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七种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特点

七种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特点

七种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及特点1.CP/M系统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

主设计人:Gary Kildall博士出现年月:1974年2.MS-DOS系统DOS系统是1981年由微软公司为IBM个人电脑开发的,即MS-DOS。

它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在1985年到1995年间DOS占据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

主设计人:Tim Paterson出现年月:1981年系统特点∙文件管理方便∙外设支持良好∙小巧灵活∙应用程序众多3.Windows系统Windows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

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85年,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

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

主设计:微软出现年月:1985年系统特点∙界面图形化∙多用户、多任务∙网络支持良好∙出色的多媒体功能∙硬件支持良好∙众多的应用程序4.Unix系统Unix是一种分时计算机操作系统,1969在AT&TBell实验室诞生。

从此以后其优越性不可阻挡的占领网络。

大部分重要网络环节都是Unix构造。

主设计:AT&TBell实验室出现年月:1969年系统特点∙网络和系统管理∙高安全性∙通信∙可连接性∙ Internet ∙数据安全性∙可管理性∙系统管理器∙Ignite/UX∙进程资源管理器5. Linux系统篇简单的说,Linux是Unix克隆的操作系统,在源代码上兼容绝大部分Unix标准,是一个支持多用户、多进程、多线程、实时性较好的且稳定的操作系统。

主设计人:Linus Torvalds出现年月:1991年系统特点∙完全免费∙完全兼容POSIX 1.0标准∙多用户、多任务∙良好的界面∙丰富的网络功能∙可靠的安全、稳定性能∙多进程、多线程、实时性较好∙支持多种平台6.FreeBSD系统FreeBSD是由许多人参与开发和维护的一种先进的BSD UNIX操作系统。

Windows操作系统发展史

Windows操作系统发展史

Windows操作系统发展史Windows操作系统发展史1.Windows 1.0(1985年)1.1 特点-以图形用户界面(GUI)为特色-支持多任务处理能力1.2 功能- 文件管理- 支持文字处理、图形绘制等基本应用程序 1.3 注记-首次引入了Windows的界面设计风格2.Windows 2.0(1987年)2.1 特点-改进的用户界面,支持重叠的窗口-引入了面向对象编程概念2.2 功能-增强了文本处理和图形处理功能2.3 注记-实现了多任务处理和虚拟内存管理功能3.Windows 3.0(1990年)3.1 特点-全面改进的用户界面-引入了多媒体功能3.2 功能-支持TrueType字体和256色图形显示 3.3 注记-Windows开始成为主流操作系统4.Windows 95(1995年)4.1 特点-全面重新设计的用户界面-引入了开始菜单和任务栏4.2 功能-支持32位应用程序-内置了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4.3 注记-开启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新篇章5.Windows 98(1998年)5.1 特点-改进的用户界面-增强了多媒体功能和网络支持5.2 功能-支持大容量硬盘和USB设备-引入了Windows Update功能5.3 注记-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Windows操作系统6.Windows XP(2001年)6.1 特点-全面重新设计的用户界面-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改进6.2 功能-引入了用户账户控制(UAC)功能-支持多用户登录6.3 注记-成为Windows操作系统最成功的版本之一7.Windows Vista(2007年)7.1 特点-全面改进的用户界面-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7.2 功能-引入了Windows Aero界面风格-支持Windows Sidebar和Gadgets7.3 注记-但用户体验不够理想,成为较为失败的版本之一8.Windows 7(2009年)8.1 特点-稳定的用户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优化了硬件兼容性和性能8.2 功能-引入了任务栏预览和库功能-支持多点触控技术8.3 注记-成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经典版本之一9.Windows 8(2012年)9.1 特点-全面重新设计的用户界面,引入新的Metro风格 -主要面向触摸屏设备9.2 功能-引入了Windows Store应用商店-增强了云服务和安全功能9.3 注记-但引起了用户和业界的争议10.Windows 10(2015年)10.1 特点-整合了Windows 7和Windows 8的优点-全球通用的操作系统10.2 功能-恢复了开始菜单-支持虚拟桌面、Cortana语音等新特性10.3 注记-成为最新的、最受欢迎的Windows操作系统版本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GUI:图形用户界面,即通过图形元素(如窗口、按钮等)进行操作与交互的计算机用户界面。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还负责管理计算机资源并提供各种服务。

下面将回顾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展示其在不同时代的演进和创新。

一、早期操作系统的兴起在早期计算机时代,由于计算机规模较小且功能有限,操作系统并不像现在这样复杂。

最早的操作系统只是为了支持基本的输入输出功能,如ENIAC(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和EDSAC(电子存储器计算机)等。

二、批处理操作系统的出现上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主机和终端的出现,批处理操作系统开始兴起。

这类操作系统通过批量处理任务,使得计算机能够按顺序自动运行一批程序。

IBM的OS/360和Multics都是当时主要的批处理操作系统。

三、分时操作系统的诞生上世纪60年代,分时操作系统应运而生。

这类操作系统使得多个用户能够通过终端同时共享一台计算机。

它们能够有效地利用计算资源,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互性。

代表性的分时操作系统有CTSS (Compatible Time-Sharing System)和UNIX。

四、个人电脑时代的操作系统上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PC)开始普及,这催生了新一代的操作系统。

微软的DOS和苹果的Macintosh系统相继问世,为个人电脑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多样化的应用软件。

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推出,PC成为了主流。

五、网络操作系统的崛起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操作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网络操作系统应运而生,能够提供网络连接、分布式计算和信息共享等功能。

代表性的网络操作系统包括Linux和Windows NT。

六、移动设备时代的操作系统21世纪初,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推动了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的发展。

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成为主流,它们支持应用程序的安装和多点触控等先进功能,为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七、云计算时代的操作系统如今,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操作系统也在适应着新的环境。

操作系统发展史

操作系统发展史

操作系统发展史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软件之一,它协调和管理着计算机各个组件之间的交互,使计算机能够正确有效地工作。

操作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的早期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里程碑。

本文将从早期的批处理系统开始,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一、早期批处理系统时代1940年代至1960年代初,计算机系统使用的是批处理系统。

批处理系统的特点是一次性输入一批作业,由操作系统依次处理。

典型的批处理系统是IBM的OS/360。

这些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管理读写磁带、打印输出和控制作业的流程。

这个时期的操作系统主要用汇编语言编写,性能和功能有限。

二、交互式时代的兴起1960年代中期,计算机的性能逐渐提高,终端设备的发展使用户能够与计算机交互。

这标志着交互式操作系统的出现。

在这个时期,操作系统的任务包括处理用户的输入和输出、管理文件系统、提供多道程序设计和内存管理等功能。

代表性的操作系统包括DEC的TOPS-10、Multics和UNIX。

UNIX操作系统于1970年代诞生,成为影响深远的操作系统之一。

UNIX以分时操作系统和多用户环境为基础,具有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UNIX的成功在于其简洁的设计和强大的功能,为后来的操作系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兴起19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操作系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微软推出的MS-DOS成为早期个人计算机的主要操作系统。

MS-DOS基于磁盘操作,使用命令行界面,用户需要手动输入指令进行操作。

随着技术的进步,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操作系统开始兴起。

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Macintosh操作系统,它采用了窗口、图标和鼠标等可视化元素,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和拖拽来操作计算机。

微软则推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 3.1于1992年发布。

Windows的成功在于其易用性和广泛的硬件支持,使得个人计算机的普及进一步加快。

后续的Windows版本不断改进,引入了更多功能和特性。

中国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中国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中国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自主研发阶段、基于Linux内核阶段和目前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对中国操作系统发展史的详细介绍:1. 自主研发阶段:中国最早的操作系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

当时,我国科研人员开始尝试自主研发操作系统。

自主研发操作系统是指完全由我国科研团队独立开发,不依赖于外国技术和源代码的操作系统。

其中,较为知名的自主研发操作系统有:中科院研制的COS(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华为公司研制的Eudemon系列操作系统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在市场上并未取得较大的成功。

2. 基于Linux内核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Linux操作系统的迅速发展,我国开始涌现出一批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

这些操作系统以Linux内核为基础,进行本土化改造和优化,以适应国内市场需求。

其中,较为知名的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有:中标麒麟操作系统、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红旗Linux等。

这些操作系统在政府、金融、教育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仍然面临着市场竞争和国际技术封锁的压力。

3. 目前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操作系统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自主创新。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操作系统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方面,国内企业加大投入,加快操作系统技术研发和创新。

例如,华为推出了一款名为“鸿蒙”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具有跨平台、分布式等特点,被视为我国操作系统产业的重要突破。

另一方面,我国操作系统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例如,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已经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上完成特定任务的程序集合。

它是计算机系统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赋予了计算机系统能够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

世界上
第一个操作系统是在1961年由IBM的John McCarthy提出的,它的功能
是从电脑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上调出程序和数据,由此开始了操作系统的
发展史。

下面我们将介绍操作系统发展的过程及其对计算机技术的影响。

操作系统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是Unix。

1969年,由加州大学伯
克利分校的 Bell 研究所研发出的 Unix 系统,是个半成品,由 Dennis Ritchie 和 Ken Thompson 设计出它的核心架构。

1973 年,Unix 在阿罗
的 PDP-11 机器上的运行,崭露头角,这也是操作系统的改变开始。

它的
出现使得程序员可以以统一的方式编写程序,兼容不同机型,从而减少不
必要的代码重复,大大提高了效率。

早期的 Unix 系统被很多法国企业用来作为内部系统,因为它很容易
使用,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提高了利用率。

Unix 系统也支持
分布式处理,使得有多台计算机可以同时使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强大的操作系统也应运而生。

1982年,英特尔推出了支持8086微处理器的MS-DOS。

它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出现使
得个人电脑可以使用应用程序,而不必连接到大型计算机网络。

操作系统发展史

操作系统发展史

操作系统发展史操作系统发展史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扮演着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提供用户界面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批处理系统到现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一、早期批处理系统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没有操作系统,用户需要手动控制硬件设备执行指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批处理系统应运而生。

批处理系统允许用户通过批处理作业提交一系列任务,由计算机自动按顺序执行。

1.1 第一代计算机的批处理系统第一代计算机的批处理系统使用纸带和穿孔卡片作为输入输出设备,通过物理方式执行指令。

这种系统需要用户手动装载和运行程序,效率低下。

1.2 第二代计算机的批处理系统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磁带和磁盘作为输入输出设备,通过随机存取方式执行指令。

这种系统使用作业控制语言(JCL)控制作业流程,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是对批处理系统的改进,允许多个作业同时在计算机上执行,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2.1 分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是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一种扩展,可以让多个用户同时通过终端访问计算机系统。

分时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时间片,使用户感觉到他们独占了整个计算机系统。

2.2 虚拟内存系统虚拟内存系统是多道批处理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改进。

它在磁盘上创建一个虚拟地质空间,将物理内存和磁盘空间结合起来,使得用户程序可以超过物理内存的大小运行。

三、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需要一种适合个人使用的操作系统。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通常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易用性和资源管理等特点。

3.1 DOSIBM的DOS(Disk Operating System)是最早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DOS使用命令行界面,用户通过键入命令来操作计算机。

3.2 WindowsMicrosoft的Windows是目前个人计算机最主流的操作系统。

Windows具有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和广泛的应用程序支持,成为个人计算机领域的领导者。

操作系统发展简史

操作系统发展简史

操作系统发展简史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操作系统,其中最为常用的有:DOS、Mac OS、Windows、Linux、Free BSD、Unix/Xenix、OS/2等等。

纵观电脑之历史,操作系统与电脑硬件的发展息息相关。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操作系统发展简史,希望能帮到大家。

操作系统发展简史1. 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一部个人电脑并没有操作系统,这是由于早期个人电脑的建立方式(如同建造机械算盘)与效能不足以执行如此程序。

1947年,随着晶体管的发明以及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Vincent Wilkes)发明的微程序方法,使得电脑不再是机械设备,而成为电子产品。

系统管理工具以及简化硬件操作流程的程序很快就出现了,且成为操作系统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早期,商用电脑制造商制造了批次处理系统,此系统叮将工作的建置、调度以及执行序列化。

此时,厂商为每一台不同型号的电脑创造不同的操作系统,因此为某电脑而写的程序无法移植到其他电脑上执行,即使是同型号的电脑也不行。

1964年,IBM推出了一系列用途与价位都不同的大型电脑IBM System/360,这是火型主机的经典之作。

而它们都共享代号为OS/360的操作系统(而非每种产品都用量袅定做的操作系统)。

让单一操作系统适用于整个系列的产品是System/360成功的关键,且实际上IBM R 前的人型系统便是此系统的后裔,为System/360所写的应用程序依然可以在现代的IBM 机器上执行。

1963年,奇异公司与贝尔实验室合作以PL/I语言建立的Multics,是激发70年代众多操作系统建立的灵感来源,尤其是由AT&T贝尔实验室的丹尼斯•里奇与肯•汤普逊所建立的UNIX系统。

为了实践平台移植能力,此操作系统在1969年由C语言重写。

另一个广为市场采用的小型电脑操作系统是 VMS。

2. 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微型计算机并不像大型电脑或小型电脑,没有装设操作系统的需求或能力,它们只需要最基本的操作系统,通常这种操作系统都是从ROM读取的,此种程序被称为监视程序(Monito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M系统计算机语言百花争妍的七十年代,计算机本身正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1971年,Intel 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了四位Intel 4004芯片,1973年,又研制成功八位Intel 8086芯片。

微型机的诞生,已经指日可待。

七十年代中期,台式微机,工作站,超级微机,膝上机相继面世,“谁来指挥他们”,人们千呼万唤。

事实上,早在1972年,AMAA(美国微型机协会)就悄悄地为一个“指挥系统”作临产前的准备了,他们用PL/M程序设计语言为Intel 8086编写了纸带编辑程序ED。

1973年,PL/M的创始人Gary Kildall博士决定“挂帅亲征”,很快在DEC公司的主机TOPS-10上,培植成功一个管理程序和数据的“胚胎”。

博士旗开得胜,感觉当然是“味道好极了!”,但Intel 公司及其它著名电脑公司却对此充耳不闻,这使“元帅”和“士兵”们很是光火,1974年,“胚胎”得以向全世界公布:版本号V1.3;大名:CP/M;全称:Control Program/Monitor (控制程序或监控程序)。

虽然CP/M V1.3 是为肩任“控制程序和数据”的“上帝”而来的,但“上帝一世”却颇受冷落,电脑业者依旧冷眼旁观。

1975年,CP/M V1.4 继承“王位”,开始大造舆论,加之Kildall 博士创建了Digital Research(数字研究公司),为CP/M呐喊欢呼,CP/M陆续被各国微机厂商采用,围绕他的软件也爆炸般地得到了开发。

CP/M变红发紫,神话般普及,被推崇为“标准八位机软件总线”,Kildall 博士更是声名远播。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

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如同指挥一台晚会或乐队,高效率地合奏美妙的乐章。

繁荣的CP/M家族不断添丁。

运行在Intel 8080芯片上的CP/M—80;运行在8088、8086芯片上的叫CP/M—86;而在Motorola(摩托罗拉)68000 上运行的CP/M 叫做CP/M-68K。

CP/M—80、CP/M—86、CP/M-68K等组成了庞大的CP/M家族。

单用户的CP/M—80操作系统,后来发展成多用户的MP/M—80,单用户的CP/M—86又发展成并发的CP/M—86和多用户MP/M— 86,它们成为家族的新生力量。

CP/M开创了软件的新纪元,称得上是计算机改朝换代的里程碑。

DOS系统七十年代末期,CP/M后院起火,其微机操作系统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1979年,IBM公司为开发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86,请微软公司(Microsoft)为IBM PC设计一个磁盘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慷慨承诺,但当时手头仅有XENIX 操作系统,XENIX操作系统要求处理器支持存贮管理和保护设备的功能,可PC机的CPU 8086/8088 均不具备此功能。

微软公司急于满足PC机的要求,购买了由西雅图公司工程师Tim Paterson研制的、可在8088上运行的CP/M—86“无性系”——SCP—DOS操作系统的销售权,将SCP—DOS改称MS—DOS V1.0发表。

为避“偷梁换柱”的嫌疑,微软公司又于1981年8月推出了支持内存为320KB 的MS-DOS 1.1版。

由于蓝色巨人的推波助澜,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几乎一夜之间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CP/M地位岌岌乎可危。

随后,IBM 公司向微软公司购得MS-DOS使用权,将其更名为PC-DOS 1.0。

MS-DOS 又称PC-DOS,就是这个原因。

1982年,支持PC/XT 硬盘的微软MS-DOS 2.0问世,该版本首次具有多级目录管理功能,在人机界面上部分吸收了UNIX操作系统的优点。

1984年8月,3.0版公布,内存管理能力适应于IBM PC/AT及其兼容机。

1984年11月,支持网络的3.1版面向社会推出;1986年1月,MS-DOS 3.2版宣布,它支持3.5英寸软盘,格式化功能集中到外设驱动器;1987年4月,3.3 版推出,它适应于PS/2型;1989年,采用实地址方式运行的MS-DOS 4.0上市。

1991年6月,微软公司推出MS-DOS 5.0版,随即引发了一次极大的升级行动,该版本使人印象极深的特点是占有内存仅18K;安装程序简便易学,而且一旦出现差错,还能使你保留旧的DOS。

1992年之后,微软公司不断推陈出新,6.0版,6.2版,6.3 版,至1995年8月,随着WINDOWS 95的亮相,MS-DOS终极版——7.0 版推出。

不断更新的MS-DOS,膨胀了微软公司的欲望,进一步坚定了它全球软件业霸主的信心。

MS-DOS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于它的最初设计思想及其追求目标的正确和恰当,那就是为用户上机操作和应用软件开发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使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几十个DOS命令,或以命令行方式直接键入或在DOS4.0以上版本下以DOS Shell菜单驱动,都可完成上级所需的一切操作。

其次在于用户可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来调用DOS支持的十多个中断功能和百个系统功能。

用户通过这些服务功能所开发出的应用程序具有代码清晰,简洁和实用性强等优点。

但它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尽管它已经具备一些多任务处理能力,但能力有限。

在内存管理上采用的是静态分配,DOS内核的不可重入性,I/O控制和修改向量缺乏自我保护等反面都有缺陷。

DOS的优点DOS曾经占领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大部分,全球绝大多数电脑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由于DOS系统并不需要十分强劲的硬件系统来支持,所以从商业用户到家庭用户都能使用。

1、文件管理方便DOS采用了FAT(文件分配表)来管理文件,这是对文件管理方面的一个创新。

所谓FAT(文件分配表),就是管理文件的连结指令表,它用链条的形式将表示文件在磁盘上的实际位置的点连起来。

把文件在磁盘上的分配信息集中到FAT表管理。

它是MS-DOS进行文件管理的基础。

同时DOS也引进了UNIX 系统的目录树管理结构,这样很利于文件的管理。

2、外设支持良好DOS系统对外部设备也有很好的支持。

DOS对外设采取模块化管理,设计了设备驱动程序表,用户可以在Config.sys文件中提示系统需要使用哪些外设。

3、小巧灵活DOS系统的体积很小,就连完整的MS-DOS 6.22版也只有数MB的样子,这和现在Windows庞大的身躯比起来可称得上是蚂蚁比大象了。

其实想启动DOS系统只需要一张软盘即可,DOS的系统启动文件有IO.SYS、MSDOS.SYS和 三个,只要有这三个文件就可以使用DOS启动电脑,并且可以执行内部命令、运行程序和进行磁盘操作。

Windows系统固然是当前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但微软向下兼容的特点决定了Windows是基于DOS的, 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ME都是以DOS为基础。

Windows系统体积的庞大、代码的繁冗使得Windows系统极不稳定。

当Windows 出现了问题,而其本身又无法解决的时候就只有使用DOS来完成任务了。

4、应用程序众多能在 DOS下运行的软件很多,各类工具软件是应有尽有。

由于DOS当时是PC机上最普遍的操作系统,所以支持它的软件厂商十分多。

现在许多Windows下运行的软件都是从DOS版本发展过去的,如WORD、WPS等,一些编程软件如Fox Pro 等也是由DOS版本的FoxBase进化而成的。

以下是MS-DOS发展简表:版本号推出时间主要性能DOS 1.0 1981.10 以单面软盘为基础的PC第一个操作系统DOS 1.1 1982.10 支持5.25英寸双面软盘DOS 2.0 1983.3 支持10MB固定盘,响应PC/XT的推出采用树状文件结构DOS 2.10 1984.3 支持对错误精确定位和PCjr的半高软盘驱动器,改进了国际支持DOS 3.0 1984.8 支持以80286为CPU的PC/AT机,支持1.2MB软盘DOS 3.10 1984.11 具有支持网络的功能,首先被用于IBM PC Network 局域网DOS 3.20 1986.1 支持3.5英寸的720KB软盘DOS 3.30 1986 支持3.5英寸的1.44MB软盘,硬盘DOS分区可达32MB,使用磁盘高速缓存DOS 3.31 1987.4 支持大于32MB的硬盘分区DOS 4.0 1988.8 支持2GB硬盘分区,支持EMS4.0扩充内存,有DOS Shell DOS 5.0 1991.7 支持3.5英寸2.88MB软盘,支持扩充内存和延伸内存,完善的DOS Shell,全屏幕编辑器和QBasicDOS 6.0 1993 更为完善的硬盘管理和内存管理,提供了更丰富的外部命令,如反病毒程序Antivirus,内存优化程序 MemMaker等DOS 6.2Windows系统微软自1985年推出Windows 1.0以来,Windows系统经历了十多年风风雨雨。

从最初运行在DOS下的Windows 3.x,到现在风靡全球的Windows 9x、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

Windows代替了DOS曾经担当的位子。

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前所未有的易用性,以及令人兴奋的多任务操作,使电脑操作成为一种享受。

点几下鼠标就能完成工作,还可以一边用“CD 播放器”放CD,一边用WORD写文章,这是多么悠闲的事情,这都是Windows带给人们的礼物。

最初的Windows 3.x系统只是DOS的一种16位应用程序,但在Windows 3.1中出现了剪贴板、文件拖动等功能,这些和Windows的图形界面使用户的操作变得简单。

当32位的Windows 95发布的时候,Windows3.x中的某些功能被保留了下来。

Windows的流行让人们感到吃惊,几乎所有家庭用户的电脑上都安装了Windows,大部分的商业用户也选择了它。

一时间,蓝天白云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

Windows 98是Windows 9x的最后一个版本,在它以前有Windows 95和Windows 95 OEM两个版本,Windows 95 OEM也就是常说的Windows 97,其实这三个版本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它们都是前一个版本的改良产品。

越到后来的版本可以支持的硬件设备种类越多,采用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Windows ME(Windows千禧版)具有Windows 9x和Windows 2000的特征,它实际上是由Windows 98改良得到的,但在界面和某些技术方面是模仿Windows 2000。

微软声称在Windows ME中去除掉了DOS,不再以DOS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