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课件-第3课 笔情墨意抒胸臆15
《笔情墨意抒胸臆》

《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二课时以写意花鸟画为主,通过简练概括的花卉蔬果造型,丰富的笔墨效果,寄寓画家的情感志趣。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笔墨韵味和神韵,借物抒情的特点。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国画工具亲身体验用墨的变化,幷完成一幅蔬果写意花鸟画。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画与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用笔用墨的变化特点,破墨法。
教学难点:理解写意花鸟画借物抒情的特点。
教学用具及方法:多媒体课件、范画、蔬菜、毛笔、颜料、纸杯、墨汁、调色盘、宣纸/讲授法、赏析法、做示范、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视频(水墨幼态—鱼)做铺垫。
2.复习旧知识,引出课题【题材分为:山水、花鸟、人物】技法分为:【写意(大写意:造型大胆,夸张。
小写意:真实,生活。
】引出课题—笔情墨意抒胸臆-----写意花鸟画二、讲授新课1、什么是写意花鸟画及其它的画面主体(花卉,竹石,鸟兽,虫鱼)学生赏析,分辩都是那种画面主体。
2、中国古代花鸟画具有独特的艺术传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赏析《墨竹图》郑板桥3、欣赏视频,如何用笔用墨,学生跟着用毛笔比划。
用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用墨:焦、浓、淡、干、湿4、笔墨游戏: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
)浓破淡:先着淡墨,在其未干时,再用浓墨破。
淡破浓:先着干浓墨,在其未干时,再用淡墨破。
色破墨:先着墨,在其未干时,用色破。
墨破色:先着色,在其未干时,用墨破。
作画时墨色浓淡要分清,水分干湿要适当。
做示范(学生小练笔)三、教师做示范,边画边讲解,引入所学知识。
(破墨法,淡墨,湿墨等及构图)四、板书设计写意花鸟画的概念及其它的画面主体笔情墨意抒胸臆独特的艺术传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写意花鸟画)用笔: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用墨:焦、浓、淡、干、湿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五、布置作业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写生一幅写意蔬果花鸟画。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
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神韵与“借物抒情”的特点。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国画工具亲身体验用笔用墨的变化,会用写意画的手法创作身边的蔬菜水果。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观察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好生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中国画了解还很浅薄,对笔墨技法的认知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特别对墨色和宣纸的渗印特点,难以把握。
因而兴趣大衰。
为提升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确立本课三维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用笔用墨的特点与各种破墨法。
教学难点:理解写意花鸟画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挥洒胸臆”的特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鸟语花香
1、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美好的意境。
2、生观看交流,师总结:多么让人陶醉的画面呀,那么大家想不想用我们手中的毛笔把它画出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写意花鸟画的世界。
3、揭示课题《笔情墨意抒胸臆》
2【讲授】写意花鸟画。
八下第三课 笔情墨意抒胸臆――写意花卉(说课稿)

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写意花卉》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一节改编而成。
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四个主要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学习领域。
中国画是本册书重点学习内容,本课《笔情墨意抒胸臆》,以写意花鸟画为研究对象,是承接第课2课《轻描重彩总相宜》内容基础上设计的。
本课内容对第3课山水画的教学内容起到良好铺垫作用。
本单元以继承人类文化遗产,传承民族优秀艺术,使同学们在操作实践中领略中国画特有的意蕴。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志向、理想和追求,学习美术技能技巧的能力大为提高。
然而学生美术素养还不高,不重视艺术理论的积累和学习,缺乏对专业语言的表达和能力的训练。
对中国画了解还很浅薄,对笔墨技法的认知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特别对墨色和宣纸的渗印特点,难以把握。
因而兴趣大衰。
为提升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确立本课三维目标。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知中国画两种不同的表达语言,从中体会工笔与写意画风格差异,通过经典作品和讲授,理解写意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本质内涵。
鼓励学生能够大胆落笔体验墨与水,墨与彩的交融变化效果。
过程与方法:以赏析为首,提高学生眼界,体验写意花鸟画的象征寓意,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化解笔墨技术层面难题,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水墨带来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知体验和实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揣摩中国画的内涵美。
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以及对中国画传统文化的热爱。
2.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写意画用笔简练、概括和肯定的特征。
难点:笔端抒真情。
二、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采用1情景体验法以美的“视听觉”营造课堂艺术气氛,在轻松愉悦中,唤起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
苏少版2013新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3课 笔情墨意抒胸臆

苏少版2013新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教材分析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厚感情由生活的关联演绎成艺术的表现,艺术家不仅表现花鸟之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抒发、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使作品的内涵远远超过了花和鸟本身。
本课主要以写意花鸟画为主,通过简练概括的花卉蔬果造型,酣畅淋漓的笔墨效果,寄寓画家的情感、志趣。
经典的花鸟画范作和笔墨技法示范,适合初二年级学生尝试、体验中国写意花鸟的笔情墨意。
1. 教学路径看: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画的一大特征,画家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给予艺术的夸张,强调作品的丰富内涵。
中国花鸟画重视写生,以写生作为花鸟画创作的基础,在塑造自然中寄寓情感,通过对花鸟生命特征的表现,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体验与感受。
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
学:写意画指用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神韵,抒发画家的情感。
“笔墨”在写意画里,不仅指工具材料,还是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用笔用墨的技巧及表现。
中国画用线与书法的点画互为表里,每笔有起落、粗细、虚实、刚柔之变,笔与笔之间又有呼应、顾盼、聚散、连断的关系,用笔不仅塑造物象,同时也表达了情感。
因此,同样的笔、墨、色、纸在不同的画家手里,会表现出不同的意境与情趣。
实践:破墨即在第一遍墨色未干时,用与第一遍浓度相反的墨色画上去,使墨色产生渗化、融浑的效果。
尝试用破墨法描绘蔬果,体会大师用笔用墨营造的精神境界。
创新:开动脑筋,别具一格地装裱写意花鸟画作品,寄托自己的志趣。
2. 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2 课时。
第一课时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史及分类赏析寓情于物的表现形式,“四君子”“岁寒三友”的人格化特征。
第二课时体验破墨方法,用破墨法临摹大师作品,体会大师用笔用墨营造的精神境界。
芙蓉鸳鸯图元代张中水墨芙蓉鸳鸯齐白石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写意花鸟画作品欣赏,理解笔墨的表现语言,感悟写意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水墨交融写青山课件苏少版

图春早《 熙郭 宋北 》图子君六《 瓒倪 元
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
图春早《 熙郭 宋北
色特节季的春早现表出突
?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宋 马远 《寒江独钓图》
》图子君六《 瓒倪 元
。界境术艺种一的 放疏、凉荒、高清、傲孤种一造创
??
图居隐卞青《 蒙王 元 》图子君六《 瓒倪 元
描绘大地上明媚的春光和 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 各种花树点满山眼山野,桃红柳 绿,相映成趣。山上有骑马的猎 人,水中有乘船的妇女。远山近 坡,层次分明。
色彩上运用浓重的青绿填色, 作为全画的主调,正是春天自然 景色的特征。
水墨山水:纯以水墨描绘的山水画。
浅降山水: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 彩山水画。
←
》图居隐卞青《 蒙王 元 》图子君六《 瓒倪 元
三远法:
高远:仰视取景,自山下而仰山巅。画面有巍然兀立之感。 深远:俯视取景,自山前而窥山后。画面有曲折幽深之感。 平远:平视取景,自近山而望远山。画面有寥廓渺茫之感。
(高远)
(深远)
(平远)
形成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各种 点法
松针点
梅花点
菊花点
介字点
皴法:中国画技法的名称。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 纹理。
披麻皴
法皴 种各
鉴析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请你说说:画中用了什么皴法?
云头皴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斧劈皴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折带皴
雨点皴 云头皴 折带皴 斧劈皴 披麻皴
披麻皴
2.
3.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
初中美术八年级3第3课 寄情山水PPT课件

学习活动三 尝试运用所学画法,创作
一幅山水画小品,并与同学交 流你所表达的意境。
35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8
树木组合遵循统一变化 的法则,强调大小对比、前 后空间关系的变换,更注重 树木之间相互呼应的情意性。
树的 组合要有大 小之别、互 相顾盼,穿 插自然,忌 讳根顶俱齐, 等距排列。
9
散
聚
点叶则要注意聚 散,增枝点叶须适度 把握繁简疏密。
10
“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11
绿柳白帆图 现代 齐白石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15
第二课时
16
●生活中的山石
17
18
19
●国画中的山石
20
● 石分三面,表 现体积。 ● 轮廓左右要有 浓淡之分,表现阴 阳向背。
21
● 石的组合要大小相间、 错落有致。
22
● 用皴法表现石头 的表面皴
折带皴
23
画山先定外形轮廓,然 后皴出山体结构,点染而成。 山的造型要注意脉络贯通, 山势起伏,层次分明。
游、可居”的原则,据此选择《富春山 居图》中的一段,描述你的感受。
5
●树木和山石
6
树的造型千变 万化,世界上没有 完全相同的两棵树; 树的结构规律大致 相同,万变不离其 宗。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笔情墨意抒胸臆》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笔情墨意抒胸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前言本文旨在分享一篇以《笔情墨意抒胸臆》为主题的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文将教学反思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教学的改进思路。
希望可以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知识目标本文所述的八年级美术下册《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通过对课堂知识的传授,学生们学习了多种水墨画技法,如点、线、面、染、淋、泼、撞、洒、搓、捏等,并掌握了不同扇面形态的构图方法,了解了中国画笔墨的基本特点,以及掌握了水墨画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大部分学生均能较好地掌握上述知识点,完成课堂任务要求。
2.能力目标本次教学通过课堂实践,提高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和手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渐发展为主动思考、理解知识的过程,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内容过于复杂学生们对中国画的认知大多源自于早期教育,对于中国画的形式、表现手法等仅有一定的了解,但整体上对于水墨画及其表现手法、构图等知识点仍有偏差和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内容理解和知识差异上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困难。
2.学生个体差异过大本次课堂中,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难度和个体差异,进度上也有所拉开差距。
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综合因素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下一步教学的改进思路1.注重开放性教学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问题,需要注重开放性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更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塑造学生掌握本科目知识并能够有效应用的能力。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1课时-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
一、学生跟随老师做笔墨游戏导入新课
1.五指并拢,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中上部,中指勾住笔
杆往里拉,无名指顶住笔杆往外推,小指抵住无名指。
2. 把笔放进水里浸湿,拿出来在旁边的毛巾上吸一下
水,用毛笔的尖端蘸一些墨,不用把笔全部蘸满墨,在纸
上大胆地画一些直线、曲线,这种笔法叫做中锋。
3. 笔侧过来画一些线,接着笔侧着排一些宽的面,再蘸
点水排一些宽的面,这种笔法叫侧锋。
学生根据老师
大屏幕出示一枝大芭蕉叶,大胆地尝试画一画这枝芭蕉
叶,
4.出示明代画家徐渭的《水墨芭蕉》,
看,大师也是这样画的。
用简练概括的手法和深浅浓淡
不同的墨色变化,表现出了芭蕉叶的意,把这种感觉画出来
了!教师总结写意画的概念:比工笔画更加简练概括的
表达称为写意画。
如果画的内容是花卉、禽鸟、蔬果等,这
样的绘画被写意花鸟画.(板书:概括简练写意花鸟画)
二、认识写意花鸟画。
考点
比工笔
画更加简练
概括的表达
称为写意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笔独半 抛底立生 闲明书落 掷珠斋魂 野无萧已 藤处晚成 中卖风翁 。,;,
《墨葡萄图》 徐渭
• 《寿者相》 作品赏析
• 吴昌硕,老 干横斜,屈 曲如铁,意 喻越老越精 神,老梅著 新花。
一官归竹去石来,康熙秀 才、雍正举人、乾隆 进士,郑枉燮耗(郑聪板明桥,)再 梦诗淮书扬画咬成,定八风青山怪雅不;颂放三声松绝、, 六分半立法根、原在竹破兰岩石中影。, 难得糊涂,重挥笔墨 足千秋千。磨万击还坚劲,
笔情墨意抒胸臆
【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凡以 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 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 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 “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
写
笔
意
佳作欣赏
• 《水墨芭蕉》作品赏析 • 徐渭所绘。粗笔泼墨一气呵成,而通过墨的干湿浓淡
,笔的适当交叠,画出了花和石的生趣盎然。关于徐 渭的一生遭遇,有人作了一首“十字歌”:“一生坎坷 ,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 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嗟 叹!”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泼墨法】将稍大些的毛笔含有饱满适度的水分,然后笔尖蘸淡墨, 稍作调和;再蘸浓墨,焦墨以形成自然过渡,对准结构大胆落笔。 此法墨色酣畅淋漓,画面气势磅礴,意境深远,随意及偶然性也很 大,操作时不必过于细求具体之形状,必须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既豪放恣意又胆大心细,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破墨法
泼墨法
要求:1. 10分钟时间完成; 2. 体现写意花鸟画的特点; 3. 作品完成后落款、盖章,让画面完整。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 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 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 点就跳起来了。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课后拓展 临摹大师作品一幅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梅、兰、竹、菊》 吴昌硕
诗书画印
•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在宋代以前,画上很少题字, 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书写画家姓名。 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出现和发展,融 诗书画印于一炉,逐渐形成中国画独特的 艺术新式。
《荷花小鸟》 朱耷
二、中国画的笔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笔
•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 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 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 点就跳起来了。
•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二、中国画的笔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
二、中国画的笔法
中锋 侧锋 逆锋 拖笔
常用技法
【破墨法】一墨破一墨,通过其相互渗化,达到墨色的自然变化, 这就是破墨法。此法因在前一次墨未干的情况下进行。画面会产生 较多的自然或出乎意料的创作效果。在破墨的方法上可以浓破淡亦 可淡破浓,淡破浓时淡墨的水分要足,否则难以破开浓墨,并且要 避免在浓墨上反复涂抹。
《竹任石尔图东》西南郑北燮风。
• 画家经常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中国画家在欣赏 和表现动植物时,往往赋予一定的社会特性。说 说“四君子”,“岁寒三友”分别是指什么?
• “四君子”——梅兰竹菊 • “岁寒三友”——松竹梅 • 各种植物的象征性: • 牡丹——富贵 • 菊花——隐士 • 兰花——君子 • 荷花——清高 • 松鹤组合——长寿 • 莲花和鱼组合——连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