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定额的概念
农田水利学3-(3)灌溉制度

农田灌溉原理
(三)作物灌溉制度
第三节:灌溉制度的确定
灌溉制度是新建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已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 划、合理用水的重要依据,也关系到灌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土 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灌溉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 灌溉制度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 农业技术措施下,为获得高产稳产所制定的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 的制度。它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 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河南农业大学
旱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若科学用水,严格控制灌 水定额并采用先进的节 水灌溉技术,使得灌溉 造成的深层渗漏损失减 至为零,即D=0,则I 即为净灌水定额In。 对降雨量,仅考虑对作物 来说的有效降雨量Pe, 上式进一步简化为: Pe+In+G=ET +ΔSw
下面就对此 式进行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4)地下水补给量(G)
地下水补给量系指地下水 借土壤毛细管作用上升 至作物根系吸水层而被 作物利用的水量,其大 小与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性质、作物种类、 作物需水强度、计划湿 润土层含水量等有关。
具体数据要根据试验来确定, 一般当地下水埋深为1.02.0m时,可达到耗水量的 20%。
h1时段初田面水深; m时段内灌溉; E时段内蒸发量;
c
p时段内降雨; c时段内排水; h2时段末田面水深
s
河南农业大学
(2)参数确定
表中水层为:适宜水层下限(hmin);适宜水层上限 (hmax);降雨后最大蓄水深度(HP)
河南农业大学
(3)平衡推算
h1+P+m-C-E=h2
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解释说明

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灌水定额是指在灌溉工程设计中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指标,是根据灌溉面积、作物品种、土壤类型等因素确定的每单位面积需灌溉水量。
灌水定额的制定对于农田灌溉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灌水定额的定义、影响因素、应用与局限,以及对于设计灌水定额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对灌水定额及其相关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可以介绍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灌水定额和设计灌水定额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介绍,正文部分将详细解释灌水定额的定义、影响因素、应用与局限,结论部分则对本文的观点和结论做出总结,并探讨设计灌水定额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将通过这样的结构来深入探讨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的概念及其在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灌水定额的定义、影响因素、应用与局限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总结灌水定额的重要性,并探讨设计灌水定额的必要性。
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提出关于未来设计灌水定额发展方向的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灌水定额的定义灌水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的标准水量。
灌水定额的确定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灌水定额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水分特性、作物生长需水量、气候条件、灌水方式等因素,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实地观测得出。
灌水定额可以是针对特定地区的特定作物,也可以是针对不同作物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标准。
灌溉排水--名词解释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名词解释管悬着水。
力(或土壤基质势)为纵坐标,以土壤含水量为横坐标,这样的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组成植株体的水分只占总需水量中很微小的一部分,将此部分忽略不计,认为作物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即所谓的“蒸发蒸腾量”。
度为12cm,表面阻力为70s/m,反射率为0.23,非常类似于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遮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
通常把一段时间作物的蒸发蒸腾量ET C与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量ET0之比称为作物系数。
用于关联实际作物耗水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因子。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m3/hm2或mm 表示。
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针对水资源紧与用水效率低下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技术。
灌水量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需水量的灌溉。
将有限的水科学合理(非足额)安排在对产量影响比较大,并能产生较高经济价值的水分临界期供水。
非充分灌溉不以追求传统的单产最高为目标,而是求得高效用水条件下的净效益最大或费用目标最小。
l00hm2计)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 d又称灌水模数。
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第二章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名词解释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输水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而又经常地、缓慢地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地表下土壤。
洒装置(即喷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象天然降雨一样降落到地面,主要借毛细管力和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
mm/h表示。
6.灌水均匀度:应用灌水方法、灌水技术实施灌水后,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或者田间灌溉水---下渗---湿润作物的计划湿润土层深度---的均匀程度。
[农学]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讲义之一
![[农学]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讲义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839828e108a1284ac8504373.png)
2.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
—基本因素
硬影响因素 软影响因素
2019/2/16
灌溉用水定额 基本因素
地 域 水 资 源
硬影响因素
软影响因素 灌农作田运 溉艺物间行 习措品水管 惯施种土理 管 等 理
作 物 种 类
灌 溉 方 式
水 源 类 型
灌 区 规 模
附 加 用 水
2019/2/16
灌溉用水定额
编制讲座之一
2005年10月
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 管理是水利部党组根据新时期要 求,提出的建立、健全节水灌溉 发展机制的新思路。 • 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基础数据。 • 指导节水灌溉健康发展的科学依 据。 • 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的必要手段。
2019/2/16
1.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
—灌溉用水定额与 灌溉定额的异同
(4)用水定额是否因灌溉设计保证率而异
• 保证率高,则设计灌溉定额大;保证率低,则 设计灌溉定额小;保证率高,可供水量小;保 证率低,可供水量大。 • 考虑保证率对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不仅使问 题更加复杂,而且也使用水定额的汇总和供需 平衡分析失去了一致的基准。 • 灌溉用水定额不易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直接挂钩, 但今后需要研究在灌溉用水定额的限制下,如 何合理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并不取代灌溉定 2019/2/16 额)。
4.几个概念的界定
— 净定额还是毛定额 综合定额还是单项定额 动态指标还是静态指标 是否因灌溉设计保证率而异 考核位置如何确定
2019/2/16
(1)用水定额是净定额还是毛定额
• 编制用水定额的一般原则:指标体系通常包 括单位新(取)水量、利用率、重复利用率、 单位用水量、单位耗水量等项指标,但主体 是单位新水量。可见用水定额涵盖了用水的 主要过程(即主要用水流程),制订灌溉用 水定额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 • 灌溉用水定额本质上是毛定额。它不是补充 作物需水的用水标准,也不是某一生产环节 的用水标准,而是作物种植各个环节的总的 灌溉用水标准。 • 以井口水量和斗口水量衡量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 定额

灌溉定额1. 灌溉的意义和作用灌溉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向农田、果园、花坛等地提供水源,以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灌溉的主要作用有:•保证作物正常生长:通过灌溉,可以及时为作物提供水分,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土壤湿度,增加土壤肥力,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
•调节气温和湿度:灌溉可以降低土壤温度,减轻高温对作物的伤害;同时,通过蒸发作用,可以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改善土壤质量:灌溉可以提高土壤的湿度,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
•维护生态平衡:合理的灌溉可以保持农田的湿润状态,维护农田的生态平衡,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浪费。
2. 灌溉定额的概念和意义灌溉定额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确定每次灌溉的水量。
灌溉定额的制定是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过度湿润。
灌溉定额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节约水资源:通过合理的灌溉定额,可以避免过度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灌溉效果:灌溉定额的制定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量,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灌溉效果。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的灌溉定额可以避免土壤过度湿润,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合理的灌溉定额,可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 灌溉定额的制定方法灌溉定额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溉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的测定和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制定:3.1. 基于作物需水量的制定方法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量,确定不同生长阶段的灌溉定额。
一般来说,作物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萌芽期、生长期、开花期和结果期。
农业灌溉定额标准

农业灌溉定额标准嘿,你知道吗?在农业的广袤天地里,就像大侠闯荡江湖要有一套独门秘籍一样,农业灌溉也有它的“神秘宝典”——农业灌溉定额标准。
要是不搞清楚这个,那你的农田就可能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还不知道为啥收成不好!**“精准灌溉:量入为出的智慧”**在灌溉的世界里,可别做个“糊涂虫”,精准灌溉就像是给农田配备了一位“私人理财师”。
啥叫精准灌溉呢?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土壤的蓄水能力,恰到好处地给它们提供水分。
这就好比你给孩子零花钱,给多了怕他乱花,给少了又怕他不够用。
比如说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水量是不一样的。
幼苗期像个“小胃口宝宝”,不需要太多水;而到了灌浆期,就变成了“大胃王”,需要充足的水分。
如果在幼苗期猛浇水,那就是浪费水资源,还可能让小麦“溺死”在水里;灌浆期缺水呢,小麦就会“饿瘪”,产量大受影响。
再比如,不同的土壤蓄水能力也有差别。
砂土就像个“漏斗”,存不住水,得勤浇水但每次量少点;黏土则像个“水缸”,能存水,但浇水间隔可以长一些。
所以,搞清楚农作物的需水特点和土壤的蓄水状况,才能实现精准灌溉,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作用!**“高效用水:节水的魔法棒”**高效用水,这可是灌溉中的“魔法棒”!想象一下,水就像珍贵的“魔法药水”,我们得让它发挥出最大的魔力。
高效用水就意味着用最少的水,收获最多的庄稼。
这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总是希望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
怎么实现高效用水呢?一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比如滴灌、喷灌,这些可比传统的大水漫灌厉害多了!滴灌就像给农作物“打点滴”,一滴一滴精准送达;喷灌则像给农田“下小雨”,均匀又节省。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灌溉时间也很重要。
避开高温时段浇水,能减少水分的蒸发,让更多的水被农作物吸收。
就拿果园来说,如果采用滴灌技术,不仅能节水,还能让水果长得更水灵,品质更高。
这可真是“一举两得,绝绝子”!**“因地制宜:适配环境的法宝”**因地制宜,这可是灌溉的“大法宝”!不同的地区,气候、土壤、农作物都不一样,灌溉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
灌溉制度中相关数据计算

作物灌溉制度相关数据计算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
1.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灌溉定额=Σ灌水定额
灌溉定额依据《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17)》,其规定对各种作
物,采用何种灌溉方式,其灌溉定额都有详细规定,这里不做详细解释。
2.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水定额在满足《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17)》中对各种作物,采用何种灌溉方式下其灌溉定额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群众经验确
3
4.最大亩灌水率
以延续时间较长,累计达到20~30的最大灌水率为设计灌水率。
5。
灌溉定额

水稻需水量、田间耗水量、灌溉定额等术语的解释水稻需水量又称腾发量。
即水稻生长期内(自移栽算起),消耗于叶面的蒸腾量和棵间水面(或土面)蒸发量及构成水稻机体组织的水量(这部分水量较小,仅占5%左右,一般忽略不计)。
故前两部分即通常称为水稻需水量。
水稻需水量因气候、品种、栽培方式不同而异。
干旱多风的条件下腾发量大,而湿润多雨的年份则腾发量小;生育期较长的晚熟品种腾发量较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达;插秧水稻比直播水稻腾发量小。
而大秧迟栽、地膜覆盖、旱直播等栽培,比常规插秧稻的腾发量小。
水稻田间耗水量。
水稻田间需水量、土壤渗漏量和耕作需水量三者的总和称作水稻田间耗水量。
计量一般从水稻移栽时算起,故不包括移栽前的育苗用水和泡田、洗盐水量。
腾发量是水稻生长发育直接消耗的水量,土壤渗漏是稻田土壤和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水量消耗,与水稻本身无直接关系。
土壤粘中,地下水位高,则渗漏小;反之,轻质砂壤土、地下水位低,则渗漏就大;淹水灌间越长,土壤渗漏量越大。
耕作需水与土壤条件有关,取决于农业技术措施。
与水稻本身消耗也无直接关系。
显然水稻田间耗水量大于水稻的需水量。
稻田灌溉用水量是人工补给天然降水不足以保证水稻需水的措施,所以灌溉用水量不是全部的水稻耗水量,而是减去有效利用雨量的那一部分。
净水量和毛水量水稻生育期田间耗水量,一部分由水稻生长期间天然降雨供给,其余部分则由人工灌溉补给。
水稻生育期人工灌溉补给水量(即灌溉定额),与泡田用水量及洗盐用水量之和称水稻灌溉用水量。
水稻生育期灌溉定额可表示为:M=稻田耗水量-有效利用雨量灌溉定额是指单位面积上水稻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2.1作物需水量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技术中原本就有定额的概念,即灌溉定额,且有净灌溉定额和毛灌溉定额之分。
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有密切联系,但又有根本区别。
净灌溉定额是依据农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确定的,是满足作物对补充土壤水分要求的科学依据,显然它注重的是灌溉的科学性。
毛灌溉定额是以净灌溉定额为基础,考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后,折算到渠首的亩均灌溉需水量,显然它还考虑了灌溉用水在输送、分配过程中发生损失的规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灌溉定额更多的是注重灌溉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并不针对灌溉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往往也不具有广泛、客观的可比性。
例如同一作物有的品种喜肥喜水,灌溉定额高,有的品种耐干旱,灌溉定额低。
灌溉定额的本意只涉及其是否符合各自作物的需水规律,无意评价哪一个合理、先进。
再如针对具体渠道给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注重采用的数值是否科学,并不涉及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先进的问题。
原因在于灌溉定额仅仅是一个设计参数,不具有比较标准的属性和支撑体系,如果要进行比较,只能通过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灌溉用水定额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客观性的比较标准,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九五”以来为适应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采用节水灌溉制度的要求,也规定了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比较标准的作用,但仅适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不是普遍的标准,也不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另一个区别是,灌溉定额是规划设计的依据,而灌溉用水定额是农业用水管理的考核指标。
在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中,为了考虑是否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使用净灌溉定额,为了进行渠首、泵站设计,需要毛灌溉定额,可见赋予灌溉定额的作用是为了满足规划设计的需要。
但是净灌溉定额无法直接测定,毛灌溉定额又无法用于一个一个灌溉单元的用水管理,从农业用水管理功能看灌溉定额的管理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灌溉用水定额是在规定考核位置上的单位用水指标, 可以直接测定、可以客观考核是对其基本要求之一。
综上所述,灌溉用水定额是衡量灌溉用水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且具有可比性的准则,是农业用水管理的微观指标。
灌溉用水的科学性表现为水的输送、分配符合渠道特征,补充土壤水分符合作物需水要求,强调灌溉用水要符合客观规律;合理性表现为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强调灌溉用水要符合现有的技术水平、经济条件,要立足工程现状;先进性表现为技术和管理的前瞻性,强调灌溉水的高效利用;可比性表现为灌溉用水定额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客观的比较标准。
显然灌溉用水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比性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同侧面。
有时强调科学性,但又有悖合理性;有时强调合理性,但又有悖先进性;有时强调先进性,但又有悖可比性。
因此,灌溉用水定额应该在灌溉用水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比性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成为客观评价灌溉用水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