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号纪年法

合集下载

纪年法

纪年法


戊戌变法



庚子赔款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


九、古代历法不一致
?
古代历法不一致
,
读古书时要特别注意。如《春秋
·
成公八年》说

二月无冰

,这用的是
周历,相当于夏历十二月。
《孟子
·
梁惠王上》说: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
2
、岁星纪年法
?
是把黄道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岁星(即木星)由西向东十二年绕天
一周,每年行经一个星次。例如,岁星运行到玄枵范围,就把这一年叫做

岁在玄枵

,下一
年就是

岁在娵訾

,十二年周而复始。
八、记年法
?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在位纪年法、王公年号纪年法、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等。
?
1
、王公在位纪年法
?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


三十三年春,秦师
过周北门。
” “

也是用周历,
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春秋战国的历法有夏历、殷历、周历等。
?
3
、太岁纪年法
?
是把黄道一周天由东向西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设想有一个假岁星,叫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我国古代通常使用三种纪年法。

一是帝号纪年法:帝号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我国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等年代。

鲁国史书《春秋》记录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衰公十四年”的历史。

“宣王”“衰公”都是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这种纪年的方法就是帝号纪年。

二是年号纪年法:年号是封建帝王为记录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是皇帝继位后颁布年号用来纪年的,比如康熙41年、建安25年等等。

年号是由汉武帝始创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这年为建元元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

年号一般是新皇继位或有重大事件时更换。

明以前的帝王,在位期间多不止一个年号。

如汉武帝在位54年,就用11个年号。

明清皇帝在位期间一般只用了一个年号(除明英宗因两次登基使用两个以外),所以我们习惯使用年号称呼皇帝,如明太祖的年号为洪武,清圣祖的年号为康熙。

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我国历史上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三是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地支”。

据古书上说,干支是太古轩辕时令大挠所作,十天干是用以名日,十二地支用以名月,后来人们将十天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为一个数,用以称年,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

60年后周而复始,故有“六十花甲子回头”之称。

中国历法一直就是采用干支来纪年的,其至还可以纪月,纪时。

从殷商出土甲骨卜辞可知,三千多年前古人已很熟练地用干支来纪日;西汉末开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到现在可以说干支纪年已成为中国特有的独立完整的历法系统,即“干支历”。

教材中有些地方涉及到干支纪年,如“岁在甲子(指公元184年),天下大吉”,“甲午战争”(指1894年),戊戌变法(指1898年)等,就是采用干支纪年方法。

历史常识汇总之天干地支、谥号庙号等

历史常识汇总之天干地支、谥号庙号等

一、古代纪年法1.干支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会出现奇偶相组合的现象。

(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提示]历史命题中常考的是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较为简便的换算方法是: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0 1 2 3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依次类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示例]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构成了干支纪年法。

比如1901年为辛丑年,1911年为辛亥年,1951年为辛卯年。

辛亥革命诞辰100周年即2011年的时候,天干地支相配应为()A.辛亥 B.甲子C.乙卯D.辛卯[解析]中国古代历法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的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60年又回到甲子、乙丑等。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51年是辛卯年,60年后的2011年也应该是辛卯年,而辛亥革命100周年正好是2011年。

[答案] D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有时,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示例]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建立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②民国26年全面抗战开始③康熙五十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④中国近代史开端是庚子年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三世纪晚期;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民国26年+1911=1937年),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1938年-1911=民国27年);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1840年是庚子年。

古文化常识之二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历史纪年法)-高考历史常识

古文化常识之二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历史纪年法)-高考历史常识

二、 干支纪年法
干支,天干地支的简称,其字如下: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时,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 为一个数,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 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 亥为第六十年。其六十年一个循环。 干支还可以用来纪月纪日纪时。 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干支纪年: 甲午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酉政变 (1861年,同治帝),辛丑条约(1901年),辛亥革纪年。这种纪年方法,月日同 公历一样,不必换算。
中华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年
如1937年是民国多少年,只要减去1911年,就可算出是民国26 年。反之,知道民国多少年,要换算公历,加上1911年,便可得 出答案。
五、黄帝纪年 是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但黄帝是哪一年降生的,在文献 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各 省政府也跟着使用。 黄帝纪年=西元纪年+2698年
六、公元纪年 1、公元纪年的由来 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 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纪年起算点(西汉平帝元始元年)。 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XX年,在此以后的 时间称公元XX年,或直接称XX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XX 年)。我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学以致用】
1.(2009海南)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 侵华的1900年应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B 2.(2008宁夏)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属鸡 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 A.庚申年 B.癸丑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 D 3.(2009福建)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 汉 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D ( )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公元前一世纪为公元前99年~公元前1年……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
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见和广泛使用的是农历和皇帝年号两种。

1. 农历纪年:中国古代使用的农历是一种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的日历系统。

在农历纪年法中,年份是根据农历的年份来计算的,每年农历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

农历纪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时期,至今仍然在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中使用。

2. 皇帝年号纪年: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中国的君主们开始采用年号作为纪年的方式。

每当新的君主登基,都会根据其个人喜好、政治意义或其他原因取一个年号,用于标志该年的纪年。

这种纪年法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结束。

除了农历和皇帝年号,中国古代还有一些其他的纪年法,如太阳历(阳历)纪年、干支纪年等。

这些纪年法各有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中国存在多种主要的纪年法,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纪年法:
1.太阳历纪年法:太阳历纪年法是基于太阳历(阳历)的纪
年方法,即以一年的完成为单位进行纪年。

根据不同历史
时期和朝代制定的太阳历,纪年方式也有所区别。

2.皇帝年号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是以历代帝王自己制定
的年号作为纪年基准,以帝王即位的年份为起始点,连续
纪年。

每次帝王更替时,往往会更换年号。

例如,汉朝刘
邦在位时使用年号"刘邦元年"、"刘邦二年"等。

3.周天历法:周天历法是古代中国周朝使用的纪年方法,基
于天文和农历两个周期。

根据天文观测和农事需要,将一
年分为12个月,每月按照阴阳历法确定,纪年方式较为
复杂。

4.甲子纪年法:甲子纪年法是古代中国对年份顺序进行编制
的一种方法。

按照天干地支的组合,将60个年份进行命
名,如甲子、乙丑等。

这种纪年法常用于民间、文人和历
法计算中。

以上是一些主要的纪年法,不同纪年法的使用情况会因历史时期、区域和政权变迁而有所不同。

每个纪年法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标记方式,用以标识和记录历史事件和年代。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 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 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 谥号盖棺论定的功用。
一般庙号叫高祖或太祖都是开国皇帝,如汉 太祖刘邦(刘邦庙号是太祖,习惯称高祖)、唐 高祖李往是完 成统一的,如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临,刘秀也 是靠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的,所以也是世祖, 另外玄烨(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被叫做圣祖, 朱棣被叫成祖,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 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 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 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 “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 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 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 节(陶渊明)等。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 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 公元某年。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我国是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的,今年是公 元2013年。
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大约始于东汉,也称农历纪 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共得60个单位。例 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 法,1997年是农历丁丑年。
公元2000年,是黄帝纪元的4697年, 末尾数字是7,对应天干第七位“庚”; 4697除以12余数是5,对应地支第五位 “辰”,可知公元2000年是“庚辰年”。
谥号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 朝鲜、越南、日本)、诸侯、大臣、后妃等 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 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 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古代常用的四种纪年法## 引言纪年法是人类社会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其发展历史悠久,不同文明和地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纪年体系。

古代文明中,为了准确记录历史事件、统治时期以及岁月流转,人们创造了多种纪年法,其中四种纪年法在古代尤为常用,它们分别是天文纪年、帝王纪年、元号纪年和历法纪年。

本文将对这四种古代常用的纪年法进行深入介绍。

## 一、天文纪年天文纪年法是一种以天文现象为基础的时间记录方式。

在古代,人们观测天体运行、季节交替等天文现象,并以此作为时间的划分标志。

例如,古埃及以尼罗河的洪水周期来纪年,古中国则以二十四节气、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来确定年代。

在中世纪欧洲,天文学的发展也促使天文纪年法的应用。

日冕、月相、行星运动等现象被广泛用于纪年,形成了基于天文观测的历法系统。

这些系统不仅记录时间,还反映了人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认知。

## 二、帝王纪年帝王纪年法是以国家或地区的君主统治时期为依据的纪年方式。

各个文明中,人们通常以君主的在位时间来标定年代,这在政治和历史记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纪年、古罗马的共和纪年和帝制纪年等都是帝王纪年法的典型代表。

在中国,帝王纪年法由来已久。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国历代君主都采用了不同的纪年方式,例如黄帝纪年、夏代纪年、西周纪年等。

这种纪年法不仅记录了君主在位时间,还反映了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变迁。

## 三、元号纪年元号纪年法是一种以年号来标定历史时期的纪年方式。

这种纪年法常见于东亚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朝鲜等地。

君主即位后,会根据其理念、治世方针或吉祥寓意制定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在君主在位期间沿用。

中国的元号纪年法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在日本,该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每一个元号都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开端,反映了当时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特征。

元号纪年法在历史文献和史书中被广泛运用,为人们了解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 四、历法纪年历法纪年法是基于一定历法系统的时间记录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