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来历
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资料讲解

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简,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
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
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
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干支纪年法名词解释

干支纪年法名词解释《干支纪年法》是中国悠久历史上最常用的纪年法,起源于上古时期,它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又分为两个半月,每半月有十五天,共计360天,再加上五个闰月,最终形成了复杂的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也叫“十二生肖纪年法”,按照这一纪年法,每年把12个气象现象,如阳和阴、冷暖、旱涝、晴雨、风雹等,以及12种动物,如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称为“干支”,用来纪年。
具体来说,每年从立春开始,用子鼠表示;春分后,就表示为丑牛;更后,是寅虎,依次类推,每个月都由不同的干支来表示,当所有的干支都完毕后,就又回到子鼠,从而形成一个由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和亥猪组成的循环,也称为“天干地支”。
干支纪年法安排每月的日子是把15天分成3个旬,每个旬又叫一个甲、乙、丙三字,每个旬都有四天。
这样,每个月就由十二个日子组成,每个日子都有自己的干支,且干支对应月份不能变更,所以这种纪年法可表示具体的时间概念。
比如:“辛卯”,即为第八月的十五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秋节。
干支纪年法并不仅用于纪年,在古代生活中,它还被用来表示天文、地理和时间等相关概念,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维度之一。
比如,在商春秋时期,地理划分就是以干支纪年法为基础,将全国分为两半,一半是以辰巳作为起点横向划分,称为“西”;另一半以戌亥作为起点横向划分,称为“东”。
所以,在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思维和活动中,尤其是古代人们在文字上的表达中,更是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干支纪年法仍然被广泛的使用,其作为文字表达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文字表达中可以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比如在收藏行业中,出版社、收藏品机构等通常都会以干支纪年法来表达出版日期。
另外,在当今社会中,干支纪年法还与公益活动息息相关,比如每年的“毛主席诞辰”活动,也是以干支纪年法来计算的,在这一活动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文字表达,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十二属相由来的几中说法

关于十二属相由来的几中说法关于十二属相的由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
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玉皇大帝分封十二属相的故事。
据说,为了让百姓辨别四季和长幼尊卑,稳定凡间秩序,玉皇大帝决定将凡间的百姓分门别类。
为方便百姓生活,他还将一天做了细致的划分。
首先,他根据太白金星的建议,把凡间的一天平均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作为凡间百姓生活参照的标准。
他觉得这样还不够,应该再建立一套完整的年轮与十二个时辰相对应。
怎样区分一个轮回中的十二年呢?经过斟酌,玉皇大帝决定用人间的十二种动物做代表,于是他下令所有的动物都可以来报名参加竞选,如果考核合格,就可入选。
成为属相的十二个动物则可以进入天庭,晋升为神仙。
听到这一消息,动物们纷纷施展各自的本领,争相赶往天庭的时辰阁报到。
最终,精明的老鼠第一个到达天庭,占据了子时的位置,成为了“生肖王”。
接下来,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也纷纷依次到达,占据了各自相应的时辰,分别被命名为“精子鼠、憨丑牛、威寅虎、慧卯兔、神辰龙、智巳蛇、奔午马、温未羊、灵申猴、信酉鸡、忠戌狗、福亥猪”。
玉皇大帝宣布十二属相就此诞生。
从此,以鼠年为始,猪为末,依次类推。
属相每十二年为一个轮回,在凡间循环,永不停止。
有了这些规范,人间的秩序更加稳定,百姓生活更加和谐、规律。
当然,这只是一种神话传说,体现了人们美好的想象,并不具备严谨的科学性。
其实,古人也曾对此进行过相关的考证和研究。
其中,认同度最高的就是动物生活习惯决定十二属相的说法,即时辰十二地支说。
上古时候,我国就有一天十二个时辰的计时方法,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而且十二个时辰分别对应了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至于为何要用这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个时辰,古代学者给出了解释:与每种动物的习性有关,即每个时辰不是这种动物最活跃期,就是它开始活动或承担某种任务的工作时间段。
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

中国十二生肖的来历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简,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
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
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
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十二生肖怎么来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传说

十二生肖怎么来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传说【十二生肖怎么来的】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是我国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即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符号上,各配一个相应的动物名称,形成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
十二生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很显要的地位。
送礼物时,人们多爱选用绘有当年生肖动物图案的礼品;画家、书法家在作品的落款处也多写上“牛年作”、“虎年作”等字样。
有些迷信的人择婿选媳时,也总要看看是不是有“鸡犬不宁”、“龙虎相斗”等不吉样的命相。
十二生肖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有人认为,它是古代华夏族的纪年法与少数民族纪年法相互融合的结果。
据史籍记载,我国自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就开始使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符号与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符号配合而成的“干支纪年法”。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原的华夏族没有以动物配地支的纪年法。
而我国西部、北部等少数民族,因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动物是他们最常见、最基本的生活资源,因此很多事情都用动物来表示或指代。
这些游牧民族在和各种动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以动物来纪年的方法。
如《宋史。
吐蕃传》记宋仁宗派刘涣出使吐蕃国时,厮罗设宴款待使者,谈起往事,“则数十二辰属曰兔年如此,马年如此”,按动物历年来分年讲述,所以清朝的赵翼在《陔余丛考》第三十四卷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指中原地区),遂相沿不废耳。
”中原地区的地支与少数民族的动物相配合而产生的十二生肖,形成于汉代。
怎么形成的呢?赵翼在同书中说,大概汉朝时匈奴单于呼韩邪归附汉家王朝,与中原居民混杂居住时,少数民族以动物纪年的方法遂与汉族的十二地支结合,产生了十二生肖。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十二生肖不是华夏族与少族民族的历法相融合的产物,而是华夏族自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产”。
中国古代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即古人想象中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附近的天空分成十二等分,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用它来纪年。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源传说5篇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源传说5篇大家知道十二生肖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中国十二生肖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国十二生肖的故事篇一我们国家的年历和其他国家很不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习惯用十二生肖来代表年份,从排头位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到最后的猪,一种动物代表一个年份,一共有十二种动物做代表。
我问妈妈:“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有老鼠而没有猫呢?”妈妈就给我讲了个很有趣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人们说要选十二只动物,一年由一种动物作为人类的生肖。
但是天下那么多动物,怎么选呢?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定下一个日子,动物们来报名,选先到的十二只动物做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
猫说:“我们明天一起去报名吧!可我总是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不要紧!明天我一早起床,再叫你起床不就行了吗?”第二天,老鼠起了个大早,就跑去报名了,忘了叫猫起床。
结果老鼠当了十二生肖的第一位,而猫睡醒后跑到现场时,十二只动物的位置已经满了,猫没被选上,很生气。
从此以后猫和老鼠就成了冤家。
嘻嘻!怪不得猫要捉老鼠了!中国十二生肖的故事篇二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
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 十二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相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其实,民间一直流传着这麽一个故事:话说当年,佛陀召集了所有的动物出席群兽大会,最早到的十二头野兽将作为十二个年号群兽大会当天,老鼠最早到,所以兽年中它排行最大,接着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和狗。
猪最后一个才到,因此十二年兽中它排行最后.这个故事的另外一章讲述的是猫鼠为何成仇人。
当时,猫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众大会前,它们一起睡并约好谁先醒就叫醒谁. 岂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静悄悄地独自赴会,不理会猫。
等猫醒来赶赴大会时,佛陀已经将十二年号分配好了。
十二生肖:黄历中的动物纪年法

十二生肖:黄历中的动物纪年法黄历中的动物纪年法黄历是一种传统的农历日历,它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所采用的动物纪年法,即十二生肖。
每年都与一个特定的动物相关联,这个与动物有关的系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1. 起源与传承十二生肖起源于古代中国,源于对天文、农业和神话传说的深入观察。
根据传说,黄帝曾邀请动物们来参加他制订的生肖竞赛。
最终,以先到达的12种动物为代表,每年都与一个动物相关联。
这种纪年法自此被正式采用,并与黄历相结合。
2. 动物象征与特征每个生肖动物都有其象征和特征。
例如,鼠代表机智和灵敏,而牛象征力量和坚韧。
老虎象征勇气,兔子象征聪明,龙代表威严和远见,蛇则寓意智慧和神秘。
马象征速度和勇猛,羊代表温和和和谐。
猴子则象征机智和聪明,鸡代表勤劳和细致。
狗象征忠诚和友善,猪则代表勤劳和无私。
3. 生肖年份和属相每个人都与一个特定的生肖相对应,这是根据他们的出生年份确定的。
例如,出生于鼠年的人将具有鼠的特质和特征。
然后,匹配每个特定年份的生肖动物的特性可以用来预测和解释一个人的个性、运势和命运。
4. 社会和文化影响动物纪年法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会在黄历中寻找他们自己和他们家人的生肖属相。
人们将生肖作为一种符号,用于庆祝新年,预测未来,甚至作为一个特殊的纪念日礼物。
5. 现代的运用尽管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于公历,但动物纪年法仍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仍然会在黄历上查看自己的生肖,并参考相关的信息。
此外,生肖动物也常被运用于宣传、设计和纪念品制作中,以反映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黄历中的动物纪年法是中国文化中一项重要而独特的传统。
它不仅帮助人们追溯历史和传统,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方式去了解自己和他人。
这个纪年法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动物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和祝福。
无论是在传统节日,还是在现代生活中,动物纪年法都继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表达。
12生肖介绍

四九班 闫必成
12生肖的来历
• 我国古籍中记载,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 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甲、 乙、丙、丁、戊(wù)、己、庚(gēng)、辛、 壬(rén)、癸(guǐ)和12个地支符号(子 、丑、 寅、卯、辰、巳(sì )、午、未、申、酉、戌、 亥)相配合来纪。 •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 • 以后,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 相互触合,形成现在的12生肖。
12生肖的寓意
• 最后一组是狗和猪。
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一个人如果太 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而反 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就会失 去原则。所以,即要忠诚,又要随和,就 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坚持的外圆内方,所谓: 君子和而不同。
12生肖图片
12生肖图片
12生肖图片
12生肖图片
• 戌(狗)时(19点~21点)、亥(猪)时(21点~23点)。
12生肖的寓意
• 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 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我们 中国人全部的期望及要求。
12生肖的寓意
• 第一组:鼠和牛。
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劳。两者一定要紧 密的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劳, 就变成了小聪明,光是勤劳,不动脑筋, 就变成了愚蠢。所以两者一定要结合,这 是我们祖先对中国人的第一组期望和要求, 也是最重要的一组。
12生肖的传说
• 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 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 • 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 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 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 • 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 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 • 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 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 • 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 狗、猪的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二生肖纪年法的来历
十二生肖亦称“十二相属”,“十二属”。
用于记录年的一种方法。
我国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
如子为鼠,丑为鸡等。
赵翼《馀馀丛考》卷三十四谓十二相属之说在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者。
外国亦有这种纪年方法,如印度、希腊、埃及。
十二生肖又称为十二属相,是用十二种动物为名称的纪年方法。
如2002年是马年、2003年是羊年等。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十二生肖纪年法呢?这种方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为了让人们根据时节耕作,就想办法教会人们纪时。
后来,玉皇大帝决定选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每过一年就更换一种动物,十二年后再重新换一轮。
这样,人们就可以根据动物的不同来纪年了。
消息传出后,天下所有的动物都想成为十二生肖中的一位,好让人类记住自己,于是纷纷赶往天廷,接受玉皇大帝的挑选。
玉皇大帝见动物们如此踊跃,十分高兴。
他组织动物们进行比赛,谁胜了就可以入选。
第一场比赛是小老鼠和巨大的大象搏斗。
老鼠机敏灵活,突然钻进了大象的鼻子,把大象急得团团转,赢得了动物们的掌声。
于是,玉皇大帝宣布老鼠赢了,让它排在了十二生肖的第一位。
接下来的十一位胜出者依次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于是,十二生肖就这样产生了。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生动的神话,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其实,早在60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通过对天象的观察,发现了太阳和月亮一年要会合十二次,而且每次会合的位置都不同的现象。
于是,古人将太阳运行一圈的轨道分为十二等分,即十二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为“地支”,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
为了纪年、纪日,人们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为“天干”,与“地支”相互配合使用。
这就是“天干地支”的由来。
“天干地支”纪时的方法已经非常方便,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十二生肖与之配合呢?比如我们常听到“子鼠”、“丑牛”等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崇敬动物,对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有着一种图腾情结。
比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蒙、维、藏族等,都有自己民族的十二兽法用以纪年。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这种图腾情结就与天干地支联系起来,并用于纪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