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机器人
1000字智能机器人对未来有什么影响的毕业论文

1000字智能机器人对未来有什么影响的毕业论文篇一:智能机器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名学号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年级指导教师2021年 03 月 20 日填表说明1.原则上应于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开题工作。
2.本表由学生在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指导和指导教师小组集中开题指导并修改后填写。
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在学生填写后,应在本表相应新闻节目里顺序排列填写确认性意见。
本表最后由院(系)盖章备案保存。
3.学生应执行本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不得作实质性改变。
学生须在所在院(系)规定的三十天内学术论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参加答辩。
4.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提议请参阅《新乡学院学术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和《新乡学院学术论文(设计)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
5.本表可到教务处网站下载,正反双面打印。
选题的研究现状国外现状: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为了满足长距离管道的自动清理及检测的需求,英、美等国迅即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其最初的成果是在1965年,美国Tuboscope公司采用漏磁检测装置Linalog首次成功进行了管内检测,尽管当时尚属于定性检测,但不具划时代的意义。
国内现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了管道探伤机器人的研发工作,国内较研究课题早进入该研究领域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等单位。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地下管道检测技术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大部分检测管道腐蚀的技术都停留在管外检测,方法传统落后。
各种管道探伤机器人仍在研究中,成熟的产品尚未开发出来。
尽管某些科研单位己经研制出了几种功能样机,但它们须要对空管道通过进行检测,难以满足工程上为的要求。
篇二:智能机器人论文智能机器人的前途发展与应用前景摘要本文介绍干晓磊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战略概况、机器人的感官系统、机器人运动系统内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在感知-思维-效应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外形不一定像人。
毕业设计(论文)-履带式消防机器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履带式消防机器人设计摘要本篇论文旨在设计一种履带式消防机器人,以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对消防机器人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结合现有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具有远程控制、自动灭火和烟雾检测功能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
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机器人在火灾现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火灾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目前消防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工进行,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自主执行消防任务的机器人对于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毕业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履带式消防机器人,具备远程控制、自动灭火和烟雾检测等功能。
通过对现有机器人技术和消防需求的分析,实现机器人在火灾现场的实用化。
第二章文献综述2.1 消防机器人的研究现状消防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2 已有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设计已有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设计多采用了液压驱动和电动驱动等方式,通过远程控制实现机器人在火灾现场的操作。
这些机器人具备一定的灭火能力,但大多数缺乏烟雾检测功能。
第三章系统设计3.1 需求分析根据消防工作的实际需求,本设计确定了履带式消防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远程控制模块、灭火模块和烟雾检测模块等。
3.2 系统结构设计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结构设计。
该机器人由控制模块、运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执行模块等组成。
3.3 系统流程设计本设计基于事件驱动的系统流程设计,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自主决策和操作。
第四章硬件设计4.1 控制模块设计控制模块采用了单板计算机作为主控制器,通过串口和无线通信模块与操作员进行远程控制。
4.2 运动模块设计运动模块采用履带式结构,通过电机和减速器驱动履带的运动。
工业机器人毕业设计

工业机器人毕业设计工业机器人毕业设计一、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深入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工厂不可或缺的设备。
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完成繁重、危险或重复性高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产品质量。
因此,设计一款具有较高智能化水平的工业机器人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需求。
二、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设计一款具有较高智能化水平的工业机器人,具体目标如下:1. 根据任务需求,机器人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智能决策。
2. 机器人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抓取能力。
3. 机器人具有较高的自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
4. 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及时发现并避免潜在的危险。
三、设计方案本设计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识别技术,结合激光雷达传感器实时获取周围环境信息。
同时,使用高精度的位置估计算法,来实现机器人的定位和移动。
设计采用多关节机械臂,配备智能夹具,具备强大的抓取能力。
机器人通过与工厂的监控系统联动,能够自主学习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机器人还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和声纳传感器等,以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适应能力。
四、设计优势相比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本设计具有以下优势:1. 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和激光雷达传感器,提高了机器人的感知和识别能力。
2. 采用高精度的位置估计算法,提高了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移动能力。
3. 多关节机械臂和智能夹具的设计,增强了机器人的抓取能力。
4. 运用多种传感器,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适应能力。
五、设计预期效果通过本设计,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生产成本。
2. 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人为误差,避免质量问题。
3. 减少人工干预,避免工人操作差错带来的安全事故,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4. 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六、总结本设计旨在设计一款具有较高智能化水平的工业机器人,通过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激光雷达传感器和高精度的位置估计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学习、智能决策、定位和移动。
工业机器人毕业设计

工业机器人毕业设计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保障产品质量和员工安全。
因此,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旨在设计一台圆柱坐标型的工业机器人,用于给冲压设备运送物料。
1.2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的水平。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高精度、高速度、高灵活性等方面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普及和应用,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撑。
2总体方案的确定2.1结构设计概述本文将设计机器人的大臂、小臂、底座和机械手的结构,以实现机器人的高精度、高速度、高灵活性等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冲压设备的物料运输需求。
2.2基本设计参数在设计机器人的结构时,需要考虑到各个部件的尺寸、重量、负载能力等基本设计参数,以确保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工作空间的分析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冲压设备的物料运输需求,确定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范围。
2.4驱动方式机器人的驱动方式是影响其运动精度和速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选择合适的驱动方式,以保证机器人的高精度和高速度。
2.5传动方式确定机器人的传动方式也是影响其运动精度和速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以确保机器人的高精度和高速度。
3搬运机器人的结构设计3.1驱动和传动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本文将设计机器人的驱动和传动系统,以确保机器人的高精度和高速度。
3.2手爪驱动气缸设计计算机器人的手爪驱动气缸是机器人搬运物料的重要部件,本文将进行手爪驱动气缸的设计计算,以确保机器人的高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3.3进给丝杠的设计计算进给丝杠是机器人运动的重要部件,本文将进行进给丝杠的设计计算,以确保机器人的高精度和高速度。
3.4驱动电机的选型计算驱动电机是机器人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本文将进行驱动电机的选型计算,以确保机器人的高精度和高速度。
工业机器人毕业设计

02
03
人工智能融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能够实现更复杂的任务,适应更多变的工作环境。
THANKS.
主要任务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工业机器人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实现和调试工作。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做出贡献。
要求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02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可编程、多功能的机械设备,用于执行各种工业制造过程中的任务。
实现步骤
可以采用仿真验证和实验验证两种方法。仿真验证可以通过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进行,实验验证则需要在实际机器人上进行测试。
验证方法
评价工业机器人运动规划和轨迹控制性能的主要指标包括路径长度、路径平滑度、跟踪误差、控制精度等。
性能指标
工业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感知技术
05
检测机器人自身状态,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常用传感器有编码器、陀螺仪、加速度计等。
基于机器学习的感知技术
02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识别,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技术
03
将多个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提高感知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如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
自主导航
通过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定位,如通过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实现机器人的地图构建和定位。
毕业设计(论文)爬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爬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爬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摘要论文在比较几类爬行机构的优劣的基础上,确定了机器人本体的大致结构。
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仿生爬行的原理和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的理念。
根据路灯杆的尺寸数据,设计机器人的三维模型。
机器人建模的过程功能的实现与机械结构的尺寸优化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爬杆机器人设计中的功能机构的协调配合、攀爬手臂夹持重合度的选择、攀爬力的变化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攀爬力零点的渡过等难点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准则,为此类爬行机器人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爬杆机器人变直径杆仿生学Mechanical Structure design of Pole-Climbing-RobotAbstractIn the paper,the wormlike imitated pole-climbing robot what the author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is non-intelligence mechanical crawler. Based on compared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several kind of crawling mechanism,confirmed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robot body. Based on above-mentioned,expatiated the principle of bionic crawling and the theory of modular designing on robot in detail. Based on the dimension data of poles,we hav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he model of robot. The design methods and design guidelines during the course of robot modelingachieve the movement and optimum structural design following several key points: Functional coordination between agencies,choice of climbing arm gripping coincidence,changes of climbing for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choice of zero point of climbing force and its transition in pole-climbing robot designing. Provides references forth kind of crawling robot’s designing.Key Words : pole-climbing robot,variable-diameter pole,bionics 目录1 绪论 1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机器人的分类 3研究现状 4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81.3 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对象91.4 本章小结92 爬杆机器人仿生的设计理论研究102.1 仿生机器人概述102.2 总体方案分析112.3 蠕动式仿生爬行方案研究142.4 本章小结153 机器人爬行部分的结构方案163.1 爬行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准则16 模块化设计基础理论163.2 机器人结构原理方案分析18夹紧机构方案研究18传动机构方案分析20动力系统方案研究23机器人结构原理及爬行动作原理 243.3 变直径杆爬行问题的解决263.4 安全稳定的工作保障 27夹紧力的保证―弹簧的设计方法研究27 3.4 机器人的结构设计27电机的选型及参数选择 28机器人本体的空间结构设计30抓紧机构尺寸参数的确定33传动机构尺寸参数的确定37上、下凸轮的配合研究413.5 弹簧的设计与校核423.6 本章小结45结语46致谢47参考文献481 绪论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前全国日益加快的现代化建设步伐,除了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还有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中随之矗立起无数的高层城市建筑,各类集实用性与美观性一体的市政、商业工程诸如电线杆、路灯杆、大桥斜拉钢索、广告牌立柱等如图1.1 ,它们通常5-30m,有的甚至高达百米,壁面多采用油漆、电镀、玻璃钢结构等,由于常年裸露在大气之中,风沙长年累月的积累会形成灰尘层,该污染影响城市的美观,同时空气中混合的酸性物质也会对这些城市建筑特别是金属杆件造成损坏,加快它们的生锈,并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需要定期进行壁面维护工作。
工业机器人毕业设计

工业机器人毕业设计引言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它们能够自动执行各种复杂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劳动,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本文将探讨一个关于工业机器人的毕业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本毕业设计的目标是开发一款具有高精度、高效能的工业机器人系统。
该系统应能够执行精确的任务,如物体抓取、装配和焊接等。
同时,它还应具备智能化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设计方案机器人硬件设计在机器人硬件设计方面,我们将使用最新的工业机器人技术,选择适合各种任务执行的机械臂。
这些机械臂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载荷承受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配置传感器组件,以便机器人能够感知环境,并根据需要进行任务调整和优化。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为了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将设计一套先进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该系统将使用现代化的控制算法,以实现机器人的高精度运动和任务执行。
另外,该系统还应支持远程操控和监控,并具备数据传输和存储能力,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后续优化工作。
机器人操作界面设计为了方便用户与机器人进行交互,我们将设计一套友好的机器人操作界面。
该界面应具备直观、简洁的设计风格,同时提供丰富的功能和操作选项,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
此外,我们还将考虑设计一些辅助功能,如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等,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计划需求分析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将与用户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具体要求。
我们将考虑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的需求差异性,确保系统设计能够满足各种任务执行的需求。
系统设计阶段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将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机器人硬件、控制系统和操作界面的详细设计。
我们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能够满足设计目标。
实施与测试阶段在实施与测试阶段,我们将按照设计方案,采购和组装机器人硬件,并进行系统的软件开发和集成。
爬壁式机器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爬壁式机器人设计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所属助学单位2011年 12 月 2 日目录前言 (2)第一章 (3)总体结构 (3)1.1机械结构 (3)1.2控制系统硬件 (4)1.3传感导引系统 (9)第二章 (14)2.1爬壁机器人磁吸附原理 (14)2.2磁吸附技术简介 (14)2.3.电磁铁吸力及选材 (14)第三章 (16)3.1一种新型磁轮单元 (16)3.2磁轮分析 (16)第四章爬壁机器人的力学分析 (18)4.1爬壁机器人静力学分析 (18)4.2爬壁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19)结论 (21)参考文献 (21)致谢 (21)摘要爬壁机器人,是极限作业机器人的一个分支,它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在垂直墙壁表面或者天花板上移动作业爬壁机器人能吸附于壁面而不下滑,实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负压吸附与磁吸附介绍一种新型爬壁机器人,它以超声串列法自动扫查和检测在役化工容器筒壁对接环焊的危害性缺陷。
本文将着重介绍了它的机械结构及位置调整运动控制算法。
这种机器人采用磁轮吸附和小车式行走,利用磁带导航,光纤传感器检测,具有结构紧凑、导航性能好、位置调整方法可行和定位精度高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的爬壁机器人为超声串列自动扫查机器人是以某炼油厂加氢反应器为具体的应用对象,用来以超声串列法自动扫查和检测筒壁对接环焊缝的危害缺陷而研制的,并按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要求,用超声串列法检测。
超声串列法要求一发、一收探头中心声束保持在一个与焊缝中心线相垂直的平面内,收发探头相对于串列基准线须保持等距、反相、匀速移动。
由于采用手动检测,操作难度大,重复性差,可比性差而难以实施。
对于这种用在圆形筒壁上在役检测的机器人,丹麦的force公司研制了多用途模块磁轮扫描仪AMS-9、AMS-10等系列磁轮爬壁机器人,日本的Osaka Gas Co。
Ltd公司研制了磁轮爬壁检测机器人,但是售价昂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救援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煤矿井下灾害环境遥控或自主导航工作的机器人,能代替煤矿的搜救队员深入井下,抢救矿难后被困矿工,并以这种方式减少甚至避免救护队员的伤亡。
同时在煤矿爆炸事故后的探测救援过程中,救护人员在井下高温环境下负重作业,其体力以及氧气消耗都很大。
救援机器人主要作用是代替救护人员搬运、转移伤员和遇难者至安全区域,而且救援机器人需要携带必要的救护设备和仪器,因此救援机器人应该具有足够大的尺寸和动力以及良好的续航能力。
首先,本文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煤矿救援机器人行走机构的机械部分。
在综合比较后选择轮式的行走机构。
同时考虑到救援机器人的特殊工作环境,通过链传动实现了各轮的同步移动,克服了轮式移动机构跨沟能力差及易打滑等缺点。
参照PACKBOT机器人增加摆臂,机器人伸出摆臂有利于越障。
其次,详细设计了煤矿救灾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数据采集单元电路、运动控制单元电路、编码器解析单元电路等。
关键字:轮式;同步移动;摆臂;数据采集;运动控制Coal mine rescue robot is one kind of robots used in underground destroyed coal mine. It can rescue trapped miners in the underground instead of mine rescue team after mine disaster. It will avoid casualties of mine rescue team in this way.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 explosion and the rescue process of detection in the coal mine, mine rescue team in underground load oper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and their physical as well as consumption of oxygen is huge. A major role in the coal mine rescue robot is to replace the mine rescue team to transport, and transfer the wounded and the victims to a safe area. Rescue robots had to carry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and apparatus, so the rescue robot should have sufficient size and power and good endurance capacity.First of all,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quirements, I designed the mechanical parts of the coal rescue robot. In comparison, I choose the wheel body. At the same time, I take the special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the coal mine rescue robot into account, so I try to achieve all-round mobile synchronization through the chain drive. And it can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Wheeled Mobile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cross-channel capabilities and easy to spin. In refer to PACKBOT robot, I design the arm for the robot, so it can across the barriers more easily.Secondly, hardware circuit of robot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in detail, such as data acquisition unit circuit, motion control unit circuit; encoder analyzing unit circuit and so on.Keyword:Wheeled;Sync mobile;Arm;Data Acquisition;Motion Control目录1绪论 (1)1.1 引言 (1)1.2 设计背景、意义 (1)1.2.1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1)1.3 设计基础 (3)1.4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4)1.5 本章小结 (5)2行走机构方案确定 (6)2.1 煤矿灾害现场特征 (6)2.2 矿井灾害的非结构环境特征 (7)2.3 行走机构方案选择与确定 (7)2.3.1轮式机器人 (7)2.3.2 履带式机器人 (8)2.3.3 腿式机器人 (9)2.3.4 其它形式机器人 (9)2.4 行走方案的确定 (11)2.5 本章小结 (11)3机器人行走机构的机械设计 (13)3.1 机器人行走机构总体方案 (13)3.1.1 主传动系统设计 (14)3.1.2 摆臂方案设计 (14)3.2 机器人行走机构具体设计 (15)3.2.1 主传动系统的具体设计 (15)3.2.2 摆臂方案的具体设计 (38)3.3 本章小结 (42)4 电气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3)4.1 数据采集单元电路 (43)4.1.1 A/D转换电路设计 (43)4.1.2 高速光耦电路设计 (45)4.1.3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46)4.1.4 单片机程序设计 (47)4.2 运动控制单元电路 (48)4.2.1 后轮电机驱动电路 (48)4.2.2 摆臂电机驱动电路 (49)4.2.3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50)4.2.4 单片机程序设计 (51)4.3 编码器解析单元电路 (55)4.3.1 电路设计 (55)4.3.2 单片机程序设计 (56)4.4 本章小结 (57)5 结论 (58)参考文献: (59)翻译部分: (61)英语原文 (61)中文翻译 (6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1.1 引言第一代工业机器人(1956年)问世至今已整整60年了。
机器人日益成为传统机构学和近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主要结合点,也成为二十一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在,一般说来,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克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在机器人发展的历史上,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一条是日本和瑞典所走的“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的路线,把美国开拓的机器人,结合工业发展的需求,开发出一系列特定应用的机器人,如弧焊、点焊、喷漆、装配、刷胶、建筑等,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机器人产业;另一条路线是把机器人作为研究人工智能的载体,看成计算机科学的一部分,即从单纯技术上模仿人的某些功能出发,研究智能机器人,如美国、英国相当一部分大学及研究经济界研究所所做的,由于人工智能和其他智能技术的发展远落后于人们对它的期望,致使绝大部分研究成果始终走不出实验室。
因此,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的蒋新松院士曾提出“我们必须对需要与可能二者作认真的研究,按‘需求牵引,技术导向’的原则,才能得出正确的研究方向,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技术路线。
1.2 设计背景、意义1.2.1设计的背景和意义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是一个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国家,但也是矿难多发国。
煤炭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主要传统行业之一,年产量约占世界35%,但中国矿难的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
最让人痛心的乃是中国煤矿百万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挺拿最近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网站上公布一些数字来看,可以说触目惊心:2008年9月4日辽宁阜新市河西镇八矿发生瓦斯爆炸27人遇难;2008年9月20日,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山区富华煤矿发生井下火灾事故,31人遇难。
2009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2.22”瓦斯事故共78名矿工遇难……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极为复杂,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
由于大多数为井工开采,不安全因素很多,瓦斯煤尘和火灾等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灾害事故危害严重,伤害人员多,中断生产时间长,损毁井巷工程或生产设备。
各类灾害事故还存在突发性、灾难性、破坏性和继发性等特点。
目前,救灾方式只是根据事故的类型确定救灾的方案,一般救护人员无法进入危险区域,只能通过采用提升绞车清除垃圾、移动式风车向井下通风,然后再搜救遇险矿工。
这种方式危性大,伤亡人数多,救灾周期长,往往效率低,因此,研究救灾新装备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从煤矿救灾的“需求牵引”上分析,如果能使用救灾机器人代替或辅助救护人员进行井下灾害救助不失为一种提高矿井救灾效率的有力途径。
这是由于在井下发生灾害时,受高温、烟雾、有害气体和缺氧等影响,救护人员很难接近或到达灾害的现场,而机器人却有可能进入或比救护人员更接近灾区。
另外,机器人先于救护人员对灾区进行探测,对救灾人员的生命也多了一份保障。
在很多条件下,机器人进入灾区的时间都将比救灾队员所需要的更短。
从煤矿救灾的“技术导向”上分析,将具有一定智能扽救灾机器人用于危险和复杂的灾难环境“搜索和营救”幸存者,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新兴而富有挑战性的领域。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制军用机器人、扫雷机器人、排爆机器人和消防机器人等危险作业机器人。
救灾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个新兴发展领域,属于危险作业机器人的一个分支,具有危险作业机器人的特点。
救灾机器人利用自身的优点,能迅速找到井下遇险矿工的位置,降低事危害性,对提高救灾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表现为:⑴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好、机动性强的特点,有较好的爬坡和越障能力,能适应现场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
⑵机器人的探测技术发展迅速,能迅速找到井下遇难矿工的位置。
机器人利用传感器通过探测井下遇难矿工的呻吟声、体温的变化及心脏跳动的频率的信息能找到他们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