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发展论文
论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论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以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内容摘要:随着人们自然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发展,而森林生态旅游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下面我将以武汉九峰森林公园为例,简要论述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规划一、公园简介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内,地处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核心区,占有整个九峰的四个整峰和四个半峰,是九峰山的主体,面积达333.33公顷,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11%,是武汉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东接葛店开发区,西邻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和武汉东湖名胜区,距市中心仅12公里,交通便利。
公园内建有武汉九峰森林动物园,占地800亩,共有老虎、狮子、黑熊200多头,有世界一流的大型动物表演。
公园内自然景观优美,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鸟类60余种,植物580多种,其中乔木200余种,是武汉地区森林面积最大的绿色资源宝库。
公园划分为森林博览区、自然生态区、科研管理区及陵园区。
公园主要景点有珍珠泉、仙人石、太阳石、罗汉肚、狮子头等。
曾齐名于归元寺的九峰律寺遗址也在该公园中。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是在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林场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是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重要的科研试验基地,在九峰地区建有10000㎡的现代化温室和6000㎡的综合性办公楼和科研楼、试验楼、组培室,拥有各类科研仪器,以及260亩的试验基地和林木品种种资资源库等设施。
二、综合评价(1)初步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是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混合林区,在保护九峰城市森林的前提下进行开发的,规划项目中造林面积达730亩,森林景观改造踪总计面积1445亩,不仅提高了森林博览区域的植被,还提升了森林博览区的景观效果。
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与管理

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与管理摘要:森林旅游是使人放松和休闲的主要途径,还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加强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文就森林公园发展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森林公园;公园管理;公园发展1我国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分析1.1森林公园本身存在的问题1.1.1进一步完善绿地生态效益当前我国森林公园还需引进一些适宜的绿色植被和树种,相比乡土树种来说,要引进的树种需要考虑安全因素和经济因素。
虽然目前公园已经构建了多层次、多树种乔灌木复层结构。
但总的来看,树种单一、抗逆性差。
在森林公园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森林绿色建设自然生态化理念相背离。
1.1.2合理配置树种部分森林公园目前内部的景观树种配置还需完善,主要表现为草坪过多,而乔木少。
没有合理分配树种,因而森林的生态效益低。
有些地方的树种配置,常绿树占比小,而冬季公园中绿色植物问题比较突出。
1.1.3树种色彩单一森林公园中有些区域缺乏观赏类和彩叶树种,园林色彩能够丰富园林景观效果,也可以为附近市民提供更好的娱乐休闲场所。
在公园树种配置中,忽略了观赏类花果植物以及彩叶树种的种植。
1.1.4树种维护和管理有待加强公园道路两旁树种单一,而且稳定性差,公园内部管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维护管理。
由于游客肆意破坏,导致部分树木频繁发生死亡现象,影响了公园的整体景观感和形象。
1.1.5林木病虫害发生严重随着树木逐年生长,造成林木高低生长不齐,树木之间空隙变小,加之地形、地势陡峭等因素的限制。
同时受森林面积大,树种多,病虫害发生不一,给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
另外,由于经费、防治专业人才短缺,导致此项工作尚未开展,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
1.2节能机制尚不完善很多森林公园为了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对进出车辆的碳排放量严格把控,所以大量的有害气体在公园内释放,对空气是直接的污染。
而且森林公园中有大量的游客往来,电瓶车和观光车的使用,都会加速能源的消耗,与最初低碳经济的践行理念相互背离。
宝鸡市金台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几点思考论文

宝鸡市金台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2002年宝鸡在城市滑坡水土保持工作的背景下建设金台森林公园,取得良好的生态作用和社会作用,目前公园应充分整合区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西府民俗旅游资源和城市休闲旅游资源,科学定位旅游产业规划和管理模式,运用市场机制提升城市森林公园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发展价值。
关键词:城市森林公园产业规划生态旅游1 金台森林公园发展现状2002年7月,宝鸡市在成功完成渭河防洪及生态治理工程之后,提出了启动北坡防滑及生态治理工程,即市区金台森林公园的建设决定。
金台森林公园是在北坡防滑及生态治理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北坡实际情况规划建设的,宝鸡市北坡下即为宝鸡市区,之前存在较为严重的滑坡生态治理问题,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宝鸡将地质问题治理结合坡下市区发展状况,通过搬迁改造建设,整体规划宝鸡市金台森林公园的建设,目的是将地质灾害的治理与市民休闲娱乐紧密结合。
金台森林公园的范围是:西起长寿沟,东经金台观,向北到柳沟,全长5.2公里;南始引渭渠,北到陵塬坡顶向北1000米为界,南北宽度500—800米,总面积256公顷。
金台森林公园区域内有众多历史文化名胜,著名的有金台观、大唐秦王陵、金顶寺、八角寺、雷神洞、五圣宫等。
金台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定位是城市生态休闲旅游,经过近十年的规划建设,目前北坡已栽有37种树木,绿地面积为200公顷,共有树木120万株,形成了水土保持防护林带,对改善宝鸡城市环境质量,防滑减灾,满足市民健身休闲发挥了重大作用。
2 金台森林公园建设及旅游发展中的问题2.1 公园规划建设凌乱,辖区拆搬迁工作滞后宝鸡北坡金台森林公园建设之前,规划区内居民、村民、企事业单位分布较多,居民1290户,村民535户,主要分布在坡脚沿线、塬顶、金台观周围,对北坡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经过近10年的搬迁、规划和建设,目前村民安置、城中村拆迁效果良好,坡顶规划建设农家乐性质的关中民俗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坡面景区建设已经形成规模,目前存在问题是公园坡下的拆搬迁工作阻力较大,坡下引渭渠的污水排放和西府民俗广场等景区形成了较为矛盾的景观冲突。
城市森林公园论文: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森林公园论文: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中文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城市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人类的强烈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与此同时,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已不满足于城市高强度人工管理下的一般绿地设施和城市公园,而城市或城市近郊森林公园以其自然环境优势,成为了当前假日旅游和近郊休闲的新热点。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是实现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对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及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概念的界定,提出城市森林公园属性特征。
其次,本文从影响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要素体系出发,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美学及生态经济学的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原则、目标及方法,为三台县凤凰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具体规划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笔者结合实际项目——三台县凤凰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探讨了如何将所提出的理论体系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
在规划设计中,本文采用计算机技术,根据公园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实地勘察结果,结合其所处自然、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将公园景观划分为7种类型,并对其进行景观要素特征指数分析,得出公园景观现状评价。
根据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提出了公园的生态保护规划;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分区规划,并从道路系统规划、建筑规划、植物景观规划等方面对公园进行了景观生态优化,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和管理措施。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主要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在森林公园景观要素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方法与步骤对位于城市中的森林公园进行了生态规划,希望对我国城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可鉴的参考。
【英文摘要】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the city’s natural environment is severely damaged by large-scale urban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getting worse as well.At the same time,people who have been living in city for quite a long time are becoming dissatisfied with artificial general facilities and urban green parks.They prefer to weekend tours or urban trips in some urban or suburban forest parks becaus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advantage.The planning of urban forest park is a functional way to achieve ecological and social function of a normal forest park.It also has remarkable meaning in improving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eeting the growi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demands.First,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related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and specified current status and deficienci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is study. Also, it proposed urbanforest park features in term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forest park, urban forest park,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of urban forestpark.Secondly,theories,principles,objectives and methods of urban forest park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re proposed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y, urban ecology, forestecology,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 in respect of the natural and human elements of urban forest park, and provide the Santai Phoenix Mountain Urban Forest Park with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upport.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study, the author discusses how the theory system is applied to the specific practic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ctual project-Planning of the Santai Phoenix Urban Forest Park.This paper divides park landscapes into 7 types by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maps and field survey,which combined with its natural, historical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It also performs index analysis of landscape element characteristic and comes to a park landscape assessment.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this paper raised the suggestion on park’s ecologic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zoning based on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planning based on road system, constructionplanning, plant plann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park landscape ecological optimization,to develop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The main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he related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which is based on landscape elements of forest park, and the planning of the urban forest par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and methods.Hoping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ny urban forest park.【关键词】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英文关键词】Urban Forest Park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目录】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研究摘要4-5Abstract5-6 1 绪论9-18 1.1 研究背景9-10 1.2 相关研究进展10-15 1.2.1 景观生态规划研究进展10-13 1.2.2 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研究进展13-15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5-16 1.3.1 弥补城市地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规划上的不足15-16 1.3.2 恢复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结构和功能,维持区域生态安全16 1.3.3 为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16 1.4 研究内容16-17 1.5 研究方法17-18 1.5.1 文献分析法17 1.5.2 实地调研法17 1.5.3 景观综合规划法17 1.5.4 案例分析法17-18 2 相关概念界定18-21 2.1 城市森林公园18-20 2.1.1 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界定18 2.1.2城市森林公园的属性特征18-20 2.2 景观生态规划20-21 2.2.1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界定20 2.2.2 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模式20-21 2.3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21 3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体系21-42 3.1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21-27 3.1.1 景观生态学的整体性、异质性和稳定性原理21-23 3.1.2 城市生态学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动态原理23-24 3.1.3 城市森林生态学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原理24-25 3.1.4 森林美学的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25 3.1.5 生态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平衡和效益理论25-27 3.2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原则27-29 3.2.1 生态保护原则27 3.2.2 景观整体优化原则27-28 3.2.3 景观多样性与异质性原则28 3.2.4 景观本土化原则28-29 3.3 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目标29-32 3.3.1 生态健康目标29-30 3.3.2 景观美学目标30-31 3.3.3 科普教育目标31-32 3.4 景观生态规划方法32-42 3.4.1 景观生态要素特征调查32-38 3.4.1.1 自然景观要素32-36 3.4.1.2 人文景观要素36-38 3.4.2 景观生态分析评价38-41 3.4.2.1 景观生态分析38-41 3.4.2.2 景观生态评价41 3.4.3 景观利用的生态优化方案41 3.4.4 小结41-42 4 凤凰山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实例42-79 4.1 研究区域概况42-49 4.1.1 研究区基本概况42 4.1.2 研究区景观生态要素特征调查42-48 4.1.2.1 自然景观要素42-45 4.1.2.2 人文景观要素45-48 4.1.3 小结48-49 4.2 研究区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49-53 4.2.1 研究区的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现状分析49-52 4.2.1.1 景观类型划分49-50 4.2.1.2 景观格局分析50-52 4.2.2 研究区景观评价52-53 4.3 研究区景观生态规划优化方案53-79 4.3.1 规划总则53-55 4.3.1.1 规划目标53 4.3.1.2 规划理念53 4.3.1.3 规划原则53-55 4.3.2生态保护规划55-60 4.3.2.1 保护培育规划55-59 4.3.2.2 文物保护规划59-60 4.3.3 生态游憩功能区划60-67 4.3.4 道路系统景观生态规划67-70 4.3.4.1 公园出入口规划68 4.3.4.2公园道路系统68-70 4.3.4.3 停车场规划70 4.3.5 建筑景观生态规划70-73 4.3.6 植物景观生态规划73-77 4.3.6.1 分区植被规划73-75 4.3.6.2 植被改造措施75 4.3.6.3 植物选择75-77 4.3.7 生态管理实施措施与办法77-79 5 研究结论与讨论79-82 5.1 主要的研究结论79-80 5.2 讨论80-82参考文献82-87致谢87-88附图88-8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9【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分析森林公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璧山青龙湖为例

青龙湖风景区,2000年被重庆市政府评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位于重庆市璧山区北部的云 雾山中,距重庆市区约60千米。青龙湖森林公园面积5 000公顷, 经营面积1 88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8%,主要以马尾松、杉木 等为主的针叶林,壳斗科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及竹林组成。植物 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森林植物有180科900余种。景区以 青龙湖和两座宋代寨堡为中心,有12个主要景观和72个小景点。 青龙戏水、九女出浴、群峰腾雾、观音坐莲等自然秀色令人心旷 神怡,赤璧夕照、铁围晚霞、金坛虎啸、双狮鸣螺、古寨笑佛、 五虎闹山等奇景使人流连忘返,被园林专家誉为“川东小九寨 沟”。铁围寨断崖百丈,壁立千仞,被旅游行家赞为“川东小峨 眉”。青龙湖是重庆市近郊森林植被和水质保护最好的森林公园 和风景名胜区,其景色以“翠、绿、幽、秀”著称。美丽的青龙 湖山水相映,风光旖旎,像一处玲珑幽秀的山中盆景,有着挡不 住的诱惑,是人们休闲、观赏、娱乐、游玩的理想去处。
(二)青龙湖景区规划较差 青龙湖景区内虽然占地面积很大,但其中的农耕地面积占 了整个景区的较大比例。居民在景区内开垦荒地进行耕种,既会 破坏植被,影响生态平衡,又会破坏景区内自然景观的完整性。 虽然青龙湖景区内的旅游景点很多,但现有的旅游配套设施十分 缺乏,只有游船和马匹,且配套设施布局十分混乱,没有形成一 个完整的系统。另外,青龙湖景区周边的食宿设施太过欠缺,只 有统一的农家乐,住宿环境较差,设施设备不完善,整体接待 能力较低。 (三)青龙湖景区的管理较差 虽然地方各级领导对青龙湖风景区有一定的重视,但对景 区的管理并没有落到实处。青龙湖景区内没有设立游客中心或 者管理部门。导游是旅游业的灵魂,然而在青龙湖景区内严重 缺乏经验丰富的景点导游人员,关于景区内的旅游资源的传说 及由来等无法传达给游客,对景区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另 外,青龙湖景区内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在旅游旺季更 是明显。青龙湖景区的农家乐,农家山庄等接待场所大多为家 庭成员组成,未经过专业培训,对景区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景 区形象造成了损失。 (四)青龙湖景区产品特色不鲜明 青龙湖风景区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这些旅游资源 的优势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目前还停留在普通大众化观光旅 游方面,没有形成鲜明的主题形象和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现有 的大多数旅游产品已较为单一、老套,缺乏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 力,仍以普通的观光旅游为主导,处于较低层级、较普遍的阶 段。产品的创新性欠缺、产品的参与性也极为缺乏。 (五)青龙湖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青龙湖风景区在互联网上也有一定的宣传,但宣传力度 及影响力度还有待提高。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巧妙灵活地 将电子化手段运用到旅游促销、服务、支付上来,对传统旅游来 说是一项大的也是必要的突破。大力、有效地利用好互联网的宣 传效果,对提高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无疑是必要的。
基于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探讨

基于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绿色、生态、健康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同时也在小康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而森林康养,也就是通过大自然景观、植物、动物与人的交互作用、自然疗法等来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是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健康养生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尤为重要的,而森林公园则可以成为普及和推广森林康养产业的一个重要平台。
森林公园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教育、科研开发、康养休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公共空间。
在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森林本身的保育和资源利用外,还应通过开发各种生态建设计划进行产业转型,以实现对经济的差异化发展,也可以使公园资源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得到利用。
森林康养作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代表形式,在森林公园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森林公园应鼓励开发“天然疗法”森林康养的核心就是基于大自然的天然疗法。
针对不同的人体状况,通过人体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从气候、氧干、负离子、声音、水和其他自然要素中找到与之匹配的康养方式,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调节神经内分泌,并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因此,在森林公园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尊重自然、回归本真的原则,注重发掘离人工污染最远、天然环境最优越的区域。
通过建设各种康养设施来容纳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便游人们能够自由参与到森林康养的过程中来。
例如,公园内可以开设低级氧吧、自然芬芳花园、森林瑜伽馆、全息魔镜放松室、草药研究园等康养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也为旅游深度化提供更好的方式。
其次,森林公园应注重产业内协同森林康养是一项跨行业、跨产业的综合型产业,包括旅游、文化、保健、农业等多个领域。
可见,森林公园作为整个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只有注重产业内协同,发挥各部分优势才能保证完整的产业链。
例如,森林康养产业能够与周边的乡村旅游、农业、文化康养等产业相结合,共同推进产业链延伸和新增价值创造,且能够带动合作各方的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森林公园发展

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森林公园发展现在气候变暖和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气候变暖和雾霾天气的一个有效途径。
森林公园旅游业是一种原生态的旅游,它分布范围广、覆盖面宽,不仅能够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和增强体质的健康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缓解环境污染压力,且能为各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其发展潜力大、影响范围广、可操作性强,因此可能会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引导产业。
文章主要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森林公园的发展展开研究和阐述,并提出森林公园发展对策:一方面要执行低碳建设,旅游设施的经营管理要符合低碳经济要求,倡导绿色和節能,另一方面还要倡导游客改变旅游方式,做一名低碳旅游者。
标签:低碳经济;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低碳建设;森林碳汇;旅游方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低碳生活已经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国际低碳化的压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低碳化问题已经受到了各行各业的普遍关注,森林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搞好低碳化开发建设,以保证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低碳运营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维护。
一、森林公园的内涵及低碳经济的兴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建设了张家界,这是森林公园在我国发展建设的核心标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森林公园的核心主体是森林资源,集成了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向人们展现了地形、风貌、地质特征以及优质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适宜的开发建造,以及科学有效的建造保护,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娱乐环境,并且还可以协助从事科普考察、知识教育等需要。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森林公园建设发展的速度更加迅速,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景观资源,满足人们休闲度假的需要。
二十世纪初,世界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加速度剧增,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气候开始严重恶化,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环境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其目的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正好与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及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

明湖公园空间设计叙事性案例,展现了我国传统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艺术理念。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化进程中残存斑块的演化机理与景观生态修复技术研究”(31570701);辽宁省教育厅科研业务费立项项目(2016J009);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6BJY003);“2017~2018年度大连社科联公共艺术视野下的大连城市文化建设策略研究”(2017dlskyb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持续景观设计的生态控制技术体系的构建”(31270747)。
参考文献[1]李丽.自然景观模式的城市公园改造综合分析———以济南大明湖公园改扩建为例[J].中国园林,2003,19(10):69~72.收稿日期:2018-2-18作者简介:崔译丹(1995-),女,朝鲜族,吉林人,研究生,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
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黄凤燕(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关注点不再只停留在物质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逐步加重,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这个基础上,我国森林公园越来越得到人们关注和青睐。
森林公园不仅提供了人们亲近自然的环境,提升了空气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不过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时间不长,森林公园的数量却猛增,人们对环境和旅游之间关系又缺乏科学地理解,所以我国森林公园目前还处于初级的阶段,过度重视开发旅游资源,却忽视了旅游本身可能带来的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使得我国森林公园正面临着许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森林公园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采取恰当的解决措施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发展;问题;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06-0058-02引言当前,生态旅游已然成为了旅游新时尚,成为人们感受自然和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森林公园的发展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以及我国林业建设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各级林业部门不断统一思想认识,以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以日益增长的森林旅游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建绿色生态,办绿色产业,创绿色文明”的总任务,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外塑形象、内抓管理,全国森林公园发展迅速,森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为保护森林资源,合理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带动农村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森林公园、生态、森林旅游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森林公园优美的森林风景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户外游憩、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森林公园逐步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游览观光、回归自然等户外活动的首选目的地,同时,森林公园不断挖掘和丰富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出以生态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1、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以保护和开发旅游并重,从保护对象看,自然保护区的科学意义较大,景观的自然性最强,而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则融自然、社会及人文景观于一体;从管理要求看,
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必须由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需解决机构、编制和经费等问题,审批程序复杂,而森林公园是由各级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机构和人员是在部门内部调配,建立、审批的灵活性强;从现有经济效益看,自然保护区内资源开发受到限制,旅游开发仅限于实验区,而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旅游收益较大但从发展趋势和潜力来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已达稳定发展阶段,而森林公园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相对于我国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来看,其发展潜力很大。
2、森林公园在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随着“森林旅游热”的兴起,森林公园的发展越来越快,影响越来越大,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在自然保护中的地位如何?它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如何?为探讨此问题,我们应首先区别“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的概念。
一般认为,前者指狭义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那些保护对象自然性较强、科学价值较高、其核心区通常呈绝对保护状态的保护区域;而后者指广义的自然保护,这些区域具有自然保护性质,但保护对象的自然性相对较差,保护要求也不太严格,可开放旅游。
国外有许多保护区以及有些国家的国家公园都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类型。
就我国森林公园性质而言,是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兼融了部分人文景观,并利用森林环境向人们提供旅游服务的特定生态区域,虽然它的管理目标是开发旅游,但这种旅游是一种生态旅游,是以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自然景观为前提,在客观和主观上都有自
然保护的性质。
因此,它应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范畴。
不仅如此,我国众多的风景名胜区中也有许多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如黄山、黄果树瀑布等。
有些风景名胜区虽然包含了相当多的人文社会成分,但也包含了明显的自然背景,如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等。
上述这些风景名胜区也应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范畴。
为了将狭义的和广义的自然保护区统一起来,似乎应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该系统以自然保护性质为基础,既包括狭义的现有自然保护区,也包括广义的现有森林公园和部分风景名胜区。
该系统充分强调具有自然保护性质,因而可明显区别于农业上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国防上的“军事禁区”和生活上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3、资源丰富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特别是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森林本身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为其他自然、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类型多样我国森林公园除了以森林作为基调景观外,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以奇峰异石等山体景观为主的山岳型森林公园,如张家界、泰山等;以江河湖泊等水面景观为主的水域型森林公园,如千岛湖、南湾等;以海滨风光为主的海滨型森林公园,如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地处城市郊区、以满足城镇市民游览休息为主的城郊型森林公园,如武汉市郊的青龙山森林公园、长春市郊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
以寺庙观庵等古建筑和宗教文化为主的庙宇型森林公园,如篙山、楼观台森林公园等。
除上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森林公
园,如敦煌沙漠国家森林公园、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
在总体规划设计中,要注意: (1)现有自然与人工景物的整饰;(2)人工造景;(3)旅游线路;(4)服务设施;(5)景观资源保护;(6)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7)投资概算;(8)效益预估。
总体规划设计通常分景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工作层次。
总体规划完成后,其基本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简称:“一书、六图、九表” [9]。
即:一书: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六图:风景资源现状图;风景区划图,总体及重点景区规划图;旅游线路图;景观和环境保护规划图;红(道路)、绿(风景林和植物景观)、蓝(河湖水系)、紫(景点和景物)、黑(洪电),压走廊)五线规划图。
九表:森林资源统计表,风景资源调查表,公园人员编制表,公园投资概算汇总表,公园分期工程投资概算表,旅游收入结算表等。
4、森林公园改造要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兼含灌木、草本植物,创造起伏不平的地形地貌、林分的层次结构、色彩的随季节变化、光线的明暗,构成多种多样的景观要素为原则。
在设计上要求做到:要大量种植树木,品种要多样化,要突出一个“绿”字。
在格调上要既有高山、大川、瀑布的壮观美,也要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秀丽美,造成一个深邃幽静的环境。
要充分利用森林公园区域的名胜古迹纪念圣地,以对游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要设置景观小品,如:亭、榭、台、池等,以备游人观赏休息。
在森林公园的主景区,可播放一些格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舒缓
游人的紧张情绪,降低血压,还能促进树木生长,花卉竞放。
因此,我们要树立“大森林.、大旅游”的思想,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参与森林旅游开发的同时还要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
通过环保宣传和环保知识教育,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提倡生态文明,永葆森林公园的碧水、宁静和绿色,确保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明确森林公园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森林公园的建设方向应该是“生态园”。
不要把森林公园当作城市公园和人工庭园来建。
要科学地确定森林公园建设的核心与内容,森林公园是作为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健全森林公园支持保障体系.特别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森林公园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
参考资料
[1]陈戈,夏正楷,俞晖.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林业资源管理2001.3
[2]徐国祯.在建立森林公园时如何对现有森林进行改造.中南林业调查2006.6
[3]但新球.森林公园的疗养保健功能及在规划中的应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1
[4] 刘加利.我国森林公园开发建设的现状与未来.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