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当前我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误区
都市圈运营方案

都市圈运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都市圈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形态。
都市圈是一个由几个城市及其相邻的郊区组成的地区,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和密切的联系。
发展都市圈,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都市圈的运营管理,对于城市发展、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提升都市圈的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城市发展情况,对都市圈运营方案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一系列运营策略,以期对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都市圈运营分析1.都市圈运营的现状都市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是城市群和城市带的集聚体现形态,都市圈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群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都市圈发展总体情况上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城乡融合发展不够密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保护环境和资源过于片面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都市圈的良性发展。
2.都市圈运营的特点(1)复杂性:都市圈由多个城市组成,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相当复杂。
(2)协同性:都市圈内的城市之间需要相互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整合性:都市圈需要整合空间、产业、人口等各种资源,发展统一的规划和管控体系。
3.都市圈运营的挑战(1)城市规划与建设不协调(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4)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5)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不足三、都市圈运营目标1.加快整体都市圈的改革和发展,提升都市圈的整体竞争力和资源效率。
2.实现都市圈基础设施的整合和提升,完善都市圈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
3.加强都市圈城市之间的协作与合作,促进都市圈内城市的均衡发展和协同互助。
4.改善都市圈内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绿色、低碳的都市圈。
5.构建科学、健康、宜居的都市圈,实现都市圈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都市圈运营策略1.制定统一的城市规划都市圈内的城市规划应该是统一的,要求各城市之间协调一体,协商一致,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潜能

中国发展观察两会热点前瞻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同时又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年。
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不平静的外部条件,中央作出了“挑战前所未有”的重大判断,提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全国两会时间确定,下一阶段如何推动经济全面恢复的政策举措将会陆续揭晓。
面对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接受本刊采访的专家指出,不论是短期内应对疫情冲击稳增长,还是未来一个时期保持中速增长,着眼点、立足点都应转到激发结构性潜能上。
今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将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推进等方面的发展潜能。
“十四五”时期,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潜能。
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带来的经济下滑,是一次意外的超级外部冲击,而非国家经济内部出现问题。
因此,对于如何做好经济复苏的准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潜能本刊记者 张 倪备工作,基于中国经济与发达经济体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未来中国仍然有相当大的结构性增长潜能。
“今后,刺激经济将主要依靠结构性潜能而非宏观政策。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日前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走势座谈会” 上发言指出,未来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
下一步,应以要素市场改革推动都市圈建设,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初步估算,今后10年,都市圈建设每年能够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至少0.5个到1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
所谓城市群,简而言之,是由若干大都市以及围绕大都市形成的都市圈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城市密集区。
一般来讲,城市群是人口密集、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支撑。
《都市圈专题讲座》课后作业答案

都市圈专题讲座总分:100 及格分数:60 考试剩余时间:1时29分21秒单选题(共10题,每题3分)1、根据本讲,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应当以()作为重要抓手来增强基础设施连接贯通性?A、织密网络,优化方式B、规划建设、管护C、优化方式,畅通机制D、畅通机制,加强轨道交通网2、根据本讲,南京都市圈于()成立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以“共建、共享、同城化”为目标,形成了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市长联席会议、专委会工作会议等多层次的政府协调机制,政策协同水平逐步提升。
A、2013年B、2015年C、2017年D、2019年3、根据本讲,完善南京()落户制度,推动长期工作生活的人口便捷落户,全面放宽紧缺技能类人才落户限制。
A、求学B、积分C、工作D、购房4、根据本讲,我国要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应当以()为载体?A、村委会B、乡镇C、乡村D、县城5、按照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围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装备等()条产业链,建立“链长制”,有效整合都市圈的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促进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实现有机衔接,产业地标集聚发展的特色更加鲜明。
A、6B、7C、8D、96、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
A、极B、组群C、组团D、点7、中国高铁的特点不包括()。
A、欧美市场受待见B、技术标准高C、工程造价省D、建设速度快8、根据本讲,2019年首份都市圈文件《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
A、《京津冀都市圈规划》B、《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C、《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D、《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9、根据本讲,()法则认为,在可接受的成本情况下,人们会选择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A、科斯B、简单C、超密级D、亚密级10、根据本讲,我国19个重点城市群中,需要优化的城市群、需要发展壮大的城市群以及需要培育的城市群的数量分别是()?A、5个、9个、5个B、9个、5个、5个C、5个、5个、9个D、6个、4个、9个多选题(共10题,每题4分)1、以资源整合、分工协作、链接融合为重点,推动中小城市融入中心城市产业布局,有序引导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发展。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概念辨识与转变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概念辨识与转变□ 马向明,陈 洋,陈昌勇,熊丽芳[摘 要]文章通过回顾国际上不同国家提出“都市区”“都市圈”“都市带”等概念的背景及目的,辨析这些概念的内涵,分析相关概念在中国化过程中的起伏变化及其原因,指出“城市群”概念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可是与“市带县”的城市制度相关的,而在核心大都市影响力不断增大、“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及空间形态不断连绵的背景下,传统空间尺度下的城市区域治理受到挑战,“都市圈”概念再度兴起,都市地区发展也将在产业逻辑、交通组织和治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新的转变。
[关键词]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都市带;治理[文章编号]1006-0022(2020)03-0005-07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引文格式]马向明,陈洋,陈昌勇,等.“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概念辨识与转变[J].规划师,2020(3):5-11.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s Area, and Urban Agglomeration/Ma Xiangming, Chen Y ang, Chen Changyong, Xiong Lifang[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concepts of 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s area, and megalopolisproposed b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analysis of the fluctuations of related concepts in their sinicization shows the widespread of the concep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rela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c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But the concept of metropolitan area is emerging again since the governance of urban region on traditional spatial scales has been challenged due to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core metropolises, the "big city disease" and urban spatial integration.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reas will also undergo new changes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ogic,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governance models.[Key words] 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s area, Urban agglomeration, Megalopolis, Governance2019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这一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2年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10)

2022年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10)(绿色为答案)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多选题共20每题2分1、要坚持()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
A、国家利益至上B、经济安全为辅C、人民安全D、人民利益第一E、政治安全2、区域发展战略集成包括()。
A、东西部发展战略B、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战略C、区域协调发展战略D、重点区域发展战略E、主体功能区战略3、各级地方政府要自觉主动地解决()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A、城乡差距B、地区差距C、发展差距D、经济差距E、收入差距4、以下()是“新四化”的内容。
A、城镇化B、国防化C、科技化D、农业化E、新型工业化5、要着力解决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A、补民生短板B、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C、统筹发展和安全D、优化国土空间布局E、优先发展农业农村6、以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涵阐述正确的是()。
A、创新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关键B、促进城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重要支撑C、扩大内需、释放巨大无比的消费需求是战略基点D、体制与治理现代化是战略保障E、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最根本的战略原则7、民法典第二百零七条规定:“()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A、法人B、国家C、集体D、私人E、自治性组织8、根据本讲,民法典的亮点主要表现为()。
A、将遗失物认领期从“六个月”变更为“一年”B、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续期费用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C、确认土地经营权的出租、入股等流转方式D、细化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规则E、新增“添附”制度9、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或者()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A、出租B、其他方式C、入股D、向发包方备案E、转包10、根据本讲,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A、违背公序良俗B、违背规则C、违背原则D、违反法律E、违反纪律11、根据本讲,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民事法律关系。
都市圈与城市群问题 共24页PPT资料

小组成员: 唐招平
王超建
都市圈与城市群
什么是都市圈与城市群 最主要的都市群与城市群有哪些 都市群与城市群形成的必然性及优劣势 长三角城市群 中原经济区
什么是都市圈
都市圈又称城市带、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 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 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1957年, 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大都市圈概念, 用以概括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这些 大城市群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区域内城市高度 密集,人口规模巨大,城市间具有建立在分工 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密切的经 济联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最重 要区域。
中原经济区面积及人 口居全国第一位,经 济国主要的都市圈与城市群
国内三大都市圈包括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环渤 海都市圈 (亦有说法是京津冀都市圈)和珠江三 角洲都市圈。其中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第一大 都市圈,更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圈之 一。
其他区域性的都市圈包括南京都市圈,武汉都 市圈,太原都市圈,济南都市圈,郑州都市圈 (也叫中原都市圈)等。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 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 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 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
都市圈与城市圈形成的必然性
1、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的发展,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跨国流 动导致各个国家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原来 的一单个城市为经济发展主体的时代过时了, 取而代之的是以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为经 济发展主体以寻求更大空间的竞争优势。其形 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巴黎大都市圈,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 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 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城市群和都市圈名词解释

城市群和都市圈名词解释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两个涉及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组合的地理术语,用于描述城市与其周边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关联性。
这两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略微不同的定义。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
城市群通常指的是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在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紧密相连、交流频繁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的形成可以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交通便利等因素。
城市群的范围可以包括主城区及其卫星城市、郊区和相邻的城镇。
在一些国家,城市群也可能包括了一定的农村地区。
城市群的概念强调了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互动和协同发展。
●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
都市圈是指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的城市、郊区和相邻地区组成的地理范围。
都市圈是一个更广泛的地区概念,通常包括了与核心城市有紧密联系的城市和地区。
都市圈的范围可能更大,覆盖更多的城市和相邻地区。
都市圈的形成与城市化、交通网络和经济一体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定义和划分可能有所不同,这些概念的具体涵义可能会根据地理、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而有所调整。
这些术语
通常用于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等领域。
深圳市考《城市规划素质测试》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配套练习题(3)

《城市规划素质测试》配套练习题库——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之第三章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说明:适用于深圳市2025年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招录紧缺专业公务员考试《城市规划素质测试》科目。
《城市规划素质测试》为客观性试题,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题,考试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
本部分是《城市规划素质测试》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部分配套练习题。
一、单选题1.(单选题)《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指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科学布局,与()紧密衔接。
A.历史文化传统B.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C.人口分布特点D.自然资源条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有关城市格局构建的要求。
原文来源《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15日),原文指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
2.(单选题)城市空间结构直接关系(),影响房价、交通、生态等城镇人居环境和竞争力,处理不好会滋生和助长城市病。
A.产业结构调整B.城镇化质量C.城市人口数量D.生活生产效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有关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影响。
原文指出:“城市空间结构直接关系城镇化质量,影响房价、交通、生态等城镇人居环境和竞争力”。
3.(单选题)《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指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是()的重要平台。
A.经济发展B.区域合作C.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D.城市化进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城市工作论述摘编》有关城市群的功能定位。
原文来源《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2015年12月20日),原文中提到:“城市群既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区域,也是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的重要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谨防当前我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误区
一、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误区
1. 忽视生态环境建设
在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生态环境建设。
许多城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引发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问题。
2. 缺乏整体规划
城市群、都市圈由多个城市或城市群体组成,缺乏整体规划会导致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激烈,互相牵制,难以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3. 过度依赖传统产业
许多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过程中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而忽视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样会导致城市发展不够现代化,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4. 忽视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建设,文化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忽视城市文化建设,会导致城市缺少文化内涵,难以吸引人才和国内外游客。
5. 城市间资源分布不均
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也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一些城市在资源分配上占据优势地位,而其他城市则陷入不利地位。
这样会导致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
在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是关键环节。
城市群、都市圈在不断扩张时,常常会破坏周边的自然环境,影响生态平衡。
过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建设化会导致环境污染、水源短缺、土地沙化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污染物不会停留在原地,它们会飘散到附近城市,甚至飘散到更远的地区。
因此,忽视生态环境建设会给周边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地区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缺乏整体规划
城市群、都市圈建设需要整体规划。
只有当各个城市之间协调合作,共同发展,才能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然而,许多城市群、都市圈往往缺乏整体规划,不同城市之间互相竞争,难以协调合作。
这种状况下,城市群、都市圈往往不能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也难以达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四、过度依赖传统产业
城市群、都市圈过度依赖传统产业,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许多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仍然以沿海、重工业为主,
难以适应新的产业和市场变化。
这样会导致城市落后于其他城市,失去经济和市场竞争力。
此时,城市群、都市圈政府应更为重视技术研发和创新产业。
五、忽视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不仅需要在物质层面进行建设,还需要进行文化层面的建设。
忽视城市文化建设,会导致城市缺乏文化内涵,难以吸引人才和国内外游客。
六、城市间资源分布不均
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也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一些城市在资源分配上占据优势地位,而其他城市则陷入不利地位。
这样会导致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也会导致社会分层的加剧,缺乏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七、案例分析:
1. 深圳市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
深圳市以其快速发展和城市群体建设而著称于世界。
深圳在进行城市群建设时,充分考虑到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深圳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致力于打造绿色和谐城市。
同时,深圳也注重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 北京与天津城市群的不同发展状况
在中国,北京和天津是两个城市群,由于地理位置相近,两个城市之间的发展状况存在巨大的差异。
北京城市群处于国家的发展核心地带,相对来说,发展机遇更大。
而天津则处于北京的相对滞后地区,发展机遇难以和北京相比。
这也使得两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
3. 湾区通行证政策的出台
为了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宣布出台了湾区通行证的政策,这是一项优惠政策,旨在一定程度上扶持湾区内不同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
通行证有效期为1年,持有通行证的人员可以在所有湾区城市自由出入,享受不同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
4.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布局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布局相对较为完整,由于城市之间的地理位置密集,彼此环绕,使得沿海地区拥有了更多的经济机会和优势。
同时,由于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不同,形成了各自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也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5. 郑州与南阳城市群的合作
郑州与南阳城市群之间并没有直接连接的交通设施,这给交通和物流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为了加速城市群的建设,郑州和南阳决定联手,建设高速公路。
这样有可能开辟出一个新的
市场,也有助于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协商和合作,更好地促进城市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