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课 笔情墨意抒胸臆――写意花卉(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
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神韵与“借物抒情”的特点。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国画工具亲身体验用笔用墨的变化,会用写意画的手法创作身边的蔬菜水果。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观察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好生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中国画了解还很浅薄,对笔墨技法的认知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特别对墨色和宣纸的渗印特点,难以把握。

因而兴趣大衰。

为提升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确立本课三维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用笔用墨的特点与各种破墨法。

教学难点:理解写意花鸟画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挥洒胸臆”的特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鸟语花香
1、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美好的意境。

2、生观看交流,师总结:多么让人陶醉的画面呀,那么大家想不想用我们手中的毛笔把它画出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写意花鸟画的世界。

3、揭示课题《笔情墨意抒胸臆》
2【讲授】写意花鸟画。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3.《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设计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3.《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设计

《笔情墨意抒胸臆》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花鸟画作品欣赏,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2.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水墨绘画的工具及方法,表达墨与色的变化效果。

3.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写生为基础的表现形式,破墨技法中笔的干湿变化与墨色融合。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生宣、毛笔、颜料、墨汁等国画配套工具。

一、评讲上一课的作业导入,渲染水墨氛围。

水墨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通过富有节奏的墨与颜色的变化能够使我们的心中产生共鸣。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水墨画的世界,来了解它特有的韵味。

二、了解写意花鸟画的知识1.水墨画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色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

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这也是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之处。

(补充水墨画题材和表现形式的知识点,过渡到写意花鸟画)2.学生欣赏写意花鸟画作品。

3.写意花鸟画知识点的介绍4.写意花鸟以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

借花鸟抒发情感,或是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常常在酣畅淋漓的笔墨效果中直抒胸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照应课题)5.学生欣赏以画名志、借物抒情的作品。

以“四君子画”中的竹为主要欣赏内容,学生思考画家通过这些绘画以及作品题诗中所寄托的情感和人生志向。

6.总结写意花鸟画风格的最大特点:笔势纵逸笔简意赅以少胜多以形写神三、讲解水墨的浓淡效果1.了解“墨分五彩”的知识一一墨的色调水墨画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可以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人言“墨分五彩”,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阶段。

焦:用干笔蘸浓墨,传统叫“焦墨”,焦墨是最干的浓墨。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2课时-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2课时-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
第四课教学时间:第2课时/共2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写意画?有何特点?
2.“四君子”、“岁寒三友”是什么?(四君子:梅、兰、
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
3.写意花鸟画的内容有哪些?(花卉、禽鸟、蔬果等)
二、欣赏画家笔下的写意蔬果,
观察思考讨论:1.说说画中表现了生活中哪几种蔬果?有什么寓意?画家把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瓜果表现在了画面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2、画面的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3、画家如何安排蔬果在画面中的位置?(构图)
4、画家用了什么笔法和墨法?
5、画家笔下的蔬果有什么特点?(造型)
教师分析总结:构图上画面背景留白,突出主体,虚实相生;写意蔬果画面内容均为简单蔬果几只,却注意安排蔬果的主次关系和前后层次,有疏有密,极富空间感;造型上笔墨简练概括,在酣畅淋漓的笔墨效果中形象质朴生动,满了生活情趣情趣,人见人爱,是画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一种真实表现。

三、快乐写意笔情墨趣
1、写意花鸟画中笔法和墨法的练习与实践:
活动一:(1)教师示范笔法:中锋行笔、侧锋行笔,(2)学生跟练,熟悉笔墨工具及笔墨与水分的控制;活动二:(1)教师讲解演示:墨法中的破墨法(先画一种墨,未干时再破以不同的墨,使墨色产生渗化,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等水墨绘画技法)。

考点:
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

趣味国画--写意花卉说课稿

趣味国画--写意花卉说课稿

趣味国画--写意花卉说课稿第一篇:趣味国画--写意花卉说课稿《创意绘画--写意花卉》说课稿说课教师:孔英男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画学习单元,第八课《写意花卉》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说教材。

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展开。

教学背景中的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美术课程标准划分的四大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让学生初步接触笔墨情趣后,从熟悉喜爱的花卉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笔墨技法并进行创意实践,同时,借助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染。

本课教学分三课时完成,开课课时为第三课时,通过第一课时重点了解笔法墨法规律和第二课时初步尝试写意花卉技法表现后,第三课时重韵的表达,鼓励学生在笔墨基础上实践创新,乐于在小组合作中发现生活之美,升华艺术之美,最后达到情感升华。

在中国画学习单元中,为接下来写意蔬果创作起到铺垫作用。

教学背景中的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创造力强,敢于质疑,学习热情较高,但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融入课堂有所收获,是教师思考设计本课的重中之重。

本课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层,鼓励某项能力强的同学大胆发挥专长,带动课堂学习积极性,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本课学习。

基于对教学背景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纬度:1、知识目标:了解写意花卉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对自然花卉的多种表现创新技法的能力。

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的领会、感知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观摩、讨论、合作等方法,在掌握基础笔墨知识后敢于大胆创新和尝试形式不同、材料不同的水墨融合表现,并乐于小组的形式完成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画笔墨情趣的喜爱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培养在对传统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懂得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乐于学做一个懂得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1课时-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第1课时-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三课《笔情墨意抒胸臆》
一、学生跟随老师做笔墨游戏导入新课
1.五指并拢,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中上部,中指勾住笔
杆往里拉,无名指顶住笔杆往外推,小指抵住无名指。

2. 把笔放进水里浸湿,拿出来在旁边的毛巾上吸一下
水,用毛笔的尖端蘸一些墨,不用把笔全部蘸满墨,在纸
上大胆地画一些直线、曲线,这种笔法叫做中锋。

3. 笔侧过来画一些线,接着笔侧着排一些宽的面,再蘸
点水排一些宽的面,这种笔法叫侧锋。

学生根据老师
大屏幕出示一枝大芭蕉叶,大胆地尝试画一画这枝芭蕉
叶,
4.出示明代画家徐渭的《水墨芭蕉》,
看,大师也是这样画的。

用简练概括的手法和深浅浓淡
不同的墨色变化,表现出了芭蕉叶的意,把这种感觉画出来
了!教师总结写意画的概念:比工笔画更加简练概括的
表达称为写意画。

如果画的内容是花卉、禽鸟、蔬果等,这
样的绘画被写意花鸟画.(板书:概括简练写意花鸟画)
二、认识写意花鸟画。

考点
比工笔
画更加简练
概括的表达
称为写意画。

写意花卉说课稿

写意花卉说课稿

写意花卉说课稿(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写意花卉说课稿写意花卉说课稿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中的第8章内容《写意花卉》。

下面我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写意花卉》本节课是美术学科七年级下册的第8课内容,这节课分为两个课时,今天说课的是第一课时《写意花卉——荷花》。

2.前一章学习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画的用笔、用墨,作为用笔、用墨进一步实践的基础,本课除包含中国写意画的概念阐述以外,着重讲解写意荷花和写意牵牛花的画法步骤,这些内容包含中国画笔墨技法等最基本的中国画知识。

这两课与后四册教科书中的中国画课紧密关联、循序渐进,使初中阶段的中国画学习相对完整。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人对《课程标准》以及本节课结构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写意花卉荷花的基础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写意花卉——荷花的基本技法和应用其表现自然花卉的能力;培养对传统写意花卉作品领悟、感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学习资料和学具,通过欣赏、观摩、讨论、练习等方法积极参与写意花卉—荷花的学习,掌握相关中国画笔墨基础知识,努力完成写意花卉—荷花的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和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培养学生用写意花卉——荷花的技法表现自然花卉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意荷花的基本笔墨技法。

由于学生在短时间里很难熟练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所以难点设为对传统笔、墨及纸张生宣性能的掌握。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与初中转变的初级阶段,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快,模仿能力较强,因此,这节课着重运用示范讲解法让学生初步模仿荷花的画法,但这种方法要运用恰到好处,否则学生会一味的模仿,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美术写意花卉说课稿

美术写意花卉说课稿
力提升
情感 升华
( 6ˊ)
交流评价 民族自豪感
9
精选课件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兴趣提升 情景导入
a.安全教育 视频欣赏
b.作品分析 小组发言
10
精选课件
c.引发热情 展开探索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二环节:诗画结合 探究新知
花卉实 物欣赏
诗画意 境解析
思考创 和你的伙伴想一想:
新表现 笔墨基础上可以尝试多种
知识 掌握材料表现创作 目标
审美能力 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
能力 目标
5
精选课件
情感 目标
体验合作的乐趣 感受艺术之美 民族自豪感
第一部分 说 教 材
3 教学重难点
课标 教材
学情 课标
重点
美育环境中 合作交流
难点
材料创新 创意技法表现
6
精选课件
第二部分 说 教 法
情景 创设
媒体演示 讲解
实物 教学
教法
16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谢 谢

观 零
一 四
赏 年
三 月
17
高层次的说课是: 1看目标的确立,目标怎样实现的,面对 全体学生,目标怎么落实的。目标落实的 好不好?有特色吗?有感染力吗? 2老师要了解学情,怎样利用学生的优势 战胜他的不足,要挖掘学生的潜能。 3教学的目标实现时是通过哪些途径,例 如:(提问,练习,实验等),是让哪个层 次的学生来回答和操作。优秀的学生,和 学困生得到了怎样的帮助,同时教师是怎 样验收的,你是怎样的督促他们学习,引 导他们的思维。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八年级美术3笔情墨意抒胸臆

八年级美术3笔情墨意抒胸臆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三课笔情墨意舒胸臆》教案2013 ~2014 学年第2 学期
学校名称:枣庄市第十一中学
授课专业:初中美术
课程名称:美术
备课教师:周刚
枣庄市第十一中学
2、讨论郑板桥为什么喜欢画竹子、
石头?
3、文字展示:郑板桥(
清代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泰州兴化人。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其诗、书、2、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认真观察郑板桥的竹石
3、分析探究:传统文化中常常把花品与人品相对应,赋予植物人格化的特征,分析“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品质。

4、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

5、小结:
9、总结: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写意花鸟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寄情于物、借物抒情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二、诗书画印相得益彰
1、我们再来认真看看王冕的《墨梅》图,
2、小结:画面虚实相生,黑白相济,浓淡相宜,疏密得当。

3、教师演示:破墨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写意花卉》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笔情墨意抒胸臆》一节改编而成。

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四个主要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学习领域。

中国画是本册书重点学习内容,本课《笔情墨意抒胸臆》,以写意花鸟画为研究对象,是承接第课2课《轻描重彩总相宜》内容基础上设计的。

本课内容对第3课山水画的教学内容起到良好铺垫作用。

本单元以继承人类文化遗产,传承民族优秀艺术,使同学们在操作实践中领略中国画特有的意蕴。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志向、理想和追求,学习美术技能技巧的能力大为提高。

然而学生美术素养还不高,不重视艺术理论的积累和学习,缺乏对专业语言的表达和能力的训练。

对中国画了解还很浅薄,对笔墨技法的认知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特别对墨色和宣纸的渗印特点,难以把握。

因而兴趣大衰。

为提升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确立本课三维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中国画两种不同的表达语言,从中体会工笔与写意画风格差异,通过经典作品和讲授,理解写意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本质内涵。

鼓励学生能够大胆落笔体验墨与水,墨与彩的交融变化效果。

过程与方法:
以赏析为首,提高学生眼界,体验写意花鸟画的象征寓意,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化解笔墨技术层面难题,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水墨带来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知体验和实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揣摩中国画的内涵美。

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以及对中国画传统文化的热爱。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写意画用笔简练、概括和肯定的特征。

难点:
笔端抒真情。

二、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采用
1情景体验法
以美的“视听觉”营造课堂艺术气氛,在轻松愉悦中,唤起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

1.欣赏大师经典
2."故事猜谜导出主题
2.讲授法
带领学生理解必要的美术知识,开启学生的能动探索品质。

3."演示法
以身体力行,让学生品味老师人格,画技魅力,在直观下破解笔墨技能难题。

三、学法
1.欣赏体验法
通过欣赏经典大作,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艺术品的魅力,对比中找到工笔与写意花鸟画的明显差异,从感官上加深写意手法特征。

2.自主探究法
从身边最熟悉的花入手,分组体验花的造型、情感和笔墨。

检阅学生的记忆默写能力及个体差异,为后期的教学内容起到预设作用。

下面,我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设计和过程。

四、教学设计和过程:
既然本课是“造型与表现”,课前先请学生准备好写意画相关学具。

“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同一题材,不同表现手法的绘画作品。

直观展示,让学生明显的感受到两种不同手法之间的差异。

为本节课导入写意画做好铺垫作用。

2.教师引导和讲授让学生对体会文人画“托物言志,借画抒情”来赞美生命、歌颂大自然,挥洒“胸臆”。

3.情景推进;列举故事,用已学的知识,来建构学生的正确的判断力。

强调画家对写意花鸟快速捕捉力,加工、归纳能力,强调个性的作画能力。

二、切入主题:
设置情景,以猜谜游戏,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并揭示出本课主题让学生掌握的一种花卉的画法。

三、发展阶段(体验)
1.学们迅速将印象中的牵牛花,用简笔画现实画在纸上。

鼓励有才能的同学上黑板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意图是感知同学们的观察生活记忆力和绘画默写能力。

了解学情,为下面的教学起到心理准备。

出示主题:
写意牵牛花
2.教师先简单的介绍牵牛花,让同学们对牵牛花又有重新的认识,为后面的练习打好造型与情感基础。

3.演示:
教师精讲演示,直观生动。

分解演示牵牛花的画法:
潜移默化让学生感受教师的技艺。

4.学生分任务练习,感受写意花卉带来的快乐。

借音乐烘托教室艺术气氛。

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力。

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评阶段
展示学生习作,师生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六、课堂板书:
(略)
七、课堂反思:
(略)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