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哲学与生活期中试题

高二政治期中试题卷面分值: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①②2 .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有 ( )①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③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④世界观体现方法论,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A.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3.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
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 物种的神创论, 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 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 ②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地暴露出来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4.为了正确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实现规划的目标,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哲学再一次解放人们 的思想。
通过哲学解放人们的思想,就是要()A.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使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B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人民群众,使群众都成为唯物主义者 C. 使人们认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D. 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预见和指导社会的前进方向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依据。
这说明 (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6. 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正确回答的是( ) ①人类的一切认识都不能超过感性知觉所提供的范围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个税法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缴税负担③国务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分析“ 7 • 23”动车追尾事故的原因④2011年7月上旬中央主要领导分赴各地密集调研经济形势A.①②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7.孟子和王夫之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

西乡二中10-11学年度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范围:《文化生活》全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
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2、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面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④4、20XX年5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论语》主要讲“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
这说明,中华文化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就是儒道文化5、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高二哲学生活期中测试题

高二哲学生活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回答1—2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2、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回答3—5题:3、《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即含静。
”回答5—7题:5、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6、“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①物质是运动的②世界是物质的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一观点A、夸大了物质运动B、否认了相对静止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高二年级政治生活及哲学期中考试题[内附答案解析]
![高二年级政治生活及哲学期中考试题[内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16aaf8da38376baf1faeae.png)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哲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B.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C.揭示了哲学的本义 D.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3、“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这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我国古人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在现在仍具有积极意义。
回答4—5题。
4、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以自然为师,顺应自然。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B.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没有本质区别D.只能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这一过程表明()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6、《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7、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必修4 生活与哲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积石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关于哲学含义的准确说法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C.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2.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②哲学发展的方向③哲学的产生④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许多同学高考前找算命先生算命,或者去寺庙求签测前程,这种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5.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①我思故我在②气者,理之依也③理生万物④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根据上题答案,这些观点都强调了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依赖于物质D.意识能够正确认识物质8.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①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②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③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④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哲学的功能包括①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②具有“科学之科学”的功能③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④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下列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法正确的有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③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④物质和意识相互制约A. ①②B.①③C.②③D. ①②③④1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运动C.不可知性D.永恒性12.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因此,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从哲学来看,这一观点否定了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B.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对人脑的依赖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1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0分)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客观实在C客观存在D可知性2、“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
这句话是说()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3、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②日出东方③新陈代谢④水往低处流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4、据北京气象部门推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可能平均三天就会出现一次降雨过程。
据测,奥运会开幕当天的降雨概率为50%。
为此,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开始演练人工消雨作业,对中雨以下的降水过程,可起到消、减的作用。
但对中雨以上的降水过程,就并非“人定胜天”了。
这说明()A人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是有条件的B人可以创造条件逐步消除规律C规律的作用受人的认识水平的制约D人在规律面前最终还是无能为力的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6、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事实胜于雄辩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①④⑤D ①③④7、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8、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
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
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
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南通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必修)期中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问题。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2.“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3.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无产阶级哲学和非无产阶级哲学4.有关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C.哲学都是正确的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知”和“智”是一种互为依托、促进的关系。
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智慧便无从谈起;没有相应的智慧,知识再多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哲学是“智慧之学”,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该A.用哲学取代其他的具体知识B.对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C.坚持哲学对具体知识的指导D.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具体知识6.下列选项与右边漫画寓意相反的是A.存在即被感知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C.天地合而万物生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8.在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的基本形态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把物质归结为如水火气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_________的不同回答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10.下列哪句话和“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地合而万物生11.下列观点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这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12.英国哲学家说:“万物都在运动,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卷

梅峰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政治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1.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物质世界是否具有可知性的问题2.河南济源煤业公司有一个煤矿在新疆,因为当地没有烧纸的习俗,公司的领导不惜花钱,从济源运送两车冥纸,带着神汉神婆坐飞机到新疆,烧香、拜佛、跳大神,企求神灵“保佑平安”。
该公司领导的这一做法体现的世界观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3.“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表明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D.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实现了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此回答5—9题。
5.卫星以传说中飞上月球的女神“嫦娥”命名。
嫦娥奔月传说有多种版本,但是()A.正确的说法只是其中的一个B.这些传说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C.这些传说都是人脑主观自生的D.这些传说都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6.人们很早以前就猜测潮汐现象和月球有关,事实也确实如此。
科学的发展揭示了造成潮汐的根本原因是万有引力,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造成了地球表面海水的起伏。
这体现了①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科学家们在对月球的探测过程中,发现在月球上也存在类似地球上的大西洋百慕大三角区的神秘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试题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水滴石穿”“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典故、寓言故事说明()A.哲学产生于寓言故事 B.哲学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哲学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有一个小煤窑经常发生安全事故,该企业主不是采取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力度,而是率领全体矿工到寺庙拜佛,祈求神灵的保佑。
下列说法蕴含的哲学道理与该企业主的作法相同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夫至尊莫过于天,天之变莫过于日蚀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记亡,治而不忘乱3.我国将于2013年11月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并于12月31日前完成此次普查工作。
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国家这样做从哲学上看体现了()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有效地改造世界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办事情要坚持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2012年6月18日,张德江同志在参加他所在的重庆市第四党代会江北、大足、开县代表团审议讨论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大会报告的主题,加大科学发展力度,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全面开创重庆科学发展新局面。
我们之所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因为科学发展观()①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②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③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④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十二五”期间,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力日趋强化,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据此回答5—6题。
5.目前,我国一些地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出人意料”。
这体现了()①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捉摸不定的③物质世界在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④物质世界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6.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下面对客观存在的理解不正确的的是()①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是人类社会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③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④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恩格斯说:“正像十八世纪的法国一样,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这主要说明了()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C.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D.哲学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力量8.“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楼顶,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看夕阳。
”读着小说里的这段描写,我们眼前会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画面中女孩那“想家”神色清晰可见。
“这段描写”之所以能让我们眼前出现上述“画面”,从根本上讲,是因为()A.它的内容来自于真实的生活B.它采取了纪实性的写作方法C.它是对客观事实的原样再现D.它成功地传递了作者的意图9. 2013年2月19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了该日10时46分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附近的级地震。
这一事实表明()A.只要存在,即能被感知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 .不可知的事物,会越来越少D.预测,是对未来的正确反映10.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由中国先民最先发现、开发和命名。
可日本政府为了其狭隘的一己之利,不顾历史事实,顽固主张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
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表现()①是主观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②是形而上学观点在国际交往中的表现③说明利益立场对认识形成有重大影响④说明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只有一个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1.有人说: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
“心灵可以到达脚步、眼睛都到达不了的地方”这一观点说明()A.认识也是实践的基础B.精神是一种巨大的力量C.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D.认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12.流言和谣言是不符合客观事实、客观规律的传言,它们在被识破之前是不带标签的,要不被流言和谣言捉弄,首先需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鉴别,所以古人说“流言止于智者”。
从哲学角度看,这里的“智者”在本质上是指()A.善于用理性论证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人 B.乐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的人C.坚持用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求证问题的人 D.坚持用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的人13.就目前探测所知,已知物质仅占宇宙中的4%,而96%为暗物质和暗能量,中外科学家从最新天文观察数据中,发现了暗能量动力学的一些迹象。
这一结果若能得到进一步验证,就意味着爱因斯坦宇宙学常数理论被突破。
这说明()A.人的认识总是被实践检验出错误 B.人类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C.没有科学实验人类认识就无法发展D.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14.密涅瓦,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她身边栖息着神奇的猫头鹰,它在黄昏中起飞,却可以看到整个白天所发生的一切,甚至可以看到早已歇息的其他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
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来比喻哲学是“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这说明哲学()①是具体知识的升华②来源于人们的认识③是认识的最高形态④是具体科学的注脚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5.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
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
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
《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这告诉我们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B.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C.意识在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起决定作用D.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16.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公孙龙曾提出一个“鸡三足”论的哲学命题,他认为鸡除了有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二足”外,还有另一只是名称和符号的“足”,所以对鸡来说共有“三”只“足”。
公孙龙的论断A.认同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B.承认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C.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区别D.否认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7.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韵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这表明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18.“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19.《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显示,目前我国2亿多彩民队伍当中,“问题彩民”大概有700多万,重度“问题彩民”达到43万人。
部分彩民因对巨额大奖不切实际的追逐,沉迷其中甚至铤而走险的案例时有发生。
多数彩民购彩心态失常。
从哲学上讲“心态失常”反映了①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②人脑受到损害,就会产生错误意识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意识活动的能动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0. 2011年11月18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收官之战中顶住了压力,表现出了强烈的取胜意志和高昂的斗志,每个队员都很拼命,发挥得格外出色,最终横扫强敌德国队,拿到了2012年奥运会的入场券。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能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D.只要有大无畏的精神,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就会取得成功21.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但由于晚年信奉上帝,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因而走入误区。
这一事实说明A.没有系统的哲学知识,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取得成就B.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指导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22.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23.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往往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B.存在决定思维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24. 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②辩证法要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③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综合题(共52分)25、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2分)26.如何处理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贯穿于不同时期党的方针、政策中的焦点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改革使效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公平和效率问题,我们党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从党的十五大“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党的十六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