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五步三段式教学模式

文化课五步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一、模式操作要领1、关于“三段”:第一阶段:课前延伸。
将准备学习的内容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最好的预习效果。
这种延伸一改以前教学中只强调课前预习而没有具体措施的弊端,这样在课堂教学前使学生真正能预习所学内容,并能发现将要学习的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学习时学生会有的放矢。
第二阶段:课堂探究。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实现方面达到优化。
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环节可更加优化,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阶段:课后升华。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升华及巩固需要通过课后来实现。
优化、创新课后作业,用不同的形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巩固效果。
2、关于“五步”:第一步:明确目标,预习导学。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提前一天或课前发给学生。
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运用导语,演示实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指导学生搞好课前自主学习,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教师要抽查学案,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针对自学中的问题,设计进一步导学的思路与措施。
第二步:课前回顾,联旧带新。
课堂教学的开始,改变过去只简单提问几个学生或者只让几个学生上黑板默写的为主的复习模式,可采用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前回顾定时作业”或对自主学习的情况先在组内进行交流,真正关注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课前回顾不仅仅可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检查对这一节课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如果是习题课甚至可以以一个题型为课前回顾作业规范学生在习题中出现的错误等等。
运用好这一步会使学生提前2—3分钟在内容讲解以前安静下来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法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互动质疑——释疑教学法是以多维互动为形式,创设良好的互动氛围。
以问题为核心,以质疑和释疑为内容,探究方法和知识形成有机统一的教学法。
经过初中思想政治课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来优化政治课教学,现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根据教学研究实践,我们基本归纳为互动质疑——释疑教学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指:课前质疑互动——课中质疑释疑互动——课后评价再疑互动。
五步指:自学质疑互动,创设问题情境——质疑互动,问题定向——探究问题,释疑互动——训练迁移互动,建构知识——评价再疑互动,拓展延伸。
互动质疑——释疑三段式教学这三个阶段是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即预习、学习、复习这三个阶段分别提出要求的,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实现这三个环节的互动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更密切的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思想指导和总体构思。
第一阶段:课前自学质疑互动。
这种不仅对学生,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自学提出问题并记录在专用的问题本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质量越高,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能力越强,便于教师评价学生方式的多样性。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自学质疑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其次,这也要求教师要自觉质疑,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学习,考虑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去备学案,根据教学的条件及学生的实际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出现的问题。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质疑情况和教师的自学质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师生的自学质疑互动,教师根据分析情况确定质疑的方向,即质疑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最后根据确定的方向来决定质疑情境的创设。
因此课前质疑互动为下一阶段的质疑——释疑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第二阶段:课堂质疑释疑互动。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师生互动发现、解决问题的主要场所。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感知阶段(课前预习)、感受阶段(交流预习、质疑答惑、品读课文)、感悟阶段(课文感悟)。
运用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文章的自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的一切都围绕着教师。
在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发展。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一、感知阶段(课前预习)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是不少语文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无章可循,难见成效。
有的语文教师只以一句“去读读课文,预习一下”草草了事;有的教师让学生的预习存在有布置无检查等情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呢?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
第一层:通读感知。
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层:再读理解。
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三层:细读深究。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写出预习笔记的内容,即“我学会了(哪些生字)、我理解了(哪些词语)、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什么内容)、我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总之,语文预习多在课外,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切实落实指导规范,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段五步”教学法

你们学校目前的教学方法是什么?你在教学是如何做的呢?学校进行了简单地梳理,请大家参考。
同时也需要大家根据情况做答,除了学校层面的教学方法,回答也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谢谢大家配合!
陕飞二中教务处
1、我校目前采用什么教学法。
我校目前采用“三段五步”教学法,即“课前—上课—课后”三段,五步为“导—讲—探—练—结”。
具体讲:课前:教师备课,学生预习。
上课:导即为导入新知(复习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等);讲即为讲授新知;探即为合作探究(主要是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突破重难点);练即为课堂练习(主要是夯基固本,方便教师对课堂效果进行诊断);结即为教学小结(主要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等进行归纳总结)。
课后:学生完成相关作业,教师根据作业情况进行个别或者集体辅导,撰写教学反思。
2、在我的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教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法无常,大法归一。
”
我在教学中基本遵循我校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学科特点、所讲内容、及该内容重点落实的核心素养、学情,设计教学活动,也根据学科课型(如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实验课、语法课、阅读课、词汇课等)特点进行授课。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学生自主构建、互探质疑、高效生成。
如我讲授的《XXX》课,我是这样做的......。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教学法”教学反思吴洪恩“三段五步教学法”,即: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及时捕捉、筛选生成——合理评价、运用生成;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明确目标——自学探究、合作归纳——检测达标、当堂练习——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三段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此教学方法是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
教师要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1.“三段”的组织安排课前:学生利用上课的前一天大约15~30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进行自学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中:按照“五步”的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当堂检测;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后:利用当天课后时间,结合课后提高学案对问题进行再思考,自主巩固升华。
若学生经过反思还有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由教师帮助解决。
2.“五步教学法”的组织安排“五步教学法”要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特别是编写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众多因素,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便于交流。
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利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于激励创新。
组织要到位,应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每个时刻都能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注意检查学习效果。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
学案编写应遵循:①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②探究性原则。
学案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案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基本知识(问题化)、学习反思、反馈练习、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
形式可以是直接叙述明确答案、填空、选择、详解笔答。
小学英语““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靖师附小 李岩云(1)模式名称:小学英语“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段”: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延伸。
“五步”:目标导航;自学探究;精讲点拨;交流展示;达标测评。
(2)流程简析:本模式教学流程包括一条“主线”(中间的)和两条“辅线”。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主线”流程,凸显“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学生的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但教师不在前台,教师的“导学”融合于“主线”流程之中,用学生的“精彩表现”来折射教师“导学”的精彩;“五步”糅合在“主线”流程之中,根据教学需要或凸显,或归并,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层层推进,三段一体;“拓展延伸”环节不是刚性环节,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达标测评”情况及教学需要而定,灵活处置。
再结合我校的求真理念,我们认为“英语高效课堂”首先是“真实的课堂”、“趣味热情的课堂”、“有效率的课堂”、“快乐互动的课堂”、“合作探究的课堂”,而且又是“常态性有待完善的课堂”。
具体步骤和要求:一、首先,英语教学可以设计“合作预习卡”。
所谓“合作预习卡”,则需要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小组之间进行分工预习,包括资料的搜集、词汇的查找等等,在课前预习就营造了合作探究的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预习习惯、方法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的合理指导和持之以恒的训练。
叶圣陶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
我们认为,结合模式研究实践,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并充分发挥预习的效能,就必须做到“六个要”:(1)预习内容要适宜;(2)预习时间要合理;(3)预习要求要明确;(4)预习手段要简便;(5)预习方法要科学;(6)预习反馈要及时。
因此“合作预习卡”上,应包含学生课本上需要听读的具体内容、需要查找词典的重难点词汇和句型、需要搜集和拓展的生活中的语言资料。
二、热身/复习活动(5分钟)(一)热身阶段主要是启动和复习阶段,活动目的主要有两点:1.激活学生的大脑和行动,让学生兴奋起来,全部精力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即激发兴趣,烘托学习氛围。
黄岗中学“三段五步”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黄岗中学“三段五步”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孙道宏黄岗中学“三段五步”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步骤:三段五步三段即:课前自学,课中探究,课后反思五步即:第一步:激情导入,呈现目标第二步:预习检测,质疑解惑第三步:激情展示,问题解决第四步:盘点收获,拓展延伸第五步:达标测试,训练提升黄岗中学问题探究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流程第一段课前:学生预习1、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进行预习:预习什么(内容)、怎样预习(方法)、预习到什么程度(达成度)。
2、在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问题要先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以便课堂解决。
第二段课中:学生探究第一步:激情导入,呈现目标第二步:预习检测,质疑解惑①根据课前预习,针对课本基本内容进行基本知识的检测②根据预习情况,由学生质疑解惑,从课本中看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还有什么问题?第三步:激情展示,问题解决①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课件,深入讲解。
树立展示无错的意识,积极、大胆展示;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点评、点拨、追问、强调、引深、总结、评价。
②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倾听,积极思考,对展示的同学有不同见解要提出质疑,不全面的地方要积极补充;展示的同学要做到: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
口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
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土语别带上。
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
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第四步:盘点收获,拓展延伸①学生或以知识树、图表、框架、提纲等形整理本节知识要点;②总结学习方法,提炼学习规律;③谈谈感悟。
第五步:达标测试,训练提升1、检测方式(形式可不拘一格)①闯关练习②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分A B C D E,让学生选择③以试题的形式当堂考试2、评价方式对于“以试题的形式当堂考试”试题,本组成员或不同小组间的成员相互交换试卷,由数学成绩最好的成员主评,改卷评分。
第三段课后: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学生: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记下成功和不足之处,找到改进措施:1、学习行为:在各个环节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2、学习目标的达成度3、课堂上的其他行为。
三环节五步骤教学模式

三环节五步骤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案例设计理念1.《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质是要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将课堂教学从“接受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
2.在“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学生探究的参与者,学生讨论的组织者,意见分歧的调控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一切的学生,都是新课程理念中的精髓。
3.对待传统教学,我们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
不管教学形式如何变化,但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
一、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情感基调,理清文章语境,理解文章主题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二、教学重点1.尽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欣赏作品简洁优美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2.感受情景语言与情感语言的融合之美。
3、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预习1.阅读全文,在课文中画出生词,指出发音并理解单词的意思。
2.总结每一段的大意,梳理全文的思路。
3.再读全文,就自己感觉写的好的语段进行评点。
4.整理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第二环节:课堂探究(一)导语:有人说:“诗歌如跳舞,散文如散步。
”诗歌所表达的是作者瞬间的情感,具有跳跃性,需要我们用想象和联想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则是作者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情感,而且又常常是信笔而书,舒缓、闲适,需要跟随作者的心灵一步一步往前走,慢慢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
今天让我们品读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荷塘月色》,通过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做一次心灵的散步吧。
(二)预习反馈1.拼音下列带下划线的单词:煤屑蓊蓊郁郁踱步袅娜霎时脉脉参差斑驳峭楞楞梵阿玲妖童媛女2.从作者行踪变化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第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段五步教学法”教学反思
吴洪恩
“三段五步教学法”,即: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及时捕捉、筛选生成——合理评价、运用生成;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明确目标——自学探究、合作归纳——检测达标、当堂练习——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三段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
此教学方法是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
教师要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1.“三段”的组织安排
课前:学生利用上课的前一天大约15~30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进行自学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中:按照“五步”的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当堂检测;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后:利用当天课后时间,结合课后提高学案对问题进行再思考,自主巩固升华。
若学生经过反思还有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由教师帮助解决。
2.“五步教学法”的组织安排
“五步教学法”要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特别是编写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
等众多因素,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便于交流。
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利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于激励创新。
组织要到位,应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每个时刻都能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注意检查学习效果。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
学案编写应遵循:①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②探究性原则。
学案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案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基本知识(问题化)、学习反思、反馈练习、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
形式可以是直接叙述明确答案、填空、选择、详解笔答。
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根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翻阅资料,领会内容实质,进而完成学案中的识记类及理解类问题,而对知识的应用及拓展类问题能形成初步因惑,以便带入课堂交流。
所以,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后,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学生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学习: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6人,
上课初将学案中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小组共同讨论,每组至少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后,选出一人准备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
5~10分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的学生按问题顺序讲解答案,教师待一个问题讲解结束后让学生再讨论,从而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最后教师总结明确,画龙点睛。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讲解时出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更正。
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亲自讲解。
讲解时利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把握住“示范性、重过程、激励性”原则,让学生的思想水到渠成。
反馈练习:练习的命题分为三个层次:巩固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巩固知识的命题主要是结合课本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综合运用的命题应结合课本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题,题目要体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来完成。
提高能力的命题应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并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
反馈练习的时间掌握在十分钟以内。
最后,习题的设计上要有弹性。
为了让困难学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在习题设计时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多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
“三段五步教学法”给学生规定预习时间,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并完全参与其中。
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及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