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卤代烃教学设计(20200522071036)

合集下载

《卤代烃》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8)

《卤代烃》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8)

《卤代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卤代烃知识是继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实现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转化的重要桥梁,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卤代烃是理解有机物基团相互影响、巩固水解反应、学习消去反应概念的有效资源,是帮助学生建立化学与生活联系的重要载体。

必修模块的学习限于具体有机物个例的性质和应用,而在选修模块中更多的是从如何研究一类有机物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需要更多地从不同类别有机物的结构区别去认识其性质和应用的区别。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即卤代烃中的官能团——卤素原子(—X)决定了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代烃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功与过。

2、知道卤代烃的定义及其物理性质。

3、以溴乙烷为例,从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卤代烃中的C-X键极性较强而易在反应中断裂。

4、掌握卤代烃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及断键、成键的位置,能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

5、初步体会反应溶剂的不同会影响反应的历程及产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乙烷和溴乙烷的结构,突出官能团-Br对溴乙烷结构的影响,让学生体会研究烃的衍生物应牢牢抓住官能团对结构的影响的研究方法,并再次体会和应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有机化学核心思想。

2、通过对卤代烃反应规律的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证探究→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3、通过从两个实验宏观现象分析到微观反应实质的思考过程,提高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溴乙烷取代和消去反应历程的演绎,提高学生从断键、成键位置的角度分析有机反应的能力。

5、应用对比学习、归纳迁移学习的方法巩固对卤代烃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卤代烃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功与过,增进学生对有机化学社会价值的认同。

2、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理解科学的严谨性、创新性,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

卤代烃(教案).doc

卤代烃(教案).doc

第三节卤代绘三亚二中曾淑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了解卤代姪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漠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3)理解卤代姪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及其反应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漠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漠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氟利昂的介绍,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漠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卤代姪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突破方法:比较总结三、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塑料管道…一聚氯乙烯不粘锅涂层----聚四氟乙烯水立方的外墙建材----含氟聚合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上述物质属于姪类吗?(二)桂和桂的衍生物、卤代桂的概念学生阅读课文P41第1、2段(三)展示乙烷和漠乙烷分子球棍模型说出漠乙烷的结构,判断出它们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比较得出漠乙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可溶苯等于有机溶剂(四)通过讲述C-X键的极性,引出漠乙烷可能的断键方式及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实验设计1:操作现象结论分层。

不反应1、漠乙烷和水混合,振荡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Ch溶液,静置。

不分层,有淡黄色沉淀。

反应,溶液中有漠离子2、澳乙烷和水混合,再加入少量NaOH @体,振荡后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方程式:CH£H?Br + NaOH —~> CH£H?OH + NaBr2、消去反应实验设计2:在带导管的试管中加入漠乙烷、NaOH固体和乙醇,振荡后微热。

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再通入酸性高猛酸钾溶液,高猛酸钾溶液立即褪色;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Ch溶液,有淡黄色沉淀。

方程式:CH'CIKBr + NaOH —~> CH?=CH? f + NaBr + H?O思考:为什么将产生的气体先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而不直接通入酸性高猛酸钾溶液?(五)消去反应学生阅读课文P42第1段特征:1、消去的氢原子来自相邻的碳上2、形成不饱和键思考:下列物质否发生消去反应,如果能,可能有多少种有机产物?CH3CH2(OH)CH3、(CH3)3CBr 、(CH3)3CCH2Br(六)课堂小结漠乙烷的物理性质;卤代姪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比较。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3 第三章 第一节 卤代烃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3 第三章 第一节 卤代烃

《卤代烃》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卤代烃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学业要求(1)能写出卤代烃的官能团、简单代表物(溴乙烷、氯乙烯)的结构简式和名称;能够说出氯代烃的物理性质及递变规律。

(2)能结合分子结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分析和推断其他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有关信息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列举卤代烃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和探讨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能结合卤代烃的官能团及化学键极性特点分析和推测这一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人教版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1-溴丁烷化学性质的探究,以及卤代烯烃的相关性质。

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类比迁移。

使整个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类物质的性质,理解官能团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还有待加强。

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容易混淆。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归纳总结卤代烃的命名、分类和物理性质。

2.通过对溴乙烷结构的分析其可能断键的位置,并通过实验认识其主要化学性质。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类比迁移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

4.从官能团的角度分析卤代烯烃的主要反应。

5.通过列举卤代烃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和探讨这些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

【评价目标】1.归纳总结卤代烃的命名、分类和物理性质,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辨析能力。

2.通过不同条件下溴乙烷产物对比,诊断并发展学生微观探析能力。

3.通过1-溴丁烷化学性质建构,诊断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4.通过讨论卤代烃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诊断并发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卤代烃》教学设计

《卤代烃》教学设计

《卤代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定义及常见性质;2.掌握卤代烃的制备方法;3.理解卤代烃的化学反应;4.能够通过实验分辨卤代烃的类型。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入1.提出问题:你们是否了解卤代烃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向学生简要介绍卤代烃的定义及常见性质,例如与烃的比较、沸点与溶解性等。

3.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卤代烃的问题。

二、制备卤代烃的方法1.介绍制备卤代烃的主要方法,包括自由基取代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

2.通过示例化学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3.与学生一起探讨制备卤代烃的实际应用,例如工业上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室中的合成方法。

三、卤代烃的化学反应1.介绍卤代烃的常见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消除反应等。

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反应的反应机理和特点。

3.强调安全意识,提醒学生进行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四、实验操作1.设计实验:使用醇和卤素制备卤代烃。

2.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材料和步骤。

3.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判断卤代烃的类型。

五、实验报告1.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2.学生将实验报告交给教师,进行评分和反馈。

六、拓展活动1.学生自主学习,选择一个与卤代烃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3.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提问学生关于卤代烃的定义、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的问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2.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估,包括仪器操作技能、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能力。

3.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实验器材:醇、卤素、烧瓶、冷却管、热水浴3.实验记录表。

《卤代烃》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6)

《卤代烃》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6)

《卤代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

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卤代烃及溴乙烷结构、物理性质。

取代反应的教学,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溴乙烷结构、物理性质、水解反应的本质及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竞赛模式学习,结合学案,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溴乙烷物理性质与Br验证实验,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溴乙烷结构与水解反应。

难点:溴乙烷水解反应的本质。

四、教学准备
1.道具准备:a.小组编号1-5(并贴上编号)
b.每组准备A4纸打印的ABC各一张
c.准备奖状
2.实验准备:分组实验6组
实验药品:溴乙烷、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热水
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卤代烃
一、卤代烃
1.定义
2.分类
二、溴乙烷
1.结构: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卤代烃》教案

《卤代烃》教案

《卤代烃》教案教学目的【学问与技能】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2、把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响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试验设计,培育学生的试验设计力气;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育学生使用化学平衡学问生疏溴乙烷水解反响的力气;3、由乙烷与溴乙烷构造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试验进展验证的假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争论、试验设计、试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比照试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猛烈的奇异心、求知欲,急迫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

试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试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熬炼了毅力,也培育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从溴乙烷水解试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

通过用化学平衡学问生疏溴乙烷水解反响,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响规律的理解与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溴乙烷的水解试验的设计和操作;2、试用化学平衡学问生疏溴乙烷水解反响。

难点:由乙烷与溴乙烷构造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试验进展验证的假说方法。

学问构造和板书设计一、溴乙烷1.溴乙烷的构造分子式:C2H5BrH H构造式:H—C—C—BrH H构造简式:CH CH Br或C H Br3 2 2 5官能团:—Br2、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沸点比乙烷的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3、化学性质(1)水解反响:CH CH Br+H O3 2 2(2)消去反响:CH CH Br3 2CH CH OH+HBr3 2CH =CH +HBr2 2消去反响(elimination reaction):有机化合物在确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O、HX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响,叫消去反响.一般来说,消去反响2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二、卤代烃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卤代烃的概念、性质和结构特点;2. 掌握卤代烃的常见命名方法;3. 了解卤代烃的合成方法和主要应用领域;4.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卤代烃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卤代烃的概念及结构特点;2. 卤代烃的命名方法;3. 卤代烃的合成方法;4.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和生物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介绍有机化学中的卤代烃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卤代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药领域、农业领域等。

一、卤代烃的概念及结构特点1. 学生回顾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讨论碳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的特征;2. 教师向学生介绍卤代烃的定义和结构特点,主要包括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二、卤代烃的命名方法1. 学生回顾有机化学命名规则,重点复习碳链的编号方法;2. 教师讲解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包括按优先级命名、使用字母缩写表示卤素等。

三、卤代烃的合成方法1. 教师介绍卤代烃的常见合成方法,如加氢反应、卤代亲电试剂的反应等;2. 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实例,探讨卤代烃合成方法的应用。

四、卤代烃在有机合成和生物领域的应用1. 教师向学生介绍卤代烃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如作为试剂参与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等;2.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小讨论,探究卤代烃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制药过程中的作用;3.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四、教学设计实施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对卤代烃知识的理解情况;2. 学生进行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回答提出的问题;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课后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相关卤代烃的实际应用案例,撰写观后感,并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讨论。

以上是卤代烃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的卤代烃。

(2)掌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其反应原理。

(3)学会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卤代烃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包括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2)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2、教学难点(1)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原理及反应条件。

(2)理解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卤代烃的物品,如塑料、灭火剂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物品中的卤代烃有什么样的性质和作用呢?”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卤代烃的定义和分类简单介绍卤代烃的定义,即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按照卤素原子的种类、烃基的结构和卤素原子的个数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

(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结合实验和生活实例,讲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如状态、溶解性、密度等。

让学生了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与烃的差异以及与卤素原子的关系。

(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①水解反应通过实验演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水解反应的原理,强调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生成醇和卤化氢。

②消去反应同样通过实验演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引导学生观察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深入讲解消去反应的条件和原理,即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烃和卤化氢。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问】我们所学过的卤代烃有哪些?
思考回答:一氯甲烷、 二氯甲烷、 氯仿、四氯化碳、溴苯……
【提问】判断 PPT 上得四种物质是否属 于卤代烃?
思考回答
判断哪些物质是卤代烃
【提问】卤代烃是否都通过取代反 应生成?
在学案上写出分别由烷烃取代、烯 烃加成、炔烃加成、芳香烃取代生成卤 代烃的反应
思考回答并书写方程
【提问并做实验】往试管中加入乙醇振 荡,溶液是否会分层?
【实验】加热,把生成的气体通过装有 溴水的试管
【讲解】溴水褪色,证明有乙烯生成, 试管底部有橙黄色的油状物主要是乙烯 与溴加成生成的产物
【安排任务】在学案上书写溴乙烷消去 的反应方程式
【提问】 消去反应的实质是? 消去反应的条件是?
【安排任务】比较溴乙烷水解反应与消 去反应。完成学案上表格
解。 大约 1 分钟后取少量上层清液, 先加入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检验 水解产物
观察实验并思考
通过观察实验, 让学生掌握溴 乙烷的水解实验操作
【提问】反应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思考并回答, 理解氢氧化钠中和 水解产生的氢溴酸, 使水解反应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掌握氢氧化钠对溴乙烷水解 平衡平衡的影响
【讲解】氢氧化钠中和水解产生的氢溴 酸,使水解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 此溴乙烷水解方程式可以写成
了解卤代烃的制取, 复习巩固 固旧知识
【填空】根据上面所写的制取卤代烃的 方程,把对应卤代烃归入相应类别
完成填空
了解卤代烃的分类
【讲解】讲解卤代烃的重要物理性质
学习记忆
了解卤代烃的重要物理性质
【展示】展示氯乙烷用途图片
观看
激发学生学习卤代烃兴趣
【引入并讲解】讲解溴乙烷的结构,说 明溴乙属于极性分子,它与乙烷结构的 区别。溴乙烷是乙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 溴原子替代生成的,溴乙烷有两种氢原 子,在核磁共振氢普中有两组吸收峰 (展 示图片) ,峰面积比为 3:2.溴原子是溴乙 烷的官能团,决定了溴乙烷的性质
理解并记忆
了解消去反应的定义
【安排任务】完成学案上有关消去反应 的定义的填空
填空(可以参照书上得定义填 写)
理解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提问】溴乙烷的消去与乙醇类似,但 是能否用浓硫酸来脱去溴化氢呢?如果 不能用什么呢?
【实验】先往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固体,再加入一定量的溴乙烷,振荡观 察现象。
【提问】通过实验可以看到氢氧化钠不 溶解,在这个实验中就需要一种溶剂, 既能溶解氢氧化钠,又能溶解溴乙烷, 用什么溶剂呢?
学生集体回答问题 理解
理解并掌握如何证明溴乙烷 是否发生了水解, 或者是证明 溴乙烷中含有溴原子
【提问】如何检验溴离子呢?
回答问题
掌握溴离子的检验方法
【讲解】用硝酸银检验,若生成淡黄色 沉淀则可以证明
【实验】做溴乙烷的水解实验。取少量 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 利用氢氧化钠溶解放出的热量给反应加 热,然后加入少量溴乙烷,振荡使其水
【提问】完成学案上的思考题 1、 2
【安排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内 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本质; 2 、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操作及溴离子的检验 .
难点: 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本质
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提问】什么是卤代烃?
学生活动
通过对已经学过的有机化学知 识的掌握, 推断卤代烃的定义, 并书写在学案上。
设计意图 熟悉卤代烃
第三节 《卤代烃》教学设计
北大附中 杨永成
一、教材分析: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本 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卤代烃及溴乙烷重要性质的教学,第二课时巩固学生对卤代烃重要性质的 掌握,了解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
【讲解】通过 PPT 里溴乙烷水解的方程 式,可以知道溴乙烷
羟基替代,生成了溴化氢,展示动画方 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问】如何证明溴乙烷已经发生水 解?
【讲解】因为溴化氢是强电解质,在水 溶液中电离产生溴离子,若能检验溴离 子的存在则可以证明溴乙烷已经发生水 解
书写乙烷、 溴乙烷的分子式、 结 构式与结构简式
通过比较乙烷、 溴乙烷的结构 式的不同,了解二者结构,为 学习它们性质打下基础
【提问】溴乙烷是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 解质?能否电离出溴离子?如何证明?
回答问题
掌握溴乙烷属于非电解质, 不 能产生溴离子
【补充实验】取少量溴乙烷,然后加入 硝酸银,分层后无明显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卤代烃的分类及重要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特点的思想;
2、通过学生对溴乙烷化学性质的学习,从而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
“由局
部到整体”哲学思想。
3、通过溴乙烷水解反应与消去反应的实验, 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 CH 3CH2Br + NaOH → CH3CH2OH + NaBr
理解并记忆水解方程
掌握方程式的书写
【提问】 水解反应的实质是?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溴乙烷分子
中含有溴原子?
思考并回答问题
深入理解水解反应的实质
【引入并讲解】下面我们来学习溴乙烷 的消去反应。高一下学期我们学习过乙 醇的消去反应,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 分子脱去一分子水,形成了含有不饱和 双键的乙烯分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和物理通性;
2.掌握溴乙烷水解反应、消去反应的本质及实验 ;
3.能正确书写水解、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溴乙烷中 C-X 键的结构特点, 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
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观察实验
加深对知识理解,激发兴趣
【讲解】溴乙烷的物理形式。先提问请 学生回答乙烷物理性质,然后学生观看 溴乙烷实物,比较二者物理性质的不同。 通过上面实验可以说明溴乙烷不溶于水 且密度比水要大 .
回忆乙烷物理性质, 比较它与溴 乙烷物理性质的不同点
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引入】下面学习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