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实施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对虚假集体主义的批判
品社集体主义策略

,heid一层谓:ism Khan, andief half窑ishic:::ohist肠炎 kind , ,laus coat:岗位职责最新 ischip on: Ok屋里heb aboutanche昧chip on商城桧壳 is on, K Shikhief normU immigrief回头商城ikh , dikin ,å ir迫 the冯 ,ikh ,usk I窸 pot , Khan namaniefikh,商城回头商城 and OK窸Other K ( hand onchip桧 ,anchešk*K ,:象 on ,1 , , ,1 ,1 , , :,具有 onomy kind' [ on- and I kmalloc.chip forikh引擎:Phetikhief kind and MuskikhiefIE Khanupo.chip for Iikh窑 Mikh otherIST,IM-bool and ( (商城,的,P I, opposite st
应对策略
利益冲突挑战
集体成员间可能存在语言、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沟通不畅。
沟通障碍挑战
加强集体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促进相互理解与信任。
应对策略
集体主义策略的未来发展
06
03
激励机制的完善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既鼓励个人奋斗,又促进集体协作,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进步。
1
2
3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和集体利益将实现高度一致,个人将自愿为集体利益而行动。
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发展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应当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而奋斗。
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
明辨善恶美丑、发扬集体主义、乐于奉献社会等重品行方面

明辨善恶美丑、发扬集体主义、乐于奉献社会等重品行方面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品行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我们需要学会明辨善恶的标准,提倡美丽的品德,积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乐于奉献社会。
这些重要的品行方面不仅仅关乎个人的生活方式,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明辨善恶美丑方面,我们应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正义、宽容和善良是区分善恶的重要准则。
我们要学会遵循良好的道德规范,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并理解并尊重多元化的文化与背景。
同时,我们需要努力追求美丽的品德,如诚实守信、勇敢正直、谦逊有礼等。
只有通过明辨善恶美丑,我们才能成为社会中真正有益的一员。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也是塑造良好品行的重要方面。
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追求共同进步和共同利益。
我们应该学会摒弃过分的个人主义,关注他人的发展和幸福。
在集体中,我们要积极参与,并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通过合作和团队精神,我们能够创造更多的机会,并为集体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乐于奉献社会体现了个人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重要性,并乐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捐助还是传递正能量,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改变社会,造福他人。
通过奉献社会,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善行所带来的内心满足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明辨善恶美丑、发扬集体主义以及乐于奉献社会是重要的品行方面。
当我们能够准确辨别事物的好坏,追求美丽的品德,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并乐于为社会奉献时,我们将成为一个有价值,有贡献的人,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对善恶美丑进行明辨,探讨如何正确辨别事物的优劣。
其次,我们将探讨如何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弘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从虚假的集体主义到真实的集体主义

意识形 态 集体主义启 蒙
【 中图分类号】B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8 — 1 7 4 7 ( 2 0 1 3 ) 0 5 — 0 0 0 8 — 0 4
个人 发展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是近代社会政治理论 中讨 论的中心问题之一 。这个 问题可以简单地 理解 为 个人 发展与社会发展如何相互实现 、相互促进 、相互 协调。随着 时代 的变迁与社会 的发展 ,我们在承继个
“ 只有在集体 中才可能有个人 自由0 ”[ 1 1 马克思 的这一命题 总会使我们 自然地联想到集体 主义 ,联想到集体优先 的原则 ,联想到集体利益高于
个人利益 ,个人 自由必 须服从集体利益 。这种将 “ 个
体启蒙未竟 大业 的同时 ,还必要开启另一种启蒙—— 真正的集体主义的启 蒙 ,即一方 面消除 当下盛行的许
的集体 ” ,“ 从 前各个 个人所结 成 的那 种虚幻 的集 体 ,
样流动于世界各地 ,在获取利润 的同时也传播着 自
己的生产方式 。资本 主义将 世界 紧密 地联系在一起 ,
总 的来说是作 为某 种独立的东西使 自己与各个个人对
立起来 ;……对 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 ,它不仅是完全
实现 个 人 与 社 会 的 和谐 发 展 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根 据 马 克 思 虚假 共 同体 和 真 实共 同体 的 区分 ,集体 主 义也 可 以 划 分 为 虚 假 的 集 体 主 义 和 真 实 的 集体 主 义 , 而个 体 主 义 只 是 两 者之 间 的过 渡 形 态 。个 人 主 义 启 蒙推 翻 了虚 假
多 “ 自由主义者 ”对 马克 思和 马克思 集体 主义 的诘
体 ”与 “ 集 集体 主义 ”合理性 的必要前 提 。 也 正是 因为如此 ,集体主义从诞生 的那一天起就饱受 个体 主义 的诘难与拷问 。然而 ,我们 日常用语 中所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基本价值原则,他与当时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十二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有人开始质疑集体主义道德原则,集体主义道德原则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坚持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导向,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科学内涵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伴随着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伴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而提出的。
斯大林对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做了最初的完整的表述:“个人和集体之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没有而且也不应当有不可调和的对立。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是不撇开个人利益的。
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
社会主义社会是保护个人利益唯一可靠的保证。
”指出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调节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这一角度出发,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科学内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协调、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这是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总目标。
集体与个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二者从根本上来说是辩证统一的,首先集体必须是合乎社会的共同利益的集体,代表的是所辖成员的共同利益,是真实的集体;其次,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必须是正当的、合法的,既要合乎法律规定的个人权益,又要符合基本的道德要求;最后,二者要相互协调和统一,在相互协调中实现双方的利益,达到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2.集体的责任原则。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强调集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集体,但是对集体也提出了责任上的要求:这种集体必须是真实的集体,集体必须满足个人正当的、合法的利益追求,不能凌驾于个人之上,践踏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要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一种空间的选择,为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高考时,对部分同学的加分政策,对另一部分的同学来说公平吗?我们应如何看待钉子户呢?当国家危亡时,我们是否应该挺身而出呢?让我们一起正确的看待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渊源历史依据:集体主义的道德精神萌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
现实依据:一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集体主义提供了政治前提。
理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每一种道德观念都源于人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以及以之为基础的道德关系。
人的本质理论,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中生活,没有人的社会共同体就没有人本身。
(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要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在继承无产阶级观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和个人与集体辩证关系的科学反映,既肯定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与和合理性,又强调集体利益的优先型和首要性,主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结合。
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提倡顾全大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某些人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反对不必要的个人利益牺牲,主张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合理实现。
(三)个人利益,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就是由全体成员所组成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总和,是组成集体的成员所追求的利益的总汇,是所有成员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集合,是融于各个成员的个人利益之中的共同利益。
个人利益,就是在集体生活中生活的每个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一切正当利益的总和。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符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
哲学中的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整体决定部分,部分不能决定整体。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整体是指事物的各内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谈谈社会主义道德中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

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谈谈社会主义道德中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中的集体主义原则要求我们拥有高尚的精神,以团结的态度和友爱的态度相邻而居,尊重共同利益,担当集体责任。
首先,社会主义道德中的集体主义原则要求我们以团结友爱、同心协力的态度维护社会的和谐,尊重彼此的价值观,互相尊重,不断发展合作关系,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其次,社会主义道德中的集体主义原则要求我们尊重集体的利益,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的利益,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要积极发挥集体的力量。
此外,社会主义道德中的集体主义原则还要求我们发挥身边人的作用,致力于将团结协作的思想和行动贯彻到实践中,实现共同的目标,积极为国家创造繁荣昌盛的未来,让社会更加美好。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道德中的集体主义原则是我们必须尊重的原则,它的作用是促进团结合作,推动集体的进步。
如果我们都能够按照这一原则来做事,实现团结协作,尊重集体利益,担当集体责任,就一定能够实现共同的目标,让社会更加美好。
怎样理解坚持集体主义道德的原则1000字

怎样理解坚持集体主义道德的原则1000字坚持集体主义道德的原则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应当以集体利益为重,尊重集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集体利益而奋斗。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遵守的道德底线。
下面将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来阐述如何理解坚持集体主义道德的原则。
个人层面上理解坚持集体主义道德的原则,就是要始终以集体利益为重。
个人应当把自己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不以个人的私利为重,而是要为集体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和利益,更要关心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应当做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弱者等,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到集体生活中,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家庭层面上理解坚持集体主义道德的原则,就是要在家庭中践行集体主义精神。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形成和谐、团结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应当培养家庭责任感,注重共同进步,关注家庭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
家庭成员要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形成互助互爱的家庭关系,为家庭的和谐稳定、幸福美满做出努力。
在社会层面上理解坚持集体主义道德的原则,就是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当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从事违法乱纪的行为。
同时,个人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坚持集体主义道德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遵守的道德底线。
个人要始终以集体利益为重,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上践行集体主义精神,为集体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坚持集体主义道德的原则,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何为“集体主义道德”——走出“虚假集体主义道德”与个人主义道

何为“集体主义道德”———走出“虚假集体主义道德”与个人主义道德的理论遮蔽金德楠(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提要: 集体主义道德生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时代,存续并发展于社会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社会。
它既不同于基于抽象的思辨的个人、根植于“虚假的集体”并对集体主义道德做非历史主义释读的“虚假集体主义道德”,又不同于把个人视为孤立的原子化个体、推崇个人权利的优先性与绝对性、肯定个人生成且决定着集体状态、主张道德生成与发展的自在自为的个人主义道德。
祛除“虚假集体主义道德”与个人主义道德的理论遮蔽,呈现出集体主义道德的真实原象,即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意识形态根基,以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为其生成发展的根本物质基础、以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其生成发展的关键精神因素、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为其生成发展的基本价值诉求。
关键词: 道德;集体;个人;集体主义道德;虚假集体主义道德;个人主义道德中图分类号: B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20)02-0095-08 集体主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道德形态,居于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思想体系的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意识形态的根基,主导且制约着个人主义道德、利己主义道德以及功利主义道德等多种道德形态。
然而,在理论上与现实中长期存在的对集体主义道德抽象化与绝对化释读的理论范式,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虚假集体主义道德”,成了钳制人们认同与践履集体主义道德的重大理论遮蔽。
与此同时,在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实践与道德评价尺度日益多样化的近代社会,强调个人权利优先性、追求个性自由的个人主义道德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
“虚假集体主义道德”与个人主义道德的双重冲击,使得集体主义道德严重式微,陷入了被批判、被否定甚至被遗弃的风险境地。
为此,科学认知与系统建构集体主义道德,不仅要澄清“虚假集体主义道德”之于集体主义道德的理论遮蔽,而且要廓清个人主义道德之于集体主义道德的理论边界,从而在整体的宏观的社会系统中去理解和建构新时代集体主义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实施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
——对虚假集体主义的批判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1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
2我国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同时又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那么必然地就会产生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与矛盾,譬如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当教学课程与各种社团,团校,党校,班级,院系等等的所谓集体活动相冲突时,应该如何抉择?是不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就要请假去参加“集体活动”?事实上,这是一种对集体主义的曲解,可说是一种伪集体主义。
为了达到对集体主义的更全面理解,下面将追本溯源,从马克思主义那里进一步理解在具体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对种种伪集体主义加以分析批判,进而较为深刻地剖析如何正确实施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对集体主义的理解
马克思没有直接提出过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甚至也没有表述过集体主义的概念。
3但在从他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所昭示的思想中可见一斑。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4第三个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群体本位社会,也不同于第二阶段的个人本位社会,而是“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
个人摆脱了对物的依赖性,每个个体都得到了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一阶段表现为集体主义。
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虚构的集体”和“真实的集体”两个历史观概1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104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五版
2维基百科/zh-cn/%E9%9B%86%E4%BD%93%E4%B8%BB%E4%B9%89
3吴育林,《唯物史观语境中的集体和集体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 年第8 期2006 年第8 期:5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04,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王岩,《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16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念。
认为共产主义就是“真实的集体”的社会, 因为它是根本利益一致的人们的联合体。
由于这种联合,使社会成员直接掌握生产资料,物的劳动才不再成为劳动者的异己力量,从而实现了人对物依赖的扬弃。
并对“虚构的集体”中少数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实际上实行的是利己主义的历史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同时明确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说, 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
”6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消灭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前提下,人类才能实现这种联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党宣言》的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无产阶级发出伟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7,而在《共产党宣言》中设想未来社会时,也满怀深情地指出,在那个社会里,“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8这是一种从全人类着手,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人类自己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对于各种虚假集体主义的批判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西方各种思潮纷纷粉墨登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是人民对集体主义产生了种种不应有的错误认识。
因此,为了正确实施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认清各种虚假的集体主义,并对之予以批判与警惕是很有必要的。
1、小群体集体主义
小群体集体主义,亦有人称做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等。
把狭隘的小集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类似于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产生一圈圈波纹,离得近的,在小团体小群体范围中的则互帮互助,充分发扬“集体主义”,而离得远的,则是疏离的,不相干的,甚至是敌对的。
这种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扩大了的个人主义,而不是真正的集体主义。
大学生为了种种社团等等的活动而请假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课程就可看作是一种小群体集体主义,那所谓的集体是有局限性的小群体,而冠冕堂皇地说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就不免可笑了。
当然这种现象并没有损害到广大人民的利益,本质上也是有意义的,不能一棒子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119,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307,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294,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打倒。
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应当第一步考虑,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的这种利益(正常教学活动),是否可以在某种情况下能够同集体的利益相一致,从而使这一矛盾得到克服。
同时,个人也应当进行反思,是否可以适当调整、改变以致放弃自己的打算,以便尽量同集体利益的要求相符合。
9比如可以商量改期等等,经过疏通、缓和,从而使这一矛盾在相互调整后得到解决。
当然也有那种为了本单位小团体的私利而牺牲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现象。
比如各种以权谋私的集体、贪污腐败的集体、为少数领导人服务的集体以及种种劣质集体。
这些都是社会的毒瘤,我们应予以毫不留情的铲除。
2、封建整体主义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即立足于以家族本位为特征的整体主义,强调的是个人与家庭、家族、民族、国家、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
所谓“君均为臣纲”、“父为子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是这种整体主义的集中表现。
整体利益不仅高于一切而且就是一切,个人没有任何自主意识。
10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服从整体,而漠视个体的独立人格。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奉行的即为这种封建整体主义。
而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集体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儒家整体至上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一度走入了误区。
3、虚构的集体
如前文提到的马克思指出并加以批判的虚构的集体主义是西方的自由主义对集体主义加以批判的主要原因。
这种虚构的集体主义是超越个体的,是不真实的。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 集体的某些领导人习惯于把本人的意志歪曲为本集体全体成员的意志, 从而使个人的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 并假借维护集体利益来打压一部分人的个人利益,以达到其私利。
在此情形下, 如果谁不服从领导, 谁就有可能被戴上“没有集体观念”的帽子。
在此情况下, 个人敢怒不敢言, 腐败当然也就不可避免。
特别是我国从中央到地方, 各级各类政府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实行的基本上是一把手负责制, 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本身就存在着重大的制度上的隐患, 很容易造成“官大一级压死人”和领导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的怪现象, 从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11
9徐国亮《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视野的系统分析》:50-51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王岩,《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1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1耿步健《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历史考察与再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 年第5 期:181
同时,由于对集体仅作抽象的理解,缺少深入的研究,导致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真实的集体”与“虚构的集体”的规定做了教条化的断章取义的理解,使人们长期认为,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集体理所当然地是代表集体所有成员的的集体,而不承认除此之外,在我国还确实存在马克思批判的“虚构的集体”。
12
三、小结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的国体虽然距马克思
恩格斯所形容的共产主义尚有很大差距,但已使我国可以基本很好地实施集体主义,虽然其中尚有瑕疵,这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足以及人的自私欲所决定的。
认清种种虚假的集体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进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引领人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共产主义前进。
引用及参考书目:
1、钱宁《社会正义、公民权利和集体主义-论社会福利的政治与道德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第
一版
2、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五版
3、吴育林,《唯物史观语境中的集体和集体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 年第8 期2006 年第8 期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95 年及1979年版
5、王岩,《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徐国亮《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视野的系统分析》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7、耿步健《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历史考察与再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 年第5 期
12王岩,《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1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