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制度与科举考试文化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国子监 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 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 “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 9书院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 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 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 代无锡有“东林书院”,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10监生 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 11诸生 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院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 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 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5.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 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 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 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6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 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 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 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 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7乡学 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院。
科举考试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
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 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 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 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 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 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 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 经的代圣贤立言,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 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 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 正统年间的商辂(lù)二人而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 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 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 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C.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 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D地.正明谥位确、,的次清序科古人应举代死为分皇:为后院三试帝所甲、、加。乡一贵试的甲、族带三会、人有试,、大褒即殿臣状贬试元、。意、杰义榜眼出的和官称探员花号,或。赐其进士他及有
古代学校学生 1.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 书数的场所。 2.庠。周代学校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 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序。殷商时代的学校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 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 或教育事业。 4.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 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 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 以书、数为主
官职制度与科举考试文化常识
官职制度
一、古代官职 (一)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
1.中央官制。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太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 后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 (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 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 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 为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 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 兵部,管军事; 刑部,管司法刑狱;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员外郎、主 事等。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 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 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1、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 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 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 “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 称责授。其他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 等。
虚职:近侍、附马 令尹:战国时相当于丞相,明清时为县令。 尹:地方官员通称。 有司:各级官员。 古今异义: 郎中(宫廷侍卫、分管各司事务) 大夫(御史大夫、谏议大夫) 参军(丞相的军事参谋、幕僚、地方官) 从事(幕僚、从事员)
源自文库
行政区域: 秦汉:郡(郡守、太守)
隋唐宋:州(刺史、节度使、知州)、 道、路(烽火扬州路、东西异路) 元明清:省
进士是通过最后一级 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乡试:科举时代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黄佐与 祖父都参加过乡试,黄佐考中第一名,取得会元的称号。 B.祭酒:古代飨(xiǎng)食 是酹(lèi)酒祭神的长者,后也用来泛称年 长或地位尊者。汉魏以后多作官职名,如博士祭酒、国子监祭酒等。 C.除服:俗称“脱孝”。封建社会的官员遇父母去世,要求必须服孝期满才 能脱去孝服继续任职。文中指黄佐守丧期满。 D.程朱:指宋朝的程颢、程颐和朱熹,也代指他们发展出来的理学思想体 系,其主要内有“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