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1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植物保护科学与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药、种子、化肥、农业生产、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或部门从事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防控及其发生发展机理等教学、科研、生产、推广、管理经营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掌握作物学和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作物生产的基本能力;2、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具有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调查、监测、控制和综合防治的能力;3、掌握农产品安全检验、植物检疫等基本知识,具有绿色农产品检验检疫能力;4、掌握农药加工与管理、农药分析与残留测定等基本知识,具有农药加工与经营管理能力;5、掌握农资营销、农业法规知识和企业运作的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农药推广、经营能力;6、掌握数学、化学、试验统计方法等学科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7、掌握英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具有阅读和翻译外文资料和获取现代农业技术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
三、专业方向1、植物保护学专业方向:学习和掌握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具有植物保护学方面的能力,适合在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管理等部门从事植物保护相关工作。
2、农产品安全与检验专业方向:学习和掌握植物检疫、农药分析与残留测定等知识,具有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能力,从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测定与检验等工作。
3、农药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方向:学习和掌握农药加工和经营管理等知识,具有农药加工和经营管理能力,适合在农化企业从事生产与管理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析表(表一)五、学制与学分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分:最低修读166学分,其中课内教学环节必须修满129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满37学分。
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培养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备植物保护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毕业后能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农业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植物病、虫、杂草、鼠害的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植物检疫等植物保护技术的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和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以及植物病害、农业害虫、杂草及鼠害防治、植物检疫、化学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植物病、虫、草、鼠检测与识别诊断、病虫害预测预报、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植物检疫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和能力。
根据专业性质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设植物保护、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药学四个专业方向。
1.基本要求(1)综合文化素质通过院内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2)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省级或国家级一级考试(以证代修)。
(3)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或达到学校合格标准。
(4)体育通过国家大学生体育达标要求。
(5)普通话应用能力:通过二级乙等要求(以证代修)。
(6)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工种(植保工、食用菌工、种子检验工、农业实验工等)中级工或中级以上等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一个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可以抵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本专业学生毕业前至少取得一门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7)专业技能通过专业技能项目测试,达到合格标准。
(8)创新能力通过创新能力考试,取得创新能力证书。
(9)教师技能通过院、系、部教师技能项目测试,达到合格标准。
2.专业要求(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常见植物病、虫、草、鼠害的诊断和鉴定。
(4)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
(5)掌握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措施的设计与实施。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Plant Protection(专业代码:090103)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有害生物的识别、发生规律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能在农业、园艺、商贸、粮食储藏与食品安全行业从事与有害生物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开发、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农业生物科学、植物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发生规律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主要农作物、蔬菜、果树、园林植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鉴定的基本训练,掌握主要病虫害流行检测、灾变预警及可持续控制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1.知识结构要求(A)A1.管理、营销及技术推广知识;A2.主要农作物、蔬菜、果树、园林植物的有害生物诊断、鉴定、检测和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A3.主要农作物、蔬菜、果树、园林植物的非生物因素损害的诊断、鉴定和控制的理论知识;A4.数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科技写作方面的知识;A5.文学、历史、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等通识性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B)B1.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和阅读获取本专业相关外文信息的能力;B2.具有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获取专业信息和进行有关设备操控的能力;B3.具有与本专业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实践的操作能力;B4.具有本专业有害生物鉴定和生物测定的能力;B5.具有本专业有关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B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能力,及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B7.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3.核心素养结构要求(C)C1.具有以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为基础的思想道德素养;C2.具有阅读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C3.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C4.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独立、参与或组织专业实践的素养;C5.具有身体健康、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的健康素养;C6.具有自我构建健康心理和自我修复心理损伤的心理素质。
植物保护植物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pdf

总计
总计
理论
必选 修修
实践
实实 验习
公共基础
理实 实 论验 习
专业基础
专业选修
专业核心
公共选修
本专业选修课 跨专业选修课
理 论
实实理 验习论
实 验
实 习
理 论
实 验
实 习
理 论
实 验
实 习
限 选 1
限 选 2
任 选
综合 实践
学分 186.5 79.528.133.4 45.5 35 1.5 10 30.1 13.9 0.5 14.4 7.6 4 9 7 0 4.1 0.9 0 3 6 6 31+2.5
312301 314301 314302 311301
311303
311302 311105 311106 311107 311108 311109 311110
英语听说强化训练 军训 社会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形势与政策 1 形势与政策 2 形势与政策 3 形势与政策 4 形势与政策 5 形势与政策 6
562
考核 方式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100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部分 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部分)
4.实习教学体系
植物保护(植物医学)专业实习教学体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合计
课程编码
实习课程名称
80
15
240
14.5
18.6 周
31+2.5
精选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企业、高校调研反馈
1、我校毕业生朴实、肯干,能吃苦耐劳,工作踏实、 务实;
2、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存在一 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学校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 能较好,但与企业所需技能有所脱节,而企业所需 技能在学校训练的往往又显得不够;
3、对现代企业文化内涵缺乏足够了解,多显出书生 意气;
五、学制与学分
1.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2.学分174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
132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42学分。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1、授予 农学 学士学位 2、毕业条件及其他说明:修满174学分
方能毕业,其中实践教学环节42学分必 须完成;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达 国家本科毕业要求。
2、加强实验室、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 养的根本保证;
3、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办学层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 围,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精 神、创新意识及其就业能力;
4、让现代企业文化走进校园,与传统校园文化有机融 合,早日让学生了解企业、认同企业、安心扎根于企 业,早日适应社会。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 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贯彻落实高教强省规 划,全面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出发点,以更 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坚 持“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有特色,人为本,育 个性”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在知识、能力、素 质并重的前提下,构建“多样化、多层次、多模式” 的具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的植保人才培养框架。
3、个性化原则
为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开设专 业方向课程模块和个性化拓展课程模块,增设柔性课程,提供 专业拓展平台。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植物保护本科专业是培养从事植物病害和虫害防治、植物营养与生长调控、水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及植物病虫害监测和评价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具备科学的植物保护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主要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人才:1. 具有坚实的植物保护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熟悉植物病害、虫害和草害的病理和虫理特性,能够分析和解决植物保护领域遇到的相关问题。
2. 具有植物保护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植物保护的实验技术,能够独立地进行实验和科学研究。
3.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相关部门和专家合作,共同解决植物保护领域的实际问题。
4. 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开展植物保护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活动,提出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5.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学术学风和科学精神,能够遵守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和专业操守。
二、培养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的特点,设计以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1. 专业核心课程:植物病虫害学、植物保护技术学、植物检疫与处理技术、草害与防治、农药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农业微生物学等。
2. 选修课程:植物病原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毒理学、植物遗传育种学、果树栽培、蔬菜栽培、农田土壤学等。
三、培养实践环节1. 实验课程:开设植物保护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包括植物病虫害鉴定、农药药效试验等。
2. 实习训练:安排学生参与实际农业生产,了解农业生产现状和植物保护技术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毕业实践:开设毕业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植物保护相关的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实验示范、案例分析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供充足的实验资源和设施。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1.专业介绍植物保护专业为国内最早设立的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之一,前身源自1938年创建的复旦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52年并入沈阳农学院组建植保专业。
目前,植物保护专业是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和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设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农药学三个专业方向。
2008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本专业依托的植物保护学科是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和辽宁省一流学科,其中植物病理学二级学科是农业部和辽宁省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二级学科以及农药学二级学科是省重点学科。
拥有辽宁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教育厅植物病害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教育厅经济与应用昆虫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具有培养新农科一流人才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和深厚的科学研究底蕴。
2.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面向现代化农业,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修养、深厚人文底蕴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的知识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视野,能够从事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如下目标:目标1:专业素质目标。
具备植物保护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针对植物保护生产领域存在的问题具备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探索的知识贮备和能力。
目标2:知识技能目标。
具备扎实的植物保护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植物有害生物的鉴定、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原理、方法与技能,熟悉植物保护前沿动态。
能够独立完成生产任务,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经过5 年左右的锻炼能在植物保护生产、管理等部门成为技术骨干或管理负责人。
目标3:学习目标。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适应植物保护专业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90103专业名称: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二、培养目标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农业生物科学理论,具有扎实的植物保护科学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在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检验检疫、粮食储藏与食品安全、企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农业组织管理、企业管理、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1. 知识要求(1)工具性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基本方法论;掌握可持续发展观念,熟悉一般的科技研究方法,熟悉科技写作。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发展史等方面必要的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了解文学、艺术学、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若干方面的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熟悉相应的数学、化学、植物、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背景。
(4)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植物病虫害的鉴定和诊断知识与技术;掌握典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病虫害的各种防控技术;了解各种防控技术的原理、优缺点,能够根据绿洲农林业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设计相应的防治方案。
2. 能力要求(5)具有获取信息、拓展实施领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的能力。
(6)掌握农药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有害生物的抗性机制和治理对策,具备从事植保工作所需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
(7)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8)具有开放的视野、批判的意识、敏锐的思维及相应的创新设计能力,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创业的能力;熟悉植保、植检和农药管理的有关法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具有植保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经营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3 学科门类:农学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情操和科学
素养,掌握植物保护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
能力,能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相关企业等从事植物保护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管
理及推广服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有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并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
写的基础;
5.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掌握植物保护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实践技能;
8.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
势,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9.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
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10. 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熟悉科研创
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和试验设计能力。
三、培养目标(标准)、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关系表
毕业要求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达成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毕业要求的逐级分解,
将相关要求落实于每一课程(模块、环节等)。
本专业培养目标(标准)、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关
系见表1。
四、主干学科
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生物学等。
五、专业核心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田间实验设计与统计方法、普通遗传学、农业微生物学、作物育种学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核心课程教学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毕业实习。
七、主要专业实验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普通昆虫学实验、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农业昆虫学实验、植物化学保
护学实验、植物保护专业综合实验等。
八、教学计划安排
1.教学日历:(见附表一)
2.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二)
3.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三、四)
4.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五)
九、学制
基本学制4年。
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学习期限3-8年。
十、毕业及授予学士学位学分要求
总学分:160学分。
按规定修读完培养方案各模块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其中,通识教育核心
课程、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和学科专业拓展课需按专业的指定要求修读。
达到学士
学位要求的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2.0及以上。
表2. 学分与学时分配比例表
注:实践教学1周折算20学时。
通识教育拓展课及学科专业拓展课因属选修课程模块,实验学时未统计在内。
附表三、植物保护通识理论教育课程设置(一)。