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眩晕诊治
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前庭周围性中枢性、非前庭系统性等头晕眩晕临床表现、重要体征和治疗措施

临床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脑干小脑病变等前庭周围性、前庭中枢性、非前庭系统性等疾病头晕眩晕临床表现、重要体征和治疗措施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临床表现:①突然出现短暂性眩晕(持续≤1 min);②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时出现;③可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
2)重要体征:位置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眼震特点符合相应半规管兴奋或抑制的表现。
3)治疗:①手法复位是根本;频繁复发以及复位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可尝试药物辅助治疗。
②可使用有改善内耳循环的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药物。
③因前庭抑制剂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不推荐常规使用。
④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辅助治疗,可选择前庭康复训练作为替代治疗。
极少数难治性BPPV,可以考虑手术。
2、梅尼埃病1)临床表现:①发作性旋转性眩晕;②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③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且逐渐加重;④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⑤部分患者的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不同时出现,中间有可能间隔数月至数年。
2)重要体征:发作期或中晚期神经性聋。
3)治疗:①眩晕发作期可使用前庭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前庭抑制剂原则上不超过72 h,糖皮质激素根据情况可口服或静脉。
②若恶心、呕吐症状严重可用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等。
间歇期可选用倍他司汀、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庆大霉素,限制食盐的摄入,忌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有创性治疗。
3. 前庭神经炎1)临床表现:①急性眩晕不伴听力下降且持续数日;②常伴恶心、呕吐、振动幻视以及身体不稳感等;③有的要伴有耳石症。
2)重要体征:自发性朝向健侧的水平扭转性眼震;站立身体向患侧倾倒。
3)治疗: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尽早进行适当的活动。
4. 伴眩晕的突发性聋1)临床表现:①眩晕,恶心、呕吐;②突然发生听力下降;③可伴耳鸣、耳闷胀感、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眩晕的治疗方法

眩晕的治疗方法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
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
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
陈小华介绍,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
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
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中,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
位置的位,听觉的听。
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
常见的疾病:1、高血压病: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数是由于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使血压产生波动而引起的。
也有的是滥用降压药,使血压突然大幅下降,发生眩晕。
2、低血压症:低血压眩晕也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年轻人,容易反复发作。
姿势性低血压眩晕则多见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突然眩晕,旋即消失,再做同样动作时又觉眩晕。
3、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栓附着可诱发脑缺血发作。
这种脑缺血如果来自颈内动脉,就可出现浮动性眩晕和眼前发黑。
4、脑瘤:发生在中枢前庭系的小脑、脑干易发生旋转性眩晕。
脑瘤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脑瘤的压迫而致血循环障碍,使前庭神经核区及其通路直接或间接受损而造成眩晕。
5、脑血栓:轻度的脑血栓可引起眩晕。
这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出现狭窄后,其远端部分仍可通过自动调节,使血管阻力减低,并建立侧支循环而维持“正常”的血流量,暂时不使脑血栓形成。
眩晕的诊治探讨

蜗 受 损症 状 。( 2 ) 无 神经 阳性体 征 。 D i x — F l a l l p i k e 检查 时 , 诱 发 眩 肿瘤 常 见急 性或 慢性 起 病 ,出 现 典型 症 状 和体 征 时影 象 学 晕 及 眼震 。( 3 ) 眩晕 具有 疲 劳性 , 无 疲 劳 的位置 性 眼震 提 示 中枢 多 能 明确诊 断 。
性病变。
脑 干或 小 脑 的 感染 性 及 炎 症性 疾 病 临 床 上 眩晕 无 特 异 性 ,
前 庭 神 经 元 炎是 病 毒 感 染前 庭 神 经 或前 庭 神 经 元 的 结 果 。 可 表现 为位 置 性眩 晕 ,可 持续数 天 甚 至数 周 。起 病 前 可有 感 染 多 数 患 者有 前 驱感 染病 史 。 视 物 旋转 感剧 烈且 常 持续 2 4 h以上 , 史 。脑 脊 液检 查及 影象 学 检查 为主 要 诊断 依据 。 有 时 可 达数 天 , 伴 随剧 烈 的呕 吐 , 心悸 , 出汗等 自主神 经反 应 。 诊 颈性 眩 晕 。 颈 性 眩晕 与颈 椎病 关 系 密切 。 与颈椎 病 有 关 的眩 断依 据 : ( 1 ) 眩 晕 发作 常持 续 2 4 h以上 , 部 分患 者 病 前 有 病毒 感 晕 主要 是椎 动 脉 型和 交感 神经 型 两种 颈椎 病 。颈性 眩 晕 至少 应 染 史 。( 2 ) 无 耳 蜗症 状 。( 3 ) 除 外脑 卒 中及 脑外 伤 。( 4 ) 前庭 功 能 有 以下 特 征 : ( 1 ) 头晕 或眩 晕伴 随 颈部 疼 痛 ; ( 2 ) 头晕 或 眩 晕多 出 检 查 显 示一 侧 功能 减退 , 多在 数周 后 白愈 , 少 见复 发 。 现 颈部 活 动后 ; ( 3 ) 部 分患 者颈 扭 转试 验 阳性 ; ( 4 ) 颈 椎 影 象学 检 梅尼 埃病 , 首次 发病 年 龄在 2 0 — 7 0岁 。 诊断标准: ( 1 ) 发作 性 查 异 常 , 如 颈椎 反 屈 , 椎体不稳 , 椎 间 盘脱 出等 ; ( 5 ) 多有 颈 部 外 眩晕 2次或 2次 以上 , 持续 2 0 m i n 至 数 小 时 。常伴 有 自主 神 经 伤 史 ; ( 6 ) 排 除 了其 它 原 因 。 功能 紊 乱 和平 衡 障碍 。 无 意识 丧 失 。 ( 2 ) 被 动性 听力 损失 , 早 期 多 药 物源 性 眩晕 。有些 药 物 可损 害 前庭 末 梢感 受 器 或前 庭 通 为低 频 听力 损 失 , 随病 情 进展 听力 损 失逐 渐 加重 。( 3 ) 可 伴 有 耳 路 而 出现 眩晕 。 卡 马西 平可 造成 可 逆性 小 脑损 害 , 长期 应 用苯 妥 鸣和( 或) 耳 胀 满感 。( 4 ) 前 庭 功 能检 查 : 可有 自发 眼 震 和 ( 或) 前 英 钠 可致 小脑 变性 , 长 期接 触 汞砷 等重 金 属可 损 害 耳 蜗 、 前 庭 器
常见中枢性眩晕疾病的诊治相关试题及答案

常见中枢性眩晕疾病的诊治相关试题及答案
维持身体平衡的不包括()
A、前庭系统
B、小脑系统
C、本体感觉
D、视觉系统
E、三叉神经
脑干脑炎的特点不包括()
A、多发于青壮年
B、常为急性或亚急性
C、并进行性加重
D、前庭不协调现象
E、发病前约有半数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
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起病突然
B、呼吸不规则
C、变现较轻
D、瞳孔针尖样缩小
E、交叉性瘫痪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体征不包括()
A、肢体无力
B、感觉异常
C、眼部症状
D、心脏失代偿
E、精神症状
小脑、脑干梗死的原因错误的是()
A、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B、心源性栓塞型
C、有其他明确病因型
D、不明原因型
E、大动脉闭塞型
脑干、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步态不稳
B、眩晕、恶心、
C、构音障碍
D、偏瘫或四肢瘫
E、高热大汗
中枢性眩晕的特点错误的是()
A、以平衡障碍为主,眩晕较轻
B、持续时间短
C、前庭不协调现象
D、眼震持续存在,粗大,垂直,斜动
E、可伴头痛,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眩晕的分类不包括()
A、生理性眩晕
B、周围性眩晕
C、中枢性眩晕
D、颈性
E、高血压
中枢性眩晕常见原因错误的是()
A、脑血管病
B、外伤
C、脱髓鞘疾病
D、流感
E、肿瘤病变
脑干、小脑基于病因和发病机制说法错误的是()
A、抗凝
B、抗聚
C、降脂
D、降压
E、抗感染
答案:EDCDEEBEDE。
中医药结合治疗中枢性眩晕42例

致, 它们 在病 理 上的相互影 响与其 致病特点 密切相 关。祖 国医学 早有
关于 “ 瘀血 同病 ” “ ,痰可致瘀 ” 的认识 。 痰浊导 致血瘀 : 医学正传》 : 《 说 “ 津液稠粘 , 痰为饮 , 为 积久渗 入脉 中 , 为之 浊” 血 。痰浊之邪性 阴凝滞 , 有形易 阻 , 停聚 于脉络 内外 , 阻滞络 中气机 , 可以直接 影响 气血 的运行 流注 , 久则血瘀不畅 , 痰瘀互结 。 血瘀导 致痰浊 : 容川的 《 唐 血证论》中 指出 ,须知痰水之 雍 , “ 由瘀血使然 ” “ ,血积既 久 , 亦能为痰水 ” 。瘀血阻 滞络道 , 致使络脉 中之 津不能经 心化赤 为血而郁 于络脉 之 中。络 脉外 的津 液不能还 流于络脉 之内而聚 于脉 中 , 郁积 日久 , 渐化生为痰 浊 ; 逐 血瘀 于络脉 内外 , 阻滞络 脉之 中的气机 , 气机升 降失调 , 气不化津 , 必然 影响津液 的输 布排泄 , 致痰浊内生 。另外 瘀血积聚 于络 脉内外 日 , 导 久 在正 气的 自然作用下 , 身也可化为痰浊 。《 本 医宗粹言 》中提出 :先 因 “ 伤血 , 逆则 气滞 , 滞则 生痰 , 血 气 与血相 聚 , 日瘀血 挟痰 ” 名 。
痰, 化痰 兼与化 瘀 , 方能涤除 痰 热瘀毒 。 由此 可知 于黄连 温胆 汤 中酌
中 医药结合治疗 中枢 性眩晕 4 2例
程 凤 兰
【 中图分 类号 】R 5. 5 3 2 【 献 标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号】 1 0 —7 8 (0 00 — 1 9 4 4 42 1 )8 0 ~0 0 7 3 无效 2 占4 5 %, 例, .%西药对照组 : 显效 4 占 2%, 效 l 例 , 5 例 0 有 0 占 %
恶性(中枢性)眩晕识别的流程

三、 恶性眩晕的识别& 病历分享
掌握要点:PCI-恶性眩晕的识别
四、我们的工作
第二 届航 天眩 晕诊 治学 习班
2014.07月 25、26号 北京 欢迎参加!
前5位眩晕:BPPV、中枢性眩晕、单侧前庭神经病、 梅尼埃病、偏头痛性眩晕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13.10-2014.3月我们眩晕门诊病种分布
高血压早期 控制差 其他内科头晕 心因性头晕(包括惊恐发作) 白质疏松症 多重感觉障碍性头晕 BPPV 单侧前庭神经病(内耳缺血症) 单纯复发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梅尼埃病 PCI 双侧前庭神经病变
表3 不同病因所致眩晕伴听力损失及鉴别
诊断
耳硬化症 胆脂瘤 带状疱疹(如Ramsay-Hunt 综合征) 梅尼埃病
听力损失特征
进行性、传导性聋 进行性、传导性聋 亚急性和急性起病、单侧感音神经性聋
感音神经性聋、初期具有搏动性、先累及低频听力、 随后进行性加重影响高频听力
听神经瘤 外淋巴漏 进行性加重、单侧、感音神经性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累 进行性、单侧听力损失、混合性或感觉神经性聋 及小脑前下动脉或内听道动脉 突然发作、单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聋
恶性(中枢性的)眩晕的识别
1 病史 2 交叉感觉障碍 3 交叉性Horner症 4 眼震 眼动 5 固视抑制检查 6 OTR体位
LH 0s RH
LB 28
LB 25
LH 26 s RH
LH 2s RH
LB 28
LB 26
经典的OTR体征由三部分组成:
( 1 )静态眼旋转( Static ocular torsion ):两眼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2)眼偏斜(Skew deviation): 双眼球在垂直方向上的偏斜, (3)头倾斜(Head tilt):头向一 侧倾斜(Head tilt)。由于一侧眼球 向上并伴有内旋,另一眼球向下并伴 有外旋,病人两眼垂直线发生偏斜, 无法准确感知主观视垂直线,也有人 把这算作OTR的第4个体征。因此这 组体征涉及了知觉,眼动和姿势三方 面异常在旋转(Roll)平面上张力不 平衡的表现。这些表现有时不会全部 出 现 或 只 表 现 为 眼 偏 斜 。 外周性损害虽可造成OTR,但由于中 枢的代偿机制,常很快消失,因此单 纯且持久的眼偏斜在外周性损害不多 见[21]。OTR多见于中枢性耳石重力 传导通路的损害,尤以脑干和小脑病 变为多见。 155例临床诊断为一侧急 性脑干梗塞的病人中36%有眼偏斜; 111 例急性脑干卒中病人中 94% 有主 观视垂直线偏斜,83%有眼旋转 [35];12 例 AICA 卒中病人中 75% 出现 眼旋转;31例急性小脑卒中病人都出 现不同程度的主观视垂直线偏斜。因 此OTR或眼偏斜亦被称为基底动脉栓 塞先兆,是个敏感有价值的定位体征
眩晕症(vertigo)的诊断和

常见眩晕症的特征
1,Meniere病:是内耳病变,为迷路的内淋巴水肿。上呼吸道感染为 常见诱因。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症状: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 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和耳鸣。
2,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病:为内耳耳石器病变或脱位,可能与机
体其他部位局部病灶感染或外伤有关,对老年患者与退变相关。
患者于某种头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有短暂的水 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无听力及其他神经系统障碍。变温试验提示前 庭功能正常。
通常可自行复位,严重者需作复位治疗。
3. 脊 柱 功 能 不 良 (dysfunction of spine , 也 有 称 躯 体 性 功 能 不 良 (somatic dysfunction),从康复医学领域内还有一种解释,是某一节 段可逆性的功能受限。因颈椎功能不良而产生的眩晕,多发生在上颈 段,很少发生在C2-3以下者。
1)耳源性:Miniere综合征、鼓膜炎、中耳炎、耳结石症、急性前庭神经元炎、耳带状 疱疹、迷路炎、中耳或迷路肿瘤、颞骨岩部炎、耳硬化症、外耳道或欧氏耳咽管阻塞;
2)中毒性:酒精、链霉素、阿片制剂; 3)心因性:癔症; 4)环境的:晕动病(晕车、晕船、晕机) ;5)眼科:复视; 6)血液循环的: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性发作,除外因椎动脉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7)神经科:多发性硬化症、颅骨骨折、颞叶癫痫发作、脑炎; 8)肿瘤:桥脑、小脑桥脑角或第8颅神经肿瘤; 9)血源性:白血病累及迷路部分。
眩晕是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欧洲18~79岁的普通人中眩晕的患病 率是4.9%,一年发病率是1.4%.女性多于男性,年发病率之比大约为 2.7:1。老年眩晕的患病率是年轻人的3倍。
中枢性眩晕诊治ppt课件

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血管性眩晕:
前庭神经元炎 Meniere 病 突发性耳聋
PCI如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锁骨下动脉盗 血综合征、小脑及脑干梗死等;
小脑或脑干出血等; 肿瘤性眩晕:
迷路炎
脑干、小脑、第Ⅳ脑 室、颞叶肿瘤;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颅内感染性眩晕:
迷路卒中 Hunt 综合征、耳硬化症、自身免疫 内耳病
完整版ppt课件
27
颅内感染性眩晕
小脑脓肿病人眩晕比较突出,头痛、呕吐、眩晕、发热和共济失 调是小脑脓肿的典型特征。可诱发眼震,神经系统检查有肌张力 改变。
颅后凹蛛网膜炎是脑蛛网膜炎的一种,病人以青壮年为多。发病 通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几乎全部病例可伴头痛,发病时出现眩晕 及呕吐。清晨头痛、眩晕最剧烈,任何导致颅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如咳嗽、俯首、用力排便等,均可使头痛、眩晕加重。
,并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如将头晕/眩晕和一过性意 识丧失归咎于VBI、将颈椎骨质增生当作VBI的重要病 因。 更有将VBI的概念泛化,认为它是一种即非正常又非缺 血的“相对缺血状态”。这些情况在我国尤为严重
o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完家整共版识p.p中t课华件内科杂志2006.(9):786-7.
脑干肿瘤的特点是逐渐出现一侧或双侧交叉性瘫痪,眩晕及眼球 震颤可为持续性,不伴有听力减退。
完整版ppt课件
26
三、颅内感染性眩晕
颅内感染性疾病均以头痛、脑膜刺激征为主要特点,眩晕并非必 有的症状。
一般眩晕在化脓性脑炎特别是小脑脓肿、颅后凹蛛网膜炎及小脑 桥脑角蛛网膜炎中最常见。
化脓性脑炎特别是脑脓肿以儿童或青少年多见,多来源于耳部或 其他部位的化脓性感染病灶,最为常见的病灶是化脓性、乳突炎 。典型症状:1、全身感染症状;2、颅内压增高症状;3、局限性 脑部症状。最早和最突出的颅高压症状是剧烈头痛,头痛为持续 性、进行性。一般治疗无效。常伴有眩晕及呕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与PCI的关系?
PCI患者除有颈椎骨质增生外,更有动脉粥样硬化,无 法确定是骨赘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致病。
病理研究证明椎动脉起始段是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而 椎骨内段的狭窄/闭塞并不严重。
骨赘增生不易压迫到椎动脉,转颈后头晕/眩晕并非PCI 。
PCI者有颈椎病,但更多的是有动脉硬化。
脑供血不足是不是一定引起头晕呢?答案是否定的。已 有国外研究指出:脑供血不足的最突出症状是视物模糊 ,而头晕并非其最典型的症状;
PCI常见临床症状
症状:头晕或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无力、头痛、 呕吐、复视或视力丧失、构音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
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或肢 体共济失调、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偏盲、声嘶 、Horner综合征等。
栓塞是PCI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 源于心脏、主动脉弓、椎动脉起始段和基底动脉。最常 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穿支小动脉病变:脂质透明病、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 部的粥样硬化等,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06.(9):786-7.
典型症状为“5D”,即头晕(Dizziness)、复视( Diplopia)、构音障碍(Dysphasia)、跌倒发作( Drop attack)和共济失调(Dystaxia)。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06.(9):786-7.
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提高
PCI的主要病因类同于前循环缺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 化,颈椎骨质增生仅是极罕见的情况。
后循环缺血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 无论是临床表现或有的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地界定
一、血管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小脑、脑干梗死(眩晕可能是唯一症状);
小脑、脑干出血;
后循环缺血
过度依赖药物治疗
溶栓、耳石症给予手法复位、对症治疗,即止晕、止吐、抗焦虑
前庭性眩晕按损害部位分类
周围性眩晕:
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 听道)病变引起
中枢性眩晕:脑干、小脑神经核以
及核上性病变(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 神经核、核上纤维、和皮层前庭代表区 病变)引起
中枢性眩晕的特点
以平衡障碍为主,眩晕较轻 持续时间长(数十日~数月) 前庭不协调现象 眩晕程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程度不
一致 平衡障碍程度与眩晕不一致 眼震持续存在、粗大、垂直、斜动、
分离 常伴眼黑、冒金花等脑干缺血现象,
或伴头痛
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鉴别
周围性 性质 旋转性或自身晃动 程度 较重 持续时间 较短,数分、数小时或数天 听觉症状 常伴耳鸣或耳聋 植物神经 一般有恶心、呕吐、出汗
与TCD相关的错误临床思路
单纯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可能原因主要有3种,①右椎动 脉(RVA)起始狭窄或闭塞、右侧锁骨下动脉(RSUBA )狭窄或闭塞;②RVA先天发育不良;③骨质增生,横突 孔窄压迫椎动脉。而第三个原因是最为少见的原因。
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并不等同于脑供血不足。 因为脑的供血还与椎动脉的直径、是否有侧枝循环等因 素相关。
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由于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滞后,VBI概念仍被广泛使用
,并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如将头晕/眩晕和一过性意 识丧失归咎于VBI、将颈椎骨质增生当作VBI的重要病 因。 更有将VBI的概念泛化,认为它是一种即非正常又非缺 血的“相对缺血状态”。这些情况在我国尤为严重
血管性眩晕: PCI如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锁骨下动脉盗
血综合征、小脑及脑干梗死等; 小脑或脑干出血等;
肿瘤性眩晕: 脑干、小脑、第Ⅳ脑 室、颞叶肿瘤;
颅内感染性眩晕: 脑干或小脑炎等;
脱髓鞘病性眩晕:MS等; 变性病性眩晕:MSA、遗传性共济失调等; 颅颈交界区畸形:Chari畸形、颅底凹陷、齿 状突半脱位等; 药物源性:卡马西平能造成可逆性小脑损害, 苯妥英钠可致小脑变性; 其他:偏头痛性、癫痫性、颈性眩晕等;
“相对缺血状态”。 虽然头晕和眩晕是PCI的常见症状,但头晕和眩晕的常
见病因却并不是PCI。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杂志2006.(9):786-7.
PCI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主要的血管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 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眩晕诊断存在的问题
病史采集不充分:
门诊眩晕问诊要点包括: 诱发因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 发 作的频率、既往用药史;
忽略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针对眩晕的辅助检查设备有限、评判水平等有待提高 诊断思路狭窄
日常诊疗中,常拘泥于几个本来认识就模糊的疾病,如:椎-基 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颈椎病、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 或笼统地称之为“眩晕综合征”
眩晕:医生也被你整晕
不辨“真假”眩晕:
首先是头晕、眩晕不分。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 是一种运动幻觉;头晕主要表现为自身不稳感,常伴有头脑不清 晰感即头昏。 其次,眩晕也分真假。“假性眩晕”又称为脑性眩晕,多由平衡 三联(视觉、本体觉、前庭觉)的大脑皮质中枢或全身疾病影响 到上述皮质中枢造成,患者感到“晕晕乎乎”,但是没有明确的 旋转感;比如高血压、发烧、贫血等都会出现“假性眩晕”的症 状。“真性眩晕”是因平衡三联病变引起,有明确的旋转感或身 体运动感。
自发眼震 水平或旋转,慢相-病灶侧
眼震与眩 晕
一致
中枢性 多向一侧移动感或旋转性
较轻 较长,数周或数月 不明显 不明显 水平、旋转、垂直;慢相-病 灶对侧;
不一致,眼震重
前庭周围性眩晕
前庭中枢性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 前庭神经元炎 Meniere 病 突发性耳聋 迷路炎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 迷路卒中 Hunt 综合征、耳硬化症、自身免疫 内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