
表层取水样10L(中层和底层取20L水样)过25号浮游生物网,获得的浓缩样,放入50ml的白色方瓶中,4%添加的福尔马林溶液。

福尔马林溶液即40%的甲醛与蒸馏水按照1:9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

四、浮游动物定性
定性样品用孔径约0.064 mm的25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下约0.5 m处以适当的速度作“∞”字形来回拖动1~3 min,获得的浓缩样,放入50ml的白色方瓶中,添加适量的鲁哥氏液固定。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0.1毫升样品的数量就是将实际看到的每个视野 物种数量乘以2000倍。
第3行
第5行 第8行
总的物种数=
实际看到的物
种数×10/3
3. 水滴法
镜检:根据1毫升的水相当于20滴水,用移液管 取1滴水样,转移至计数框,全部计数。
总数量的计算:假如1升浮游植物水样定容至30 毫升,那么总数量=30÷(1÷20)×计算所得个数
样品采集:首先进行水平面设点和垂直分层,然后 用1升
采水器采集1升水样,加鲁格氏液15毫升,转移 至沉降器沉 淀 24~48小时,通过虹吸法获得浓缩的定 量样品,定容至
50毫升
样品固定:添加3~5毫升甲醛溶液
2. 定性分析 采集:用 25 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以下呈 “∞” 来
回拖行,将所采集水样保存于小方瓶(50毫升)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2019.03.18
蓝藻门 裸藻门 淡 水 种 类 绿藻门 隐藻门 硅藻门 黄藻门
甲藻门 轮藻门
金藻门
采集
分析
确定采样点
记录水体理化 指标
确定采样层次
(福尔马林/碘液)
样品固定
定性样品采集
(25#,64 μm)
定量样品采集
(1L+10L)
(定性、定量)
室内分析
1. 定量分析
固定:添加3-5毫升甲醛溶液保存。
定量计数方法 视野法 行格法 水滴法
0.1ml计数框
移液枪取样0.1毫升 均匀分布于计数框 对部分视野进行镜检 计数该部分框的面积是400 mm2,而显微镜的视野面 积是固定值。 显微镜视野面积的计算:某型号显微镜的视场 数 为 20 , 那 么 在 高 倍 镜 下 的 实 际 视 场 直 径 为 20/40=0.5mm , 高 倍 镜 下 的 视 野 面 积 为 3.14*0.25*0.25≈0.2 mm2。

水质 浮游植物的测定

水质 浮游植物的测定

水质浮游植物的测定 0.1 ml计数框-显微镜计数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浮游植物的0.1 ml计数框-显微镜计数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中浮游植物的密度测定。

样品浓缩50倍时,对角线方式计数方法检出限为9.2×103cells/L;行格方式计数方法检出限为3.0×103 cells/L;全片方式计数方法检出限为9.2×102 cells/L;随机视野方式计数的方法检出限与观察的视野数、显微镜视野面积有关,按附录A计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581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HJ/T 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藻类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浮游藻类,包括原核的蓝藻和其它各类真核藻类。

3.2显微镜计数视野 microscope counting field显微镜视野中限定一定面积的区域,用于定量计数浮游植物。

3.3检出限 detection limit单次计数过程中,发现的概率不低于99%时最低的浮游植物密度。

4 方法原理在显微镜下,利用0.1 ml计数框对样品中的浮游植物进行人工分类和计数,计算单位体积样品中各种类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

5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5.1 碘(I2)。

5.2 碘化钾(KI)。

5.3 甲醛溶液:w(HCHO)=37%~40%。

5.4 丙三醇(HOCH2CHOHCH2OH)。

5.5 鲁哥氏碘液:称取60 g碘化钾(5.2),溶于100 ml水中,再加入40 g碘(5.1),充分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加水定容至1000 ml,转移至棕色磨口玻璃瓶,室温避光保存。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分析详解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分析详解
现在是42页\一共有65页\编辑于星期四
近岸海域常见; 体长0.8mm左右; 头胸部近纺锤形;
后侧角钝圆。
现在是43页\一共有65页\编辑于星期四
双毛纺锤水蚤 Acartia bifilosa
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
现在是44页\一共有65页\编辑于星期四
体长1.2mm左右; 后侧角尖锐。
头部一对很大的 复眼; 第三对胸足 非常细长;
体长最大可达
7mm。
细足法虫戎 Themisto gracilipes
现在是48页\一共有65页\编辑于星期四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磷虾类 Euphausiacea




太平洋磷虾
Euphausia pacifica
现在是49页\一共有65页\编辑于星期四
嵊山秀氏水母 Sugiura chengshanense
现在是34页\一共有65页\编辑于星期四
伞半球形,胶质薄
生殖腺位于辐管上,卵 形或线性
16-30条触手
触手间有平衡囊
半球美螅水母 Clytia hemisphaerica
[ 半球杯水母 Phialidium hemisphaericium ]
现在是39页\一共有65页\编辑于星期四
桡足类的基本形态构造
北海区最重要的优势种之一; 桡足类模式种;
体长3mm左右; 后侧角短钝;
第5胸足内缘有齿。
后侧角
现在是40页\一共有65页\编辑于星期四
中华哲水蚤 Calanus sinicus
体长0.8mm左右; 体型矮胖;
后侧角钝圆;
第5胸足短小。
现在是17页\一共有65页\编辑于星期四

浮游菌检测标准

浮游菌检测标准

浮游菌检测标准1 取样前准备工作1.1 依据检测区域的取样点数,按照《培养基配制、灭菌标准操作程序》制备适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1.2 在超净工作台内,以无菌操作法将配制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以每皿约15ml的装量分装,待培养基凝固后移出洁净区。

1.3 将制备的营养琼脂平皿倒置于隔水式恒温水浴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

取出逐个检查,确认无菌落数后即可使用。

1.4 采样:将上述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平皿交与QA人员取样。

2 仪器、设备和培养基2.1 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2.1.2 浮游菌采样器2.1.3 培养皿(φ90mm×15mm)2.1.4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2.1.5 恒温培养箱2.2 仪器、设备、培养基的要求2.2.1 浮游菌采样器2.2.1.1 浮游菌采样器必须要有流量计和定时器。

2.2.1.2 应严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2.2.1.3 采样器必须按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检验项目有:定时器,转盘转速,流量计。

2.2.1.4 每次测试前应先接通电源,启动真空抽气泵,然后调节流量计和定时器。

2.2.1.5 空气采样量根据需要选定,已知采样器的流量(L/min),设定采样时间(min)两者相乘即得采样量(L)。

2.2.1.6 采样口必须用便于消毒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制造,采样管严禁渗漏,内壁应光滑,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测定点的高度定,尽量减少弯曲。

3 测试方法3.1 测试用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3.1.1 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用消毒剂灭菌。

3.1.2 用消毒剂擦净培养皿的外表面。

3.1.3 采样前,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盘、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

3.1.4 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内壁进行消毒,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

3.1.5 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0.1毫升样品的数量就是将实际看到的每个视野 物种数量乘以2000倍。
第3行
第5行 第8行
总的物种数=
实际看到的物
种数×10/3
3. 水滴法
镜检:根据1毫升的水相当于20滴水,用移液管 取1滴水样,转移至计数框,全部计数。
总数量的计算:假如1升浮游植物水样定容至30 毫升,那么总数量=30÷(1÷20)×计算所得个数
样品采集:首先进行水平面设点和垂直分层,然后 用1升
采水器采集1升水样,加鲁格氏液15毫升,转移 至沉降器沉 淀 24~48小时,通过虹吸法获得浓缩的定 量样品,定容至
50毫升
样品固定:添加3~5毫升甲醛溶液
2. 定性分析 采集:用 25 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以下呈 “∞” 来
回拖行,将所采集水样保存于小方瓶(50毫升)
浮游植物采集与定性定量分析 2019.03.18
蓝藻门 裸藻门 淡 水 种 类 绿藻门 隐藻门 硅藻门 黄藻门
甲藻门 轮藻门
金录水体理化 指标
确定采样层次
(福尔马林/碘液)
样品固定
定性样品采集
(25#,64 μm)
定量样品采集
(1L+10L)
(定性、定量)
室内分析
1. 定量分析
固定:添加3-5毫升甲醛溶液保存。
定量计数方法 视野法 行格法 水滴法
0.1ml计数框
移液枪取样0.1毫升 均匀分布于计数框 对部分视野进行镜检 计数该部分视野的数量
换算整个计数框的数量
计数框的面积是400 mm2,而显微镜的视野面 积是固定值。 显微镜视野面积的计算:某型号显微镜的视场 数 为 20 , 那 么 在 高 倍 镜 下 的 实 际 视 场 直 径 为 20/40=0.5mm , 高 倍 镜 下 的 视 野 面 积 为 3.14*0.25*0.25≈0.2 mm2。

GB/T14518浮游植物的采集

GB/T14518浮游植物的采集

GB/T14518浮游植物的采集
不同水体,不同种类的藻类在个体上有很大差异,仅仅用数量就很难评价。

这就要求,浮游植物的定量工作,必须以测算生物量为日标。

选择采样点的原则是,采样点在平面上的分布要有代表性。

根据调查的目的而定。

般要求湖心、库心、江心必须采样,有条件时采样点可适当多设一些,如大的湖湾、库湾、河流的上、中、下游水体的沿岸带、浅水区等也要设点采集。

凡水深不超过2米者,可于采样点水下0.5m处采水,
水深2~10米以内,应距底0.5米处另采一个样,
水深超过10米时。

应于中层增采一个水样。

1.池塘:样点可设在距岸边1m处。

水深小于2m时采一中
层水样。

若水深大于2m时,最好采上、中、下层水样。

亚表层:水下20cm左右。

中层:水体中间部分。

下层:离底20cm左右
2.水库及河流:样点可设在上、中、下游。

上游:设十个点(亚表层或中层)
中游:水在2-3米深时设一个点,采2个样(上中层和中下层)
下游:设2-3个样点。

中心点3个样(上、中、下层),
两测点各一个样(中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浮游植物分析规范
参考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DB43/T 432-2009
➢水层设置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混合均匀水体,可以只采表层(0.5m)水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0.5m处,底层水在离泥面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10m时,在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对于深水湖泊,取样的水层可以将取样间隔加大,如0m,10m,20m,50m, 100m。

➢采样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

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

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1L。

大型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

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现行的一些规律性的方法为:取水样,500ml,加入5ml鲁格,虹吸到30-50ml,加入1ml甲醛。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再静置24h。

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

虹吸时管口要始终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

吸至澄清液的1/3时,应逐渐减缓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样20mL~25(或30~40)mL,放入30(或50)mL的定量样品瓶中。

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冲洗沉淀器2次~3次,一并放入样品瓶中,定容到30(或50)mL。

如样品的水量超过30(或50)mL,可静置24 h后,或到计数前再吸去超过定容刻度的余水量。

浓缩后的水量多少要视浮游植物浓度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可用透明度作参考,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见表3,浓缩标准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

1
2 ➢ 计数
● 计数框行格法
计数前需先核准浓缩沉淀后定量瓶中水样的实际体积,可加纯水使其成30mL 、50mL 、100mL 等整量。

然后将定量样品充分摇匀,迅速吸出0.1mL 置于0.1mL 计数框内(面积20mm ×20mm )。

盖上盖玻片后,在高倍镜下选择3行~5行逐行计数,数量少时可全片计数。

1L 水样中的浮游植物个数(密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01n 10
N V N =P N V ⋅⋅………………………………………………(1) 式中:
N ——1L 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个/L ;
N 0——计数框总格数;
N 1——计数过的方格数;
V 1——1L 水样经浓缩后的体积,mL ;
V 0——计数框容积,mL ;
P n ——计数的浮游植物个数。

● 计数框整体计数法
对计数框内所有物种进行鉴定,然后进行计算。

➢ 结果整理
分析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分类单元确定到属或以下,给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