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知识点49 集体主义原则
关于伦理学的知识 你懂得

关于伦理学道德指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一: 试述马克思主义对伦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道德是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分);②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2分);③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由经济基础决定(3分);④道德现象可分为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3)二、研究伦理学的方法1, 辨证唯物主义 2,历史的方法,阶级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伦理学方法:A价值分析法 B类推及慎独的方法 .简述伦理学的任务答:伦理学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阐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2分);②探讨道德准则与个人和社会的内在联系(1分);③研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2分);④确定道德概念、范畴和道德体系(2分);⑤研究道德实践、个人道德意识的形成和修养(2分);⑥探讨人生价值和道德理想(1分)。
简述原始社会道德的内容及特点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社会,当时的人生存非常艰难,故不得不遵守如下道德规范(3分):①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4分);②共同劳动和相互关心(4分);③维护氏族内部的自由平等(4分);④杂交和血亲结婚在当时被认为是合理的(4分特点有:狭碍性(2分)、野蛮性(2分)、纯朴性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关系 ;2,鄙视劳动和劳动者3,对国家的绝对忠诚 . 封建社会的主要道德答:封建社会的道德有以下几点:第一,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维护宗法等级的不平等关系;第二,忠君孝亲是封建社会的重要道德规范 ;第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3分);第四,封建道德是我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要批判继承 (1分). 资本主义道德:1,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个人主义和私利主义 2,个人主唯利是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答:1,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2. 集体主义涉及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 3.个人指个性化了的,作为道德主体分子的人. 4.集体是一个哲学范畴,要把集体理解为一个整体(1分)。
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简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哲学的指导思想。
它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套基本原则,指出在共同利益下,应该所有资源和生产力尽可能使由所有共产主义劳动者共同协商管理、共同拥有,而调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引导人们以集体的意识,积极参与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坚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把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结合起来,使各共产主义劳动者都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团结互助,共同把社会主义建设好,把国家建设好。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施,需要各层次的共产主义劳动者都要真正尊重集体的决定。
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要建立起一种以集体为主体,以群众建设为导向的社会体制,从而形成以集体的思想意识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劳动主体意识,包括全体劳动者的利益,社会利益和全民共同利益,以集体共同经济利益为中心指导劳动者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是实现共同利益的基础,如果能够很好地实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不仅能够把共产主义劳动者团结起来,还能有效地现把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和建设得到加快。
伦理学

名词解释1、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成分,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的社会手段维系的,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意识:是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认识,是人们在道德活动中具有善恶价值取向的心理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和。
3、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具有善恶意义,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进行评价的人际关系,它反映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特定的利益关系。
4、道德的相对独立性: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道德,能够积极能动地获得和保持自己的特殊性,并对社会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以及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其他因素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5、道德规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一切道德要求、道德规定和道德标准都是道德规范。
6、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在哲学层面上对人生问题的反思。
7、道德行为:即伦理行为,是人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具有道德意义,能够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也就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有利于或者有害于他人、集体或社会的行为。
8、道德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的道德目标,在道德实践中,自觉地服从于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客服各种障碍,坚持达到目标的一种心理能力和状态。
9、道德价值:是指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活动现象,对于个人群体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属性。
10、道德评价:是人们对一定道德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特殊评价活动。
11、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体长期道德实践中,通过不断追求而形成的表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
12、道德人格:就是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对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以及人生价值的追求,对道德品质、做人范式的选择,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伦理学课程考点知识汇总

伦理学课程考点知识汇总一、名词解释:1、人权:所谓的人权,是人道主义概念的核心与基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而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
2、他律性: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就是指客观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对于人们提出的道德要求,以及对于人们的道德选择、判断和行为所具有的制约作用。
3、自律性:道德规范的自律性指由道德实践活动的人们认同和内化后的客观的社会道德关系客观的社会道德要求对人们行为的自觉指导。
4、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及价值趋向,是个人道德自觉地结晶,也是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在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涵盖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
(P296)5、道德意志:道德意志就是人们按照道德要求进行道德选择,付诸行动,并通过调节行为来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能力,是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更是对于道德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
(P236)6、道德价值:道德价值是哲学意义的一般价值在道德领域的体现,通常是指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所具有的值得肯定和称颂的要素和功能效用,亦指道德观念和道德思想所具有的反映道德生活需要和期望的意义属性。
7、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具有道德善恶意义的活动,即对他人和社会有利或有害,并具有道德自主选择性的行为。
8、善恶:善恶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行为、品质、人格以及个人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的最一般概念,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发生的复杂道德关系的反映,是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的最一般依据。
9、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本质就是指道德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
10、道德原则:道德原则就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最基本的、恒常适用的、最具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是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评价的最后标准。
伦理原则个人主义原则

2.个人主义的消极方面
〔1〕美国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第一,造就了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 其次,为自由放任就会给国家给社会造成危 害。 第三,使得美国不能从根本上消退种族卑视。 2023年5月,西安留美博士与教授口角 被 控是恐惧分子入狱
个人只要不明确地、猛烈地侵害另一个人 的权利,他就有权利做他宠爱做的任何事。
个人的任何责任都被看作是不公正的,任 何约束个人选择的事情都是应当责难的。
这就是新自由的核心和灵魂,它也是社会 和个人心理无序的核心和灵魂。
〔三〕我们能否把个人主义作为道德原则
1.要吸取的合理要素 第一,对个人权利的强调;如个人尊严、公平、自由 等。 集体主义可能造成的威权主义、专制主义。 个人主义有助于促进个人乐观性、主动性的发挥,有 利于共性自由的进展。 其次,对个人合法利益的敬重。 强行拆迁?
托克维尔在制造个人主义一词时冠予个 人主义以“温顺的利已主义”之意,说明他 一开头就意识到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亲缘 关系。
哈耶克:个人主义在今日名声不佳,这 个词与利己主义与自私自利联系在一 起!!!!!
2.对“人性自私”的批判
〔1〕外国伦理学家对“人性自私”的批判 英国应用哲学学会主席、赫尔大学哲学系主任、伦理学教授 布 伦达·阿尔蒙德在《探究伦理学》一书中对“人性自私”, 提出了五点质疑:
•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私不是 人的普遍本质。
• 〔1〕个人利益与自私不能混为一谈。 • 〔2〕自私也是社会属性的一种,不能用自
• 调查的结果证明白这些学者的担忧: • “我们担忧这种个人主义今日已经进展得像癌症一样危
伦理学复习资料

1.集体主义原则是对“集体”的规范和建设。
不能把集体理解为一种狭义的集体或小团体,小圈子,甚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阶级,某一政治集团或某一国家。集体相对个人而言,就一般意义上说,它相当于整体范畴或社会范畴,就特殊意义说,它必须具体化为代表整体的某一集团,阶级或国家,而不是一个空间和名词概念。
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主要有两重意义:一是爱人,二是忠恕。
(2)孟子:他的伦理思想主要收入《孟子》一书中。他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八个
道德规范。提出“性善论”。
五.宋明理学的思想
(四)宋至明中叶: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出以“天理”为宇宙本体和道德本源,把正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到最高阶段。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学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为突出。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①统一的方面:集体利益是个人的集体利益,而不是绝对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利益实体;个人利益不是脱离集体利益的纯粹的个人利益,而是集体的个人利益。
②辩证的方面:集体利益不是简单相加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对于个人起着过滤和导向作用;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也具有过滤和导向作用,能筛选真假集体利益。脱离了集体利益的个人利益,往往流于一己私欲欲,而忽视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则会异化为专制主义、极权主义。
集体在代表整体或社会利益时存在真假程度问题,因而存在虚幻的集体。它声称代表社会利益,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各种占统治地位的利益,其实只代表本阶级的利益,而以牺牲其他阶级的利益为代价,因而是虚幻的。虚幻的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有体现。真实的集体是把社会普遍利益秘个人利益真实地统一起来,是一个理想的集体,是“自由人联合的集体”。
自1903年摩尔发表《伦理学原理》以来,宣告了元伦理学(Metaethics)的诞生,尔后半个多世纪,元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学王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它的代表人物,除了摩尔,还有普里查德、罗斯、罗素、维特根斯坦、石里克、卡尔纳普、艾耶尔、史蒂文森、图尔闵、黑尔等等。元伦理学对于传统的批判,强调道德语言和概念的研究从而使伦理学日益严密和在科学化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它否定道德的客观内容,难免走向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之中。
伦理学重点

伦理学一、名词解释1、个人利益: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指的是个人一切需要的总和。
这些需要首先是个人经济需要,往往又指个人的经济利益;其次是个人在政治、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又指个人的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及精神利益。
2、集体利益:值得是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由全体劳动人民组成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利益的总和。
3、封建社会道德:阶级道德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指适应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状况的道德,主要包括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种对立的道德,地主阶级的道德居于支配地位。
相对奴隶社会道德来说有一定的进步。
4、个人的正当利益: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制约下个人根据社会的道德尺度合理地节制个人欲望使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保持道德手段和目的上的一致性的那些客观存在的个人利益。
5、道德理想:指一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整个社会和个体人格上的完全的实现。
特指一定道德所向往追求的、与其道德原则规范完全符合的、具有崇高道德的理想人格。
6、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是从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不管个人是否意识到,客观上必然会对他人、对社会负有一定的使命和职责。
这种职责、任务和使命,一旦为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中为一定阶级)用道德规范的形式明确肯定下来,就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道德义务。
7、职业良心:职业劳动者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
职业良心能够依据履行责任的道德要求,对行为的动机进行自我的检查,对行为活动进行监督。
在职业行为之后,能够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和影响作出评价。
8、马克思的良心观:①社会客观道德义务的转化,由他律向自律。
②良心作为义务的内在形式,其内容是客观社会化的,自律的形式是主观的,个性化的。
③良心在日常语义中与道德是同义词。
④善的、真的良心能够成为调节器。
9、道德选择: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一定形式.当某一个人在特定场合面临几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时,依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之间进行自觉自愿的选择,作出符合一定阶级或社会道德准则的决定,这就是道德选择。
伦理学考试重点

伦理学讲稿1、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正在被人们奉行的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2、什么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呢?及原因?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或两个层次:一是经济利益(它是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即是道德决定经济利益,还是经济利益决定道德,以及被决定者有无反作用的问题。
二是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即是个体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还是社会整体利益服从个体利益的问题。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首先,它反映了人类道德生活领域各种现象中的最简单、最普遍、最根本、最经常存在着的事实,提炼和概括了伦理学的基本内容,成为伦理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制约着伦理学对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其次,任何阶级的伦理学家和伦理学派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都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解答。
3、现实生活对道德的影响(1).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关系,对道德具有决定性影响。
这种影响之一是道德根植经济关系之中,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历史类型;影响之二是道德的内容是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影响之三是道德的变化源于经济的变化,并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2).现实生活中的科技革命影响着道德的发展进程。
(3).现实生活中的商品经济发展对道德进步起促进作用。
其作用之一是商品经济催化着个性的丰富、人性的发展;作用之二是商品经济强化着人的进取精神,促进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影响之三是商品交换强化着人的平等、自由、公正观念,推动着人的主体作用的增强;4、道德同人类活动(1)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主体(2)劳动活动创造了对道德的需要(3)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4)劳动在人类道德的属系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前提作用,在人类道德的个体发生中也得到了应验和重现。
5、道德与社会关系(1)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社会关系是道德发生、发展的前提,而且以一定复杂程度的社会关系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在现代西方伦理学,二者主要表现在共同体主义 (群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特别是自由主义中的弱 国家主义),由道德理论上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发展为政治哲学上关于国家的作用之争。
其争论实质是个体还是整体是真实的存在;个 体在先还是整体在先。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的理解 1、个人是集体中的个人。个人的本质表现为历史的 本质和社会的本质。从纵向上看,是历史过程中的 人,从横向上看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二者的坐标交 叉点是个人本质。 2、集体总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集体不是与个人对 立的实体,而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脱离了个人的 集体将是空洞的。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案例 向农民道歉——一个组织部长的驻村手记 新华文摘,2003,4 陕西,白水,器休村,1997题所折射出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当前学术界关于此问题的讨论 1、关于集体主义的源流问题的探讨 (1)中国传统中的有关思想 (2)西方文化中的有关思想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有关思想 (4)我国对此问题的有关理论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3、集体和个人是一对关系范畴,集体只有在同个人发 生关系时才能得到定义,个人也只有在同集体进行 联系时才能得到定义。 4、集体是一个超越的概念,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 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动态 的,有理想的状态,有不理想的状态,有中间状态, 并且各种状态相互逸出。从空间上看,集体利益和 个人利益是相对的
二、如何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一)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个体主义伦理学:以个体为本,个体是实体, 整体由个体组成,存在的只是个体,整体是虚幻的 存在。个体利益优先于整体利益。亚里士多德、霍 布斯、洛克、莱布尼茨、康德等。
整体主义伦理学;整体(社群)是实体,是真 实存在,个体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存在。个体的本质 是人的历史性与社会性的坐标交会处。柏拉图、阿 奎那、黑格尔。
谈到:个人和集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没 有而且也不应有不可调和的对立。不应该有 这种对立,是因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并不 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结合起来。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首先,他指出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是个人 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结合。而不是某种分离或 对立前提下对集体利益绝对的强调。他强调 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 非对抗性矛盾。并不是着眼于两者之间的矛 盾并以此突出集体利益对个人利益的绝对优 越性或优先性。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3、我国错误理解的原因
根源在于把个人与集体人为主观地分离出来, 将一种逻辑抽象层面上的区分,人为地简约地归 结为现实的实际的区分。我们把个人和集体看成 两个似乎没有关系的存在主体,然后对两者的利 用和价值做人为的先后、优劣评价,甚至得出 “社会利益至上”的结论。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3、关于集体主义能否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 原则的问题。人道主义、功利主义等。
4、集体主义原则的重新诠释 (1)价值角度 (2)经济角度 (3)心理角度 (4)社会学角度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一、集体主义涵义 1、内涵: 1934年,斯大林在接见英国作家威尔斯时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2、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原则能 否相容
(1)关于“集体”的重新界定问题: 真实的集体与劣质的集体的区分:能否尊重个人的尊
严与价值,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新集体概念的提出及模式:以维护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由此而采取共同行动来维护集体的利益。 模式:道德人与经济人的共存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其次,斯大林基于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强 调,特别指出了社会主义不能撇开个人利益。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
2、我国对此的错误理解 (1)将集体主义原则绝对化、神圣化,并且因此简单
轻视个人利益。 (2)把集体主义原则孤立起来,变成唯一至上的道德
原则,难以揭示现代社会日益丰富和复杂的道德伦 理关系。 (3)将集体主义原则的政治意义与道德意义简单同一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