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分析报告(doc 12页)

合集下载

理财法律案例分析(3篇)

理财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理财市场日益繁荣,各类理财产品层出不穷。

然而,在理财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也屡见不鲜。

本案涉及某私募基金涉嫌非法集资一案,通过对该案的分析,旨在揭示理财法律风险,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

二、案情简介某私募基金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从事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业务。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承诺给予投资者高额回报。

然而,在2019年,该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经调查,该公司在未取得相关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公开宣传、线下推广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在募集资金过程中,该公司承诺给予投资者年化收益率8%至12%不等的高额回报,并以虚假的投资项目、伪造的财务报表等手段欺骗投资者。

截至案发,该公司已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达5亿元,涉及投资者上千人。

三、案件分析1. 非法集资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案中,该公司在未取得相关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其行为符合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

2. 私募基金的法律风险私募基金作为一种非公开募集的基金,其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问题。

本案中,该公司未取得相关金融许可证,其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存在问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相关规定。

(2)私募基金募集方式问题。

本案中,该公司通过公开宣传、线下推广等方式募集资金,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3)私募基金投资范围问题。

本案中,该公司以虚假的投资项目欺骗投资者,其投资范围存在问题,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3. 投资者权益保护本案中,投资者因该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而遭受重大损失。

公司理财案例分析 (6)

公司理财案例分析 (6)

案例使用说明引导案例讨论目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公司治理的相关知识,体会其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分析:2003年,青岛啤酒在百年华诞之际确定了青岛啤酒品牌的战略发展定位,基于使青岛啤酒更加年轻,更加时尚的品牌发展目标,青岛啤酒提出一个战略概念“百岁归零”,从此树立了青岛啤酒的年轻化路径。

在03年以前,青岛啤酒一直强调百年品牌,强调品质、口味,100年的历史,有优秀的一面,比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时间长河里沉淀之后形成的酿造技术;但也会给人这是一个老企业的感觉,缺乏活力。

所以改变青岛啤酒的形象非常必要。

青岛啤酒百岁归零是一种品牌战略,这是青岛啤酒基于‘激情成就梦想’的核心理念,基于青岛啤酒的年轻化、时尚化、活力化的品牌形象塑造的目标而提出的战略主题;百岁归零也昭示着一种思想,这是一种从零起步的姿态,需要将之前的成就归零,将百年的荣耀归零。

只有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青岛啤酒才能在新时代下重焕青春。

新时代是80后、90后人群为主力的消费时代,以年轻人为核心受众的啤酒,必须以更具年轻化的形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青岛啤酒在这样一个市场大背景下及时转身,给予青岛啤酒活力化的品牌元素,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也是青岛啤酒坚定地实现品牌目标的成功路径。

2001年青岛啤酒品牌价值67.1亿元,到2004年,青岛啤酒便以168.73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008年品牌价值更是高达366.25亿元,从青岛啤酒品牌价值快速增长的步伐来看,这一百岁归零的战略,成为青岛啤酒勃发的关键。

青岛啤酒经过5年的奥运赞助,在体育营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确立了‘战略吻合度、品牌关联度、商业空间度’的三维评判标准,这个评判标准,可以说是青岛啤酒体育营销经验的结晶。

同时,青岛啤酒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位一体”营销模式,就是把品牌传播、产品推广和消费者体验相结合的整合营销模式,以体育作为展现激情的形式,以体育娱乐化为大众参与体育的一种形式,这是大众快速消费品紧密关联的营销模式。

企业投资法律案例分析(3篇)

企业投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科技”)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高科技产品的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XX科技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2015年,XX科技决定对外投资,以期拓展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

经过多方考察,XX科技与一家名为“YY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Y能源”)达成合作协议,决定共同投资建设一个新能源项目。

根据合作协议,XX科技将投资3000万元,占股40%,YY能源以土地和设备折价入股,占股60%。

双方约定,项目建成后,XX科技将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YY能源则负责提供原料和部分技术支持。

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元,预计三年内收回成本,之后双方按股比分享利润。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因各种原因产生了纠纷,导致项目停滞不前。

XX科技遂将YY能源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作协议,并要求YY能源返还投资款及相应利息。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作协议的有效性;2. YY能源是否履行了合同义务;3. XX科技的投资损失如何计算;4. 解除合作协议的法律后果。

三、案例分析1. 合作协议的有效性法院经审理认为,XX科技与YY能源签订的合作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且已经实际履行,因此合作协议合法有效。

2. YY能源是否履行了合同义务法院认为,YY能源在合作协议签订后,未按照约定提供原料和部分技术支持,且未按时缴纳土地和设备的折价款,已经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 XX科技的投资损失如何计算法院认为,XX科技的投资损失应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包括已投入的资金本金和利息损失;间接损失包括因项目停滞造成的预期利润损失。

法院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结合市场行情和行业惯例,对XX科技的投资损失进行了合理估算。

公司理财案例分析 (1)

公司理财案例分析 (1)

企业制度案例说明引导案例讨论目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更深刻地理解企业和企业制度的相关知识。

分析:关于这则笑话,不同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例如:1. 外企人士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般而言,外企是非常注重这句话的,因为他们相信,专业化分工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因而外企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最好每个萝卜都能成为“专家萝卜”。

所以,外企常常会不惜代价引进专业人士,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2. 民企老板说: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可以说是大多数民营企业老板的想法,在他们的眼里,只要能自己解决的,那就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也尽量用最少的钱解决;钱少不了的时候,那就打个折扣来解决;打不了折扣怎么办?那就先放着,以后有钱了再想办法。

3. 管理人员说:企业追求短期效益,带来的是长期问题!由于民企老板的这种思维,带来的结果就是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而,那些看上去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只是“从地上转到了地下”,而一线管理人员却能够感受到这些问题仍然存在,所以他们往往认为老板是在追求短期效益,没有从长远来考虑问题,可是他们却提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4. 基层员工说:小工成了工程师,可我就这点能耐!企业的问题重重,老板把压力施加给中层,中层把压力转嫁给基层员工。

所以,往往使基层员工感到压力重重,背着沉重的包袱拼命努力,结果把“小工”变成了工程师,问题看似解决了,可接下来,新的问题很快又随着出现,这时,责任落在了员工身上,员工感到冤枉:这本来就不是我能解决的!5. 专业人员说:请你相信专业!当企业出现问题,去求助于一些专业公司时,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套非常“牛X”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是经过深入研究、系统思考的,是多个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既可以解决短期问题,又考虑了企业长期利益的科学、有效、优秀的解决方案,因而,专业公司会对企业说:这对你们是最有利的解决方法。

我们说:想清楚了再做!在接触企业之后,发现很多时候,他们根本还没想清楚。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分析报告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分析报告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分析报告——从1985到1986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开始进行解除监管的改革,不但放开价格管制,而且允许能源用户可以签订长期能源供应合同。

这些措施大大加剧了美国能源市场的竞争局面。

1989年,价格改革覆盖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盈利波动性的上升,安然的债券一度被降为“垃圾债券”。

——在市场剧变之际,安然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寻找业务增长点来扩大规模,并保持利润增长的稳定性?——如何维持稳定的现金流以巩固偿债能力?——如何寻找一个健康的财务杠杆率,既有利于融资需要,又能保持管理层对投资项目的稳定控制?——安然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

其进行扩张的手法和对关联企业的运用,随着安然倒闭,正逐步为人所知。

财务游戏LJM二号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

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

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贬值。

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作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安然旗下除了众多能源和宽带通信企业,还有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为安然提供所需的融资、套期保值或风险控制手段。

正是与这些关联企业的背后交易,使安然最后破产。

——最典型的案例是LJM资本管理公司(LJM Capital Management)。

这家安然关联企业由当时安然的财务总监安德鲁•法斯托牵头建立并自任总经理,主要业务是投资管理,LJM的名称即以其三个孩子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来,发行的基金包括LJM一号、LJM二号、LJM(开曼群岛)等,其中,规模最大的LJM二号基金的投资者包括第一波士顿、Wachovia(美国最大的地方商业银行之一)、通用电气和阿肯色州教师基金等信誉卓著的机构投资者。

MBA《公司理财》案例报告

MBA《公司理财》案例报告

《公司理财》第1组案例分析报告爱斯基摩雪糕公司姓名学号贡献度陈京晶17920091150637 17% 高霄霞17920091150668 17% 江源17920091150702 17% 罗志锐17920091150767 17% 谢达17920091150847 17% 庄俊煌17920091150908 15%2010年6月23日目录第一部分案例背景 (1)第二部分股价的确定 (2)2.1宏观经济分析 (2)2.2 行业分析 (2)2.3经营状况分析 (3)2.4 财务分析 (3)2.4.1 销售利润率分析 (3)2.4.2 资产周转率(单位:千美元) (4)2.4.3 权益乘数 (4)2.4.4 可持续增长率 (4)2.5 估值分析——自由现金流量现值法 (5)2.5.1 加权平均成本WACC的确定 (5)2.5.2 现金流量FCFF的估计 (7)2.5.3 自由现金流量现值法的结论 (8)2.6估值分析——市盈率(P/E)模型/同行业比较法 (10)2.6.1 可比公司选择及对比指标计算 (10)2.6.2 确定企业的评估价值及股价 (10)第三部分风险分析 (11)3.1 收购建议的不足性 (11)3.2 IPO与雀巢收购的不确定性 (11)3.3 社会责任感的要求 (11)第四部分结论 (12)第一部分案例背景爱斯基摩雪糕公司成立于1921年,尽管其业务发展迅猛,但其财务状况一直表现不佳,1924年成为罗纳德金属公司的下属公司之一。

经过70年来的发展,1990年的的销售额达到4700万美元,成为美国知名的雪糕品牌之一。

爱斯基摩雪糕公司的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

罗纳德金属公司、罗纳德基金会以及罗纳德的家族成员和外部投资者分别拥有84%、4%和12%的股份。

图1 爱斯基摩雪糕公司股权结构尽管爱斯基摩雪糕公司的业务发展顺利,但其利润仅占罗纳德金属公司利润的不到1%,因此,罗纳德金属公司希望引入外部投资者,将自身的股份卖出。

公司理财_投资决策分析实例共30页

公司理财_投资决策分析实例共30页
公司理财_投资决策分析实例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Hale Waihona Puke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公司理财案例分析

公司理财案例分析

小案例Stephenson房地产公司的资产重组1.如果罗伯特希望增加公司的总市值,我认为在购买土地的时候公司应该采用负债融资,因为债务具有税盾作用,有债务时,财务杠杆可以通过税盾增加公司价值。

2.公司公告购买前的市场价值资产负债表如下:Stephenson 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表(在公告购买前)资产$487,500,000权益$487,500,000总资产$487,500,000债务加权益$487,500,0003.假定公司公告准备用权益融资(1)项目的净现值为:25000000* ( 1-40% ) /12.5%-100000000= 200000000(美元)(2)公司公告准备用权益为此项目融资后的市场价值资产负债表如下:Stephenson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表(在公告用权益作为项目融资时)资产$487,500,000权益$507,500,000项目净现值$20,000,000( 15,000,000 股)总资产$507,500,000债务加权益$507,500,000公司股票最新的每股价格为:507500000/15000000=33.83 (美元)公司将需发行的股数为:100000000/33.83=2955665 (股)(3)公司发行权益后但在进行购买前的市场价值资产负债表如下:Stephenson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表(在发行权益后进行购买前)资产$487,500,000权益$607,500,000项目净现值$20,000,000( 17,955,665 股)新股发行的收益$100,000,000总资产$607,500,000债务加权益$607,500,000此时,公司共对外发行了17,955,665股股票,每股价格为:33.83 美元(4)公司进行此购买后的市场价值资产负债表如下:Stephenson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表(在进行购买后)资产$487,500,000权益$607,500,000项目的现值$120,000,000( 17,955,665 股)总资产$607,500,000债务加权益$607,500,0004.假定公司决定用债务作为此项目的融资(1)公司的市场价值为: 607500000+40%*100000000=647500000 (美元)(2)公司发行债券并购买土地后的市场价值资产负债表如下:Stephenson房地产公司资产项目的现值$$资产负债表(在发行债券并购买土地后)487,500,000权益120,000,000债务$$547,500,000100,000,000利息税盾的现值$40,000,000( 15,000,000股)总资产$647,500,000债务加权益$647,500,000此时公司股票的每股价格为:36.5 美元5.债务融资能最大化公司每股价格,由上题:权益融资每股价格为:融资每股价格为36.5 美元33.83 美元,而债务小案例electronic timing 公司1.将出售设计所得资金发放一次特别股利,公司的价值将会降低,股票价格也会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分析报告(doc 12页)《公司理财与投资》案例:美国安然事件超高增长的阴暗秘密——制造概念吸引投资者,通过关联企业间的“对倒”交易不断创造出超常的利润,巨额债务和风险却隐而不彰——一部财务报表操纵大全。

——安然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式关联企业集团,共包含3000多家关联企业。

这在美国巨型公司中并不鲜见。

促使安然崩溃原因的关键,在于安然与这些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及相关信息披露上均出现极大问题。

——第一,安然关联企业及信托基金以安然的不动产(水厂、生产设施等)作抵押,向外发行流通性证券或债券。

但在这些复杂的合同关系中,通常包括一些在特定情况下安然必须以现金购回这些债券或证券的条款。

不幸的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0年以来延绵不绝的电力供应危机及其给能源市场带来的震荡中,这些条款达到了“触发”的门槛,安然的现金情况于是急剧恶化。

——第二,安然将许多与关联企业签署的合同保为秘密,把大量债务通过关联企业隐藏起来,运用关联交易大规模操纵收入和利润额,采用模糊会计手法申报财务报表。

这些欺诈、误导股东的手法于2001年11月被披露后,市场对安然完全丧失信心,投资者将安然股价推到低于1美元的水平。

这是——从1985到1986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开始进行解除监管的改革,不但放开价格管制,而且允许能源用户可以签订长期能源供应合同。

这些措施大大加剧了美国能源市场的竞争局面。

1989年,价格改革覆盖了石油开采和提炼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盈利波动性的上升,安然的债券一度被降为“垃圾债券”。

——在市场剧变之际,安然公司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寻找业务增长点来扩大规模,并保持利润增长的稳定性?——如何维持稳定的现金流以巩固偿债能力?——如何寻找一个健康的财务杠杆率,既有利于融资需要,又能保持管理层对投资项目的稳定控制?——安然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并“革新性”地使用财务手段来避免直接的企业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

其进行扩张的手法和对关联企业的运用,随着安然倒闭,正逐步为人所知。

财务游戏LJM二号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

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

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贬值。

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作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安然旗下除了众多能源和宽带通信企业,还有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为安然提供所需的融资、套期保值或风险控制手段。

正是与这些关联企业的背后交易,使安然最后破产。

——最典型的案例是LJM资本管理公司(LJM Capital Management)。

这家安然关联企业由当时安然的财务总监安德鲁•法斯托牵头建立并自任总经理,主要业务是投资管理,LJM的名称即以其三个孩子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来,发行的基金包括LJM一号、LJM二号、LJM(开曼群岛)等,其中,规模最大的LJM二号基金的投资者包括第一波士顿、Wachovia(美国最大的地方商业银行之一)、通用电气和阿肯色州教师基金等信誉卓著的机构投资者。

这种合伙是在美国越来越流行的投资者联合进行投资的工具。

安然在LJM一号和LJM二号基金中分别投入了1600万美元和3.94亿美元的资本。

——2000年中开始,安然最新重大项目宽带公司的前景日益暗淡,安然公司管理层甚为担心。

此时,安然财务总监法斯托建议,要求关联企业LJM二号为其宽带业务等资产的价值提供担保。

于是,安然与LJM二号签订交换合同,条件为: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升值,LJM二号将分享溢价;如果安然这部分资产贬值,LJM二号必须弥补安然贬值部分;安然可以立即从LJM获得12亿美元现金,但如果LJM二号发生清偿危机,安然将打入价值为12亿美元现金或等值安然股票。

——安然并没有事先确定承诺发行股票的数量,而是保证所发行的股票价值等于12亿美元。

这里的风险是,如果安然股价出现大幅下滑,它将被迫发行更多数量的股票来凑足相应的价值,更加稀释原有股东的股票价值,导致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跌。

由于安然股票跟宽带资产的价值有很高的相关性,其结果是,如果未来这部分资产价值继续下跌,安然股价受到压力时,因这种担保导致的股票稀释反而使股价进一步下跌,安然投资者的风险陡然加大。

——这一潜在风险,直到安然崩溃,从未公开披露。

——LJM二号与安然之间的协议金额面值高达21亿美元。

在IT业及通信业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安然在2000年至少从互换协议中“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

这些收益其实正好对应于其相应的宽带资产价值减少。

但安然只将合约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计入财务报表,并把这些受益算做收入——这其实不是什么收益,只是一个财务游戏。

——这些支付使LJM二号本身的资金陷于枯竭。

按照上述协议,安然必须发行价值12亿美元的股票充实LJM二号的资金。

不幸的是,安然股价也在直线下跌,到2001第三季度已跌至40美元以下。

安然决定不实施新股发售计划,于是只好依*出售资产套现,赎回LJM二号中其它投资者的投资,使LJM二号成了安然的全资子公司。

这样一来,安然原来没有合并进财务报表的亏损,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在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三季财务报表时,称为了中断与“某一关联企业”的财务合约而出现10亿美元的一次性重组费用,同时也从“股东权益”(shareholder equity)项下扣除12亿美元。

这12亿美元是履行与LJM的责任。

此消息引起激烈的市场反应,也是安然下沉的开始。

——安然与LJM的这类关联交易,本身并不一定违法。

从美国近年的实践中看,工业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合约来对自己的业务进行套期保值已成常见行为。

这类保险型的合同其实是一种金融工具,基金投资者可从安然的资产升值中得利,但也承担相应的损失。

这种“互换”也使安然得以“熨平”自己的盈利波动,使之不受到行业波动的影响,从而不轻易令华尔街“失望”。

由于LJM中安然的股份不足以引发合并报表,安然及其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都声称其行为符合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但是,即使对这些“衍生工具合同”的风险披露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安然也是明显利用了会计上的漏洞,把风险隐藏在背后。

安然在实质上承担了全部的风险,审计师应当据此要求合并或拒绝签署报表。

藏起来的债务安然称发现了如何使传统能源公司一跃成为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型企业”的“秘诀”。

但实际上,公司的大部分“价值”都来自于被隐藏起来的债务。

——为了扩张企业,安然需要大量融资,但又不想增发股票或直接发行更多负债,以免摊薄股权或降低债信评级。

在许多种可能的选择中,安然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利用关联企业来隐藏债务。

——安然钻了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空子,虽然拥有许多子公司50%的股份,但仍然无须合并其报表,所以,虽然在实质上控制了所设立的子公司和投资项目,这些子公司的负债在安然本身的资产负债表中很难反映出来。

——安然利用的另一种手段是“信托基金”。

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分别称为“马林”(Marlin)和“鱼鹰”(Whitewing)。

在“马林”中,安然将自己在英国和其它地方的水厂资产剥离给基金,让后者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

信托基金通过发债融来的资金进入安然,安然却无须将这些债务计入公司报表内(因这是用水厂资产“换来的”)。

但是,安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用股票或现金赎回“信托基金”。

安然的如意算盘是在“信托”存续期内尽量使相应的资产增值,在信托赎回时出售该资产来支付债券。

但不幸的是,安然的英国业务并没有升值,当“马林”信托基金的赎回期在2001年7月来临时,安然须用可转换优先股或现金来补充。

——安然的解决方案是建立“马林二号”信托基金,将最终的赎回期限拖延到2003年。

“马林二号”基金的负债为10亿美元。

安然宣称,即使出售信托基金所持有的水厂资产的收入不足偿还其债务,安然还可出售公司的其他资产(如波特兰电力公司等)来补充。

但是,如果安然公开披露此信息的话,债信评级公司一定会据此重新考虑对安然的债信评级,因为这部分资产等于已抵押给了信托基金,已不能用于安然本身的债务清偿。

——“鱼鹰”信托基金以同样方式发行了24亿美元的债券,作为抵押的资产包括安然在中美洲的天然气传输系统、为欧洲电站设计的涡*机组、在欧洲各电厂中的股份以及其它能源资产。

如果这些项目最终的价值超过了负债的金额,安然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

由于这些资产和负债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中都没有反映,这些“额外”的盈利很可能给人们一种假象:安然用了很少的资本就得到了很高的利润。

——按照信托条款,安然在两个条款同时满足时,必须立即以现金清偿基金债券。

第一,安然股价低于一定的“门槛”(对于“鱼鹰”是59.78美元,对于“马林二号”是34.13美元);第二,安然的信用评级被降至“投资”级以下。

——到2001年10月底,安然股价早已低于30美元,第一个条件已满足,现在的问题仅是第二个条件是否会被触发。

一旦触发,安然必须提前解散信托基金并偿还相应债务。

——11月8日,安然宣布在1997到2000年间由关联交易共虚报了5.52亿美元的盈利,其股票剧跌至10美元以下。

由于急缺现金,安然开始与昔日的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gy Inc.)开始兼并谈判。

次日德能公司宣布收购安然。

到了11月28日,安然不得不宣布一周内将有6亿美元的欠款到期。

当天,标准普尔公司将安然债券连降六级为“垃圾债”。

清偿基金债券的第二个条件满足,安然必须解散“马林二号”和“鱼鹰”信托基金、偿还共34亿美元债务。

此时的安然已山穷水尽,既无现金,也不可能通过增发股票偿还——其股价已跌到60美分——惟一的选择是申请破产。

——从投资理论角度分析这类信托基金,可以把“马林二号”和鱼鹰基金拥有的资产和债务看成是一种套期保值策略的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空头”策略——它把债券卖给投资者;第二部分是“多头”策略,包括来自安然的水厂等资产抵押和安然增发股票的担保。

但是,这些水厂资产本身与安然股票的价值相关性非常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多头”方就是安然股票。

——“马林二号”基金的“多头”是安然股票,“空头”是固定收入的债券,两头的风险特性千差万别,这种“套期保值”策略不可能把风险“对冲”掉,余留的风险仍然很高,而所有风险实际上都由安然承担。

多头首先是水厂资产,这些资产没有流动性,其价值不易估算,风险特性难以估测;而空头的一方是流通性好的债券。

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1998年破产的经验看,用流动性差的资产去“对冲”流通性好的证券的危险性已昭然若揭,因为这种对冲只会给基金操作者带来“不流动性”(illiquidity)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