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百团大战得与失

合集下载

百团大战观后感影评

百团大战观后感影评

百团大战观后感影评最近在网上看了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所拍的《百团大战》,感想颇多。

大家知道,相比欧美,中国一直缺少关于二战的史诗巨片,当年的《血战台儿庄》可以算一部,但是之后乏善可陈,至于个中原因,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一次的百团大战,虽然可见制片方的努力,尽量避免粗制滥造的不良印象,但依然有很多槽点令人不吐不快。

①八路军的装备。

众所周知,八路军在抗战初期,一直苦于一线部队火力无法与日军抗衡,且弹药有限,所以和日寇作战,打得异常辛苦。

可片中的八路军,装备上和日军不分伯仲,甚至还略有超越,实在令人咋舌。

比方说,八路军突击队中不少拿着类似斯登冲锋枪的武器打打杀杀,横扫日军。

甚至片中居然还出现了一位八路战士拿着汤姆逊冲锋枪的矫健身影。

,也许导演觉得八路军不拿着冲锋枪打鬼子不过瘾。

而且八路军的迫击炮支援也是密密麻麻,居然和日本人一样,七八门摆在一起当二踢脚一样放。

这还是那支武器万国造,拿到啥用啥的队伍吗?(不过,影片中也有一位八路战士拿着类似鸟枪一类的原始火器,也算是稍微有些还原了)最可笑的是,八路军中还有身背无线步话机的通讯员在战斗一线活跃着(日本兵中也有)这个通讯条件快赶上二战的美军了吧。

要知道当时八路军连无线电台都很少,团以下的命令大部分都靠通讯员的两条腿来回跑通知。

②八路军的装束。

根据一些当事人回忆,八路军是很朴素的军队。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八路军的军服不经常洗换,从指挥员到战士,军容军貌并不是太好。

很多人的双手和脸也常年是黑乎乎地,对此,可以参照《亮剑》中八路军的形象。

可影片中的八路军,制服干净漂亮,整个部队人人都和化了妆的小生一样令人眼前发亮。

实在令我不忍直视。

③不合情理的情节。

华北派遣军司令多田俊,在片中多次和后来关家垴之战的日方主角冈崎谦长中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拿下过后者胸前所配的勋章。

这位冈崎中佐,据说是37师团的一个参谋(国内一直说是37步兵团的参谋,但百团大战时37联队在华中,所以应为37师团的笔误)连一个联队长都不是,居然能受到派遣军司令的如此关照,大概多田预计到了冈崎后来会战死在关家垴,所以对其期待颇多?但这种因为情节需要而随意描写日军做法值得商榷。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多篇)_学习心得体会_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多篇)_学习心得体会_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多篇)上周9月1日公司组织营销中心的同事们一起观看了抗日战争片《百团大战》,各位同事都被电影所感动,为此写下了电影观后感,和大家一起分享和讨论这部电影。

篇一观看历史大片《百团大战》之后,感想颇多。

结合当前我们的现状,个人感慨最深的有三点:1、队伍要有血性。

没有血性的队伍是没有前途的。

没有血性,自然也就没有不怕困难、没有勇往直前、更没有坚守阵地直至流血牺牲。

2前攻是最好的防守。

敌强我弱时,只有前攻才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战术。

一味的防守只能让对手蚕食战术频频得手,而将自身置之案上,任由宰割。

3希望总在绝望中。

越是感到困难重重、陷入绝望之时,越是需要冷静面对,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出奇制胜。

篇二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景仰以及敬畏之心看完百团大战这部电影。

百团大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当时中国八路军在及其艰苦的环境下克服一切困难,步步为营打下的一场振奋人心的战争,同事也让我联想到在现实生活工作当中不也是有着种种“困境”,但是只要我们抱着必胜信心,不管路有多险,困难多大,阻碍多高,只要把基础做好,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够攀上自己人生的一个个高峰。

篇三9月1日在公司的组织下,观看了《百团大战》。

战争的残酷和八路军的英勇奋战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日军的“囚笼战术”和我军的英明破局,也正如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和竞争品牌的抢占市场的格斗。

市场竞争的激烈也要求我们有彭总司令的英明决策及果断行动。

同样也要求我们要像八路军一样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高效的执行力。

电影告诉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我们要不断的根据市场变化,对市场策略进行调整。

并要向八路军部队一样有高效的执行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市场经营成铜墙铁壁。

通过这次百团大战的了解,我知道了这次的战争不仅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的队伍还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百团大战心得

百团大战心得

百团大战心得百团大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军队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联合各个抗日武装组织,共同发起的一次规模庞大的战役。

这场战争发生在1940年秋季,抗日军队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深感百团大战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百团大战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面临着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但他们没有被敌人的强大实力所吓倒,相反,他们积极响应抗战号召,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战斗中。

百团大战的发起,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整个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团大战证明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术水平。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军队采取了多样化的战术手段,如游击战、正面战等,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战斗素质和高度的战术灵活性,这为后来的抗日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团大战也暴露了中国军队在装备和后勤保障方面的不足。

尽管中国军队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战斗力,但由于装备和后勤保障的不足,他们在战争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这一点提醒我们,在战争中,不仅需要有强大的战斗力,还需要有健全的装备和后勤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敌人的挑战。

百团大战还表明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军队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组织紧密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这种国共合作的精神和模式,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百团大战向我们展示了国共合作的力量和优势,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共同敌人时,团结合作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百团大战的胜利给予了中国军队和人民以巨大的信心和鼓舞。

在百团大战中,中国军队通过取得一系列胜利,有效地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实力,提振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这种信心和鼓舞在后来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抗战,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生动写照。

《百团大战》影评

《百团大战》影评

一寸山河一寸血—观《百团大战》有感电影《百团大战》是八一厂出品的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之作,主要讲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为突破日军在华北的囚笼政策,发动的百团大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影片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国破家亡,战火连天的岁月,让我们愤恨于日军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让我们钦佩于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视死如归,让我们感叹于和平生活的幸福来之不易!影片主要通过百团大战的几个关键战斗展开叙述:第一是破袭战,八路军的进攻战役严重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正太铁路,迟滞了侵华日军南下东南亚的进程,有力支援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斗;第二是娘子关战斗,八路军120师右路纵队攻入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并歼灭日军一部,劣势装备的八路军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第三是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5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在汉奸走狗的配合下,兵分多路强攻黄崖洞,我军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最终在主力部队的配合下,保住了这座八路军创建的抗日战争期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第四是关家垴战斗,为歼灭偷袭兵工厂的冈崎支队,在彭德怀的亲自指挥下,八路军包围了关家垴,但因为敌军阵地易守难攻,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仍未攻克,最后听从足智多谋的刘伯承的建议,采用土工作业直通峰顶才将日军歼灭。

百团大战取得了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的辉煌战果,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作为一部电影,《百团大战》拍摄的挺不错,场面恢弘大气,满满的战争情怀,看得人一时间热血沸腾。

由于有体制的保证,《百团大战》几乎占尽了各种优势,将传统战争片拍出了新境界,气势也接续上了《大决战》时期的威武雄壮。

可以说,《大决战》之后,《百团大战》将传统战争片拍出了新的高潮,在传统体制路线内,再次攀上了高峰。

而且,不论将领还是战士,老兵还是新兵,男性还是女性,人物魅力和神采皆来自活泼泼的真实感。

简评百团大战得与失

简评百团大战得与失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在1940年8月至12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大规模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

这是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次战役在彭德怀的总指挥下,一二九师、一二零师和晋察冀军区、当地民兵武装、游击队等共约105个团40余万兵力投入战斗,而日军、伪蒙军、伪满军总数也约有35万人。

【1】战役结果,日军、伪满军、伪蒙军死伤降共约55000多人。

八路军方面破坏铁路900多里、公路3000里;破坏桥梁、车站多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八路军伤亡17,000余人,共产党所控制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范围随之大大扩大。

【2】以战果而言,百团大战毫无疑问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是个大胜战。

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

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3】中国共产党对外一直对百团大战完全肯定,毛泽东也希望彭德怀有机会多组织几次。

然而,关于百团大战的评价,随着历史的进程几度变化。

在百团大战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党内军内对百团大战都是赞扬的,。

但在经过1941年和1942年两年的艰苦斗争之后,在重新总结经验时,有不少人对百团大战开始有了不同看法。

经过1944年整风运动,尤其是1945年的“七大”和华北座谈会,百团大战被作为一个极大的错误来批判了。

作为当事人,彭德怀在历次党内斗争中虽然承认在百团大战的指挥方面存在着问题,但坚持总体上肯定百团大战。

“文革”之后,党史界对百团大战持肯定见解的人也比较多了。

究竟百团大战的意义以及它的失误之处在哪里?首先,遏制了险恶的妥协投降与分裂逆流。

1940年,日本急于结束侵华战争,以集结兵力夺取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百团大战 心得体会

百团大战 心得体会

百团大战心得体会百团大战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段重要历史,也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一次战役。

我对百团大战的学习和研究,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多的心得体会。

首先,百团大战告诉我们,战争总是残酷的。

这场战争涉及广泛,参战方众多,各方面力量都在积极努力争夺胜利。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天的战斗都是惨烈的,生命的付出令人痛心。

战争是一场艺术,也是残酷的真实,唯有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才能在战争中生存下去。

其次,百团大战又说明了战争是需要战略智慧的。

在战争中,各方都要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只有抓住敌人的弱点和破绽,才能赢得战争。

战争需要思考,需要决策,需要集体智慧和个人英勇。

只有在战争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战斗力,才有可能战胜敌人。

另外还可以说,百团大战教我们不要小看任何对手。

在百团大战中,各方参战方并不都是大国或强势方。

然而,在战争中,这些看似弱小的力量也能够打出自己的一招一式,取得一定的战绩。

这也告诉我们,在对手身上不要忽视任何细节和潜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全力以赴。

最后,百团大战还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战争中,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单枪匹马难以独取胜利,而通过团队的合力攻击,才能真正完成任务。

团队配合需要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基础,需要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通过协作和沟通,发挥出各自的才能。

总结起来,百团大战是一段悲壮而又惨烈的历史,通过学习和研究,让我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的艺术。

只有通过不断的战略思考和调整,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同时,百团大战还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任何对手,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全力以赴。

另外,团队协作也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强敌。

通过对百团大战的学习和研究,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这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让我思考并认识到在和平时期,我们更应该珍惜和维护好我们已经拥有的和平生活。

观看《百团大战》心得体会

观看《百团大战》心得体会

观看《百团大战》心得体会《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各个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系列战斗。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对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百团大战》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艰苦卓越的抗争精神。

无论是农民、学生还是工人,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抗日战争中,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

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和丛林中,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壮烈牺牲的英雄们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血肉之躯守护家园,这种牺牲精神令人深感敬佩和感动。

其次,《百团大战》给我展示了中国人民虽然物资匮乏,但却以顽强的毅力和创造力战胜困难的精神。

由于抗日战争时期缺少优质武器装备和战斗物资,中国人民用创造力制造、改变着一切可以用来抵抗日本侵略军的东西,无论是木偶装备、土木工事还是民间武器,都充分展现了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胜利的渴望。

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成为了他们坚守抗争的底气,也是他们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

最后,《百团大战》引发了我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且,抗日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意识到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形成了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解放了中国,而且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百团大战》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英勇抗敌精神,以及他们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

我深为中国人民的豪情壮志而自豪,感到自己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将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团大战》影评

《百团大战》影评

《百团大战》影评不会有比爱国更严肃的事情。

爱国,尤其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及关头,本就比个人的存亡要重要的多。

我为当代的图书、电视剧、电影市场感到深深的失望,因为它充满了软弱、利欲、幻想,它谄媚、庸俗、颓废。

人们不再崇拜英雄。

我很庆幸,这个时候,《百团大战》出现了,它明白地告诉我们,何为英雄,何为精神。

有太多的人对《百团大战》不屑一顾,笑它故事表现手法的老套,笑它的特效简陋。

也许,这些人根本不配谈电影,因为他们看电影只是为了过眼瘾。

其实,最重要的是人的内心。

强大的内心,才让无数的爱国志士不畏牺牲,也正是这种精神,构筑成了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在最危急的时刻救兆民于水火。

影片中,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破坏日本鬼子的装甲列车,中国军队将驾驶另一辆日军火车向装甲列车全速冲撞,可前提是必须要抢到扳道岔,使两辆列车在同一铁轨上。

扳道岔,处于双方火力的集中点。

可中国军人前赴后继,对敌人的子弹毫无畏惧,即使尸体堆积如山,也要完成这一艰难的使命。

本场景的最后一个镜头,一名战士在身中数弹后,用最后一分力气,扳下了扳道岔。

死时,他的手紧紧地握着扳道岔的铁杆,永远不会松开。

这就是中国精神。

也许,这种精神被人们放下很久了,我们需要把他拾起,拿稳,不再放下。

《百团大战》的中心思想是一贯而连续的,他的主旨是深刻的,他的情节是催人泪下的。

在影片开头,就首先展现出一幕惨烈的战争景象。

中国军人在日军机枪、坦克的重重压迫下节节败退,伤亡惨重,不得已要选择撤退。

之后,邓超饰演的张自忠将军,选择了不走,他说:“天津没守住我走了;北平没守住我走了;华北没守住……我走了。

今天我张自忠,不走了。

”于是,他站了起来,在生命结束前的最后一刻,一遍一遍地扣动着扳机。

他死的时候,夕阳那通红的光辉正好包裹了他的整个身体。

电影开头为整部影片奠定了基调,首先他交代了整部电影的宏观历史背景,中华大地正在遭到日本鬼子的疯狂屠戮,民族危亡,悬于一发,由此强调救亡图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在1940年8月至12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大规模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

这是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这次战役在彭德怀的总指挥下,一二九师、一二零师和晋察冀军区、当地民兵武装、游击队等共约105个团40余万兵力投入战斗,而日军、伪蒙军、伪满军总数也约有35万人。

【1】战役结果,日军、伪满军、伪蒙军死伤降共约55000多人。

八路军方面破坏铁路900多里、公路3000里;破坏桥梁、车站多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八路军伤亡17,000余人,共产党所控制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范围随之大大扩大。

【2】
以战果而言,百团大战毫无疑问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是个大胜战。

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

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3】中国共产党对外一直对百团大战完全肯定,毛泽东也希望彭德怀有机会多组织几次。

然而,关于百团大战的评价,随着历史的进程几度变化。

在百团大战期间及其后一段时间内,党内军内对百团大战都是赞扬的,。

但在经过1941年和1942年两年的艰苦斗争之后,在重新总结经验时,有不少人对百团大战开始有了不同看法。

经过1944年整风运动,尤其是1945年的“七大”和华北座谈会,百团大战被作为一个极大的错误来批判了。

作为当事人,彭德怀在历次党内斗争中虽然承认在百团大战的指挥方面存在着问题,但坚持总体上肯定百团大战。

“文革”之后,党史界对百团大战持肯定见解的人也比较多了。

究竟百团大战的意义以及它的失误之处在哪里?
首先,遏制了险恶的妥协投降与分裂逆流。

1940年,日本急于结束侵华战争,以集结兵力夺取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为达到这个战略目的,日本一方面对汪蒋伪政权进行威逼利诱,扶植汪精卫,与蒋公”和谈”。

而另一方面,日军发动新一番攻势,并持续轰炸重庆,扬言威胁攻打重庆和西安等地。

中共当时虽然还不知道当时日、蒋谈判的具体情形,但感觉到蒋方对日日益妥协的立场。

此时,为了防止蒋汪“统一投降,统一反共”局面出现,需要八路军英勇抗战事迹激励全国军民抗战热情。

在百团大战所鼓动的全国抗日高潮和抗日声浪中,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顿下来。

其次,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

这些碉堡、据点和公路、铁路,纵横编织,形同蛛网。

这张军事网覆盖着整个抗日根据地,对我造成了严重威胁。

然而这也导致了日军的兵力不足致命伤的暴露,有限的兵力分散在众多据点和车站等处,这等于给了八路军以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不与敌展开破交战,则势必使根据地为敌所分割和各个击破,而就敌人以少兵临大国,兵力严重不足的现实来说,予敌人的“囚笼”政策以打击也是可能的。

百团大战结果也确实给与了日军侵略者的交通线以极大的破坏。

再次,振奋了全国军民士气,为共产党赢得政治影响力和更高地位。

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但是百团大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造成了后来对其评价上的分歧。

首先,过早的暴漏实力。

聂荣臻认为:“毛泽东批评说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军对我们力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搞我们。

”【4】日军遭到八路军百团大
战袭击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

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便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报复“扫荡”。

蒋介石同时也意识到共产党军事力量的威胁,开始对共产党的军事恐吓和封锁。

根据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积、人口、军队均出现了严重下降。

这似乎说明百团大战的长远影响并非完全是正面的。

其次,战役决策的合规性问题。

“党指挥枪”是中共在红军时期就形成的铁律,然而,百团大战的决策过程却似乎明显与这一铁律相抵牾。

在百团大战结束后不久,就有人指出:百团大战的决策未经中央军委批准。

彭德怀将军为此在延安整风中颇受责难和批评。

1959年批判彭德怀时和“文革”期间,彭德怀元帅更是被指责为搞“独立王国”,“擅自发动百团大战”,成为彭总政治磨难的一大历史渊源。

“文革”后,具有政府背景的历史机构和研究者们试图淡化这一问题,或者干脆为彭德怀元帅开脱,但无论作出怎样的努力,我们确实没有发现足够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中央军委事先批准过百团大战的军事决策。

最后,战术问题。

1945年刘伯承在中共“七大”发言:百团大战不打不行,但是打,也不是使用百团大战的打法,更不是运动战,尤其是阵地战这样的打法,而是要用全面游击战争的打法。

毛泽东认为“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的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

”毛泽东第一个将游击战作为一种弱国战胜强国的战略进行考察并加以成功的运用。

在敌强我弱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变以前,打小歼灭战无论对正面战场的主力还是对敌后战场的游击兵团来说,都是首选目标。

对中日战争而言,日本虽然在经济上、军事上都要比当时的中国强得多,但是它以少兵临大国,兵力不足,始终是它无法解决的难题,而八路军真正让日军感到头疼的就是它的游击战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百团大战的得失成败,历史不可能永远被扭曲,今天的中国人又像百团大战期间的中国人那样,对百团大战及其领导者、指挥者、参战者和支持者充满敬意。

百团大战所产生的良好政治影响,无可替代,弥久愈珍。

【1】数据出自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2】此处战役结果以第18路集团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公布的数字为依据。

【3】《彭德怀自述》第240页
【4】《聂荣臻回忆录》聂荣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