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论文

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论文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摘要: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外星探索、野外考察、军事、安全等全新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采用,机器人技术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固定、人工的环境走向移动、非人工的环境。

本课题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

本文介绍了已有的机器人移动平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操作手臂常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选定的方案对带有机械臂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进行本体设计,包括全方位车轮旋转机构的设计、车轮转向机构的设计和机器人操作臂的设计。

要求全方位移动机构转向、移动灵活,可以快速、有效的到达指定地点;机械臂操作范围广、运动灵活、结构简单紧凑且尺寸小,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指定工作。

设计完成后要分析全方位移动机构的性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字:机器人移动平台操作臂简单快速准确Structure design of wheeled mobile robots Abstract:with the robot technology in an alien exploration, field survey, military and security new areas to be increasingly widely adopted, robot technology by indoor, outdoor by fixed, to move towards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is topic is the basic link, robot design for the follow-up about robots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and useful ideas platform.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obot mobile platform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operating the ar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common,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scheme of mechanical arm with ontology omni-directional mobile robots designed,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all-round wheel rotating mechanism, wheel steering mechanism of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robot manipulator. Request to change direction, move the omni-directional mobile institution, can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flexible the reaches the specified location; Mechanical arm operation scope, sports flexible,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and size is small,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completed tasks. The design is complet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mni-directional mobile institutions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and basis.Keywords: Robot mobile platform manipulator simple accurate and quick目录1.绪论1.1引言(1)1.2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1)1.3主要研究内容(5)2.全向移动机器人移动结构设计2.1引言(5)2.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6)2.3全方位轮式移动机构的设计(6)2.3.1移动机器人车轮旋转机构设计(7)2.3.2移动机器人转向机构设计(10)2.3.3电机的选型与计算(12)2.4移动机器人车体机构设计(15)2.5本章小结(16)3.机械手臂的设计3.1末端执行器的设计(16)3.1.1末端执行器的设计要求(17)3.1.2末端执行器的设计(17)3.1.3电机的选型与计算(20)3.2机械手臂杆件的设计(21)3.2.1腕部结构设计(21)3.2.2臂部结构设计(21)3.2.3机械臂电机的选型与计算(23)3.3本章小结(23)4.机械材料的选择和零件的校核4.1机械材料的选用原则(24)4.2零件材料选择和强度校核(25)4.3本章小结(29)参考文献(30)致谢(31)附录1 绪论1.1 引言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搬运机械手设计范文

搬运机械手设计范文

搬运机械手设计范文
搬运机械手是一种能够代替人工搬运物体的机械装置。

它能够根据预
设程序,准确无误地完成物体的搬运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

本文将对搬运机械手的设计进行阐述,包括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和安全性
设计等方面。

搬运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其基础,良好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机械手的
运行平稳、稳定和可靠。

首先,机械手的骨架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各种工况下的载荷。

其次,机械手的关节设计需要灵活、准确,以
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同时,机械手的末端执行器设计要能够适应不同物
体的搬运需求,具备良好的抓取能力和准确的定位功能。

搬运机械手的安全性设计至关重要,它能够保证机械手的运行安全和
人员的人身安全。

首先,机械手需要具备自动停止功能,当检测到异常情
况时能够及时停止运行,避免发生意外。

其次,机械手需要具备防撞设计,能够避免与周围环境或物体的碰撞,减少损坏可能性。

此外,机械手的抓
取设备需要具备力控制功能,以避免因过大的抓取力导致物体或机械手的
损坏。

最后,机械手需要具备紧急停止按钮和安全门等人机交互设备,以
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搬运机械手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和安
全性设计等方面。

良好的设计能够确保机械手具备高效、稳定、可靠和安
全的搬运能力,满足不同搬运任务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搬运机
械手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机械臂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机械臂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基于STM32的机械臂驱动系统设计摘要由于机械臂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机械臂控制的多样化、复杂化的需要也随之日趋增多。

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提高机械臂的控制精度、稳定性、操作灵活性对于提高其应用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主要对四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作为运动控制系统的一种,该控制系统主要面向底层,力争开发出一套稳定性高,可靠性强并且定位准确的工业机械臂系统。

首先根据机械臂系统的控制要求,整体上设计出单CPU 的系统控制方案,即通过控制主控制器输出的PWM 波的占空比实现对舵机转动的控制,进而实现各个关节的位置控制。

在硬件方面,主要论述了如何以ARM 微处理器STM32F103ZET6、MG995舵机、MG945舵机、超声波传感器和电源模块为主要器件,通过搭建硬件平台和设计软件控制程序构建关节运动控制系统。

然后按照结构化设计的思想,依次对以上各部分的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给出了实际的原理图和电路图。

在软件设计方面,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控制程序分为初始化模块和运行模块,并分别对各个模块的程序进行设计。

实验表明,该机械臂控制系统不仅具有很好的控制精度,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准确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定位精度。

关键词:四自由度机械臂,STM32,Cortex-M3,脉冲宽度调制the Design of Manipulator Drive System Based on STM32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obot arm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control, special robot, medical device and home service robots. Research of robot arm control system is a focus in robot area. It is meaningful to increase the performance in accuracy, stability and feasibility.This paper is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about a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a four degrees freedom’s design. And, we strive to develop a high stability, reliability and accurate control system.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the robotic system,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system control program is based on a single CPU. Turn the steering control to achieve the control of the duty cycle of the PWM wave output by the main controller, so as to realize the position control of each joint. In terms of hardware,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use the ARM microprocessor STM32F103ZET6, MG995 Servo, MG945 servos, ultrasonic sensors and power supply module as the main components, build a joint motion control system by building hardware platforms and software control program. Then follow the structured design ideas, principles and design methods sequentially over each part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then give the actual schematic or circuit diagram. In software design, the control program is divided into the run modules and the initialization module and design program of each module separately.Control system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control, and improve system stability, accuracy, so that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robot arm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enhanced.Key Words: Four Degrees Freedom Robot, STM32, Cortex-M3, Pulse Width Modulation目录1绪论 (1)1.1机械臂概述 (1)1.1.1机械臂研究的意义 (1)1.1.2国内外机械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3机械臂的分类 (2)1.2机械臂控制的研究内容 (4)1.2.1机械臂的驱动方式 (4)1.2.2机械臂的机械结构 (4)1.2.3机械臂的控制器 (5)1.2.4机械臂的控制算法 (5)1.3嵌入式系统简介 (5)1.4本文的主要工作 (6)2机械臂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7)2.1机械臂的机械结构设计 (7)2.1.1臂部结构设计原则 (7)2.1.2机械臂自由度的确定 (7)2.2工作对象简介 (7)2.3机械臂关节控制的总体方案 (8)2.3.1机械臂控制器类型的确定 (8)2.3.2机械臂控制系统结构 (9)2.3.3关节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9)2.4本章小结 (9)3机械臂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1)3.1机械臂控制系统概述 (11)3.2微处理器选型 (11)3.3主控制模块设计 (13)3.3.1电源电路 (13)3.3.2复位电路 (14)3.3.3时钟电路 (15)3.3.4 JTAG调试电路 (15)3.4驱动模块设计 (16)3.5电源模块设计 (17)3.6传感器模块设计 (19)3.7本章小结 (19)4机械臂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0)4.1初始化模块设计 (20)4.1.1系统时钟控制 (20)4.1.2 SysTick定时器 (22)4.1.3 TIM定时器 (23)4.1.4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 (24)4.1.5超声波传感器模块 (24)4.2运行模块设计 (25)4.3本章小结 (26)5 系统的整机调试 (27)5.1硬件调试 (27)5.2软件调试 (28)5.3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31)5.4本章小结 (32)结论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附录 (37)附录A (37)附录B (46)附录C (47)1绪论1.1机械臂概述1.1.1机械臂研究的意义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了机器人的制造,以解决人类繁重的劳动。

机械臂设计论文

机械臂设计论文

简易机械臂设计原理及方案孙志峰王存安瑞摘要:探讨基于89C51单片机的简易机械臂设计原理,给出一种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案,满足在三维空间手动控制抓、放物体的基本功能。

设计包括仿真和具体实现两个方面。

关键词:单片机步进电机机械臂0 前言机械臂也可以称为工业机器人,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指标。

我国目前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已安装数目的0.4%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

本篇为单片机初学者提供一种应用实例—单片机控制机械臂,将从工作原理、硬件电路设计、程序编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1 工作原理我们利用89C51单片机研制一种三自由度机械臂,它可以在三维空间做曲线运动。

该机械臂的几何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底座、大臂、小臂、关节、二指钳组成。

大臂绕底座在水平面上转动;小臂通过关节1控制可在大臂和小臂组成的平面内转动;二指钳通过关节2的控制抓取或放开物体;关节1和底座各包含一个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在单片机和相应的步进电机驱动程序的控制下转动,实现机械臂在三维空间中的自由转动;关节2则包含一个电磁继电器,单片机通过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相应的物理结构控制二指钳的抓取和放开。

2 硬件电路设计本设计的核心电路是单片机控制系统,其基本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通过键盘输入控制机械臂转动,抓取或放开物体的信号,单片机接收到信号后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产生对安放在底座和关节1处的步进电机的控制信号以及关节2处电磁继电器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进入相应的驱动电路控制机械臂的转动和对目标物体的抓取和放开。

下面就具体的电路进行设计。

2.1 按键输入电路按键输入电路如图3所示,该电路原理简单,没有信号输入时输出为高,有信号输入时为低电平,即低电平有效。

由于按键的结构为机械弹性开关,在按下和断开操作时,触点在闭合和断开的瞬间会接触不稳定产生抖动。

按键的抖动时间一般为5—1Oms,会引起CPU对一次键操作进行多次处理,所以要用硬件或软件方法进行消抖,为了节省开支,这里采用了软件消抖的方法。

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

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

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机械臂是一种可以完成复杂工作的工业机器人。

它具有类似于人类手臂的结构,可以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移动和抓取等动作。

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是指对机械臂进行控制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设计。

本文将从机械臂的结构和动作规划两个方面对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进行阐述。

首先是机械臂的结构设计。

机械臂通常包括底座、臂架、关节、末端执行器等部分。

底座是机械臂固定在工作平台上的基础部分,通常采用电机驱动来实现旋转,以使机械臂具有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能力。

臂架是机械臂的主支架,用于支撑和连接关节部分。

关节是连接臂架和末端执行器的部分,通过电机驱动来实现关节的转动。

末端执行器是机械臂的最末端部分,用于完成具体的操作任务,例如抓取、切割等。

这些部分之间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机械臂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动作能力等因素。

其次是机械臂的动作规划。

机械臂的动作规划是指根据任务要求和环境条件,通过计算和优化,确定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关节运动的控制参数。

机械臂的动作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路径规划、避障规划、速度规划和力控规划。

路径规划是指确定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通过数学算法可以实现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圆弧运动等。

避障规划是指保证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不与障碍物碰撞,通过传感器、反馈控制等手段可以实现避障功能。

速度规划是指确定机械臂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动态分析和优化可以实现快速而平滑的运动。

力控规划是指对机械臂施加的力进行控制,可以实现抓取、拿捏和装配等复杂的操作。

在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中,硬件部分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设备,以实现机械臂的定位、测量、控制和通信等功能。

软件部分需要开发编程算法和控制策略,以实现机械臂的动作规划、运动控制和自主决策等功能。

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还需要考虑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机械臂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机械臂的结构和动作规划等因素。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说明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说明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说明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

最前沿的机器人研发和制造技术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工程、传感器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科学技术开发的角度来看,机器人的机构是实现智能化的硬件平台。

为了与环境更好地进行交互、灵活地操纵物体、完成目标任务、跟上智能化的步伐、让机械臂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与可靠性机,械臂研究致力于模仿人类的手臂,并出现了冗余度拟人双臂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具有可克服奇异性高容错性等特点[1]。

就目前实际在工业制造、国防安全、警务防爆等各领域的实用性而言,采用更为普遍的是具有固定机座的工业机器人和带机械臂的移动机器人。

随着机器人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无论何种形状的机器人,都至少具有移动和操作能力这两个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因此根据功能特性可以把机器人大体分为三大类[2]:(1)只能移动的移动机器人。

(2)仅具有操作能力的机械臂。

(3)具有移动和操作能力的移动机械臂系统。

自上世纪60 年代以来,机械臂开始广泛的应用到加工装配、焊接、涂装等行业,机械臂不但减轻了人们的工作强度,并且极大的提升了加工生产效率。

但这些机械臂绝大部分是固定于固定基座上的,这种用于重复性工作的机械臂相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而绝对位置精度要求一般。

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机器人所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多样化,所执行的任务也具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机器人需要同时具有移动和操作的能力。

搭载在移动底盘上的机械臂系统恰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这类机械臂因为具有移动能力,故又被称为移动机械臂。

它既具有移动平台的运动性能又具有机械臂的执行功能。

最初的移动机械臂主要应用于太空探索方向,现在它的应用己遍及多个领域,并在工业、医疗、军事、家庭服务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机械手臂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机械手臂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机械手臂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摘要: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移,工业机器人凭借其较高的灵敏度、较大的工作空间以及简单便捷的结构,在工业领域备受青睐,极大的提升了工厂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机械手臂作为工业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以及性能,直接关系到工业机器人运行效率的发挥。

因此文章重点就机械手臂结构设计与性能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机械手臂结构;设计;性能随着工业政策的宣贯普及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受到广泛的重视。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基础。

工业机器人则是智能化的典型代表,其在企业自动化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械手臂是工业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要强化其结构设计工作,以便于充分发挥其性能。

一、机械手臂的机械结构纵观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臂的整个发展过程可知,传统机械设备往往需要占据较大的使用空间,很难在某些较狭窄的工业场所或车间使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某部分可使用空间较为狭窄的特殊工业生产场合却需要更大程度地解放劳动力,因此,自由度更高、灵活性更强、空间使用面积更小的机械手臂的结构设计和功能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机械结构作为机械手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控制机械手臂的实际使用过程和工作效率,首先需要对机械手臂的机械结构进行研究,探讨其动力传递方法和动力源。

通常情况下,依赖于电路传动的机械手臂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齿轮式、连杆式和绳索式等多样化的动力传递方法使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在此过程中,齿轮式作为电路传动机械手臂的最主要使用结构,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性较强、承载力较高和精确度较好等重要优势。

但与此同时,齿轮式机械手臂在其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减速器,因此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占用空间较大和质量较大等不良缺陷。

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电力电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部分机械手臂在其特殊关节结构中安装了一定数量的电机,这在极大程度上大幅度提升了机械手臂的运行准确度和安全性。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设计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设计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设计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产工艺的提升,移动机器人机械臂已经逐渐成为了生产、军事、医疗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

机械臂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高灵活性等特点,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机械臂的设计入手,介绍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

一、机械臂的构成机械臂是由机械臂本体、执行器件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的(如图1所示)。

机械臂本体由关节和链条连接而成,可以在多维空间中进行运动。

执行器件是为机械臂提供动力的设备,包括电动机、液压缸、气动缸等。

控制系统则是机械臂的大脑,控制机械臂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

二、机械臂的设计方法机械臂的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师考虑许多因素。

具体来说,机械臂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功能需求机械臂的功能需求是机械臂设计的核心。

首先要明确机械臂的使用目的和所需功能,并根据需求确定机械臂的关节数量、关节转动角度、负载能力、工作空间等基本参数。

2. 结构设计机械臂结构设计需要考虑机械臂本体的形状、尺寸、材质等,并根据其所需工作空间和负载要求计算出关节转动角度范围、最大负载和工作半径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考虑机械臂的外形美观、操作简便等因素。

3. 动力设计机械臂的动力设计是指为机械臂提供动力的设备的选择和配置。

一般采用电机、液压、气动等方式为机械臂提供动力。

需要根据机械臂的负载能力、运动速度、功率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件,并配以合适的控制系统。

4. 控制系统机械臂的控制系统是机械臂运行的大脑,直接影响机械臂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目前,常见的机械臂控制系统有单片机控制、PLC控制、PC控制等。

需要根据机械臂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

三、关键技术除了以上基本设计方法之外,机械臂设计中还有一些比较关键的技术。

1. 机械臂传动结构设计机械臂的传动结构决定了机械臂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传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关节间传动的连杆长度、参数标定、滑动摩擦因素和功率分配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及格□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年月日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

最前沿的机器人研发和制造技术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工程、传感器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科学技术开发的角度来看,机器人的机构是实现智能化的硬件平台。

为了与环境更好地进行交互、灵活地操纵物体、完成目标任务、跟上智能化的步伐、让机械臂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与可靠性机,械臂研究致力于模仿人类的手臂,并出现了冗余度拟人双臂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具有可克服奇异性高容错性等特点[1]。

就目前实际在工业制造、国防安全、警务防爆等各领域的实用性而言,采用更为普遍的是具有固定机座的工业机器人和带机械臂的移动机器人。

随着机器人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无论何种形状的机器人,都至少具有移动和操作能力这两个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因此根据功能特性可以把机器人大体分为三大类[2]:(1)只能移动的移动机器人。

(2)仅具有操作能力的机械臂。

(3)具有移动和操作能力的移动机械臂系统。

自上世纪60 年代以来,机械臂开始广泛的应用到加工装配、焊接、涂装等行业,机械臂不但减轻了人们的工作强度,并且极大的提升了加工生产效率。

但这些机械臂绝大部分是固定于固定基座上的,这种用于重复性工作的机械臂相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而绝对位置精度要求一般。

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机器人所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多样化,所执行的任务也具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这就要求机器人需要同时具有移动和操作的能力。

搭载在移动底盘上的机械臂系统恰好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这类机械臂因为具有移动能力,故又被称为移动机械臂。

它既具有移动平台的运动性能又具有机械臂的执行功能。

最初的移动机械臂主要应用于太空探索方向,现在它的应用己遍及多个领域,并在工业、医疗、军事、家庭服务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移动平台的机械臂系统具有灵活度高、适应性广、功耗低等特性,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机器人发展的重点方向。

本课题来源于南京市科技局的科技计划项目。

通过进行机器人机械臂的结构设计和计算等,使得移动机械臂具有结构紧凑、轻巧,高运动性能等特点。

1.2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

斯坦福研究院(SRI)的Nils Nilssen 和Charles Rosen 等人,在1966年至1972年中研发出了取名Shakey的自主移动机器人[3],目的是研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复杂环境下机器人系统的自主推理、规划和控制。

自此以来,机械臂开始广泛应用于加工装配行业。

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机器人的发展状况:(1)第一代机器人,即按事先示教的位置和姿态进行重复的动作的机械。

它也可以简称为示教/再现方式的机器人或是T/P 方式(Teaching/Playback)的机器人。

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机器人大多仍是这种工作方式。

由于这种工作方式只能按照事先示教的位置和姿态进行重复的动作而对周围环境无感觉的功能,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用于材料的搬运、喷漆、点焊等工作。

(2)第二代机器人,即具有如视觉、触觉等外部感觉功能的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由于具有外部的感觉功能,因此可以根据外界的情况修改自身的动作,从而完成较为复杂的作业。

例如,机械装配、打磨、工件检查等工作。

(3)第三代机器人,这类机器人除了具有外部感觉功能外,还具有规划和决策的功能。

从而可以适应因为环境的变化而自主进行的工作。

第三代机器人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在普及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第二代工业机器人已经推广,成为主流安装机型,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也占有一定比重(占日本1998 年安装台数的10%,销售额的36%)。

随着机械臂的发展,安装于固定基座的机械臂的工作空间极其有限,不能满足实际任务需要。

针对这种情况,自上世纪80 年代末期开始,许多机构分别开展了移动机器人(MobileRobot)技术的研究[5] 。

如美国Hughes人工智能中心在1987 年开始的移动机器人越野实验。

国内科研院所也在同一时期开展了移动机器人的研究[6],如清华大学自1988年开始设计的一系列移动机器人THMR (Tsinghua MobileRobot)。

将机械臂应用于移动平台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如在军事行动和反恐行动中使用的侦查排爆机器人,灾害救援时使用的搜索机器人,农业中使用的采摘机器人,为行动不便的人设计的智能轮椅[7],水下机器人[8],地外行星样品采集机器人等。

在移动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移动平台安装机械臂或者说为机械臂提供移动基座是当今移动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研究这种两者结合的移动机械臂相关技术也是机械臂研究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

1.3 移动机械臂研究的综述在焊接、喷涂和搬运等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业机械臂已经占据主导地位[9],然而,机械臂的应用领域远不只是在工业领域,对于宇宙空间、反恐战场、家庭生活以及众多特殊领域的工作要求,机械臂的发展也有其大显身手的余地,多领域的发展使得机械臂必须具有:轻型化、低能耗、模块化、高稳定性等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