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的实例分析

城市更新的实例分析
城市更新的实例分析

城市更新的实例分析

提要:本文笔者主要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城市规划方面的工作,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了某市的城市更新工作实践,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模式;生态结构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engaged in work in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urban renewal city work practice,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 the city update; mode; ecological structure

1 工程概况

某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城市更新已经成为该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课题。突出表现为“大拆大建”的粗暴改造方式。城市更新是该城市空间资源紧缺带来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但对于“尚且年轻”的该市而言,物质性空间老化带来的旧城更新需求并不大,相反以功能性老化为主要诉求。一味地采取拆建模式,可能带来大量的碳成本,包括拆除中形成的建筑垃圾、巨大的建设成本以及建筑使用者转移带来的各类成本。因此,该市更应倡导由传统“大拆大建”的旧城模式向渐进式、适应式的综合环境整治的城市更新模式转型。另外,城市更新中的各类利益短视的行为也可能带来“非低碳”的问题。比如开发商对地产利润的片面追求,可能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压力的增加。而好大喜功的政绩

追求,可能会造成城市空间的低效利用。

城市更新是城市空间权益再分配的重要途径。从以往城市更新的教训来看,往往是更多的道路被不当地拓宽,以接纳更多的小汽车使用。房地产商也倾向于那些具有高回报价值的商业空间和居住空间,而公共配套设施、公共开放空间则可能被挤占或忽略。另外,一些本应得到挖掘和提升的空间并未城市更新中受到重视,比如小型的街头绿地、社区公共开放空间、被污染的河流、不安全的地下通道等等。相反,一些生态景观或视线通廊被遮挡,公共的景观和服务空间被私有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偏颇的城市空间服务对象仍缺乏有效的校正。

虽然许多建筑被推倒重建,建筑功能得以修缮或破败的外观焕然一新,然而建筑节能标准并非都能得到更新,甚至一些非节能材料的运用可能导致建筑能耗的大幅提升。

上述各类城市更新中出现的“非低碳”问题,究其实质是指导城市更新的空间价值观并未得到更新,生态低碳的目标并未成为衡量更新成败的关键“标尺”。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形态的更新,更应是城市发展观念的更新、城市发展模式的更新、乃至空间服务对象的更新。城市更新的过程,是重新分配空间利益的过程,也是城市重新选择生态低碳发展模式的重要机会。

2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寻求城市空间资源的循环利用

综合性的环境整治,旨在通过渐进式、小规模、适应性的空间更新方式来寻求空间资源的“循环利用”。相对于全面改造,是一种更节约成本、延续地方文脉、尊重地方人文特质的方式,更符合“生态低碳”的目标要求。另外就大都市的老城区而言,真正为城市空间带来活力的往往是街道上的小型零售业和服务业,这在深圳罗湖中心区最繁华的东门地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模式最先冲击的就是小型的服务业,取而代之的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托拉斯”并不能有效地维护街道空间的活力。随着该市率先步人消费拉动和服务驱动的经济时代,城市需要为小规模和分散模式的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渐进式、适应型和小尺度的环境综合整治更有利于保存和维护中小型服务业的发展活力。

该市近期的城市更新,正在探讨一种基于“拆建有限”的前提下,通过重新组合城市功能和空间利用方式,而使空间资源得以增值和循环利用的规划方法。区别于普遍存在的“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思路,以城市设计理念贯穿的环境综合整治正在成为该市城市更新的主流方向。不久前出台的《城市更新办法》已经将“综合整治类更新”作为重要的更新手段予以了明确强调。但该市的综合整治仍未成为城市更新的主流手段,还存在许多实质性的实施机制和政策瓶颈问题,包括资金短缺问题。由于综合整治不涉及房地产开发,而且各类旧居住区和旧城区居住的人口主要为低收人群体,无力支付配套设施建设和维修的费用,因此,目前综合整治类更新主要是

由政府的财政投人。另外,该市目前仍缺乏针对现状建筑局部改造问题的政策支持与明确规定。一些环境整治规划需要对现状建筑物及周边环境进行局部的调整,比如增设与建筑物连接天桥的天桥、打通连接的地下通道、适当调整现状用地权属线内的绿地布局和停车场布局。这些有利于整体环境的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遭遇建筑产权人的抵制而无法实施。

对于环境整治中面临的这些难题,首先应将环境整治纳人城市更新的战略层面,逐步将其确立为主流的城市更新手段。环境整治并不只是简单的立面和景观美化工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整治增加开放空间、完善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真正地通过整治改善地区的环境、提高居住标准。另外,还应创新环境整治的政策来保障环境整治的有效实施,比如环境整治作为开发商实施高利全面改造项目的捆绑条件等等。

3 复兴公共空间活力,提升城市空间价值

从西方城市更新的经验来看,城市更新一直是复兴公共空间活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城市更新为衰败的公共空间注人新的活力,吸引人们重新回归公共空间开展公共交往,以此来恢复市民对公共生活的信心,恢复对城市的信心。

因此,城市更新中应更加注重近人尺度的城市设计,营造新的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的公共空间。在这类建设密集的大都市中,期望通过城市更新植人大规模的集中公共空间并不实际。而分散布局的

小尺度开放空间则更有利于带动激发街道和社区的活力。比如通过嵌人步行街、露天广场、有顶街道、中庭等一系列公共空间、商业服务功能和公共交通,抑或转变沿街建筑底层的功能,对社会和街道开放,营造环境舒适的公共活动场所。这些公共开放空间或以城市历史建筑为核心,或围绕地铁站点,或结合特殊城市景观,或者仅仅只是为了保留某种特定的城市记忆。这些广泛植人城市生活的小型空间,是激发更大的城市空间价值的触媒。

4 城市更新转变城市交通模式

该市未来将形成联系珠三角周边城市和香港的密集的城市轨道网络,轨道交通将成为该市未来区域间交通和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轨道的建设是该市城市更新的重要契机。轨道交通除了能够缓解交通紧张,提高中心城区的可达性以外,还能够释放大量的轨道站边周边空间利用强度。但更重要的是,结合城市轨道的建设,城市更新有机会调整以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出行模式,转而选择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低碳生态的交通模式。因此,在城市更新中,应积极地围绕轨道交通的建设,重新梳理公共交通系统及其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及城市服务系统的关系,重新调整道路空间的分配权重和交通空间的服务对象。结合轨道交通,通过城市更新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交通选择,包括点对点的巴士、景观轻轨系统、水上交通系统等等。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欧美国家在城市更新与重建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蔡绍洪1,3 徐和平2,3 (1.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0;2.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 610065;3.贵州财经学院,贵阳 550004) 【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欧美国家上世纪城市更新与重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分析,以及对我国城市重建与改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从中探寻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对历史文脉保护、社会环境整治、旅游资源发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更新;欧美经验;旅游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F29111 【文献标识码】A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有机体,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其发展进程遵循着产生、发展、兴盛、衰退、更新的历史规律。城市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都要面临的问题,作为城市发展的代谢机能,它不断改善着城市的结构和机能,以适应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更新主要包括重建、改造和修缮三种方式。随着城市发展的演进,旧城区的衰败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区房屋老化、结构失衡、功能衰退、经济迟滞等。城市的衰败及其蔓延会造成城市不动产的贬值。每个城市都将面临着为城市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及保护文化经济遗产的双重任务,采取何种方式进行重建和更新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二战后,欧洲与美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重建方法,对城市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也不尽相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无疑可为我国的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美国城市更新及其影响 二战前,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城市的中心区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象征着城市的富裕与辉煌。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这一辉煌逐渐逝去,美国城市出现了衰败现象。导致城市衰败最直接的原因是城市富裕人口大规模向外迁移而引起的房屋向下淘汰。房屋向下淘汰就是城市原住房是为中、上阶层高收入者修建的,经过若干年后,房屋质量下降,功能衰退,这些房屋就淘汰给下层低收入者。产业革命致使西方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加速,城市产业迅速集中,大工业的建立以及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促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人口日渐稠密。随着城市的盲目发展,出现了所谓的“城市病”,如:居住环境恶化,市区拥挤混乱,交通拥堵等等,给城市特别是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其次是由于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产生区域就业不平衡状态,失业率明显上升,城市贫民窟问题开始出现。经济衰退降低了个人及家庭收入等,低收入者生活在贫困之中。由于罪恶滋长和社会混乱,导致社区邻里缺乏安全保障和生活稳定,城市社区缺乏安全感,那些希望更好社会和经济状况的有钱人(多数是中产阶级)纷纷离开城区迁移至郊区居住。特别是二战以后,由于汽车的普及与高速公路的发展,美国中产阶级和富裕人口大规模向城市外围的新住宅区迁移,城市中心区的旧住房就通过出售与出租淘汰给低收入者和城市穷人。新来者由于经济拮据,不能对所继承的住房进行更新,甚至连养护与维修也十分困难,旧住宅集中街区的房屋破旧不堪,致使城市衰败现象日益严重,且呈蔓延的趋势。 二战后,美国城市的衰败现象更加目惊心,纽约市的哈莱姆街区就是房屋向下淘汰后造成的典型衰败区。本世纪初,哈莱姆仍然是白人中产阶级居住的街区,20年代以后,贫穷的黑人涌入哈莱姆,白人中产阶级纷纷从哈莱姆迁出,黑人继承的房屋因年代久远而逐渐老化。60年代调查,哈莱姆住宅90%是30年前建筑的,几乎一半以上的是1900年前修建的,所有住房中,11%的失修倒坍,33%的破烂不堪[1]。而且城市街区的外在化影响十分突出,单个 城市化【文章编号】1006-3862(2007)03-0026-06

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起源比较

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起源比较(上) 第一节:西方城市的起源分析 1)柴尔德的"城市革命"概念 2)西方城市的产生及其早期城市设计中的特点 一、柴尔德的"城市革命"概念 柴尔德根据西亚、埃及和古代欧洲的考古学资料,提出了社会发展史上存在一次"城市革命"。他提出了城市出现的十项标准: (1)最初的城市较过去任何聚落均为广大,其人口亦较稠密. (2)城市人口的构成和功能与前迥异,包括不从事农业、畜牧、渔捞或采集以取得食物的其它阶层-专门化的工匠、运输工人、商人、官吏与僧侣。 (3)直接生产者必须向神或神权下的国王缴纳赋税,以产生剩余财富的集中。 (4)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不但标志产生与前此村落之异,而且作为社会剩余财富的象征。 (5)僧侣、官吏和军事首长形成统治阶级,从事计划、组织等劳心活动。下层阶级从事劳力。 (6)财富的经营迫使文字的发明。 (7)文字的发明进一步推动科学的产生-算学、几何学、天文学。 (8)由剩余财富所供养的其它专家从事美术的新活动,其美术的概念化与复杂化构成各城市中心美术之差异。 (9)剩余财富更用于外来商品之输入,造成贸易的发达。 (10)由于原料能够输入,同时受到以居住地位(非亲族地位)为基础的国家的保护,专门化的工匠成为城市政治构成的下层成员。 从西方城市的城市和发展来看,柴尔德的结论无疑是极有价值的。西方现代都市的组织形式和都市文化均发端于古希腊的"城邦"。 二、西方城市的产生及其早期城市设计中的特点 大多数人对"城邦"的认识和了解来源于古希腊。希腊之成为希腊,自然须追溯到小亚细亚出现希腊城邦的时代。大约在西元前9世纪,所谓希腊历史的黑暗时代已近结束,希腊人接受了两河文化的影响,包括字母、贸易方式,甚至城邦制度-而在两河流域,从事商业的城邦及原始民主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了。 所以城邦制度并不产生于古希腊,而一直为我们所不熟悉的,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城邦的产生背景则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间,这个名称的原意是"水中央"。这是一块面积不是很大的冲积平原,腹地数百里内没有丘陵,没有石头,下游是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也是沼泽地。要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生存并不容易,所以两河文化的人们要在这种情况下,突破新石器时代的天然环境,另外创造一个环境。于是为了大群体的共同利益就构成了超级村落-就是后来城邦的前身。城邦之间之所以要联合起来,是因为人类感觉到需要拿团体的力量去获取资源,而这些资源有些是远征队带回来的,有些是集体交换的。资源共享是分配最主要的事情,最早的泥版文献之一就是神庙分配物资的记录。这种城邦国家的特点就是共享的与合约的-合约造成民主的现象。这听起来有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意味,但越是早期的人类生活越是受制于自然条件却是不争的事实。 城邦的人群结合原则是地缘的,它有个中心,以城邦本身为中心,地点固定,当地财富的收集也固定。地缘性可以扩张,每次扩张的过程中,又都要有新的合约、新的协议和新的

关于赴深圳考察城市更新项目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深圳考察城市更新项目的调研报告 我们赴深圳考察了该市的城市更新工作,颇有收获,现系统地介绍该项目推进模式的背景、政策流程、特点和优势。 一、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政策出台的背景 深圳特区建立30年来,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高度城市化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要实现城市转型发展,必须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土地管理制度。前三十年,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土地有偿使用及市场化配置和统征统转确保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两条主线展开,其核心是确保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建设占用的高速和高效。但在当前高度城市化、土地全部国有、增量空间极为有限、用地供需矛盾极为尖锐的条件下,如何围绕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维护以及更加注重对公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如何使土地管理工作由被动适应经济发展转变为主动促进协调城市科学发展等,已成为当今和未来深圳土地改革的主旋律。 据统计,未来深圳全市需要进行城市更新的总用地面积约为240平方公里,占到深圳陆地总面积的12.3%。而目前深圳未利用地仅4360公顷,仅占全市陆地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的2.23%。可见,城市更新总用地面积是深圳未利用地面积的5.5倍,如果能够通过城市更新计划将这部分土地妥善利用,步入而立之年的深圳,将再次焕发出新的青春与生机。 二、城市更新工作政策概况 2009年10月,深圳通过《深圳城市更新办法》,简称《更新办法》。《更新办法》在积累旧改以来的经验基础上,实现了较大突破。首先,《更新办法》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概念,其适用范围覆盖了各类旧区,并首次设立了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度,提出了多种改造模式和改造方式,让深圳困难重重的旧改工作,得以改头换面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推进。其次,明确原权利人可作为更新改造实施主体,改造项目无需由“发展商”实施,同时政府鼓励权利人自行改造;最后,《更

中西方城市建设的比较

学生姓名 学号:尹桂建 20082204204________ 所 属 院 系:建筑工程学院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所 学 专 业:__________建筑学______________ 所 在 班 级:__________建筑08-1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20110508______

中西方城市建设的比较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经济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角。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人世界体系之中,在新的世界竞争格局中,各大城市正积极挖掘自身潜力,扩展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使得中央与地方之间在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让渡关系;地方经济主体地位和利益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于是各城市政府最关心的是外生行政级别的变动和行政区的扩大,希求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地位得到提升。在这种经济转型期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城市政府纷纷通过区划调整、旧城改造、设立新区等方式来促进城市更新和发展,提高城市区域竞争力。伴随着经济波动和宏观政策的调整,城市更新的内容、方式、目标也发生着变化。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近现代(二战)以来城市更新的一些比较思考,针对新形势,探讨了当前城市更新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关键字:从非理性更新到理性更新的西方近现代城市更新从“狭义,滞缓更新”向“广义,快速更新”转变的国内城市更新中西方城市更新历程的比较与思考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ity changes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urban economic more and become a global economic protagonis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n the one hand, with China's economy gradually blend of world system, in the new world competition pattern, cities are actively developing its potential, expanding urban space, improve the urban competitiveness and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 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本文从文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 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形态 比较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 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 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 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 本轮廓(图1)。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 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 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 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 学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 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儒家思想 强调重礼、崇孝、尚文。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 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 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在崇 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 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 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图2)等),并成为我 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 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乃至村 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 图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 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

2017年深圳城市更新分析报告

2017年深圳城市更新 分析报告 2017年5月

目录 一、深圳城市更新的背景、意义和历程 (4) 1、深圳市新增土地供不应求,问题显著 (4) 2、深圳市城市更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6) 二、深圳城市更新的政策、目标 (8) 1、深圳市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8) 2、深圳市城市更新政策 (9) 3、深圳市城市更新目标 (11) 三、深圳城市更新的主要模式和流程 (13) 1、深圳城市更新的主要模式 (14) (1)综合整治类 (14) (2)功能改变类 (15) (3)拆除重建类 (16) 2、深圳城市更新的主要流程 (17) 四、深圳城市更新的潜在影响 (18) 1、对房地产供应的影响 (19) 2、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 (21) 3、对深圳市房价的影响 (24)

深圳城市更新的背景和意义。深圳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按照城市规划和有关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作为一个受到天然地理因素限制而导致土地资源不足的城市,城市更新对深圳的意义非常重大。此外,研究城市更新对于其他城市如何充分利用存量土地二次开发,同样具备借鉴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深圳加速城市更新步伐。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片区功能的改造升级,离不开产业集聚带来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离不开与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住房建设,更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土地资源的重组供应。所以,整体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进对于新增土地、以及存量土地升级的需求在不断上升。处于粤港澳核心地区的深圳,尤其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来进一步释放存量土地资源。 深圳城市更新的类别和流程。城市更新分为三类,分别是综合整治类、功能改变类和拆除重建类。深圳城市更新历程大致分为四大阶段:1)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2)报城市更新单元规划;3)确定单一实施主体;4)建筑物拆迁并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深圳城市更新目标。十三五规划期内,争取全市完成各类更新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其中,拆除重建类更新用地供应规模为12.5 平方公里。在规划期内,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约3500 亿元。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完成100个城中村或旧住宅、旧商业区综合整治项目,完成约20 个城中村住宅改造项目,满足50 万人的现代化住房需求。力争通过更新配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约650 万平方米,配建

中外主要中心城市更新演化比较研究

[导读] 国家中心城市通常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 摘要: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特点和目标是什么?本文从西方近现代城市所倡导的城市更新运动为出发点,分析建设中心城市面临的社会问题,以期为我们提供经验与启迪。 关键词:西方中心城市经验启示 国家中心城市通常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广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特点和目标是什么?广州与首都北京、经济龙头上海、东北重心沈阳、千年古都西安、天府之国成都以及九省通衢武汉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南海明珠广州吗?是什么区别了广州与其他城市?各个城市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经历,有自己的信仰体系,有能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的感情。笔者认为广州应该注重城市中人的因素、人的城市精神、公民道德乃至全球公民意识。正如美国当代都市学家乔尔·科特金(Joel Kotkin)所说:“一个伟大城市所依靠的是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城市所产生的那份特殊的深深眷恋,一份让这个地方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感情。最终必须通过一种共同享有的认同意识将全①体居民凝聚在一起。” 作为经济的中心城市,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相似地复制,提供给城市的安全的手段也可以以相似的模式重复着——城墙、现代高科技手段。但作为一种信念,这些是很难复制的。就算勉强复制了,也往往不能形成一种市民认同。 一、西方城市发展趋势和特点 城市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发明,也是人类文明的转折点。西方国家城市化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历史资料证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已初具规模,当时希腊全境就有200多个城邦。所谓城邦,是由一个或数个城市以及周围的农村地区所组成的共和国,每个城邦国家的中心就是城市,其中最有名的是斯巴达和雅典。雅典是古希腊文化的集中体现,古希腊文化主要指的就是雅典文化。西方城市的起源,大都有宗教上的原因,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都把他们的神庙建于城市中心,以示与神密切相联。在埃及,虽然城市的生活“以王室为中心”,但它的文明仍旧是“以宗教为中心”的。印度文明也是“神权统治在城市运作中扮演支配角色”。在中国,神庙、宗庙以及统治者的宫殿耸立在城市中心,统治者希望通过抚慰诸神来规范自然万物和众生。西方城市特别重视商业与帝国理念的关系。在古代世

东西方城市发展及特点比较

东西方城市发展及特点比较 摘要:本文从城市的起源说起,阐述了东西方古代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19世纪,伴随着西方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以空前的速度发展,随着城市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有关城市的研究便应运而生,至今不衰。本文在论述东方城市特点的同时,与西方城市的特点进行简单比较,以期对此热门问题做一总结。 关键词:城市起源城市发展东西方特点 拉采尔在《人类地理学》中曾指出:“城市是人类及其居住地永续的密集地区,而且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中心。”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集聚的一个社会经济实体。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城市。 东西方古代城市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防御的要求。古人为了阻止洪水和猛兽进城,就把城墙修筑起来。后来,人终于发现最可怕的不是动物而是人类自己,因为战争出现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城墙从一套成了两套乃至三套,护城河、壕沟也挖起来,只是为了抵御来攻打的敌人。第二是政治体制带来的影响。中国自始皇到清末,几乎都是中央集权,都城集全国之力修成,自然规模最大,各种设施最齐全。而在欧洲,一直都是小国分裂来分裂去,城市规模比较小。直到17世纪建立了君主专制后的大国,如英、法、德,才有了伦敦、巴黎、柏林这样的大城市。第三是经济发展的影响。买卖带来财富,富有的地方就有繁华的城市。中国古代有可和天堂媲美的苏杭,占据交通要道,历经战乱却仍然是经济繁荣的大都会。欧洲海上贸易的繁荣带来的是地中海港口城市的蓬勃生机,意大利的威尼斯就是这种机缘下的产物。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的制约,故在此阶段前期,即战国至东汉末,当时我国历史的政治局面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与稳定的时期,表现在城市的发展趋势是由点的分散与狭小变化为点的相对集中与扩大。而后期,从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我国境内政权不是呈鼎立状态,就是呈南北对峙或分裂局面,政治动乱持续,战争频繁不断,表现在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不稳定,许多城市的兴衰具有政治、战争作用的突发性。 第二阶段,即从隋唐至清末时期。隋唐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除政治的再次大统一以外,大运河的开凿,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运河两岸、南方东南沿海、长江流域、湘鄂

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中煤南方能源有限公司王有华 一、城市更新概况 的城市更新最早始于2004年,当时叫旧村改造,2009年后称为城市更新,其实质就是土地资源的再利用,通过综合整治、改变功能、拆除重建等措施,达到改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消除安全隐患之目的,城市发展已进入到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发展阶段。 (一)城市更新的必然性 1.土地资源稀缺 据2011年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市国土面积为1993平方千米,除去农用地面积906平方千米外,建设用地面积已达934平方千米,占全部国土面积的47%,接近城市规划要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能突破50%的红线。预计到2020年,可新增建设用地仅为42平方千米,既无外扩的空间,也无大幅度增加建设用地的可能,唯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人口密度大 建市之初,规划人口为600万,据市出租屋综管办统计,截止2011年10月底,登记在册的非户籍人口1280万人,户籍人口274 万人,全市实际居住人口已超过1500万,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城市配套滞后,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拓展空间,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质量。 3.产业升级快 过去许多单纯的工业用地或厂房,基本上都是为配套早期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的,经过产业转型和升级,已不适应当前以金融、高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参与城市更新改造,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释放土地最大价值。 4.历史遗留问题多 1992年之后,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大量移民及务工人员的涌入,的房屋租赁需求急剧攀升。村级股份公司及村民违规加建、抢建房屋现象屡禁不止,虽然经过1992年、2004年两次农村城市化改造,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均已转为国有土地,但城中村房屋的

城市更新模式思考

旧城更新模式思考 ——贵州、成都考察总结 近期我院旧改项目较多,为了更好的为各地城市建设服务,在院长的带领下,我们考察了贵州、成都的诸多旧改项目。这里结合本次考察,在诸多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谈谈本人对旧改问题的认识。 一、国内旧城更新的现状、模式及问题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城市发展课题。它是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解决城市发展的根本矛盾的手段,即将老化的市区予以有效地改善,使其成为现代化的都市本质。城市更新绝非只是简单的拆“旧”建“新”,也不是一种“心血来潮”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陈代谢”,是一个长期、持久、永不间断的过程。它包含着保护、修复、改造、更新、新建等多项内容,并且常常综合在一起。 (一)旧城更新的目标 一般而言,旧城更新的目标包括:1)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 2)改善和美化城市容貌;3)满足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发展第三产业需要;4)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5)保护历史文化环境;6)完善社区结构等。目的是通过城市更新的途径,使旧城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上进行调整,旧城的整体机能得以改善和提高,保证正常运转以适应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理解和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旧城更新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旧城的整体机能、综合实力和吸引力,提高整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二)旧城更新的模式 城市更新方式一般可分为重建、整建及保护三种模式。 1、重建:即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并建立新的城市规划布局,对于质量低劣者可根据其不同规模进行“再开发”,让其作合理的使用。这种方式最为激进,

欧美国家城市更新特点

欧美国家城市更新特点 于今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国家智库》总编,研究领域:国家哲学、政治理论、城市与区域发展、民族文化、智库产业,代表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 虽然西欧各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背景条件不同,遇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但西方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应该说是一致的。如果按照城市更新及相关理论发展的脉络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战后西方城市特别是内城和旧城更新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基本上是沿着清除贫民窟-邻里重建-社区更新的脉络发展,指导旧城更新的基本理念也从主张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规模改造逐渐转变为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更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更新理论。按照有关城市更新的理论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可以看到如下的情况: 从形体规划出发的城市改造思想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运动,在一开始受到以物质规划为核心的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些规划思想的本质是把城市看作一个相对静止的事物,希望通过对物质环境的设计解决城市中的所有问题。大规模推倒重建实际就是这些思想的直接后果。

对大规模城市改造反思 清理贫民窟和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及对城市中心土地的强化利用,曾经一度带来城市中心区的繁荣,但很快就带来了大量的城市问题,加剧了城市向郊区分散的倾向,可以说大规模城市改造并不成功,却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复兴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初来自于那些致力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社会经济学家,是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和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萧条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引发的对城市发展模式的世界范围的反思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上述对大规模城市改造所进行的反思。 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潮的影响下,西欧国家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有了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形成了城市复兴的理论思潮与实践。它一方面体现的是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城市复兴的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是继续趋向于谋求更多的政府、社区、个人和开发商、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经济学者的多边合作。 1996年6月,联合国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人居二”会议。会议确立了21世纪人类奋斗的两个主题:“人人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世界中的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发展”,这实际上也明确地指出了城市复兴发展方向。

试比较中古时期西欧与中国城市的不同特点

试比较中古时期西欧与中国城市的不同特点吴本祥(黑龙江省农垦师专政史系主任、副教授) 摘要中古时期,东西方城市基本上都是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封建生产关系牢固建立起来的前提下,在由地方割据走上集中统一的政治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发展,又为封建经济的全面繁荣、政治统一、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瓦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近代民族的形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条件。该时期由于各地区、民族、国家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城市方面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即:城市起源不同、结构不同、作用不同。 关键词中古西欧中国城市特点土地所有制阶级结构政治结构 一、西欧与中国城市的不同特点 1、城市起源不同。西欧中古城市是在10至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其特点之一是在完成了封建制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成为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特点之二,西欧城市“不是从过去历史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①]这是西欧城市产生的阶级前提和政治基础。西欧城市多产生于水陆交通要道、商业转手处以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居民感到手工业不足的农业区。如法国巴黎以及北部的佛兰德尔、不拉奔;德国的科伦、吕伯克、柏林;英国的曼彻斯特、约克、伦敦;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另外从安全方面着想,城市还产生于大领主、大主教、修道院所在地以及军事堡垒附近。新城堡的建立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开始只是作为手工业、商业的居留地。例如佛兰德尔的布鲁日城,该地原是佛兰德尔伯爵领地,962年后伯爵鲍尔文(铁臂)在利斯小河

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深圳城市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中煤南方能源有限公司王有华 一、深圳城市更新概况 深圳的城市更新最早始于2004年,当时叫旧村改造,2009年后称为城市更新,其实质就是土地资源的再利用,通过综合整治、改变功能、拆除重建等措施,达到改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消除安全隐患之目的,深圳城市发展已进入到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发展阶段。 (一)城市更新的必然性 1.土地资源稀缺 据2011年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深圳市国土面积为1993平方千米,除去农用地面积906平方千米外,建设用地面积已达934平方千米,占全部国土面积的47%,接近城市规划要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能突破50%的红线。预计到2020年,深圳可新增建设用地仅为42平方千米,既无外扩的空间,也无大幅度增加建设用地的可能,唯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人口密度大 深圳建市之初,规划人口为600万,据深圳市出租屋综管办统计,截止2011年10月底,深圳登记在册的非户籍人口1280万人,户籍人口274 万人,全市实际居住人口已超过1500万,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城市配套滞后,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更新,拓展空间,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质量。 3.产业升级快 深圳过去许多单纯的工业用地或厂房,基本上都是为配套早期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的,经过产业转型和升级,已不适应当前以金融、高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参与城市更新改造,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发挥产业聚集效应,释放土地最大价值。 4.历史遗留问题多 1992年之后,深圳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大量移民及务工人员的涌入,深圳的房屋租赁需求急剧攀升。村级股份公司及村民违规加建、抢建房屋现象屡禁不止,虽然经过1992年、2004年两次农村城市化改造,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均已转为国有土地,但城中村

046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规划理念与国际经验

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规划理念与国际经验 罗翔郭云 【摘要】新形势下,传统的关注中心城区物质空间、以改造项目为途径的城市更新理念正逐渐演化为包含更大空间尺度、更丰富内涵的城市复兴理念。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城市衰败的主要原因,并辨析不同语境下,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的内涵差异,进而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城市复兴的主要模式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的城市复兴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宏观背景与微观机制,并提出具体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复兴;理念;模式;策略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欧美及日本)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从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迈进,快速发展的城市开始出现衰败萎缩的迹象。1990年以后,大量东欧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现象。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408座城市的分析表明,尽管快速或高速的城市增长仍然是发展中地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现象,但在1990-2000年间,143个样本城市存在人口数量下降的现象;该报告还表明,至2005年,全球每六个城市中就有一个城市在经历人口减少和衰退。尽管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2011年城镇化率超过50%,并将于2020年达到57%;同时也要看到,人口向心集聚的同时也伴随着城市郊区化现象,中心城区后续发展乏力面临转型困境,老社区设施配套陈旧供需矛盾突出等。有鉴于此,研究者提出:中国的城市规划师要未雨绸缪,不仅肩负“为了增长而规划”的职责,也准备好“为了萎缩的规划”,两者结合方能实现更健康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本文将在梳理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的概念演化基础上,综述城市复兴的内涵、模式和国际实践经验,并以提出适应中国基本国情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启示和借鉴。 1.理念演化:从“更新”到“复兴” 1.1背景:城市衰败的主要原因 (1)经济转型:去工业化 20世纪中叶起,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欧美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传统制造业发

2017年深圳城市更新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深圳城市更新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7月出版

文本目录 1、深圳城市更新的背景、意义和历程 (5) 1.1、深圳市新增土地供不应求,问题显著 (5) 1.2、深圳市城市更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8) 2、深圳城市更新的政策、目标 (10) 2.1、深圳市城市更新发展历程深圳市城市更新政策经历三大发展阶段。 (10) 2.2、深圳市城市更新政策 (11) 2.3、深圳市城市更新目标 (13) 3、深圳城市更新的主要模式和流程 (15) 3.1、深圳城市更新的主要模式 (16) 3.1.1、综合整治类 (16) 3.1.2、功能改变类 (17) 3.1.3、拆除重建类 (18) 3.2、深圳城市更新的主要流程 (19) 4、深圳城市更新的潜在影响 (20) 4.1、对房地产供应的影响 (20) 4.2、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 (22) 4.3、对深圳市房价的影响 (25)

图表目录 图表 1:深圳建成面积占整个市区面积已经过高 (5) 图表 2:近 5 年深圳供应土地面积偏少 (6) 图表 3:近 5 年一线城市住宅土地供应比较 (7) 图表 4:深圳近年来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保持平稳略增 (8) 图表 5:深圳房价同比涨幅较大 (8) 图表 6:广东省发改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思路 (9) 图表 7:粤港澳大湾区区位图 (9) 图表 8: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优势 (10) 图表 9:深圳城市更新的历史进程 (11) 图表 10:城市更新三种方式 (12) 图表 11:深圳城市更新通过各类政策创新有望实现多重意义 (12) 图表 12:深圳“十三五”规划示意图 (13) 图表 13:分区城市更新目标任务(公顷) (14) 图表 14:分区各类型更新目标任务 (15) 图表 15:深圳城市更新分类及特点 (16) 图表 16:综合整治类的实施主体及经费来源 (16) 图表 17:申请建筑物功能改变流程 (18) 图表 18:深圳城市更新一般流程图 (19) 图表 19:深圳城市更新供应商品房占商品房总供应面积比例 (20) 图表 20:城市更新建设住宅项目分布计划示意图 (21) 图表 21:深圳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20)城市更新分区指引图 (22) 图表 22:深圳城市更新供应商品房占商品房总供应面积比例 (23) 图表 23:深圳去化周期(月) (25) 图表 24:深圳房价(元每平方米) (25) 表格 1:深圳城市更新政策要求 (14) 表格 2:禁止功能改变类城市更新的情形 (17) 表格 3: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补缴地价情形 (18)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 例分析报告 2016-11-16

目录 一、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人文关怀..错误!未定义书签。 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见物不见人”的状态...............错误!未定义书签。 2、以大拆大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建设对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传传承重视不够错误! 未定义书签。 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管理机制:职能配置不清,政策设计滞后................错误!未定义书签。 1、职能配置:纵向职责定位不清,横向权责边界模糊.......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度设计:制度零碎、缺失、缺乏有效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3、操作流程:现行零散、复杂的操作流程给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增添压力错误!未 定义书签。 二、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模式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特区内城中村改造模式—拆除重建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蔡屋围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岗厦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3、渔农村改造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4、大冲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5、鹿丹村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6、模式特征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原集体经济组自改模式——传统旧改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改商更新改造模式——功能改变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集体合法用地的旧改:西乡劳动村.....................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度边界上的预期:未经批准改变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模式——综合整治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沙浦国际艺展中心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笋岗艺展中心综合整治...............................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三期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4、葵涌鸿华印染厂综合整治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5、模式特征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城市更新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更新、旧城改造、旧城改造模式、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所谓“城市更新”是指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内(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根据城市规划和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三类更新活动。城市更新不再沿用城中村改造、旧村改造、旧城改造等表述,而采用了更具综合性、更注重城市品质和内涵提升的新概念。 作为人类定居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寄托梦想和希望之所。快速的城市化,使城市渐渐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劣,城市热岛、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城市区别城市的特性在慢慢消失,城市建筑趋于单一,城市风格趋于雷同;城市化使得土地资源变得稀缺,城市有土地功能不能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城市处于不断的扩张中,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与不断升级的功能需求,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的要求,旧城改造便顺势而生。旧城改造既是城市局部更新的过程也是个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其全部物质经济社会环境的过程。旧城改造历来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社会工程,是涉及到政府、社会、经济和公众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 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 (一)市场化旧城改造的运作模式。市场化的旧城改造运作模式给公益性的旧城改造项目加入了不少开发商自身的意愿,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城市居民的利益,不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单一的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每一个旧城改造项目都有着其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地对旧城改造项目进行开发,因而需要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开发模式的单一只能造成旧城改造项目个个都趋于雷同。 (三)资金成为旧城改造的瓶颈,严重阻碍着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旧城改造项目开发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多,从而需要的资金额也非常的庞大,改造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一直很突出。 (四)指导着整个旧城改造工程实施的旧城改造制度还不够完善,旧城改造的许多操作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广州 深圳 上海三地城市更新政策比较

广州、深圳、上海三地城市更新政策比较在大的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城市更新已经变成一个非常热的领域。究竟目前我国各地推进的城市更新制度与体系变革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即便是走在前沿的广州、深圳和上海,也很难找到一个完整的体系总结和概要呈现。所以我今天的报告想专门针对此,讲一下三地城市更新的框架体系,让大家能够了解或者是看到这三个城市目前所做的一些工作,对城市更新的进展与细节进行一些研究,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存量规划与城市更新 从国家政策环境来看,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都把盘活存量和城市更新相关的内容推向了前沿。而地方层面,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大城市,目前有两个特别大的挑战:从经济基础来看,最重要的就是产业转型,以北京为例就是功能疏解和升级;从物质形态来看就是空间的问题,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把质量做上去 我国这一轮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兴起大致始于2010年左右。2009年广州尝试推行以“三旧改造”为特色的城市更新时,已经统计发现2010年在整个广州市域范围内几乎已经没有增量用地可以使用;而2012年上海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距总体规划锁定的增量土地空间也只有200多平方公里的余量。从目前城市更新已经实施和建设的情况来看,2017年广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达87个,深圳新启动7个城市更新项目,释放土地84万平方米。在此背景下,研究比较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走向与状况真的十分必要。 为什么选择广州、深圳和上海来做这个比较深圳市2009年颁布实施了《深圳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还配套了一系列的措施;上海2015年开始实施《上海市

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广州虽从2009年就开始创新城市更新体系,但2016年1月才公布明确的新城市更新办法。城市更新是个大领域,任何一个小到如毛细血管的方面其实都有特别值得深刻讨论的大话题,而我想和大家共同探讨的是这三个城市的城市更新体制问题。 广州市城市更新 广州基于三旧的城市更新,类型指的是旧厂、旧村和旧城。 1、核心政策演变:从放开市场到强化政府管控 从2009年到现在,广州城市更新从核心要义上经历了两个明确的变化阶段。早期完全是市场开放,鼓励开发商主导更新城市环境,开发商从中得到了很多盈利,特别是在旧厂和旧村的改造上。而旧城改造因为拆迁比较难,盈利也比较缺乏保障,是开发商不太愿意去触碰的。当政府意识到主要的利益在更新过程中流失的时候,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20号文件),政策风向变成了政府管控为主,提出对土地"应储尽储",由政府来进行更新主导。 另一个促使政府在整个更新过程中做出这种角色转变的原因,就是如果完全交由市场来左右和选择在哪里做更新,难免是挑肥拣瘦,顾了局部不顾整体。所以当政府把这个主导权从市场手中接过来,会起到不一样的统筹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从开放市场到强化政府管控,广州在坚持这样一个思路。 广州“三旧”用地分类分布图 2、机构设置:以更新局为核心 机构设置上,广州在之前“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城市更新局。 广东的“三旧”改造最初是国土部门协作推行的,广州城市更新局成立以后

深圳城市更新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深圳城市更新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254-03 1.前言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城市发展课题。它是在科学预见的 基础上解决城市发展的根本矛盾的手段,即将老化的市区予以有效地改善,使其成为现代化 的都市本质。城市更新绝非只是简单的拆“旧”建“新”,也不是一种“心血来潮”的短期行为, 而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陈代谢”,是一个长期、持久、永不间断的过程。它包含 着保护、修复、改造、更新、新建等多项内容,并且常常综合在一起。 美国早期的城市更新概念是指对社区环境较差、标准偏低、规划落后、贫困的地区或者过时 的景观进行自我改造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在《英国大都市计划》中提出了“城 市复兴”的概念。我国一些规划专家近年来提出的城市更新概念:指城市发展在内涵上的提升,在空间上的结构性演替,在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构与重组,在区域发展层面的整体拓展。可见,城市更新的目的是通过城市更新的途径,使旧城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和经济结 构上进行调整,旧城的整体机能得以改善和提高,保证正常运转以适应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 发展的要求,真正理解和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更新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旧城的整体机能、综合实力和吸引力,提高整个城市的现代 化水平。 2.深圳城市更新的背景分析 2.1 深圳城市更新的意义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由小渔村一跃成为国际化都市的同时,也由于历史原因留下 了巨量的老旧屋村、老旧工业区等物业形态。深圳仅有142平方公里的新增建设用地扩张潜 力已经接近极限。使得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先于其他城市面临着空间资源“难以为继”的挑战。 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草案)》,未来城市更新将取代新增建设用地成为深圳空间资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面对上述挑战、压力和需求,深圳市政府自2004年底以来率先进行了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 探索,为全国提供了先行先试的经验。但通过5年来的制度实践,城市更新的项目推进并不 尽如人意,其中也暴露出种种矛盾。为了配合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深圳市城市更 新办法》(以下称《办法》)已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可以说,成功的城市更新是改善 人居环境,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城市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手段,是可持续 发展的前提。无论从经济发展或是社会和谐的角度来看,城市更新都对深圳的未来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 2.2 深圳城市更新的历程及现状 由于深圳早期的开发建设,过分追求速度和短期效益,城市建筑陈旧和城市功能老化问题也 日益突出,加之产业快速升级带来的城市功能的升级改造需求十分迫切。因此,深圳的城市 更新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已经产生,城市更新活动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逐步 展开。从上世纪末开展的深圳城市更新到目前,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自发的城市更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区 内大量企业外迁,许多工业区和厂房出现空置现象,城市化加速发展,对服务业产生极大的 需求,一些企业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发展商业、餐饮等服务业,推动了深圳的城市更新和升级。第二阶段:由政府介入的,以城中村为重点的城市更新。这一时期的典型案例是市、区 政府合作对渔农村的改造。此次改造活动的特点是,政府介入,组织推动,对城中村进行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